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411

  所以,张岳很主动的选了几个吉日里面最后那一个,而陆松也很有默契的选择了几个吉日里最前面那一个,这样两家的婚事就相差大约半个月左右,杨家筹备起来也比较的方便。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迎亲了,这时候杨聪就得上场了,他得穿着大红袍,带着大红花去接新娘子,而且还得准备酒宴款待亲友。
  这一下,整个京城都惊动了,开玩笑,娶皇上最亲的妹妹,那自然是能搞多隆重就搞多隆重,杨家那也是不缺钱的主,光是酒宴就摆了上百桌,而且还是连摆十余天,京城官员士绅几乎都收到了请帖,当然去不去杨家没有强迫。
  总之,杨家就是想尽量把婚事办的热闹,别丢了皇上的面子,而京城官员也很识趣,很多都主动派人去盯着杨家的酒席,但凡是坐的不够满的时候,总有人带着礼物姗姗来迟,不叫一个位子空着。
  这一回杨聪也被折腾惨了,他可是状元郎,而且娶的还是皇上的妹妹,主持婚礼的还是当朝首辅李时,前来庆贺的自然有数不清的朝堂高官和公侯勋贵,他一个都不能怠慢了,所以,他每顿都得专门去作陪,经常被人灌的分不清东西南北。
  这杨聪和陆灵儿成亲之日,那场面是相当壮观的,嘉靖不但送了好几车嫁妆,还特许陆松组织锦衣卫去撑场面,那家伙,当朝首辅带队,到处都是威风凛凛的锦衣卫,就算京城冠盖云集,把成亲场面搞这么隆重的也就杨家这一回了。
  这一天京城老百姓可是长见识了,好像除了皇上成亲,也就状元郎杨聪成亲这回最是热闹,问题皇上成亲那是在皇宫里面,一般老百姓看不着啊,这状元郎成亲可是在皇宫外面,大家都能去看热闹。
  那家伙,几乎整个京城的人都在往大时雍坊挤,自西长安街到内城南城墙这一块,到处都是人山人海,除了杨府和陆府之间的主干道有锦衣卫列队守着,其他地方几乎都被挤的水泄不通了。
  京城锣鼓喧天,热闹了一天,杨聪总算是把陆灵儿给迎进了家门,至于最后洞房什么的,就略过不表了。
  杨家这次着实把婚礼办得隆重无比,状元郎杨聪之名几乎传遍了整个京城,不过,一般老百姓都不知道就这还没完了。
  杨家匆匆筹备了几天,竟然又开始摆酒宴了。
  京城里的人基本都知道杨聪和陆灵儿的婚事,不过杨聪和张贞的婚事却没多少人知道,毕竟张岳的官职摆在那里,没什么人吃多了会去宣传他女儿要嫁给人做小的。
  状元郎杨聪再次成亲的消息一传出来,可把人眼红坏了。
  你家伙能娶到陆家女儿就已经了不得了,竟然还娶到了皇上的新宠,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张岳的女儿,这家伙,前途不可限量啊。
  杨聪这会儿倒没有考虑前程的问题,他最担心的就是陆灵儿和张贞能不能和睦相处,要两个人闹矛盾,那他可就头大了。
  还好,陆灵儿天性纯真,张贞天性温柔体贴,两人性格倒是挺合得来的,而且她们两都不是普通人家出来的,男人三妻四妾她们见得也多了,嘉靖几十个嫔妃陆灵儿都见过呢,对于杨聪一次娶她们两个的行为她们都没多少意见。
  不过,就一点,陆灵儿有点太活泼了,跟张贞在一起的时候也跟小孩子一样,根本就不像是大老婆,温柔贤淑的张贞倒像是大的了。
第八十八章
人怕出名猪怕壮
  状元郎杨聪成亲,京城着实热闹了好一段时间,不过这年头老百姓的日子还是相当平淡的,这热乎劲一过,京城便慢慢恢复了平静。
  杨聪得偿所愿,娶了两个如花似玉的老婆,这小日子过得倒是挺美的,趁着成亲的假期没过,他还将自己家里的事情好好安排了一下。
  他爷爷杨荣是不能在京城久呆,因为家里还有一大摊子生意呢,张家老太爷张慎也是,惠安张家那也是一大摊子事,如果长期没人掌舵,非乱套不可,所以他第一件事就是派自己的几个护卫把爷爷杨荣和老太爷张慎送回家。
  他父母也不能老呆在京城,毕竟盐引生意主要在山西,他们不过去,六万多的盐引,交给谁都不放心。
  所以,他第二件事就是派人把自己的父母送去山西。
  紧接着他又让李十二联系京城附近的木匠,定制了三千辆马车,又让李十二带着彭福在京城附近跑了个遍,熟悉了一些乡绅,为买粮做准备,又让侯之坦去了趟保定府,找刘守良帮忙,把那边的乡绅也联络了一下,这假期差不多就快完了。
  这最后几天,他哪儿都没去,基本上就是陪着张贞在内宅书房吟诗作画,培养感情,而陆灵儿也喜欢跟他们黏在一起,说是学字学画什么的,写出来的字还算娟秀,画出来的画却像鬼画符一样,经常把杨聪和张贞逗的捧腹大笑。
  三人正享受这甜蜜的夫妻生活呢,这天下午,彭福突然拽着张单子在门外朗声道:“老爷,房山富户徐大求见。”
  杨聪闻言,眉头不由一皱,这富户其实就是土豪的文雅叫法,他是最不喜欢跟这些为富不仁的乡绅土豪交往了,不过因为收购粮食的事情,他却不得不和这些打交道,真是让人烦心啊。
  他放下手中的毛笔,又示意趴他肩上装模作样学画画的陆灵儿去张贞身边坐着,这才淡淡的道:“什么事,进来说吧。”
  彭福闻言,低着头走进来,举着手里的单子,小心的道:“这是徐大的礼单。”
  杨聪闻言,接过礼单,匆匆扫了一眼,心中顿时了然。
  这家伙,看样子是下血本了,礼单上面的东西差不多值上千两银子呢!
