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4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0/550

这一刻,他已然看到了希望,他将完成他皇兄、他父皇、甚至是他皇爷爷都无法完成的壮举,一举击败建奴,收复辽东!
这个时候,想让他收拾张斌,基本上很难。
至于皇太极的求和信,他直接撕了个粉碎,狗东西,耍了朕一次还想耍第二次吗!
他是很容易被忽悠,但是,也得他信任的人才能忽悠的到他,皇太极自作聪明写信来忽悠他,同样是瞎子点灯白费力,他怎么可能相信皇太极这个贼酋呢,要相信,那也是相信温体仁、张至发、薛国观等朝中的大奸臣,要被忽悠,也是被这些人忽悠。
皇太极要想求和,还不如去求薛国观呢,只有薛国观才有可能说的动崇祯,接受和谈,他直接写信忽悠崇祯,简直就是脑子有病。
皇太极的确有病,但不是脑子有病,而是肺部或者心脏部位有病,有时候人的病情是受心情影响的,皇太极在历史上应该是心情很好,松锦大战的时候他都一碗一碗的吐血了竟然还没死,但是,这会儿他的心情却很不好,因为他收到消息,高起潜和薛国观都没能撼动张斌,崇祯一点出手收拾张斌的迹象都没有,而且,崇祯对他的求和也没有任何回复。
后金眼看着就要完蛋了,作为后金之主他自然心情极差,他的病情受心情影响,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眼看着就要撑不下去了。
而这个时候,张斌还不消停,他不但恢复了对辽阳城西南两个方向的炮击,还派出关宁铁骑和辽东军沿浑河一线前进,一路清剿建奴,转移平民。
这浑河几乎贯穿了整个沈阳地区,如果让张斌这么搞下去,那后金乃以生存的根基真要被他给毁了,当关宁铁骑和辽东军清剿到沈阳城附近的时候,皇太极终于坐不住了。
这天,皇太极罕见的没有上西门和南门的城门楼上监督满八旗和汉八旗步卒守城,而是将所有满八旗将领召集到了原辽东都司衙门,也就是现在的临时行宫。
由于接连失利,满八旗将领的心情都不是很好,再加上明军正不断蚕食他们的领地,剥夺他们的生存空间,所有将领无不忧心忡忡。
这个时候,皇太极也没了昔日的英姿勃发,整个人都显得暮气沉沉。
他脸色阴沉的坐在那里,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直到城墙上值守的将领都过来了,他才咳嗽一声,严肃的道:“现在的形势大家想必也知道了,明军正在不断的绞杀我们派驻辽阳和沈阳各地看管农奴的诸申和牛录,他们杀完还会将所有农奴和平民百姓全部迁移走,让他们这样搞下去,我们上百万族人就要没饭吃了,所以,我们必须去阻止他们。”
这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怎么阻止明军呢,他们的骑兵都被明军给歼灭了,面对四五万关宁铁骑,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
没有办法,那也得去阻止啊,皇太极无奈的道:“为今之计,只有率满八旗精锐步卒去阻止关宁铁骑了。”
这的确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不过,步卒对骑兵本来就处于劣势,率步卒去阻挡关宁铁骑,那绝对是九死一生,一个不好,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一旦溃败,跑都跑不掉!
这时候,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的脸色都变得难看无比,不用问,这任务又非他们倒霉三兄弟莫属了,不过,这次就算皇太极让他们去送死,他们也得去,因为让明军继续这么搞下去,大家真的会没活路。
但是,皇太极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目瞪口呆,他竟然斩钉截铁的道:“所以,本汗决定亲率正黄旗、正蓝旗、镶蓝旗、镶红旗步卒回沈阳,汇合正红旗和镶黄旗步卒去阻止关宁铁骑!”
这!
在场所有将领都愣住了,大汗竟然要亲率大军去阻止关宁铁骑,的确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皇太极也没去管众将的表情,紧接着便下令道:“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命你们率正白旗、镶白旗和汉八旗步卒镇守辽阳城,明军显然是不想付出太大的伤亡来攻城,你们只要小心明军的炮击就行了。”
这话的确是真的,明军要想攻城早就攻城了,因为城西和城南的壕沟早就被他们填平了,要攻城,抬着云梯上就行了,但是明军一直不攻城,而是天天拿着火炮在那里不停轰击,这就证明,明军是不想打攻城战。
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三兄弟无不感动莫名,大汗还真是大公无私啊,以前虽然老派他们去执行危险任务,但是,那些任务都不是危险至极九死一生的任务,这次,有这样的任务了,大汗让他们上,他们也没话说,没想到,大汗竟然自己亲自上,而把他们留在了相对比较安全的辽阳城!
皇太极为什么要这样呢?
