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550

他不由好奇的问道:“大人,毕大人和属下有什么关系?”
杨文忠不答反问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的籍贯是福建福宁州大金所吧?”
张斌连忙点头道:“是,是。”
杨文忠点拨道:“师皋曾任福建督粮道,福建观察使,福建右布政使,在你们福建足足任职十二年之久!”
张斌闻言,不由目瞪口呆,原来,这毕懋良就是从福建升上去的,任职十二年,对福建的感情肯定很深,光这一点,他便能找出很多理由去拜访。
他由衷的拱手谢道:“属下明白了,多谢大人指点。”
杨文忠点了点头,提醒道:“礼别送太重,师皋可是出了名的清廉,每从一地卸任,都只带书籍数帙返乡,别无他物!”
第92章 阵营
歙县,古名歙州,洪武初年划归南直隶徽州府,是徽州府治所所在地,北距金陵六百余里,南距黄山一百余里,明朝有名的徽州商帮正是发源于此。
张斌带着几个随从,从金陵出发,自应天府往南,穿过宁国府,打马疾赶了两天,终于赶到了歙县地界。
此时,天已黄昏,张斌并没有带着众人进入徽州府城,反而在张差如的引领下,打马直奔歙县西边的上路。
他是来拜访毕懋康和毕懋良的,而这两兄弟正是歙县上路人。
就在几天前,张斌已令张差和赵如带着自己的拜帖赶往歙县,向毕懋良言明自己拜访之意。
拜帖中并没有说具体是什么事情,只是言明自己是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宁州人士。
果然,毕懋良并没有拒绝自己拜访,回帖还颇为殷切。
张斌收到回帖,第二天一早便打马出发了,六百余里路,两天时间,这一路真把他给赶惨了,不过,此刻,他的心情却相当的不错,因为他马上就要见到毕氏兄弟了。
原本,他还只是想和毕懋康商量研制燧发枪的事情,但是和自己的上司杨文忠聊过之后,他猛然意识到明末这会儿朋党的恐怖,同科同榜,同乡同姓,同一个书院,甚至同一个干爹干爷爷,数不清的关系网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又一个朋党,充斥着整个朝堂。
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人单打独斗,想要掌权,几乎是不可能的!
像阉党和东林党,那都是一拉一大堆,掌权时,可谓遮天蔽日,几乎所有衙门都被他们掌控在手中,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掌权,如果是单枪匹马,可能一转身,背上就被插满暗箭,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想要手掌大权,想要当权臣,必须有自己的阵营。
曹化淳是拉拢的差不多了,但他毕竟是崇祯的亲信,他掌权后会不会融入自己的阵营,这个还真不好说,所以,张斌急切的想要拉拢一帮志同道合的官员,组成自己的阵营,而毕氏兄弟,正是他的第一个目标。
打马奔行不久,毕府已然在望,由于张斌早已派赵如打马先行前往毕府通告,这会儿毕府大门已然洞开。
远远就能看见,两位华服男子正站在两排家丁中间,往这边眺望。
这应该就是毕氏兄弟了,距离毕府还有几十步远,张斌便招呼众人翻身下马,随后便把缰绳往张差手里一扔,疾步往毕氏兄弟走去。
还未到跟前,他便匆匆拱手道:“劳烦两位大人亲自相迎,惭愧,惭愧。”
此时,站在前面的毕懋良把眼一眯,仔细的打量起眼前的年轻人来。
张斌的年纪着实把他吓了一跳,看这样子也就二十来岁,竟然官至从五品的兵部职方司员外郎,这年轻人不简单啊。
原本,听闻有金陵的官员想来拜访,他是想拒绝的。
但是,打开拜帖一看,这个张斌竟然是福建人,他立马就改变了主意。
他为官二十余载,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福建渡过的,可以说,福建就是他的第二故乡,特别是当上福建右布政使之后,他更多了那种一方父母的责任感。
现在,有福建的官员前来求助,他还真不忍心拒绝。
在他想来,张斌肯定是来求他帮忙的,因为贬到金陵,基本上就意味着远离权力中心了,想再回京城掌握实权很难。
别看他已经辞归故里了,他的关系网可还在,而且有几个还是吓死个人的大人物。
比如当朝首辅顾秉谦和他就是同科,还有刘一燝、孙慎行、周应秋等一帮在朝野影响力很大的掌权人物,都是他们那一科的!
