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4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550

她可是把朱慈烺当自己的亲儿子看待,自己的孩子有了喜欢的人,她这个做母亲的自然要好好把把关,很快,她便发现,这小张香不但人长的特别漂亮,心性也特别好,这小姑娘没一点心机,不管是对自己的弟弟还是对太子朱慈烺都是那么的纯真,没有一点脾气,没有一点傲娇,不因为自己是姐姐就欺负弟弟,也不因为朱慈烺对她言听计从就指挥小太子做这做那,她纯粹就想跟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玩耍,整个人就是个开心果。
这个小姑娘她也看对眼了,张斌一家人的表现更是让她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这一家人,完全没有客氏一族的贪婪,更没有魏氏一族的阴毒,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真诚,她不相信张斌会成为曹操那样的枭雄,这门亲事,她认为很好很合适!
所以,她特地跟张斌的两位正室夫人商量了一番,请她们每隔十天就带孩子进宫陪陪太子朱慈烺。
戚芳华和洪蓉儿回去跟张斌一说,张斌就明白这位皇嫂的意思了,两人真可谓知己啊,心有灵犀一点通,可惜他们注定有缘无分,不过,太子朱慈烺和张香这缘分倒是注定了,只要张斌不反对,他们就能有情人终成眷属。
张斌虽然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但对这门亲事还是比较乐见其成的,未来的皇帝做女婿,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而且这未来的皇帝还是他的宝贝徒弟,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于是乎,张斌一家人开始频繁出入慈庆宫,每隔十天,张斌的两位正室夫人便会带着一堆孩子来陪太子朱慈烺玩耍,整个慈庆宫再没有以往的沉闷,里面时不时都会传出一阵欢声笑语,太子朱慈烺也像换了个人一般,每天都笑眯眯的,开心的不得了。
这慈庆宫的事情自然逃不过崇祯的眼睛,他表面上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对自己这个嫡长子却是越来越不满了,这个逆子,当朕的话是耳边风吗!
他还不知道朱慈烺和张香的事情,他自以为是的认为,张斌这是想通过自己的家人保持跟太子朱慈烺的联系,好为以后蛊惑太子,控制朝堂做准备。
这种事情,他自然不会坐视,他甚至破例让曹化淳派出东厂番子,暗中盯着张斌,看这家伙一天在搞什么名堂!
不得不说,崇祯又找错人了,他让曹化淳去监视张斌就如同让皇嫂张嫣去监督张斌一般,没有一点效果,甚至起到了反效果,皇嫂张嫣好歹还不会跟张斌说,皇上让我监督你呢,这曹化淳可就不一样了,崇祯刚刚让他派人,他便派人给张斌传信,皇上让我监视你呢!
负责监视和负责传信的都是东厂的掌刑千户罗文刚,崇祯一发话,当天晚上刚入夜不久他便穿着夜行衣,独自一人潜入了张斌的府邸,当然,他不是来监视张斌的,而是来传信的。
他虽然是东厂的二号人物,报出名号都能吓得朝廷官员尿裤子的存在,但到了张斌府邸他脸上却露出了隐隐的惧怕之色,甚至,他连蒙面巾都不敢带,因为他知道,张斌府邸可是龙潭虎穴,里面高手如云,自己如果不让人看清长相,就这么冒冒失失的潜进去,非被人弄死不可!
果然,他刚翻进张斌府邸的外院,还没走两步,张斌的护卫统领赵如便从一边的屋顶上跳下来,轻声问道:“罗大人,有什么事吗?”
罗文刚小心的看了看四周,这才低声道:“我有急事禀报张大人。”
赵如闻言点了点头,带着径直带着他往内宅走去。
这个时候张斌正在陈盈盈房里逗自己的小儿子呢,他听到丫鬟通传,只得无奈的摇了摇头,撇下妻儿,向书房中走去。
书房中甚至灯都没点,他就那么负着手走进去,走到窗前,淡淡的问道:“什么事?”
罗文刚小心的从暗处走出来,附在他耳边轻声道:“皇上让厂公派人监视您的一举一动。”
张斌闻言,冷笑一声,这崇祯果然无聊的紧,监视我,有用吗?
