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411

  接下来就要考虑怎么去消灭鞑子,或者说怎么把鞑子赶出塞外了。
  如果主动出击的话,投石机肯定是不能带的,因为投石机本来就笨重无比,就算用马拉着,速度也不行,带着投石机去围剿鞑子骑兵,那是想都不用想的,根本就追不上。
  火龙战车倒是可以,只要用马一拉,速度勉强还行,虽然不能撵着鞑子骑兵屁股跑,完成迂回合围等战术还是勉强够用的。
  不过,火龙战车只是防御利器,没了投石机之后远程攻击就大打折扣了,能不能击败鞑子骑兵还不好说呢,所以,必须制造比投石机更加易于携带的火枪和火炮。
  这火枪和火炮大明原本就有,其制造过程王宣在《五行篇》和《器械篇》中也有详尽的记载,造起来貌似不是很难,不过,杨聪却不想造现有的那些类型的火枪和火炮,因为现有的火枪和火炮都太落后了,用来对付骑兵根本就不行,不管是射程还是射速都不行。
  现有的火炮射程最多就两里左右,而现有的火枪射程最多也就两百步,骑兵要跨过这么短的距离根本就不需要多少时间,而现有的火枪和火炮装填起来都相当的麻烦,如果事先没有准备,恐怕鞑子骑兵都冲到跟前了,弹药还没装填好呢。
  这或许就是明军不大力发展火药武器的原因,因为装填速度或者说射速的问题,现有的这些火枪和火炮在鞑子骑兵面前根本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如果人家搞突袭,这些火枪和火炮甚至都来不及装填,等于就是一堆废铁。
  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这年头的火枪和火炮都是前装式的,也就是先把火药倒进去,压实,然后再把子弹或者炮弹给塞进去,这个过程耗费的时间可不短,特别是装弹的时候,那子弹和炮弹可是擦着枪管和炮管硬塞进去的,麻烦的很。
  那么,这样一个装填过程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呢?
  杨聪专门测试过,就算是神机营最数量的火枪兵和火炮兵,装填火枪子弹最快都需要一炷香时间,装填火炮弹药最快都需要一盏茶时间,而鞑子骑兵跨越火枪又或者火炮的射程都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也就是说,如果遭遇鞑子骑兵的偷袭,火枪和火炮的弹药还没装填好,鞑子骑兵就已经跨越火枪和火炮的射程范围了,火枪和火炮就等于废了。
  而且,这年头的火枪和火炮还没法事先装填弹药,因为火药根本就没有容器包裹,如果事先装填好再带着跑一阵,压实的火药很快就会松散开来,爆炸威力就会小很多,点着火之后甚至子弹和炮弹都射不出去,就更别说杀伤敌人了。
  所以说老式的火枪和火炮都太落后了,带着这样的武器装备去追剿鞑子骑兵,那简直就跟找死没什么区别,只要人家打个埋伏或者回头突袭,那绝对会被人打的找不着北。
  那么,怎么加快弹药的装填速度呢?
  这个问题,如果让这个时代的人来考虑,恐怕要绞尽脑汁想个几年,但是,杨聪来考虑的话也就几分钟的事情,因为他知道后世的枪炮是什么样子的啊。
  要想加快装填速度,很简单,那就是将火枪和火炮都改成后装式的,而且,最好能根据现有的条件制造出简易的封装式子弹和炮弹,那样一来,装填速度就恐怖了,只要把封装式的子弹和炮弹往里一推,马上就能开火。
  这个想法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要在这个时代实现这个想法貌似有点困难,因为这个时代并不具备后世的加工水平,而且,大家的脑海中也没有后装式火枪和火炮的概念。
  那么,怎么把后装式火枪和火炮造出来呢?
