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411

  这会儿反正也只能干等着,除了钻孔的工匠,其他人也插不上手,杨聪干脆带着王宣等人来到宣化厂的食堂,准备试试这里的饭菜。
  这一试,杨聪发现,宣化厂里面的伙食还算是可以的,米饭、馒头、包子什么的都还不错,就有一点,这里的菜普遍偏淡,可以说淡的都让人怀疑有没有放盐。
  他当然知道菜淡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这会儿的盐太贵了,相当于后世一两百块钱一斤呢,除了有钱的大户人家,谁敢使劲往菜里放盐。
  这个问题倒很好解决,他当即大手一挥,命人通知杨家掌柜,每个月给宣化厂这边送几百斤盐过来就结了。
  不过,这工业基础的问题却不是这么好解决的,因为这会儿的工业基础基本上等于零啊!
第四十四章
问题很多
  杨聪在宣化厂与王宣等人草草吃了顿饭,几个火枪零件的孔终于钻好了,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研磨和组装了。
  这会儿的钻床钻出来的孔并不是很光滑,杨聪都不用拿手去摸,放到光线比较好的地方仔细一看就能看到钻出的内壁里面有一圈一圈的痕迹,这么粗糙的内壁,想要严丝合缝塞进去肯定是不可能的,必须经过研磨才行。
  内壁的研磨可就没有外壁研磨那么容易了,必须拿一根稍微小点的研磨棒小心的慢慢的研磨,而且研磨的工匠经验必须特别丰富,因为一旦有点偏差,导致内圈不圆,那这工件就等于废了。
  杨聪边焦急的等待着几个熟练的工匠研磨装配,边考虑着内壁加工的问题。
  这样慢慢磨肯定是不行的,效率太低了,想要大批量生产,就必须提高效率。
  那么,怎么提高效率呢?
  这内壁不光滑的原因很多,钻头的结构不行是一个方面,钻头的转速太慢又是一个方面,还有钻孔角度的问题,夹具紧固的问题,等等,貌似要想钻出来内壁就是光滑的,在这个时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唯有钻完之后再加工。
  这钻完孔之后再加工又有哪些手段呢?
  研磨肯定是不行的,就算是后世研磨大多也只能靠手工,效率也不是很高,根本就不可取。
  这个时候,杨聪想到了一个简单的东西,那就是铰刀。
  铰刀这东西做起来好像不是很难,磨一个很光滑的圆棒然后再磨几个锋利的槽子出来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想到这里,杨聪又命人取来了炭笔和稿纸,画了个简单的铰刀外形,并且仔细跟王宣解释了一番。
  这个时候,王宣对于杨聪这种层出不穷的天才构思都震惊到有点麻木了,如果这个时候有外星人这种说法,王宣绝对会认为杨聪是个外星人。
  铰刀这东西结构并不是很复杂,还是同样的问题,就是加工起来比较的麻烦,王宣也只能先记下来,等有空再命人去做了。
  又等了大约一个时辰,研磨和装配终于完成了,一把崭新的火绳枪出现在众人面前。
  杨聪当即便带着众人来到校场,准备测试了。
  这测试其实很简单,直接招来一个神机营的火枪兵,稍微跟他解释一下,然后在两百步外竖一块大点的木板做靶子便成。
  这测试新型火枪的消息一传出去,不但神机营的火枪兵过来了,就连唐顺之、赵时春等文官和朱希忠、戚景通、汤克宽等将领都闻讯赶了过来,大家都好奇的看着新式火枪,不知道这东西跟原来的火枪有什么不同。
  杨聪亲自跟神机营派来的火枪兵解释了一番,那火枪兵便飞快的将火药倒进子弹壳内,然后取出一颗子弹用力往里一压,这弹药便算是装填好了。
  原本装填完弹药之后还要用纸将口子封住,以防里面的火药松散的,不过这会儿是测试,根本不用带着子弹行军,这一步倒是可以省了。
  紧接着,那神机营的火枪兵便按杨聪的指导将子弹压进枪栓,把枪栓往前一推,弹药的装填就算是完成了。
  如果不算前面装填弹药的时间,后面的动作几乎是在一瞬间便完成了,这装填速度快的,在场的所有人几乎都惊呆了。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那神机营的士兵大致瞄了一下远处木板的位置,随即便毫不犹豫的掏出火折子,点燃了引线。
  “啪”的一声爆响,子弹瞬间便飞出去了,很快,前面的木板上便隐隐传来闷响。
  杨聪当即便带着众人跑到木板的前面,想看看新式火枪的威力如何,结果,子弹是在木板下面找到的,木板上面就一个轻微的凹痕!