  有句老话说的的确不错,人怕出名猪怕壮,他这成亲的场面搞的也太大了,整个京城几乎都知道他这个状元郎既是皇上的“妹夫”,又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张岳的女婿,能量大的很,所以,经常有些不认识的人托各种关系来找他帮忙。
  他对这些事一般是能推就推,实在有绕不过的关系,他才会出手帮一下。
  这个徐大,竟然找到彭福这里来了,就证明这货在京城没什么官场上的亲友,这种人,他原本是不用去搭理的,但是,他想了想,还是淡淡的问道:“虎子,你是不是收了人家的钱?”
  彭福闻言,羞愧的道:“是的,老爷,他硬要给小的塞一百两银子,小的原本是不愿意收的,但是,他来塞了几次,样子好像也挺可怜的,而且,他就想让小的通融一下,见老爷一面,小的就收下了。”
  这种事,在官宦人家很正常,一般想找不认识的官员帮忙都会走人家府邸亲信的路子,要不然连门都进不去,就更不用说找人帮忙了。
  杨聪摇了摇头,叹息道:“虎子,不是我要教训于你,这种钱,你要少收,我并不是什么六部尚书,内阁首辅,很多事我也没办法解决。这次就算了,你让人安排一下,然后把人领到前院大堂来吧。”
  他也知道,这一百两的诱惑对彭福来说着实有点大,而且彭福只是答应人家引见一下而已,自己去见人家一面,彭福这事就算是给人家办到了,自己虽然不会无缘无故赏彭福一百两银子,但是,见人家一面,就能让彭福白得一百两银子,这种小事,他还是不会让彭福难堪的。
  至于,会不会给人家帮忙,那就要看是什么事了,人家能送一千多两的大礼,就证明这事情绝对不简单,他能帮就帮,帮不了,那也只有请人另想办法了,毕竟他也只是答应见人家一面,并没有答应一定帮忙。
  彭福也知道杨聪是不想让他难堪,他不由激动的拱手道:“多谢老爷,小的知道了,下次小的一定注意。”
  说罢,他便飞快的退出去命人准备去了。
  杨聪起身跟张贞和陆灵儿道了声抱歉,随即便往前院大堂走去。
  杨府面积可不小,规矩也定下来了,一般家丁也护院是不能进内宅的,只有像彭福这样的亲信才能进来,至于客人,杨聪一般都是在前院大堂接见,只有像陆炳、张岳这样的亲友他才会接进内宅。
  他在前院大堂坐了不久,彭福便领着两个中年壮汉进来了,他眯着眼睛一打量,这两人都是国字脸,大浓眉,嘴巴也比较厚实,眼睛也比较有神,身体那是着实壮实,没有什么大肚腩,一看就不是那种养尊处优的大老爷,更不像是奸佞小人。
  这相人之术他也是最近才开始钻研的,官场上的老油子基本都精通此道,一般看看人长相,再云里雾里跟人聊几句便能把人脾性摸个八九不离十。
  徐阶当初可能就是这样试探出了自己的脾性,所以才放心大胆的和自己交往,在朝为官,识人的确很重要,所以,他也专门钻研了一番。
  这两个人一看就是比较忠厚老实的那种,难怪彭福愿意给他们帮忙,只要这两人真如同外表般忠厚老实,杨聪倒也不介意帮帮他们。
  这两人一进门便恭敬的拱手作揖道:“小人,徐大,徐二,参见大人。”
  这还是两兄弟啊,难怪长的有点像,杨聪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淡淡的问道:“什么事,说。”
  他之所以不请人坐,也不让人给他们上茶,倒不是他故意摆谱,因为土豪一般都是没功名的,根本就没什么身份地位,他一个状元郎,能接见人家就不错了,至于上座看茶什么的,一般乡绅都没这资格。
  这两人也没露出任何不满之色,其中那年纪较大的当即便拱手解释道:“是这样的,小人和胞弟徐二原本有祖上传下来的两千多亩地,前些年被赵灵赵公公无故纳入皇庄,差点断了我们的生计,后面当今皇上继位,这地倒是还给我们了,但是,今年宫里的陈忠陈公公又要把小的家里的地纳入皇庄,小的无法,只能到处求人讨个公道了。”
  杨聪闻言,眉头不由一皱,尼玛,皇庄,这事不好办啊!