  杨聪考虑了很久,又仔细翻阅了王宣编撰的《五行篇》和《器械篇》,心里渐渐有了些想法。
  这天,他将王宣、唐顺之、赵时春等相关官员和一些工匠头目全部召集到宣化厂一个临时布置出的会议室里面,准备开始安排了。
  这会议室在这会儿也是个新鲜的东西,因为这会儿官员组织下属议事要么是在公堂,要么是在书房,大家都恭恭敬敬的站在下面,而主官则一个人坐在上首发号施令。
  这样是为了体现主官的权威,不过,要商议怎么制造火枪和火炮显然不行,因为大家都要看着相关图纸才能商议,站那里空想,又或者远远看个轮廓显然是不行的。
  所以,杨聪命人布置了这么一个会议室,里面就一个吃饭的大圆桌,然后所以官员都跟赴宴一样,坐在圆桌四周。
  一开始,王宣和唐顺之等人走进会议室的时候,还真以为杨聪是准备请他们吃饭呢,杨聪也没做什么说明,进来一个,他便客气的请人坐下来,就像是要请大家吃饭一般。
  但是,人员都到齐了,也没见有人上菜,倒是沈炼给大家上了个巨大的卷轴。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杨聪缓缓将卷轴展开,摊在圆桌中间。
  这是一副新型火枪的图纸,上面不但有火枪整体结构图,还有各种零件的拆分图,密密麻麻的,看得人头昏眼花。
  这图纸一展开,众人脸上都露出震惊的表情。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把火枪,因为图纸的正中间就是一把完整的火枪,但是,大家都没想到,图纸还可以这样画,在火枪的四周,竟然还能附上所有的零件图,这种画法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杨聪看着众人震惊的表情,不由得意的道:“这是我构思的一种新型火枪,从后面装填弹药,而且,弹药都是事先封装好的,往里一推便成,大家觉得怎么样?”
第四十一章
王莽发明的东西
  这张图纸杨聪可是费了很大功夫的,光是画图纸用的笔他都不知道试过多少种。
  什么狼毫、紫毫、猪鬃笔、鼠须笔等毛笔他都试过了,都不合适。
  甚至他还尝试这做过鸡毛笔、鸭毛笔等,也不合适。
  最后他用的是磨尖的炭棒,这炭笔画出来的线条是比较的齐整了,就是磨笔能把人烦死,画几下就要磨,画几下就要磨,磨的他都快喷血了。
  不过,画出来的效果却相当只好,基本上跟后世用铅笔画出来的机械图纸差不多,相当的清晰,直观。
  这次他并没有尝试着去做什么燧发枪,主要还是时间来不及了,他都不知道去找燧石和燧石矿需要多长时间,而且燧发枪的结构也复杂的很,在没有参考的情况下,他也不知道要尝试多少次才能成功,所以,他画的还是火绳枪。
  不过,他画火绳枪跟现有的火绳枪区别就大了,现有的火绳枪说白了就是一根后端封闭的管子,然后钻个塞火绳的小孔,就这么简单,而他画出来的枪是带枪栓的,而且是带子弹的,子弹还是自带火绳的,只要把事先封装好的子弹放枪栓里往前一推就可以点火开枪了。
  这种火绳枪结构其实也不是很复杂,就是多了个枪栓,然后枪管是分两截的,后面容纳枪栓的枪管比前面的枪管要粗的多,王宣大致看了一下,基本上就懂了。
  看懂之后,他不由抬头充满敬意的看向杨聪。
  这位状元郎真是天才啊,这种火枪都能想出来。
  杨聪一看王宣那充满敬意的眼神,内心里不由得意起来,虽说他是借鉴了后世步枪的结构,但是,零件基本上都是他想出来的,因为后世就没有这么简单的步枪。
  他暗自得意了一阵,随即咳嗽道:“怎么样,先生,这种火枪不错吧?”
  王宣连连点头道:“大人真是天才啊,在火枪方面的造诣竟然这么深,这种火枪省去了装填弹药的时间,开起枪来比现有的火枪不知道要快多少倍。”
  杨聪又忍不住问道:“那你觉得这枪好造吗?”
  他个人认为这种枪是很好造的,因为后半部分的结构并不复杂,也就枪栓和枪管配合的地方需要精细加工一下,其他地方都无所谓了,随便加工一下,只要不太难看便成。
  没想到,王宣却是摇头道:“这种枪我们现在是能造出来,但是,很费时间,恐怕一天都做不出几把来。”
  啊!
  杨聪不由惊奇道:“为什么,是因为熟练工匠不够吗?”