他也没说什么,只是微微点了点头,随即便挥手示意罗文刚可以回去了。
罗文刚却是尴尬的问道:“大人,皇上要是问起您的行踪,我该怎么说?”
张斌淡淡的道:“我又没打算干什么坏事,你如实禀报就行了,不过你手下人不要进我府邸,在外面什么地方盯梢事先跟张差和赵如说一声,省的不小心被干掉了。”
第553章 危机四伏
年关将近,整个京城一片喜气洋洋,这一次,老百姓终于可以安安心心过个好年了,因为反贼差不多都被剿灭了,建奴也被朝廷击败了。
传闻,朝廷大军在西北俘虏了将近五十万反贼,反贼再也蹦跶不起来了。
传闻,建奴在辽东被朝廷大军打的大败,不但辽东大半的土地都被朝廷收复了,连奴酋皇太极的长子都被俘虏了,这会儿正扣在京城做质子呢,建奴恐怕再也不敢跟朝廷作对了。
二十多年了,从万历末年开始,又是党争之祸,又是建奴之祸,又是阉党之祸,这人祸一直就没消停过,大明内有反贼四处作乱,外有建奴虎视眈眈,京城老百姓可以说一直过得提心吊胆。
现在好了,反贼没了,建奴也被击败了,什么党争,什么阉党也早已销声匿迹,太平盛世终于来了,老百姓能不好好庆贺一番吗?
当然,这些都是假象,是崇祯听了薛国观的建议,让通政司通过邸报宣传出来的假象!
崇祯是太想当大明中兴之主了,所以,薛国观一提议,他毫不犹豫的就准了,而薛国观却是想摆脱“现世秦桧”的“污名”。
他为此可谓煞费苦心,他不但发狠将通政司通政使给撸了,换上了自己人,还亲自撰写了不少邸抄,刻意将张斌的名字去掉,将剿灭反贼和击败建奴的功劳都算到崇祯的头上,以此来拍崇祯马屁,同时淡化张斌这个“岳飞”对他的影响。
他这一招的效果可谓出奇的好,京城老百姓一看没传出“张斌冤死风波亭”的后续消息,反而不断传出各种好消息,对薛国观这个“现世秦桧”的议论就慢慢少了,朝堂官员更是现实的很,他们一看崇祯对薛国观一如既往的宠信,张斌也没带头跟薛国观起冲突,对薛国观那种鄙夷和防备也慢慢放松了,尤其是那些贪官污吏,风头一过,他们又一头扎进薛国观怀里,买官卖官,行贿受贿,忙的不亦乐乎。
崇祯更加不得了,他竟然也被薛国观营造出来的这种假象给骗了,认为这天下真的就要太平了,自己就快成为大明中兴之主了!
事实是这样的吗?
当然不是,崇祯只是在做春秋大梦而已。
首先,辽东的形势就不容乐观,薛国观白送了皇太极一个大礼,把张斌俘虏满八旗和汉八旗步卒全部放回去了,后金的整体的战力其实并没有损失多少!
张斌是一口气干掉了他三四万人马,但是,这三四万人马并不是不可补充的,满八旗和汉八旗普通步卒的基本编制都还在,皇太极把俘虏都要回去之后,一发狠,不但把损失的人马全部补齐了,甚至连汉八旗步卒都扩充到了六万人。
这一下他手里光是满八旗和汉八旗大军加起来就达到了恐怖的二十四万,而现在辽东大半领土都被大明夺回去了,他的防守压力顿时倍减,如果真要打起来,他甚至一次性就能调动二十万大军,如果再加上蒙八旗的十万大军,他完全可以组织三十万联军来个大反扑!
这时候,他正趁着崇祯和薛国观联手收拾张斌的机会,疯狂操练自己手下大军呢。
不但如此,他还在疯狂铸造虎蹲炮,疯狂打造盔甲,上次入寇宣府镇,他虽然“无奈”退兵了,所有掳掠的老百姓也还给大明了,但是,他劫掠来的粮食和财物却一点都没还给大明,这些粮食足够他二十多万大军吃几个月的了,这些财物也足够他从大明奸商那里换来足够的铜和铁,铸造火炮,打造盔甲了。
他准备将十二万满八旗步卒全部装备成重甲步兵,然后每一旗都配上一百门虎蹲炮!
