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4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2/550

张溥连连点头道:“知道,这个张斌的确有点功高震主了。”
周延儒接着他的话道:“功高震主只是委婉的说法,说直接点就是皇上认为张斌是个枭雄,如果不趁他没有掌控朝堂之前收拾了,他很有可能谋朝篡位!”
这是实在话,所谓伴君如伴虎,作为臣子,你不能太无能,也不能太能,如果你太无能,皇上要收拾你,如果你能到皇上都感觉到威胁了,皇上还是要收拾你!
不过,这个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张溥不解的问道:“此事难道跟张斌有关系?”
周延儒重重的点头道:“对,因为皇上想让我出面来做这个恶人!”
做恶人?
这貌似是个贬义词,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做恶人却是好的不能再好的词汇了,让你做恶人就代表着皇上有意提拔你当内阁首辅,不然,你怎么做这个恶人,又怎么收拾势力大的吓人的张斌。
张溥再次目瞪口呆道:“您的意思,皇上授意您出任内阁首辅?”
周延儒略带谦虚的点头道:“对,还有吏部尚书,就是补薛国观留下的缺。”
这个缺,恐怕是天下最大的缺吧,内阁首辅加吏部尚书,还有什么职位能比这两个加起来大吗,比一个大的都不多!
周延儒拿捏至此就算是拿捏完了,现在就等张溥主动开口,投怀送抱了。
果然,张溥脸上瞬间就露出了意动的表情。
原来,这次“恩师”来找他不是请他帮忙的;原来,皇上已经授意其出任内阁首辅了,而且还加上个天官吏部尚书!
这么粗的大腿要不要抱呢?
当然要抱,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周延儒这会儿没什么党羽他是相当清楚的,这也正是他前几天一直犹豫不决的原因,他怕周延儒斗不过张斌,你没一点党羽怎么跟人家斗,就算加上我们又怎么样,我们都是些六品七品的小官,跟人家张斌差了一大截。
现在这情况就不一样了,皇上授意周延儒出任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去收拾张斌,这就意味着皇上有意让周延儒提拔亲信去跟张斌干,而且干掉张斌之后出现的那些尚书、侍郎甚至内阁大学士的职位都有可能是他们的!
也就是说,今后朝堂掌控大权的很有可能是他张溥,因为满朝重臣都是他复社的成员啊!
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赶紧上啊,他满脸激动的道:“多谢恩师提点,如果可以的话,学生觉得还是出任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好一点。”
他这是要谋前程而不是只看眼前利益,如果选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那现在权力是大,但是,想要入阁,却比较的麻烦,因为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不可能直升吏部尚书,中间还必须在吏部侍郎的位置上磨一磨,而且,就算当上了吏部尚书也不一定能入阁,因为阁臣一般都是从礼部增补的,吏部尚书出任内阁大学士的几率还没有礼部左右侍郎高呢。
所以,他选择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因为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等于是半步侍郎了,而只要当上礼部侍郎就等于半条腿踏入内阁了。
不得不说,人一旦被欲望所支配,那基本上就完了。
这张溥什么都好,无论品行还是学识都是当世有名的,但是,他就是权力欲太强了,想掌控朝堂,而他又不够暗黑,不够无耻,所以,注定了要被周延儒这等无耻之人利用,甚至,最后还会死在人家手里!
第627章 启复社
张溥经不住权力的诱惑,再次投入周延儒的怀抱,准备全力“助”他掌控朝堂;而周延儒也开始谋划,怎么利用复社成员,逐步接管朝廷大权了。
第二天早朝方罢,周延儒便主动来到御书房,求见崇祯,迈出了他执掌大明朝堂的第一步。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崇祯便饶有兴致的问道:“怎么,玉绳这么快就准备好了吗?”
