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411

  常厉略带得意道:“是啊,学生手里的地都投献给晋王府了,产的粮食也是晋王府的,晋王殿下不让卖,我便不能卖。”
  放你吗的狗屁,当我白痴呢!
  杨聪恼怒道:“你唬谁呢,投献的地只是挂在人家晋王府名下而已,产出来的粮食大部分还不是你的,你当本官不知道还是怎么滴?”
  常厉假装无奈道:“挂在晋王府名下那也是晋王殿下的啊,晋王殿下下令,学生怎敢不听?在这太原府,有几个人敢不听晋王殿下的!”
  尼玛,这下麻烦了。
  这老家伙虽然有点耍无赖,但是,他说的话却一点不假,这太原府的土豪乡绅估计跟晋王府都有瓜葛,因为把自己的地投献给晋王府就能免除一切苛捐杂税啊,这种好事,谁不干那就是傻子。
  晋王府如果跟自己作对,别说十万石粮,估计一万石粮都买不到。
  这年头老百姓手里可没多少地,地差不多都在这些皇亲国戚和土豪乡绅手里呢,像忻州,耕地足有两三百万亩,但是,十多万忻州百姓大半都是佃农,家里没有一亩地,只能给土豪乡绅打长工勉强维持生计。
  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他们的地都被这些土豪乡绅用尽各种方法给兼并了,而土豪乡绅又把自己的地投献给晋王府了。
  看样子逼迫这老家伙是没用了,因为他并不是主事的人,必须跟晋王府交涉才行。
  这帮皇室宗亲,还真是麻烦啊,不知道好好享受荣华富贵,还要到处惹是生非,强取豪夺,真当所有人都好欺负吗?
  杨聪想了想,随即冷冷的道:“你告诉晋王府的人,我是陆松陆大人的女婿,还有,崔元崔大人的儿子也来了,让他们派个管事的过来跟我商议一下,三天之内,如果不到,就不要怪我们不客气了。”
  我的天,连晋王府都敢威胁,这家伙也太牛了吧。
  这下常厉终于知道怕了,一开始他还以为杨聪只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呢,谁知道这家伙连皇室亲王都不怕,这位看样子是真大神啊,捏死他估计就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惹不起,赶紧认怂。
  想到这里,他连忙点头道:“好,好,好,大人的话学生一定带到。”
  杨聪真能威胁到晋王府吗?
  这就要看是什么事了,如果他摆明了欺负晋王府的人,甚至威胁要晋王的老命,那晋王府绝对不会跟他妥协。
  开什么玩笑,再怎么滴晋王也是皇室宗亲,能让他个外人这么欺负吗?
  不过,现在这事就不一样了,这摆明了是晋王府要欺负人啊。
  这年头藩王也不是无法无天,谁都能欺负,碰上硬茬,栽掉的藩王也不是一个两个了。
  杨聪的意思很简单,我背后有皇上的奶娘和皇上的亲姑姑撑腰,就问你怕不怕。
  怕,你就派人过来好好跟我说,看你是为了什么要跟我过不去。
  不怕,那咱们就走着瞧!
  堂堂晋王会怕他这个新科状元吗?
  还别说,这晋王朱新椣收到消息之后还真有点怕了,他不是怕杨聪,他是怕杨聪背后的李氏和永康大长公主,这两位可是当今皇上的至亲,要她们跑去皇上跟前嚼舌根子,皇上还真有可能把他给废了!
  皇室亲王被削掉的又不是没有,比如建文帝时期被废掉的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又比如永乐朝封而又废的齐王朱榑,还有被贬为庶人的谷王朱穗等等。
  这些人为什么被废,他们太张狂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他们得罪了太多的人,以致有人跑当朝皇上跟前去告御状,要不然当朝皇上怎么会知道他们张狂,建文帝、明成祖不可能亲自来盯着他们不是,他们的所作所为还不是别人告上去的。
  晋王朱新椣一听杨聪提到崔元和陆松便明白了,这家伙是在威胁他,要告他的御状简单的很。
  好吧,告御状,他的确有点怕,那就派人去谈吧,无奈之下,他只能派出王府左长史周奉去跟人家谈谈了。
  王府长史那也是吏部在册的五品官员,杨聪对人家倒是客气的很,他亲自把崔奉迎入大堂,又命人奉上香茗,这才客气的介绍道:“周大人,这位就是京山侯世子,崔浩,现任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坐一边的崔浩闻言,也客气的拱手道:“周大人,幸会,幸会。”
  幸会尼耐耐个腿啊,你们两个小兔崽子,不得了了,竟然连晋王殿下都敢威胁。
  周奉暗自腹诽了一句,表面上却是客客气气的回了个礼,随即微笑着问道:“杨大人,不知你招老夫来有何贵干啊?”
  你还好意思问。
  杨聪也懒得跟他啰嗦,干脆点明道:“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听闻你们晋王府好像跟家父有点误会,不知道到底所谓何事啊?”
  这意思就是摆明了说咯。
  摆明了说就摆明了说,周奉不动声色的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令尊买下的一些地是我们王爷先前就看上的。”
  尼玛,原来是想把自己老爹逼走,然后收走自己老爹手里那些地啊,没见过钱还是怎么了,自己老爹手里这会儿总共也才两三千亩地好不好,你们缺这点地吗?