这家伙,如果真的让他准备好,辽东又危险了,因为崇祯跟脑子进水了一样,一直不肯再任命辽东经略又或者蓟辽督师,这会儿辽东虽然有将近三十万明军,却没有统一的指挥,辽东军、秦军、东江军和福广军都是独立的,各自守着自己的区域,谁都管不到谁,到时候皇太极如果率三十万大军杀过来,海州城才四万秦军,凤凰城也才五万福广军,顶不顶的住建奴的疯狂进攻还是个未知数呢!
辽东是岌岌可危,只看皇太极什么时候发动进攻而已,西北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会儿正是小冰河巅峰时期,西北的旱情是越来越严重了,农田基本颗粒无收,老百姓根本就没东西吃,而薛国观派去的地方官员压根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他们不横征暴敛就算不错了,至于什么赈灾救民,压根就没有人去做。
这就导致西北的饥民越来越多,饥民一多,饿的没办法了就会到处找吃的,这样就形成了大规模的流民,这些流民几乎就是农民军的翻版,人一旦饿急了,那还管什么王法,他们是见粮食就抢,见东西就吃,什么造反杀头,他们压根就没想过,不抢就要饿死,抢了起码还能吃顿饱的,谁还管杀头的事!
这些情况还被薛国观任命的那些地方官员使劲瞒着,因为他们不想丢官啊,好不容易花钱托关系买来的官,如果丢了,岂不是血本无归,如果他们的辖区内出现反贼,按律当主官的绝对是要被撸掉的,所以,他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隐瞒不报,只要反贼不围攻州府县城,不来要他们的命,他们就不吭气!
崇祯被瞒的还以为天下真太平了呢,其实,西北这会儿已经到处是流民,满地是反贼,只是还没集结到一起,形成规模而已。
而此时,张献忠正隐藏在大巴山中,派人四处渗透,又是联络小股流民,又是打探皇亲国戚的消息,他的目标已经慢慢指向巴蜀,指向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的首府成都。
李自成也正隐藏在秦岭中着人四处打探,他也将目标慢慢转移到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陕西他是回不去了,因为那里有巡抚郑崇俭手下的三万陕西兵,有总兵贺人龙手下的一万秦军,还有驻守在潼关附近的三万河南军,山西他也不敢去,因为那里有左良玉率领的六万山西军,找来找去,他只有将目标转移到河南了。
还有革左五营也躲在大别山中蠢蠢欲动,他们本就没遭到围剿,实力根本就没什么损失,只是被张斌的气势给吓到了,暂时夺进山里了而已,只要李自成和张献忠一有异动,把朝廷大军吸引过去了,他们肯定会抓住机会跑出来劫掠一番。
大明这会儿可谓危机四伏,崇祯却还沉浸在薛国观编造出来的虚假太平里洋洋自得,接下来,他恐怕也会跟杨嗣昌一样被反贼和建奴左一个耳光右一个耳光煽的晕头转向!
……
推荐一本书《无敌奶爸的末世之路》,这是一个无敌老爸带着女儿在末世开无双的故事,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去看看哦。
第554章 未雨绸缪
崇祯沉浸在薛国观编造出来的虚假太平里洋洋自得,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茫然无知,张斌心里却跟明镜一样,反贼和建奴都还没收拾完呢,反贼随时有可能复起,建奴也随时有可能对海州城和凤凰城发起进攻。
反贼是他故意留下来磨洋功的,他倒不怎么担心,张献忠和李自成都已经被他给打残了,就算复起也蹦跶不了几下,关键是皇太极,建奴是惜命,但是,他们要逼的没办法了,拼起命来那也狠的一批。
萨尔浒大战和浑河血战就证明,他们要真拼起命来,一般明军根本就不是他们对手,戚家军和白杆兵这样天下有数的精锐他们也敢硬刚!