  王宣摇了摇头,指着图纸道:“这倒不是熟练工匠不够的问题,主要这地方太难加工了,你这画的枪栓跟后面这截枪管肯定要严丝合缝,这子弹和枪栓肯定也要严丝合缝,不然就会漏气,而想要严丝合缝就必须反复研磨,拿着子弹、枪管和枪栓不断配试,那是很费功夫的。”
  杨聪闻言,有点明白了,这个时候的的加工设备都是手动的,不管是钻孔还是加工外圆都是用手慢慢磨出来的,加工难度大不说,速度还非常的慢。
  这枪一天造几把肯定不行,他可是跟嘉靖拍胸脯保证了,最多五年就能把六万边军精锐全部装备起来,如果一天才能造几把火枪,一年最多也就能造两三千把,装备六万边军精锐最少需要二十多年时间,就这还不包括火炮呢,嘉靖肯定没这耐心,他也等不了那么久。
  他想了想,又让沈炼拿来炭笔和草稿纸,随即便在稿纸上画起来。
  他画的是两个简单的齿轮,一个是上百齿的大齿轮,一个是十几个齿的小齿轮,两个齿轮咬合在一起,如果用人手去转动大齿轮,小齿轮的转速就会达到手动转速的十倍左右,这样,加工速度就提高了将近十倍。
  说实话,这东西也不怎么样,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他甚至能设计出一个简单的蒸汽机床来,不过,这会儿不是时间不够了,他只能先设计个简单的手动机床再说。
  这齿轮图纸虽然画的粗糙无比,王宣倒是一看就懂了,因为在先秦时期就有齿轮这种东西了,传说诸葛亮造出的木牛流马里面就有很多的齿轮,不过,把齿轮用来加速好像还没有人尝试过。
  他不解道:“大人,你画着两个齿轮是何意?”
  杨聪一拍额头,解释道:“先生,你想啊,这边是一百多齿,这边才十多齿,如果用手转动这个大的齿轮,那么这个小齿轮是不是会比大齿轮转动的快十倍左右?”
  原来是这个意思,王宣不由竖起大拇指道:“大人,您真是天才横溢啊,这东西都能想出来。”
  杨聪免不了有心中得意了一阵,这才谦虚道:“没什么,没什么,先生,你看,如果把枪栓固定在这上面,又或者把钻头固定在这小齿轮轴上,加工起来是不是能快十倍左右啊?”
  王宣仔细想了想,随即摇头道:“不行,速度虽然能快一点,但还是快不了多少,因为磨着磨着就得把东西拆下来试试,不然一旦加工过了头,岂不是白费力气?”
  “噗”
  杨聪闻言,好悬没一口血喷出来。
  这年头,做个东西真不容易啊,因为后世很多工具这会儿都没有。
  王宣说的他明白,因为加工枪管和枪栓的时候都四周都要用夹具把零件固定住,这样就不好拿着与其配合的零件上去比划了,必须拆下来才能比划,后世用的则是精准的测量工具,比如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什么的,问题这年头没这些精密的测量工具啊。
  杨聪想了一阵,终于想起来了,貌似西汉王莽曾经设计过一种简易的游标卡尺,估计就是用来测量内圆和外圆的。
  他也不管这年头的人听没听说过那玩意了,当即就画了个游标卡尺的草图,这会当然做不出后世那么精密的游标卡尺,不过,就固定一两个刻度,卡外圆和内圆的尺寸还是没有问题的。
  王宣盯着杨聪画的草图看了一阵,忍不住好奇道:“大人,这是什么东西。”
  杨聪耐心的解释道:“这是卡尺,长的这一端是量枪栓外圆的,短的这一端是量枪管内圆的,你只要在这个滑动的地方刻一根细线,然后拿去卡外圆和内圆,就能加工出严丝合缝的枪管和枪栓了。”
  王宣琢磨了一阵,不由满脸震惊的看向杨聪。
  这家伙不愧是状元郎啊,这么神奇的东西都能想出来!
第四十二章
落后的加工水平
  杨聪和王宣等人商议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先用手工造一把新型火枪的样品出来,看看效果再说。
  至于手动钻床和简易的游标卡尺,那也需要时间去加工,与其等这些工具和设备都造好了再做新型火枪,还不如先用手工造出把样品来试试呢,毕竟这东西还是个全新的结构,谁也不知道有没有问题。
  这一次杨聪基本是全程参与,从设计到制造,他都亲自操刀又或者在现场指导,就跟后世的攻城狮设计新的产品一般。
  他往加工的作坊里一站,可把那些匠户给紧张坏了,开玩笑呢,这年头哪有大官跟着匠户干这些“下贱”活计的,这年头的大官那都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至于下面人怎么做,人家基本不会看一眼,像他这样亲临现场指挥的,还从未出现过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