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411

  原来是这样!
  在场的官员这会儿惊的眼珠子都快掉地上了,他们隐隐已经猜到了,这东南沿海的倭乱很有可能就是当朝内阁大学士严嵩给整出来的!
  杨聪仿佛想要印证他们的猜想一般,紧接着又问道:“那你说说,严大人给你们下了什么命令啊?”
  汪直依旧“老老实实”的道:“回大人,严大人命令我们所有海商全部假冒海盗到东南沿海来劫掠。”
  啊!
  果然是这样,东南沿海的倭乱真是当朝内阁大学士严嵩给整出来的!
  猜想是一回事,真正变成现实又是一回事,在场的官员都被这个劲爆的消息震惊的不行了,当朝内阁大学士竟然能干出这种事来,这消息要传出去,恐怕会震动整个朝堂吧。
  这事情是这样的吗?
  当然不是!
  如果说海盗和海商豪门有关系,汪直有时候也要听从海商豪门的意见,这事的确是真的。
  但是,后面什么严嵩命令所有海商全部假冒海盗到东南沿海来劫掠那就有点夸张了,汪直跟严嵩只是合作关系,并没有什么从属关系,这些海盗都是汪直招过来的好不!
  这时候,罗龙文忍不住抬起头来,正想争辩一下,但是,他一看到杨聪狠辣的眼神,立马又不敢吭气了。
  杨聪用眼神警告了罗龙文一番,紧接着又问道:“那后面的倭寇又是怎么回事,严大人不是命令你们假冒海盗吗,你们后面怎么又假冒起倭寇来了?”
  汪直依旧“老老实实”的回道:“回大人,这也是严大人下的命令,我们假冒海盗在沿海闹了一阵,这罗龙文又传来了新的命令,他说严大人觉得我们闹的还不够凶,所以,我们必须招些倭寇过来,闹的更凶一点。”
  这严嵩,还有没有人性啊!
  在场的官员,不管是两袖清风的廉吏还是以权谋私的贪官污吏,内心里都开始骂严嵩了。
  这家伙,做的也太过分了,大家都是大明的朝臣,你命人假冒海盗到处劫掠就算了,竟然还引狼入室,让真正的倭寇来烧杀抢掠,你他吗还是个人吗?
  杨聪心中好像跟他们有同样的疑问,他忍不住追问道:“汪将军,你说的是真的吗,严大人可是朝廷重臣,他为什么要让你们引狼入室,把倭寇给招来。”
  汪直貌似思索了一下,这才拱手道:“大人,属下说的句句属实啊,至于严大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属下好像隐隐听这罗龙文说过。严大人是想把皇上逼的急不可耐,然后再向皇上举荐自己的亲信来出任浙直总督,这样,以后东南就是他们的天下了。”
  这!
  这严嵩可真毒啊!
  这家伙为了掌控整个东南竟然能使出如此毒计!
第九十一章
栽个赃
  严嵩真的有这么毒吗?
  或许有,或许没有。
  很多时候,人都是自私的,这自私不但体现在行动上,也体现在思想上。
  严嵩内心里应该不认为自己有多毒,因为他的目的并不是引狼入室,将东南沿海搞得民不聊生,他的目的是掌控整个东南,从而控制海外贸易,谋取暴利。
  至于海盗和倭寇在沿海烧杀抢掠造成的损失,在他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并不存在什么毒与不毒。
  很多人就是这样,只管自己的利益,根本就不考虑他人的死活。
  当然,这会儿不管严嵩认为自己毒不毒,在一众浙江官员印象中,他已经毒的不行了。
  这次抓捕罗龙文和当众审问都是杨聪刻意安排的,他的目标就是严嵩。
  原本,汪直归顺以后,他就准备向朝廷请奏,封汪直为浙江水师总兵官,但是,一听汪直说罗龙文的事情,他的想法又变了。
  他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个栽赃严嵩的机会。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也不算是栽赃,因为这次海盗和倭寇在东南沿海肆虐的事本来就是严嵩引发的,严嵩如果不假借开海禁欺骗汪直组织海盗和倭寇来东南沿海劫掠,这种惨事根本就不会发生。
  严嵩虽然无意搞的东南沿海民不聊生,但是,东南沿海的百姓却因为他的贪婪而吃尽了苦头。
  这会儿嘉靖还蒙在鼓里呢,只当这次海盗和倭寇在东南沿海肆虐一事跟以往一般,都是因为海盗和倭寇的贪婪而引起的,跟严嵩一点关系都没有。
  杨聪当然不会让严嵩“逍遥法外”,再怎么说,他也要让严嵩这个罪魁祸首吃点苦头。
  所以,他决定,先逮住罗龙文,把这次海盗和倭寇在东南沿海肆虐一事全扣严嵩头上,再向朝廷上奏汪直归顺之事。
  汪直原本是不想跟着杨聪来杭州的,因为他害怕自己一进入扬州府城就出不去了,毕竟他跟杨聪还不是很熟,谁知道杨聪是不是诓他入瓮的。
  但是,杨聪一番话却让他改变了想法。
  杨聪说了,这组织海盗和倭寇来东南沿海烧杀抢掠一事罪名太重了,如果他顶着这个罪名归顺朝廷,朝廷很有可能不会接受。
  这的确是事实,因为这次海盗和倭寇在东南沿海造成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光是平民百姓的伤亡就数以万计,如果一命偿一命,他死一万次都不够。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杨聪劝他把组织海盗和倭寇前来东南沿海劫掠的屎盆子全扣严嵩头上!