他们昨天商议的只是大方向,就是徐徐图之,仔细考察各级官员,逐步提拔忠君爱国,清正廉洁的官员,取代朝中薛国观和张斌一系的朝臣。
崇祯通过薛国观一事也吸取了一点经验教训,他终于明白了,那些道德上有瑕疵的人是靠不住的,明知道人家是贪官污吏还要重用,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所以,他决定提拔和重用清正廉洁的官员,以免自己再把自己的脸给打了。
这点和周延儒表面上说的用人原则倒是一致的,只是这薛国观贪腐案爆发的也太突然了,崇祯没有一点准备,周延儒更是“赶鸭子上架”,突然就被告知要出任内阁首辅和吏部尚书了,仓促之间,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找出掌控内阁、六部、都察院和京城各衙门的具体人选,只能先“考察考察”再做决定了。
崇祯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只是他没想到周延儒也有想法,而且行动这么迅速。
周延儒当然不会傻帽的在崇祯跟前说自己要提拔自己的门生逐步掌控朝堂大权,他装出一副刚正不阿的样子,痛心道:“皇上,微臣昨天在暗中考察了一番,发现朝中但凡有点资历的官员基本上都有问题,他们不是学着薛国观贪腐,便是学着张斌弄权,剩下的差不多也都是写老油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那种,真正忠于皇上,为国为民的官员凤毛麟角,太难寻了。”
崇祯深有同感的点头叹息道:“唉,是啊,一个薛国观,一个张斌,把朝堂的风气都带坏了,朕原本以为薛国观还能好点,没想到这个奸贼却是个堪比严嵩的大贪官,这些个朝臣,枉费朝廷养他们这么多年,一门心思就为谋取私利,简直就是一帮蛀虫!”
周延儒见崇祯这副模样,连忙不失时机的拍马屁道:“皇上英明,洞察秋毫。”
崇祯虽有些自得,但还是继续摇头叹息道:“就算知道他们是帮蛀虫又能如何,现在薛国观贪腐一案已然铁证如山,不知道多少官员牵连其中,还有张斌手下党羽更是遍布朝野,这些人一旦全收拾了,整个朝堂就空了一大半,如果再把其他有问题的官员也一起收拾了,朕又上哪里找这么多人来补缺呢?”
你没人,我有啊,周延儒装出一副郑重的样子,拱手道:“皇上,微臣倒是想到了一些人,也大致考察过了,就是资历有点浅薄,不知当不当说。”
资历浅薄怕吗?好啊!
周延儒是不敢抬头盯着崇祯看,他要是抬头看一下,绝对会吓一跳,这会儿,崇祯脸上竟然露出诡异的笑容!
崇祯貌似对周延儒提拔资历浅薄的官员很是赞许,竟然鼓励道:“资历浅薄有什么,总比那些混迹官场几十年就知道谋取私利的老油子要好,是哪些人,你说来听听。”
周延儒连忙拱手道:“微臣说的,就是皇上继位以来历次殿试选拔出来的英才,皇上慧眼识珠,相中的人自然是才华出众,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其实都想为皇上效命,奈何朝堂一直被温体仁、张至发、薛国观等阉党余孽把持,凡是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基本上都没有出头之日,所以,他们一直没机会展露头角。微臣昨天暗暗一查就发现,皇上继位以来金榜题名的英才好多都被压的抬不起头来,六年、九年甚至是十多年得不到升迁的都大有人在,人才被如此埋没,着实让人扼腕叹息啊!”
崇祯闻言,不由大惊道:“噢,还有这种事?”
崇祯朝的进士都可以说是他选拔出来的英才,因为这些人都经过了殿试,都经过了他的考核,往大里说,那都是天子门生,这些人竟然被压得抬不起头来,可能吗?