没人知道为什么,齐尔哈朗、萨哈廉等与其亲近的兄弟子侄不知道,索尼、鳌拜等正黄旗将领也不知道,大家都莫名其妙。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皇太极便命人在城北的壕沟上铺上木方和木板,随后便率正黄旗、正蓝旗、镶蓝旗、镶红旗六万步卒,踏着木板,越过壕沟往沈阳方向狂奔而去。
第604章 突如其来的尽头
皇太极竟然跑了,准确的说,是皇太极正率五六万步卒向沈阳方向狂奔而去!
张斌收到消息的时候,皇太极已经率军跑出去二十多里了。
皇太极这是想干什么,难道他想凭借这五六万步卒去阻挡关宁铁骑吗?
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要有火枪和火炮还差不多,如果没有足够的火枪和火炮,数量相差不大的步卒遇到骑兵绝对干不过,就算他手下全是重甲步卒都没用,因为关宁铁骑也披了轻甲,互砍起来,一点都不吃亏。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皇太极想回沈阳汇合城中的三万重甲步卒,然后再跟关宁铁骑干,八九万重甲步卒对五万轻甲骑兵,还有那么一点赢的可能性。
不过,这样一来,沈阳城就等于不设防了,自己只要随便派个上万精锐去偷袭,绝对能一举拿下这座雄城。
当然,这些都是后面的事,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不要派关宁铁骑前去截击皇太极,如果能趁他这五六万步卒在城外,冲上去一举将其歼灭,那建奴基本就完蛋了,就算皇太极跑了,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张斌考虑了很久,最后还是没有通知关宁铁骑前去截击,因为辽阳城到沈阳城总共也就一百二十余里,他这收到消息的时候皇太极已经跑出去二十多里了,等他再派快马通知关宁铁骑,人家恐怕都跑到一半了,再等关宁铁骑集结起来冲上去,人家估计都快到了,到时候,在自己这边步卒就无法及时支援的情况下,城中的建奴再出来冲出来,来个前后夹击,关宁铁骑就危险了。
这或许是皇太极的一个策略,破釜沉舟,舍命干掉关宁铁骑,他还有苟延残喘的机会。
这个时候自己已经占据绝对优势,根本就没有必要冒任何危险,稳打稳扎才是王道,所以,张斌并没有急着采取行动,他只是通知关宁铁骑暂停行动,等他摸清皇太极的意图,再决定接下来怎么干。
那么,皇太极到底想干什么呢?
皇太极什么都没干,他率六万步卒一溜烟跑回沈阳后根本就没有率军出城去找关宁铁骑!
这一下,所有人都被他弄蒙了,他这样大费周章,率军跑回沈阳,竟然什么都不干,这到底是为那般啊?
其实,很简单,因为他感觉自己不行了,他之所以率军匆匆赶回沈阳,是回去安排后事!
这个时候,历史的轨迹就偏移的比较厉害了,历史上皇太极虽然病的很厉害,但是,那时候他接连获取大胜,眼看着就要攻取山海关,灭掉大明了,正是志得意满之时,所以,他并没有感觉到自己不行了,也没有安排什么后事,属于猝然而逝。
而现在就大不一样了,因为他初逢大败,张斌又率大军进逼辽阳城,而且还派关宁铁骑到处清剿,断他后金的根基,他心情极差,这样一来,不但他的病情恶化的更快了,他自己也能明显感觉到自己不行了,所以,他才匆匆赶回沈阳安排后事。
他回沈阳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汗位继承人,这个时候,他的长子豪格还在大明京城,大明朝廷会怎么处置还不知道呢,反正回来继承汗位是不可能的了。
那么,到底选谁呢?
这会儿他总共有十个儿子,除去豪格和三个夭折的,现在沈阳城中还有六个,如果按年龄大小排序,他应该将汗位传给四子叶布舒,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他的选择倒是和历史上一样,他选择的继承人同样是九子福临!
这又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因为福临这名字起的好,能给后金又或者螨清带来福气吗?
当然不是,因为福临的身份和其他人不一样,他是皇太极的嫡子,而其他人都是皇太极的庶子。
他的母亲是皇太极册封的福晋之一,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
皇太极总共册封了五个福晋,其中有三个是科尔沁大领主博尔济吉特氏后裔,分别是大福晋哲哲,侧福晋海兰珠和侧福晋布木布泰,大福晋哲哲是布木布泰的姑姑,侧福晋海兰珠是布木布泰的姐姐,而且,她们两人都没有给皇太极生儿子,所以,这个福临便成了唯一的选择。
话说皇太极不是使劲压迫蒙元诸部吗,怎么立的福晋又这么多蒙元诸部的呢?
其实,皇太极压迫的主要是蒙元察哈尔部,每次抽壮丁抽的也是察哈尔部下面各个部族,而对于科尔沁部他采用的是联姻笼络,双方是合作关系,而不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
当然,这个时候这些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蒙元察哈尔部各部族已经叛离了,他自己也快要不行了,怎么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继承汗位才是最重要的。
话说这会儿他都把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这三个最具威胁的对手丢辽阳了,只要立个遗诏,他死之后,福临自然能继承他的汗位,为什么他还要担心福临继承不了自己的汗位呢?