他自己是不想与阉党同朝,所以不想混了,但是,就算他现在没在朝为官了,以他的关系,要帮个小小的员外郎回京城,还是很简单的。
这年轻人风度翩翩、英气逼人,看就令人舒坦,再加上又是福建人,毕懋良已经有了决断,要是这年轻人心性不坏的话,这忙,他帮了。
他假假意思拱手试探道:“张大人太客气了,我们兄弟二人都已经辞归故里,哪里还是什么大人。原本听说张大人要来的消息,我们是应该前往金陵拜访的,但我们兄弟这把年纪,实在经不起长途跋涉了,现在,竟然让张大人亲自登门,失礼了,失礼了。”
他看上去怕有五十来岁了,经不起长途跋涉倒有可能,但毕懋康看上去也就四十来岁的样子,正值壮年,怎么会经不起长途跋涉,这明显是客套话,张斌连忙再次拱手道:“毕大人清正廉洁,堪称楷模,晚辈敬仰已久,冒昧登门,见谅见谅。”
恩,谦逊有礼,不错,不错,毕懋良暗自点了点头,将手往毕懋康那边一引,介绍道:“这是鄙人二弟孟侯。”
张斌连忙对着毕懋康拱手道:“久仰久仰。”
毕懋康连忙拱手还礼道:“张大人客气了。”
一通寒暄过后,毕懋良便领着张斌一行人往里走去。
这毕府规模并不小,占地足有几十亩,差不多有一个县衙那么大了,众人走了差不多一刻钟,才来到中间的大堂。
这个时候张斌连忙从王二和孙轻手中接过礼物,跟着毕氏兄弟进了大堂。
礼物不少,足有四样,不过都不怎么值钱,一只活鸡、一包干桂圆、一包干荔枝还有一包白砂糖,总共加起来还不到一两银子。
毕懋良收下礼物后却是高兴的不得了,干桂圆、干荔枝、白砂糖这三样可是福建特产。
他竟然兴奋道:“来人,赶紧拿去厨房一起炖了!”
好吧,这样,其实有点不合规矩,礼物,收下就行了,直接炖了吃,还真是让张斌吃了一惊。
毕懋良将东西交给下人,紧接着便解释道:“失礼了,失礼了,好久没有这样吃过鸡了,以前在福建的时候,逢年过节都这么吃,那味道,真是怀念啊。”
张斌闻言,连忙附和道:“恩,这样炖的确很好吃,晚辈也喜欢这么吃。”
其实他喜欢吃个屁,桂圆、荔枝加糖炖出来的鸡,甜腻腻的,怕只有江浙这边的人爱吃!
毕懋良貌似心情很不错,收了礼物,分主客坐下来,又上了茶,他便主动开口道:“张大人如此年轻有为,放在南都六部,着实是浪费人才啊!”
张斌闻言一愣,这个,怕是有点误会啊。
第93章 自生火铳
张斌知道,毕懋良应该是误会他的来意了,他可不是来求人帮忙的,而是想把这两兄弟拉入自己的阵营。
至于怎么拉拢,他还没想好,因为他对这两兄弟还一点都不熟悉,只能先熟悉熟悉再说。
他可没想过自己虎躯一震,人家两兄弟立马纳头便拜,这种情况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反正时间还很充分,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只要功夫深,铁棍都能给他磨成针,他就不相信打动不了这两兄弟。
不过,这还没开始呢,就被人误会了是来求人帮忙的了,这可不行,不能让这两兄弟小看了自己。
他拿出上次忽悠杨文忠的话,半真半假道:“毕大人,实不相瞒,晚辈之所以来这里,是国公爷的意思,京城那边这会儿争的厉害,国公爷怕我不小心卷进去,所以让我先来这边待几年,等那边风平浪静了再回去。”
毕懋良闻言一愣,颇有些惊讶的问道:“国公爷,哪位国公爷?”
张斌紧接着解释道:“家祖曾有幸在定兴王麾下任职。”
原来是英国公,看样子是自己想岔了,这年轻人有英国公撑腰,压根就不需要自己帮忙,他欣慰道:“张大人原来是英国公的故旧,前途无量,前途无量啊。”
张斌连忙谦虚道:“大人过奖了。”
毕懋良谈兴不减,继续问道:“不知令尊是哪一位。”
张斌连忙用恭敬的语气介绍道:“家父是福宁州大金所千户张成德。”
毕懋良恍然道:“哦,原来令尊是大金所的张千户啊。”
张斌诧异道:“大人认识家父?”
毕懋良点了点头,回忆道:“当初平定海寇袁进时曾有幸与令尊见过几次。”
平定海寇袁进的事张斌倒是听他父亲提起过,但是,那时候指挥的是巡抚黄承元和名将沈有容,他父亲可没提起过毕懋良。
不过,这个话题正好能往火药武器上扯,兴许能聊出点共鸣什么的,他连忙奉承道:“原来我父亲说的毕大人就是您啊,大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晚辈佩服。”
其实,张斌压根就不知道毕懋良在平定海寇时干了些什么,不过有武将领兵的情况下,文官一般都是出谋划策的,他便瞎蒙了这一句。
果然,毕懋良略有些自得的道:“我也就是动了动嘴皮子,不敢居功,不敢居功。”
张斌顺势叹息道:“唉,大人有所不知,现在,东南海盗越来越多了,就快赶上嘉靖朝那会儿了。”
毕懋良闻言,不由大惊道:“啊,这么严重?”
张斌又将上次海盗袭击东南沿海的事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并出示了一下自己的伤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