周延儒装做痛心疾首道:“皇上,事实确是如此啊,比如,微臣最熟悉的,崇祯四年的进士,状元陈于泰,因为跟微臣是姻亲,被阉党余孽攻击,罢官削籍;榜眼吴建业,按例进翰林院编修,三年期满就被丢到南都国子监当司业,现在都十多年了,还是南都国子监司业;探花陈子龙,听说是得了徐大人的照拂才得以出任东宫侍讲,官至詹事府右谕德,虽说品级不高,已经是那一届进士中混的最好的了,像张溥、张采、吴昌时等年轻才俊,都被选为庶吉士入了翰林,但是,到如今都十多年了,他们还是翰林院编修,连出来任仕的机会都没有!”
“这个。”崇祯闻言,不由满脸尴尬,这些混成这样自然是有原因的,而且原因他都清楚,只是他不好意思说而已。
周延儒说这些自然不是想让崇祯难堪,他是想提拔自己的门生掌控朝堂大权呢,见崇祯这副模样,他连忙解释道:“皇上,微臣并不是抱怨啊,状元陈于泰跟微臣的确是姻亲,当初所有考官都推荐他为状元人选,微臣应该避嫌,坚决反对的,可惜,微臣一时糊涂,让他当上了状元,唉,是微臣害了他啊。微臣倒没有让他复起的意思,微臣只想请皇上恕罪,这陈于泰的确是有真才实学的,只是,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是微臣的亲戚,是微臣害了他啊!”
崇祯闻言,感动道:“那年殿试的情形朕还记得,这陈于泰的确有真才实学,不然朕也不会点他当状元了,只是朕被温体仁那个奸佞小人蒙蔽,冤枉了你们。现在,陈于泰如果要复出,朕全力支持,不管怎么说,他都是朕钦点的状元郎!”
没想到,周延儒却是坚定的摇头道:“皇上恕罪,微臣真不想再害他了,就让他在家研究学问吧,免得再招来流言蜚语,微臣想向皇上举荐的是吴建业、张溥、张采和吴昌时等人,这些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请皇上三思。”
“这。”崇祯又犹豫了,这些人之所以得不到提拔,主要是因为他们结党营私啊,他们都是复社的,这点崇祯再清楚不过了!
周延儒为了迅速掌控朝堂大权也是豁出去了,他鼓起勇气为张溥等人辩解道:“皇上,微臣知道,他们之所以得不到提拔就因为他们都是复社成员,当初复社跟阉党余孽斗的你死我活,后面阉党余孽温体仁、张至发、薛国观等阉党余孽掌权了,肯定会在您面前拼命诋毁他们,说他们结党营私!但是,微臣要斗胆说一句,他们不是真的结党,只是一群有志青年聚集到一起谈论救国救民之道而已,他们也没有谋私,皇上,您想啊,他们明知道阉党余孽掌控了朝堂,还跟阉党余孽斗的你死我活,这是为了私利吗?如果为了私利,他们应该逢迎那些阉党余孽啊!”
崇祯闻言,不由露出思索的神色,这些人,真的没有结党营私吗?
周延儒见状,牙一咬,心一横,大声疾呼道:“皇上,事实证明,真正结党营私的是那些阉党余孽啊,他们拼命打压的都是为国为民的正直之士啊!”
崇祯貌似被他这一喝给喝醒了,对啊,跟那些阉党余孽作对的大多都是正直之士,自己都打算启用东林党了,为什么就不能启用复社之人呢。
他缓缓点头道:“好,朕给他们这个机会,让他们一展所长!”