  这样一来,他就没什么太大的罪责了,毕竟,只要把屎盆子全扣严嵩头上了,他就变成听从严嵩的命令来东南沿海劫掠了,算不得主犯,只能算是个小喽喽,接受招抚,完全没有问题。
  他当然不想顶着组织海盗和倭寇来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的罪名,这也不是他的本意,他只是误信严嵩,以为这样一闹便能逼迫朝廷重开海禁,所以才会把其他海盗和倭寇全招了过来。
  谁知道严嵩压根就没想过要重开海禁,而且其他海盗和倭寇尝到了甜头也不肯轻易罢手,搞的这会儿都无法收拾了。
  这锅,他是真不想背,他也没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为了自己的“清白”,他硬着头皮来了。
  这会儿貌似是杨聪在审,他在作答,其实,他交待的供词都是杨聪事先考虑好了的,他只是照本宣科在这公堂之上“回答”一遍而已。
  他这一通供词交代出来,组织海盗和倭寇来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的事貌似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这事,完全就是严嵩组织和策划的,至少在场浙江官员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这并不是杨聪的最终目的,浙江官员相不相信这事不是重点,嘉靖相不相信这事才是重点。
  所以,一通审讯过后,他并没有当场宣判罗龙文,他只是命罗龙文在供词上签了个字,画了个押,然后便命人将罗龙文给押下去了。
  罗龙文兴许是绝望了,汪直进来之后,他便没再说过一句话,就算汪直交待的供词与现实有点出入他也没有吭气,他可能认为自己死定了,再狡辩的话,只是多挨顿板子,受些皮肉之苦而已,何必呢。
  这也是杨聪一开始不分青红皂白,逮住他就揍的原因,杨聪就是要将他打的不敢开口!
  罗龙文押下去之后,这事还没完呢。
  杨聪假装认真检查了一番供词,随后便提起笔,在供词后面郑重的签上:主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兵部侍郎,浙直总督,杨聪。
  紧接着,他又在后面写上了陪审二字。
  随后,他又将浙江三司的高官一个个招过来,让他们签上了自己的官职和名字,这才将供词郑重的收了起来。
  这份供词可是关键,就算不能一把扳倒严嵩,也够这家伙喝一壶的了。
  这次他也是豁出去了,反正他上任浙直总督之时便已经跟严嵩正面对上了,就算他不下手,严嵩肯定也会下手收拾他,还不如先下手为强,给严嵩来把狠的。
  两人的正面博弈这就算是正式开始了,杨聪当然不敢等闲视之,他不但准备了供词,还亲笔写了一封奏折,给汪直请封浙江水师总兵官,并将东南发生的事情说了一下。
  这奏折他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在他的“描述”中,汪直只是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大海商而已,根本就不是海盗,也不是倭寇,招抚汪直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而且罗龙文一事正是汪直举报的,汪直这也算是戴罪立功了。
  同时,他还在奏折中隐晦的提到,他已经让汪直去招抚其他的海盗了,但是,因为他不是严嵩的亲信,其他海盗并不卖账,都不肯消停。
  这也是在给严嵩使劲扣屎盆子呢,这事严嵩肯定不会在嘉靖面前承认,也就是说严嵩不会“下令”让其他海盗和倭寇消停下来,这样其他海盗和倭寇继续闹事的锅严嵩也得背上。
  这奏折写好之后,他又给陆炳写了封密信,如此这般,交待了一番,一切准备妥当,他才让沈炼安排,通过锦衣卫的特殊渠道,八百里加急将供词、奏折和密信发往京城,送给陆炳,同时,他还安排了数十个锦衣卫,骑着快马,秘密将罗龙文押往京城。
第九十二章
不愿意相信
  早朝散去,嘉靖的心情相当的差,东南的局势依旧糜烂不堪,山东、广东,甚至是福建都传来了急报,海盗和倭寇仍旧在肆虐,丝毫没有消停的迹象。
  这个时候,已经有人开始弹劾杨聪不作为了。
  他也知道,杨聪才刚抵达南直隶一个月,山西那边的支援也才刚到,想要杨聪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海盗和倭寇的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心里就是不舒服。
  没办法,急啊,东南可是税赋重地,大明有将近六成的税赋都出自那里,这半年多来,海盗和倭寇肆虐,东南税赋锐减,朝廷都有点扛不住了。
  他正坐在御书房中皱眉沉思呢,外面陆炳突然轻声道:“皇上,微臣有事启奏。”
  这家伙,还有事启奏呢,开什么玩笑,你能有什么事启奏。
  嘉靖虽然心情不好,还不至于对着这奶兄弟发飙,他只是微微摇了摇头,随即便无奈的道:“进来吧。”
  陆炳轻手轻脚的走进来,好像做贼一样小心的看了看四周,这才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双手举到嘉靖跟前,小声道:“皇上,东南急报。”
  咦,这家伙还真有事上奏。
  不过,东南急报不应该由这家伙呈上来啊。
  这些天嘉靖看东南急报都快看吐了,天天有,天天有,要是哪天没有倒是奇怪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