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411

  李时不厌其烦道:“噢,什么事啊?”
  杨聪连忙解释道:“是这样的,这次下官赴京赶考的时候是与诸多志趣相投的学子同行的,可惜,他们大多没有过会试那一关,一行人最终也只有下官和王宣、胡宗宪三人金榜题名。现在下官已经入了翰林,王宣和胡宗宪却还无有一官半职,下官这心里着实为他们着急啊。如果首辅大人方便的话,还请帮个忙,随意给他们安排个官职,下官在这里替他们多谢首辅大人了。”
  原来是求官啊,如果是别人,李时估计会客客气气的婉拒,但是,这杨聪就不一样了,他可想跟这位皇上跟前的大红人结个善缘,这派官的事对他来说也只是小事一桩而已,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他不会真随意给人派个官就算了,所谓“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既然都准备给人做个顺水人情了,这人情自然做的越客气越好。
  他微笑着问道:“他们殿试排名如何?”
  杨聪假假意思惭愧道:“唉,他们这殿试排名也有点不尽人意,胡宗宪只是二甲末流而已,王宣更是排到三甲中流去了。”
  这其实也没什么,只要不排倒数,就不用担心闲言碎语。
  李时紧接着又问道:“那你是想将他们留在京城,还是外放到地方任职呢?”
  这不废话吗,当然是留在京城拉,比起前程来,地方官员哪里能跟京官比。
  不过,杨聪却是知道,这不是废话,李时这意思,是准备给自己送个大人请呢。
  他连忙拱手道:“首辅大人,若能将他们留在京城,下官感激不尽。”
  这小子,不错,知道感恩图报,这人情应该不会白送。
  李时闻言,点了点头,又琢磨了一下,这才郑重的道:“你应该也知道,这京官有时候并不是职位越高越好,要想前程远大,最好的就是入翰林,其次就是当言官,六部主事一级职位虽高却不如言官,至于五寺官员,那就更不用说了。不过,他们这排名着实有点低,这胡宗宪倒可以勉强派个御史,这王宣的话,最多也就能派个六部主事,你看如何?”
  这人情做的,杨聪不由感激道:“多谢首辅大人。”
  李时摆了摆手,轻描淡写道:“些许小事,不足挂齿,对了,这王宣有何专长,六部职能不一,你觉得他去哪个衙门比较合适呢?”
  晕死,李时这人也太好了吧,连这个都给自己考虑到了。
  杨聪感动道:“首辅大人,下官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您这提携之恩,下官记下了,以后但有差遣,还请首辅大人不要客气。说到这王宣,他还真有专长,他是匠户出身,又曾精研格物致知之理,下官觉着,如果能将其派到工部,定能让其一展所长。”
  李时毫不犹豫的点头道:“那行,就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吧,状元郎可还有事?”
  这话的意思,就是要送客了。
  这年头,送客有两种方式,关系好的,就问问还有什么事没,关系一般的,那就端起茶杯,吹一口便成。
  杨聪也知道,这会儿京官都不敢太晚休息,因为第二天还要起来早朝,特别像李时这种上了年纪的,基本上回来吃个饭再散散步,消消食,就该睡下了,他这打搅人家已经够久的了。
  他连忙起身郑重的道谢了一番,这才告辞而去。
  这胡宗宪和王宣的派官的事一解决,杨聪这段时间基本上就没什么事了,只等他父母和爷爷,还有张贞来到京城,他便可以举行婚礼了。
  他原本是想亲自去接一下父母的,但却因为拜谒皇陵的事给耽搁了,这会儿他也只能打消这个心思,老老实实在京城等着了。
  他以为,他父母用不了多久就该赶到京城了,因为山西离京城本就不远,却不曾想,等了好些时日,他不但没能等来自己的父母,还收到一个不好的消息。
  他父母竟然请人传信问他急不急,如果急的话,他们就不换取盐引了,直接来京城。
  这意思,就是换取盐引的事出麻烦了咯,他父母虽然没在信中明说,他却能猜的到,山西那边恐怕是出大麻烦了,不然他们也不会丢下盐引不换了,直接来京城。
  要知道,换盐引也是与时限的,如果规定时间内不能把粮草辎重送到边镇,那可就麻烦了,因为边军不能断粮啊,一旦相应的商贩没将粮草按时送到,南京户部就要赶紧调拨粮草了,到时候这商贩不但盐引份额没了,还会受到严厉处罚。
  撒尼耐唧唧的,是谁,竟然敢给自己的父母使绊子,活得不耐烦了!