  这就意味着,新式火绳枪的威力很差,两百步距离,基本上没什么杀伤力。
  这是怎么回事呢?
  按道理来说,只要火药的装填量一样,枪管长度一样,杀伤力应该就差不多啊。
  众人商议了一阵便得出了一个一致的结论,很明显,肯定是哪里有缝隙,漏气了。
  那么,到底是哪里漏气了呢?
  杨聪决定,再试一枪,仔细观察一下,看是烟火是从哪里喷出来的。
  这一次那火枪兵就不用他教了,装填弹药,子弹上膛简直是一气呵成,速度快的很,当他点燃引线的时候,所有人都紧盯着火枪的后部,想看看到底是哪里喷出了细微的火烟,结果,“啪”的一声,子弹没飞出去,前后两截枪管连接处却炸开了!
  竟然“炸膛”了!
  杨聪见状,不由满脸黑线。
  这个时候的火枪容易炸膛,他是听说过的,因为原来的枪管是用薄铁皮卷成的,薄铁皮受热之后很容易变形,而子弹跟枪管差不多是紧配合,只要枪管一变形,子弹就会卡枪管里面,火药的威力就会在枪管中爆发,枪管炸开,那是经常的事。
  没想到,这新型火枪才开了两枪就炸膛了,这也太废了,很显然,这种枪是不能带上战场的,要不然,打上几仗所有火枪都得废了。
  那么,怎么办呢,难道还是生产原来的老式火枪。
  这个方案也不可取,骑兵就胜在机动性,无论是谁,都不能保证在野外不被骑兵突袭,更何况要想消灭或者赶走鞑子骑兵就得去人家的地盘,不被突袭那是不可能的。
  杨聪不由再次皱眉沉思起来。
  现在,他有点明白明朝的火枪为什么发展了将近两百年还是老样子了,因为火枪的发展已经遭遇了瓶颈,明朝现有的工艺只能造出一体式的火枪,也就是整个火枪就是一根一头封闭的枪管,一旦有连接部位,就会出现像刚才那样脱节炸开的情况。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给两截枪管配上螺纹,将前面一节枪管拧在后面这节枪管上,这样,两截枪管就不可能脱节炸开了。
  但是,这样一来,前面那节枪管也必须铸造出来钻孔,因为薄铁皮上是不可能加工出螺纹的。
  前面那截枪管铸造出来钻孔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容易变形,毕竟,铸造出来的东西,管壁厚度最少也有半指左右,变形是不大可能的,炸开就更不可能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后面这截枪管仅仅只有子弹这么长都要钻个把时辰,前面那一米多长的枪管又要钻多久呢,十多个时辰吗?
第四十五章
失败乃成功之母
  新型火绳枪的第一次测试失败了,这个结果着实有点让杨聪失望,不过,他并没有气馁,因为他有信心解决出现的问题。
  第二天一早,他又将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将和工匠的负责人全部召集到会议室,再次商讨起来。
  众人到齐之后,他便充满自信的微笑道:“诸位,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新型火绳枪的测试失败了,不过,没关系,有句话叫做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我们不被失败所击倒,继续前行,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话有点太抽象了,众人闻言,皆是一愣。
  杨聪见状耐心的解释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鲧偷了天帝的息壤来挡洪水,没有成功,天帝命祝融杀死了鲧,但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是以出禹。大禹总结了鲧的经验和教训,经过艰苦不屈的奋斗,用疏导的方法治服了洪水,获得了成功。鲧失败了,鲧生出了禹,禹成功了,所以说,失败乃成功之母。”
  他这样一解释,就比较直观了,大家终于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思。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越是咀嚼回味,就越能体会其中的深意,是啊,很多事情都不可能一次获得成功,如果一旦失败就放弃,那永远都不可能获取成功,只有不为艰难,勇往直前,才能获取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杨聪见众人脸上都露出恍然之色,这才继续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火枪历经了两百多年发展还是老样子呢?要知道在我们大明立朝之前可就有火枪了,为什么火枪不能取代弓弩,甚至是刀枪剑戟成为战场上的主角呢?”