第628章 用东林
崇祯这次出手很谨慎,毕竟他都当了十多年的皇帝了,太子都快成年了,他再跟个愣头青一样毛毛糙糙就有点荒唐了。
他并没有急着出手对付张斌,因为这会儿张斌在朝中的势力很大,内阁、六部、都察院等重要的衙门被张斌掌控了一大半,他如果以莫须有的罪名胡乱出手,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他也没有急着收拾薛国观的党羽,因为朝中除了张斌就薛国观的实力最强,如果这会儿把薛国观的党羽全收拾了,那整个朝堂便会成为张斌的天下,那时候要收拾张斌就更难了。
他的选择是先扶持周延儒,而且,他并没有把周延儒一举推上内阁首辅的高位,因为周延儒这会儿在朝堂还没有什么根基,如果贸贸然提出让周延儒出任内阁首辅,肯定会遭来张斌一党的疯狂抵制,到时候支持张斌的全是各衙门大佬而支持周延儒的全是些小鱼小虾,他这脸同样没地方搁。
他用的还是薛国观的建议,徐徐图之,第一步,先让周延儒坐上吏部尚书的位置。
这吏部尚书号称天官,掌控着朝廷大部分官员的任免和升迁,崇祯想着张斌肯定会出手抢夺,不过,他已经想好了,场面再难看,他也要硬推周延儒上位,毕竟这吏部尚书还不是内阁首辅,就算自己一意孤行,应该也掀不起太大的波澜。
这天早朝,当礼官宣布开始廷推吏部尚书的时候,张斌果然出手了,他竟然亲自走出班列,跪在御道中间朗声道:“微臣推举,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孙传庭孙大人出任吏部尚书,孙大人历任吏部验封主事、稽勋郎中,对吏部个项事物熟悉无比,而且孙大人还曾在陕西击溃反贼主力,生擒贼酋高迎祥,又曾在海州力抗建奴主力,在沈阳生擒建奴勋贵家眷数百,建奴八旗主力上万,功勋卓著,实乃出任吏部尚书的最佳人选。”
他这一出头,顿时有数十位朝臣走出班列,跪在御道中朗声高呼:“臣附议”、“臣附议”、“臣附议”。
崇祯见状,脸上没由来的一阵发烫,这孙传庭的确没什么话说,在吏部任职经验丰富不说,还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他想委婉的诋毁两句,说人家不合适,都找不到什么说辞。
找不到干脆就不说了,老子是皇上,你们能怎滴!
他看都不看张斌一眼,直接将目光投向翰林院的班列,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张溥你怕什么呢,有朕撑腰你还怕张斌把你吃了不成,赶紧的,出来溜溜。
张溥果然顺着他的目光走出班列,跪在御道中间朗声道:“微臣推举,内阁大学士周延儒周大人出任吏部尚书,周大人曾出任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内阁首辅,阅历无人能比,实乃出任吏部尚书的最佳人选。”
他这一出头,同样有数十位朝臣走出班列,跪在御道中朗声高呼:“臣附议”、“臣附议”、“臣附议”。
这数量几乎和响应张斌号召的人差不多,不过这官职嘛,就寒碜的不像样子了,因为这会儿复社成员大多是翰林院编修、都察院御史和六部主事,品级最高的也就正六品,而张斌下面,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六部尚书这样的二品大员都有好几个,正三品的六部侍郎更是一堆,随便捡出一个来都能力压复社那堆芝麻官!
这个时候也没人再出来推举了,因为朝堂上这会儿总共就两大势力,一个是张斌所率的能臣干吏,一个是薛国观所率的阉党余孽,现在薛国观都被崇祯打进诏狱了,朝中的阉党余孽一个个噤若寒蝉,哪里还敢出来抢吏部尚书的位置,就周延儒这得了崇祯默许的家伙才敢出来跟张斌抢,要不然,这吏部尚书铁定是孙传庭的。
如果是正常情况,崇祯肯定是选孙传庭而弃周延儒,问题现在就不是正常情况啊。
崇祯略带警惕的盯着张斌,缓缓的开口道:“从资历上来说,内阁大学士周延儒的确无人能比,吏部尚书就由周延儒出任吧。”
他的话刚落音,张斌身体明显颤动了一下,但是,张斌的头却始终没有抬起来。
崇祯见状不由松了口气,同时,脸上还露出了意思嘲讽之色。
哼,就算你再有能耐又怎么样,老子是皇上,你是臣子,你能奈我何!
此时,张斌的脸上同样露出一丝嘲讽之色。
嘿嘿,我这演技还可以吧,就让你再得意几个月,到时候老子撸了你这个昏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2/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