  杨聪当即决定,去趟山西,把自己的父母迎到京城来,同时,教训一下那些不长眼睛的东西。
  后面两成盐引份额的事他还没来得及跟他父母说呢,这种事在书信里说毕竟不方便,他原本是想等父母来京了当面跟他们说的,现在,干脆直接去山西看看吧,如果现在这点盐引份额都做不了,后面那两成的盐引份额岂不更做不了!
第四十八章
西北行
  秋风习习,落叶缤纷,一转眼,便到秋天了。
  这京城的初秋便已有一些凉意,特别到了晚间,秋风一吹,那凉意更甚。
  不过,这天晚上,成国公府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因为杨聪和陆炳又来做客了。
  定国公徐延德这会儿其实也没有多少知交好友,因为他年纪太轻,地位太高,京城的公侯勋贵这会儿差不多都上了年纪了,他一个小年轻,跟人家真玩不来,而其他人,像他这个年纪的,又没几个身份地位能跟他差不多的,他总不能自降身份去结交那些下人不是。
  “知音难觅”这四个字用来形容他是最恰当不过了,所以,杨聪和陆炳这两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出现以后,他很快便与这两人打成了一片。
  这年头,像他这样的身份和地位,想找朋友真的太难了,找知交更难,而杨聪和陆炳不但前途无量,更重要的还能给他带来帮助,特别是杨聪,一出手就帮他保住了盐引份额,这样的年轻人,他自然要好好结交。
  原本,这天是杨聪投的拜帖,说是有事找他帮忙,他却忙不丁让人准备了一大桌酒席,连陆炳都请来了。
  其实,他也没有别的意思,他就是感觉杨聪和陆炳都是同龄人,跟他们喝酒比较爽,不用顾忌什么。
  他这当国公的刻意结交,杨聪和陆炳自然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于是乎,三人便你来我往,喝的不亦乐乎。
  这酒喝的差不多了,人都有些飘了,徐延德才好奇道:“清风,你不是说有事找我帮忙吗,什么事啊,你怎么一直不说啊?”
  杨聪有些不好意思道:“这个,小弟是有些私事想请敬斋兄帮忙。”
  徐延德闻言,不由大笑道:“哈哈哈哈,我当然知道是私事,要是公事我哪能帮的上你啊,我可管不到你们翰林院,哈哈哈哈,什么事,说啊,扭扭捏捏的作甚?”
  他这明显喝的有点上头了,再喝一阵估计就要醉了,杨聪连忙解释道:“是这样的,小弟原本就准备去趟山西,接父母来京,这不随皇上去拜谒皇陵,耽搁了些时日,我想着他们也该到了,就熄了去山西的心思。不曾想,家父昨天来信,好像在那边遇到点麻烦,我这心里急啊,所以,我想去山西帮家父把麻烦解决了。不过山西那边大半是边镇,屯卫边军众多,我害怕镇不住那些兵痞,所以才想请敬斋兄帮忙,介绍个熟人,最好是山西都司又或山西行都司的,我过去也有点依仗,敬斋兄,你在那边有什么熟人吗?”
  徐延德闻言,尴尬的道:“这个,我掌的是中军都督府,而山西都司和山西行都司都归后军都督府管辖,我在那边还真没什么熟人。”
  啊!
  杨聪不由皱眉道:“敬斋兄真的在那边一个熟人都没有?”