  这一下,大家又迷茫了。
  说实话,还真没人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这个时期的科技发展基本上都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有迫切的需求,又或者出了天才式的人物,人们基本上不会主动去考虑科技的发展。
  杨聪仿佛知道大家的心理一般,他紧接着又举例道:“大家应该也知道,汉朝之前并没有纸,所有东西基本上都是用竹简书写的,所以,那时候的读书人很少,因为书在那个时候太罕见了。汉朝的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后,纸张慢慢推广开来,这读书人是不是就越来越多了?大家想象,造纸和劈根竹简比起来难度大了多少倍,蔡伦还不是成功了吗?所以,我们要有信心,知道吗?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有信心没有什么是办不成的。”
  这造纸术有多难呢,就算是这会儿,在场也没几个人知道纸是怎么造出来的,但是,人家蔡伦却能想出造纸术来,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只要你想,就有可能成功,如果你不想,永远都不可能成功!
  这时候,在场所有人几乎都露出了思索的表情,大家似乎都在想,怎么才能获取成功。
  杨聪要的就是这效果,他紧接着总结道:“大家应该都清楚,火枪之所以不能替代弓弩主要就是因为射速的问题,从射程和杀伤力上来说,火枪是优于弓弩的,而且,我们还可以想办法让火枪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火枪易于使用,不管你有没有力气,不管你年轻还是年老,只要稍加操练,基本都可以使用火枪。而弓弩使用起来却是有限制的,如果没把子力气,谁使得动弓弩,所以,只要火枪的射速提上来,必将取代弓弩成为战场的主角。而鞑子现在使用的还是弓弩,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把火枪的射速提上来,鞑子骑兵必将飞灰湮灭。”
  众人闻言,无不欢欣鼓舞,是啊,只要火枪射速上来了,鞑子就是盘菜,因为弓弩的射程和杀伤力根本就没法和火枪比。
  前面这段其实跟今天讨论的内容没多大关系,杨聪只是想通过这段话来坚定大家的信心,紧接着,他便直奔主题道:“昨天回去之后我想了很久,要解决火枪炸膛的问题,我们必须增加火枪枪管的壁厚,将前后两截枪管加上螺纹,用螺纹将其连接起来,这样,前后就不可能脱节了,火枪也不可能炸膛了。”
  这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增加壁厚就意味着前面的枪管不可能用薄铁皮卷出来了,必须铸成一个整体,用钻头将中间的孔钻出来,那家伙可有三四尺长,钻起来得多费事啊!
  众人沉思了一阵,王宣终于忍不住开口道:“大人,前面的枪管可不同于后面的枪管,前面的枪管太长了,钻起来太费事了,如果改成铸件,下官觉着,一天做一把出来估计都困难。”
  这个问题杨聪自然想到了,他不慌不忙的问道:“先生,我不是说过用齿轮加速吗,而且,我们可以多造齿轮,一套不行就十套,十套不行就一百套,这产量不就上来了吗?”
  王宣闻言,不由满脸古怪,的确,只要增加人手,增加工具,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
  一般人都不会往这方面想,因为增加人手增加工具那可是要花钱的,大家都习惯性的往省钱方面想,一般人谁会往花钱方面想。
  但是,人家杨聪就是有钱,你能跟他比吗?
  王宣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即提醒道:“大人,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那就是钻头的问题,枪管是铁的,钻头也是铁的,钻起来是很费功夫的,因为钻头钻不了几下就得磨,就算用齿轮加速,这个问题也是无法避免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