原本歼灭和俘虏所有满八旗和汉八旗普通步卒之后,皇太极手里也就六万精骑和六万重甲步兵了,再加上他们还有辽阳、沈阳两座大城需要驻守,能动用的兵力还不到十万,对四万秦军驻守的海州城和五万福广军驻守的凤凰城根本就构不成多大的威胁。
但是,薛国观力主和谈,把俘虏的满八旗和汉八旗步卒全部给人家放回去了,皇太极可以动用的兵力顿时倍增,海州城和凤凰城随时可能面对二十万甚至三十万建奴联军的围攻,这样一来就危险了,如果皇太极驱使蒙八旗和汉八旗的仆从军不要命的攻城,孙传庭和曹文诏恐怕会顶不住,至少,凭他们现在的兵力和装备,很有可能会顶不住。
张斌可没崇祯那么傻冒,相信什么豪格留在京城做质子建奴就不敢跟大明开战了。
皇太极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为了夺天下,他连自己的兄弟都不放过,像他的堂兄阿敏就被他囚禁至死,还有他的五哥莽古尔泰也被他整的抑郁而死,还有多尔衮、多铎、阿济格这三个亲兄弟也经常被他派去执行危险的任务,要不是这三个家伙都有点本事,早被他整死了,一个儿子跟这天下比起来,在他眼里,孰轻孰重,还用问吗。
如果崇祯愿意把江山给他,让他再送几个儿子给崇祯估计他都不会皱下眉头!
张斌对皇太极相当了解,一个儿子,根本就不可能让他有丝毫顾忌,甚至,他都怀疑,皇太极之所以主动提出把豪格留在京城做质子就是为了麻痹崇祯。
这家伙才是真正的枭雄,如果麻痹大意,对其疏于防范,辽东局势很有可能又会出现惊天逆转。
那么,怎么防止这家伙反扑呢?
以攻为守肯定不行,因为他现在手下大军都不止二十万了,辽阳和沈阳守军肯定都在十万以上,孙传庭拿他没办法,曹文诏也拿他没办法,甚至孙传庭和曹文诏联手都奈何不了他。
既然不能以攻为守,那就只能想办法加强海州城和凤凰城的防御了,张斌虽然老老实实待在京城,貌似什么事都没干,暗地里他却在让东番九卫不断向海州城和凤凰城输送火炮和轰天雷。
皇太极在麻痹崇祯,他也在麻痹皇太极,这一切都是在暗中进行的,朝堂之中没有任何人知道,甚至就连辽东军都不知道。
建奴在大明朝堂和辽东军中都有奸细,这点张斌相当清楚,所以,他向海州城和凤凰城输送火炮和轰天雷,根本就没知会兵部,也没有经过辽东军的辖区,而是通过盖州卫和镇江城的渔港偷偷输送的。
秦军、福广军、东江军都是他的嫡系,皇太极想渗透进去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所有火炮和轰天雷都伪装成了粮草辎重的模样,只要不上前打开包装看就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这样一来,皇太极就算派了探子在盖州卫、镇江城甚至是海州城和凤凰城都很难发现端倪。
皇太极的确没发现任何端倪,他最多也就能派点探子混进海州城和凤凰城到处看看,城墙,探子压根就上不去,军营,探子更进不去,那军营中堆积如山的轰天雷箱子和隐藏在粮草中密密麻麻的虎蹲炮探子根本就探查不到。
当然,他也没有急于进攻,因为他也需要时间筹备,铸造火炮和打造盔甲可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新招募的步卒也需要操练,没几个月时间,根本就形成不了战力。
双方就这样相安无事的过了个安静祥和的新年,直到过完正月,大明四周还是一片平静,好像真的天下太平了一般。
张斌当然知道这是假象,这个时候,他也没闲着,过完年,他便一改常态,不再窝在内阁值房批奏折写票拟,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跑到工部待上一两个时辰。
毕懋康是他的亲信,这点朝堂上下都知道,他在工部干的事情也没有刻意隐瞒,因为这事貌似和建奴没什么关系,跟什么夺权更搭不上边,他就是在督促工部建设京畿地区的铁路网络而已。
铁路这东西崇祯倒不反对,因为不用他掏一文钱,而且,有了铁路之后,貌似真的方便很多,至少运往陕西的粮草没什么损耗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