第八十九章
皇庄
  这皇庄是什么东西杨聪当然清楚,皇庄,顾名思义就是皇上的庄田,也就是皇帝委派太监经营的土地,皇庄收入的粮食和银子一般都由管庄的太监掌管,由内宫监统一支配,皇庄的收入也是皇宫收入一个重要来源,也就是说皇庄的收入相当于皇帝的私房钱。
  不过,这私房钱大部分都不属于皇帝,而属于宫里的那些大小太监。
  这话看似有点矛盾,皇庄收入既然是皇帝的私房钱,为什么大部分又不属于皇帝呢?
  很简单,皇庄的收入九成以上都被太监给捞去了!
  正德九年的时候就曾做过统计,皇庄共有三十多处,共计良田三万七千余顷,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皇庄就有三百七十多万亩良田,按一亩一两的收益算都有三百七十多万两。
  而正德后期,宫里的太监更是张狂,到处抢占民田纳入皇庄,保守估计,到嘉靖初皇庄最少有良田五百余万亩,也就是说,皇庄收入最少有五百万两以上。
  这是什么概念呢?
  很简单,就拿大明朝的税赋比较一下,张居正改革之前,大明朝一年税赋总共才不到四百万两,而这四百万两要养活数万官员,还要养活十多万边军,足见皇庄收入有多恐怖,五百多万两,那可是超过了大明朝一年的税赋收入!
  一般皇帝都不知道皇庄的具体收入多少,但是,他们却清楚的知道大明一年的税赋是多少,大明朝一年都税赋都不到四百万两,当朝的皇帝一年能花掉五百多万两吗?
  这个当然是不可能的,大明朝的皇帝一般都比较穷,除了正德,还真没有什么穷奢极欲的,其他皇帝,一年能用掉几十万两就顶天了,五百多万两,他们压根就用不完,他们也不知道皇庄有这么多的收入。
  这就出现了一种怪相,大明朝很多皇帝都穷的不得了,连边军都养不起,甚至自己吃饭、穿衣都扣扣索索,而很多大太监却富的流油,不但京城到处都是府邸,丫鬟、家丁、护卫等动不动成百上千,而且还妻妾成群。
  就包括嘉靖皇帝都是这样,嘉靖后期,他为了一百多万两的军费竟然纵容严嵩去侵占民田,改稻为桑,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他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要知道皇庄一年的收入就有五百多万两,他能为了一百多万两去激起民愤吗!
  当然,嘉靖朝的皇庄不一定有正德朝的皇庄那么大,因为嘉靖初年他曾命夏言去清理皇庄,把侵占的民田还给老百姓,也就是说,很有可能皇庄的规模又缩减到了正德九年的水平,差不多只有三百七十多万亩了。
  不过,就算只有三百七十多万亩,那也是三百多万两的收入啊,一百多万两的军费全部掏了还能剩下两百多万两呢,他不从皇庄拿钱,却下旨改稻为桑,与民争利,也从侧面证明,他压根就不知道皇庄有这么大的收入。
  当然,这些跟杨聪并没有什么关系,至少现在跟他们没多少关系。
  杨聪就纳闷了,夏言不是已经在嘉靖初把民田还给这些人了吗,这会儿为什么又有太监去强占呢,难道这些太监都要钱不要命吗,这会儿夏言可还没下台呢。
  他忍不住问道:“这事好像夏言夏大人曾经管过吧,你们为什么不去找夏大人呢?”
  徐大闻言,支支吾吾的道:“这个,夏大人当时是钦差,专门负责清理皇庄,不过这会儿他已经不是钦差了,这事原本是归顺天府尹管的。”
  夏言当时的确是奉嘉靖旨意专门清理皇庄,不然一个给事中跟皇庄还搭不上什么关系,夏言这会儿就算是内阁大学士跟皇庄好像也搭不上什么关系。
  不过,既然有人负责了,为什么还要来找我呢?
  杨聪有点好奇道:“你们既然知道是归顺天府尹管那就去找顺天知府啊,为什么找到本官这里来了?本官只是个翰林院修撰,可管不了皇庄的事。”
  徐大连忙拱手道:“这事我们已经找过刘府尹了,刘府尹也是个好人,他已经把地判给我们了,但是,前两天他却告诉我们,为了这事,他有可能官位都保不住了,而且人家还不会放过我们,我们这也是逼的没办法,才来找您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