如果是豪格在,他自然不用担心什么继承汗位的问题,因为豪格已经三十多岁了,完全可以自立了,但是这九子福临比豪格小了将近三十岁,也就是说,这会儿他才三四岁,根本就没办法亲政,如果多尔衮他们没被张斌弄死在辽阳,绝对会回来抢他的汗位,所以,他必须指定几个人辅佐自己的儿子处理政务,防止多尔衮夺了他儿子的汗位。
他选来选去,最后选定了四个宗亲、四个大臣总共八个人辅佐自己的儿子处理政务,四个宗亲分别是代善、齐尔哈朗、萨哈廉、巴布海,四个大臣分别是索尼、鳌拜、苏克萨哈和遏必隆。
这里面最走运的莫过于巴布海了,他原本只是个甲喇额真,宗族里面地位最低的一个,皇太极为了坑张斌,特意将他擢升为梅勒额真,让他去找张斌求和。
皇太极原本想着,这么个没用的东西,估计跑过去还没见着张斌就被人家给剁了,结果,张斌却突然改变主意了,不但亲自接见了巴布海,还把他放回来,让他带话。
紧接着,皇太极为了突出他这个联络人的地位,又故意将他擢升为镶黄旗固山额真,代旗主,结果,白升了,崇祯压根没上当。
如果皇太极命还长的话,这家伙迟早被撸下去,但偏偏皇太极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了,所以,他这个毫无野心的废物反而成了统领镶黄旗的最佳人选。
所谓阴差阳错莫过如此,巴布海是莫名其妙的走上了人生的巅峰,皇太极却突如其来的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安排好后事,他这气一泄没过几天便断气了,一代枭雄就这么毫无征兆的与世长辞!
第605章 封锁消息
一代枭雄皇太极就这么悄声无息的走了,为了避免张斌得知消息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避免多尔衮三兄弟收到消息率军回来争夺汗位,他临死之前下了最后一道命令,封锁消息,不置丧礼,将其秘密下葬。
他令人这么做,瞒住张斌这个外人是没问题,但是,要瞒住自己的亲兄弟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却很难。
多尔衮兄弟原本就对他怪异的举动有所怀疑,他信誓旦旦的说要带着两黄旗、两红旗和两蓝旗的九万步卒去阻挡关宁铁骑,结果,一回沈阳就窝城里不出来了,而且,沈阳城里这会儿也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连他们和亲人的正常通信都断了,这里面绝对有问题。
当然,一开始多尔衮兄弟并不知道皇太极去世了,他们只以为皇太极是要把他们三兄弟丢辽阳跟明军斗个两败俱伤。
这种事原本也没什么,谁叫他是大汗呢,就算当初皇太极逼他们留守辽阳,他们也没什么话说,但是,用这种欺骗的方式耍他们,还故意封锁消息,阻断他们与沈阳城中亲人通信,这性质就不一样了,就算你是大汗,你也不能把我们三兄弟当猴耍啊!
他们这次真被皇太极给惹怒了,想当初,皇太极说要亲率大军去跟关宁铁骑死磕的时候,他们还感动的一塌糊涂呢,现在想来,他们当时不是三只猴,而是三头猪!
他们怀着异常愤怒的心情,联名上书一封,质问皇太极为什么要欺骗他们,为什么不将真实意图告诉他们,就这么扔下他们三兄弟和两白旗三万将士跟明军去拼命!
这会儿他们也顾不得什么上下尊卑了,如果他们就这样被皇太极丢辽阳,不说干不干的过明军,守不守的住辽阳,过段时间,很有可能吃饭都会城问题,因为明军已经把他们生产粮食的地方都清剿的差不多了,沈阳的存粮都不知道能撑多久,如果到时候缺粮了,皇太极还会往辽阳送粮吗,想都不要想!
想到这种可怕的后果,他们自然不会再跟皇太极客气了,他们在信中的口气异常的严厉,大有皇太极不给个合理的解释,他们就会放弃辽阳,率军回沈阳的架势。
可惜,他们派快马将信送去沈阳之后,不但没有得到皇太极的回复,还被气得差点喷血,因为皇太极不但没给他们回信,甚至连沈阳城都不让他们派去的信使进去,守城的两黄旗步卒直接就把他们派去的信使给轰回来了!
卧槽,简直岂有此理,真把人当猴耍是吧!
三兄弟中脾气最暴躁的阿济格忍不住了,他直接率手下仅剩的数百余骑兵直奔辽阳城,亲自上门讨说法去了。
结果,守城的两黄旗步卒直接把城门一关,给他来了个闭门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0/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