  杨聪忍不住嘲讽道:“家父手里好像总共才两三千亩地啊,这点蝇头小利王爷能看上吗?”
  周奉不疾不徐的道:“杨大人,你是不知道王府的难处啊,毕竟王府有那么多人要养活不是,多一点地就多一口饭吃啊。”
  尼玛啊,杨聪真有点想发飙了,这些皇室宗亲也太贪婪了,霸那么多地,种出来的粮食你们吃的完吗?
第五十七章
被人当枪使了
  大明王朝为什么会灭亡,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因为天灾,有人说是因为人祸;
  有人说是文官集团干的好事,有人说是太监惹的祸;
  有人说是后金太强,有人说是大明太弱;
  有人说天启必须负责,有人说崇祯必须背锅。
  甚至还有人说,大明之亡始于正统、始于嘉靖、始于万历……
  其实,封建王朝都有其共性,而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大多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土地兼并。
  很多封建王朝都是如此,越到后期,土地兼并就越严重,越到后期,土地就越往少数人手里集中,而真正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往往会慢慢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从而产生饥荒,产生动乱,王朝也会因此走向灭亡。
  大明王朝之所以走向灭亡,究其根本,同样是因为土地兼并,天下大部分土地都被兼并了,农民没了活路,唯有造反,正是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消耗了大明最后一点国力,大明才会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说到大明的土地兼并,最凶狠的莫过于这些皇室宗亲了,他们或许因为被剥夺了太多的权力而变得无所事事、无所适从,以致对物质、对金钱、对土地等等这些,能捞到手的,能让他们享尽荣华,穷奢极欲的东西,都显得贪婪无比。
  他们的贪婪那是相当恐怖的,足以用贪得无厌来形容,不管兼并多少土地,都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不管捞多少钱,他们都觉得不够,好像他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兼并土地,压榨百姓一般。
  这些皇室宗亲具体兼并了多少土地还没人具体统计过,总之,一个亲王不会少于万顷,一个郡王不会少于千顷,像万历朝的福王和潞王,刚一就藩就是几万顷耕地,后面他们还拼命的兼并,拼命的兼并,永远都不知道满足。
  大明总共才八九百万顷的耕地,而有明一朝分封的亲王就多达六十多位,郡王到最后更是膨胀到了上千位,他们兼并的土地之多,可想而知。
  就拿河南周王府一系来说,其后代衍生出来的郡王就多达七十多个,以致汝南、顺阳、新安、永宁、汝阳、镇平、宜阳、遂平、封丘、罗山、内乡、胙城、原武、鄢陵、河阴、项城、宜阳、颍川、义阳、汝阴、临汝、沈丘、上洛、鲁阳、临湍等等等等七十多城都成了周王府郡王的封地,这数量是何等的恐怖!
  到明末崇祯朝,土地兼并最严重的河南的耕地差不多有八成在皇室宗亲手里,还有山西的耕地差不多有七成在皇室宗亲的手里,其他诸如陕西、湖广、四川、山东等地,被皇室宗亲兼并的土地多则六七成,少则四五成,也就是说,光是这些皇室宗亲就占据了天下大半的耕地,其他还有公侯勋贵,还有文官集团,还有太监等权力阶层都在疯狂兼并土地,老百姓怎么活得下去,不造反才怪!
  现在,嘉靖还意识不到这点,晋王更意识不到这点,杨聪却清楚的很,大明王朝之所以灭亡,有一大半原因就是因为这些皇室宗亲兼并土地太疯狂。
  他们就是贪得无厌,自取灭亡!
  这帮不知死活的蛀虫,兼并这么多土地拿去陪葬吗?
  杨聪是越想越气,但是,他却一再告诉自己,不能冲动,不能冲动。
  冲动是魔鬼,冲动的人很有可能变成魔鬼,而冷静的人才能降服魔鬼。
  他这会儿还不能把这些皇室宗亲怎么样,如果冲动了,不但于事无补,还有可能把杨家在山西的盐引生意全搞砸了,那样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强压住心中的怒火,冷静的道:“周大人,你觉着这两三千亩地一年能带来多少收益呢,你们晋王府真的在乎这点钱吗?”
  周奉依旧是不疾不徐道:“两三千亩地最少也有一千多两收益不是,足够养活几十号人呢,不少了。”
  尼玛,不就是这点钱吗,看把你们贪的。
  杨聪略带不屑道:“一千多两而已,没必要这么兴师动众吧?”
  他这不屑可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的不屑,堂堂一个亲王,为了一千多两的利益做这等龌龊之事,他都觉得丢人。
  周奉见杨聪这表情,脸色却变得有点难看了。
  这小子是真的狂啊,竟然敢这么蔑视我们晋王府。
  他按捺住心中的怒意,轻描淡写的反击道:“一千多两那也是钱啊,送给别人了,那可就没了。”
  尼玛,贪钱是吧,我让你贪个够。
  杨聪突然一挥手,豪爽道:“算了,这区区一千多两的事我们就不说了,我们来谈笔大生意吧。”
  大生意?
  周奉闻言,不由一愣,这小子到底什么意思?
  他小心的问道:“杨大人,这大生意所指为何啊?”
  杨聪盯着他,一字一顿的道:“很简单,我跟你们晋王府租十万亩地,一年我出十万两租金,你觉得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