  这下就有点麻烦了,自己一个翰林院修撰还真有可能镇不住那边的屯卫,他可是清楚的很,山西那边的良田不是在屯卫手里就是在皇室宗亲手里,他估摸着自己父亲遇到的麻烦多半跟良田有关,要没那边没熟人,这事还真不好办了。
  徐延德想了想,突然惊喜道:“对了,京山侯崔元的长子崔浩就在后军都督府任都督同知,我去帮你问问,他应该有认识的人在那边。”
  杨聪闻言,连忙拱手道:“那就多谢敬斋兄了。”
  这事情有着落了,杨聪总算是放心了,三人又喝了一阵,直到都喝的有点晕乎了,这才散了场。
  第二天,徐延德便命人传来了好消息,京山侯崔元已经答应帮忙了,并请他们晚上一起去赴晚宴。
  这感情好,当天晚上,杨聪和陆炳便跟着定国公徐延德来到了京山侯崔元府上。
  没想到,这京山侯崔元不但让自己的儿子崔浩作陪,还请来了武定侯郭勋。
  众人一阵寒暄过后,崔元便站起来举杯道:“清风,上次盐引的事着实惭愧,老夫也没出什么力,却白得了两成份额,来,老夫敬你一杯。”
  杨聪连忙站起来举杯道:“哪里,哪里,小侄也没出多少力,世伯客气了。”
  说罢,他一仰头,直接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崔元陪着他喝了一杯,这才微笑道:“正好,你这次要去山西,就让浩儿陪你去一趟吧,算是聊表我们的谢意。”
  这家伙,后军都督府可是山西都司和山西行都司的直属上级,有崔浩陪着,那边的屯卫估计就不敢玩什么幺蛾子了。
  杨聪闻言,连忙拱手道:“多谢世伯。”
  紧接着,郭勋又站起来举杯道:“清风,上次老夫也出什么力,这心里也着实惭愧,这次没办法,山西都司和山西行都司并不在老夫管辖范围之内,请恕老夫爱莫能助了,不过,这京营和左军都督府老夫说话还是顶用的,以后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的,你尽管开口。”
  杨聪连忙倒了一杯酒,举起来谦逊道:“世伯快别这么说了,小侄真没出多少力。”
  众人都是京城的风云人物,因缘际会,走到一起,也不知道在这朝堂之上会掀起怎样的波澜,杨聪发现,这些勋贵能量其实还是挺大的,如果能用的好,对掌控朝堂大权还是有很大助力的,席间他自然是陪尽小心,极力拉拢。
  有了崔浩陪同前往,这山西之行就方便多了,接下来几天,杨聪正紧锣密鼓的准备出发呢,却不曾想,陆灵儿听到消息,竟然坚持要陪他去。
  这家伙,山西可是边镇,而且这会儿鞑靼闹的正凶,他哪敢让陆灵儿陪着去啊,奈何,他好说歹说,陆灵儿却执意要去,搞得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嘉靖自然也不想陆灵儿去冒险,奈何他也拗不过这个小妹,他只得派出大内高手王永,又让陆炳点了一百锦衣卫随行保护,这才放心的让陆灵儿跟着杨聪去了。
  这下可不得了了,杨聪的护卫亲随原本就有十多个,再加上崔浩所带的亲卫和一百锦衣卫,他们这一行都差不多有两百人了。
  还有更不得了的事呢,那锦衣卫带队的百户一报名号,把杨聪都吓了一跳。
  这家伙竟然是沈炼!
  却原来,这沈炼也是锦衣卫军户出身,他也参加了这次的会试,只不过他没考上,而他又不想回去,于是便投靠了陆炳,想谋个差事,在京城混三年,再参加会试。
  陆炳对这沈炼倒是比较满意,因为这沈炼能文能武,而且颇为仗义,他又没多少亲信,这么一个人主动送来门来,他自然是笑纳了。
  不过,他一时之间也没想好要给沈炼安排个什么差事,正好,皇上让他派一百锦衣卫随行保护陆灵儿,而这沈炼的功夫又不错,他便干脆给沈炼请了个百户的差事,让沈炼带人跟着杨聪去山西了。
  这家伙,锦衣卫沈炼啊,在史书上都大大有名,他可是敢凭一己之力跟严嵩对着干的主!
第四十九章
振武卫
  代州古之雁门郡也,位于太原府正北方,距离太原府城约三百余里,与大明九边之一大同镇相连,乃太原府北境门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