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411

第一〇五章
荒唐
  这一刻,夏言想了很多,自从当上内阁首辅之后,他还没如此深刻反思过。
  他发现,他的确忽略了很多东西,比如说严嵩,比如说他手下的一众乡党,他几乎没有刻意去了解过,人家在干什么,心里又想些什么东西。
  原本他以为当上了内阁首辅就万事无忧了,谁知道,当上这内阁首辅之后令他头疼的事情反而越来越多了,没当上内阁首辅之前,他还能办成点事,当上内阁首辅之后,他却是一事无成。
  这个时候,他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嘉靖的不满,如果他再一事无成,恐怕这内阁首辅就做到头了,毕竟内阁首辅的职责就是辅助皇上治理国家,什么事都办不成的内阁首辅,哪个皇帝会用!
  那么,他为什么会一事无成呢?
  他认为,很简单,就是因为没人辅佐他,他一个人又能办成什么事?
  比如说眼前的严嵩,原本严嵩可是他的左膀右臂,但这个时候都成他的对头了,原本最得力的助手都成了对头,他还能办成什么事?
  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严嵩为什么会成为他的对头呢?
  他想了想便找到原因了,就是因为他忽略了手下这帮人。
  他已经习惯了别人主动来求他,如果人家不主动来求,他基本都不会搭理,慢慢的,这些人自然就跟他疏远了。
  那么,怎么让手下这帮人重新跟他亲近起来呢?
  这个貌似不难,只要他能堆这些人表示出些许的关怀,这些人应该就会跟自己亲近了,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至于这严嵩有没有野心,或许有吧,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人与人之间不就是相互利用的吗,只要他能利用这个严嵩把事情办好了,他内阁首辅的位子就稳了,其他的,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想到这里,他暗暗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态,装出一副温和的样子,亲切的道:“惟中,我以前的确是误会你了,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
  嘿嘿,看样子是成了。
  严嵩连忙装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激动道:“首辅大人言重了,下官哪里会如此小肚鸡肠。”
  夏言微微点了点头,拿起杨聪的奏折,假假意思关切道:“惟中,你这次来找我是为了海商豪门的事吧?”
  严嵩装出尴尬的样子,小心的接过他手中的奏折,仔细看了看,随即咬牙道:“下官早就听闻杨聪欲利用倭寇一事跟我们过不去,没想到这家伙竟然如此无耻,一而再再而三的使这等下作手段。”
  杨聪无耻?
  难道这些海商豪门跟海盗和倭寇之间没有勾结吗?
  他下意识问道:“杨聪真这么无耻吗?”
  严嵩恬不知耻道:“当然,上次他也不知道在哪里打听到消息,我府里一个出走的幕宾跟倭寇头子汪直是老乡,他便逮住那人往死里打,硬逼着人家招供,说什么是我命海盗和倭寇去东南沿海劫掠的!这种话也只有他这种无耻之人能编的出来,这海盗和倭寇由来已久,我尚未出生便有了,我凭什么去命令人家,人家又为什么要听我的?”
  夏言闻言,不由疑惑道:“你说那罗龙文是屈打成招?”
  严嵩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是啊,听说那罗龙文还没关进诏狱之前便已被打得半死不活了。”
  还有这种事!
  夏言不由吃惊道:“你的意思这李光头也是屈打成招?”
  严嵩咬牙道:“是啊,杨聪就是想利用这供词诬陷海商豪门,诱皇上下旨将海商豪门一网打尽,而后他便可以用同样的手段,逼海商豪门的人诬陷我们,那时候我们可就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毕竟屠侨在任上的时候跟我们关系那么好,光凭这一点,杨聪那无耻之徒便能做出无数文章来。”
  这!
  真的假的?
  说实话,夏言这会儿也搞不清严嵩说的到底是真是假了,因为他并没有去过东南,海商豪门跟海盗和倭寇到底是什么关系他也不是很清楚。
  现在杨聪和严嵩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他又怎么分辨的清楚。
  不过,这件事跟他貌似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他跟海商豪门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杨聪就是再想咬也休想咬的到他。
  这会儿他的目的是要笼络严嵩,令其重新为自己效力,这件事的真假貌似也不是那么重要了,管他真的假的呢,只要能笼络严嵩便成。
  想到这里,他微微点头道:“嗯,你说的对,我们不能让杨聪那无耻之徒得逞。”
  说罢,他便抽出一张空白票拟,提笔刷刷刷写起来。
  严嵩悄摸摸伸头一看,只见这家伙在票拟上写道:匪首之言岂可信,拟将李光头就地阵法,以儆效尤。
  嘿嘿,成了,有夏言这个傻帽扛着,这事差不多就过去了。
  他知道,嘉靖虽然对夏言已有诸多不满,但对其人品还是很认可的,夏言从不贪腐也从不以权谋私,这点朝堂之上人尽皆知,嘉靖也从未怀疑过,这海盗和倭寇之事一旦和夏言扯上关系,嘉靖肯定不会听杨聪“胡说八道”了。
  果然,嘉靖看到杨聪的奏折和夏言附在上面的票拟之后,脑子里面顿时一团浆糊。
  如果这票拟是严嵩写的,他绝对会怀疑严嵩以权谋私,为海商豪门开脱,因为上次罗龙文的事已经在他心里埋下了一个疙瘩,他最后虽然没有追究,但对严嵩还是有那么一点怀疑的。
  他毕竟不是傻子,罗龙文一个匠户如果没有一点背景怎么可能使得动海盗和倭寇,严嵩虽然不一定像罗龙文说的那样指使海盗和倭寇到东南劫掠,但是,要说严嵩跟海盗和倭寇没一点关系,那也是不大可能的。
  因为有了这个疙瘩,在海盗和倭寇的事情上他是不怎么会相信严嵩了,但是,这票拟是夏言写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严嵩和夏言之间产生了矛盾,这点在朝中并不是什么秘密,嘉靖自然也早有耳闻,他也知道海商豪门隐隐已经依附严嵩了,如果夏言认为海商豪门真有嫌疑,绝对会落井下石,踩严嵩一脚,但是,夏言的票拟上偏偏说“匪首之言不可信”,这就证明夏言认为海商豪门还没烂到这种程度。
  那么,匪首之言到底可不可信呢?
  嘉靖沉思良久,还是选择了不信,开什么玩笑,因为一句“匪首之言”就将所谓的“海商豪门”一网打尽,岂不荒唐。
  最后,他还是在奏折上批复:将匪首李光头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第一〇六章
麻烦
  严嵩又糊弄过去了,而且他自己还没有出面,还是夏言帮他在票拟上做文章,保住了海商豪门。
  杨聪收到消息,直感觉有点哭笑不得,他真没想到,夏言竟然如此愚蠢,嘉靖竟然如此糊涂。
  严嵩不好对付,这点他早已深有体会,他只是没想到夏言和嘉靖会表现的如此不堪。
  嘉靖也就罢了,毕竟当皇帝的深居皇宫,不韵世事也正常,夏言这个官场老手也如此幼稚,实属不该。
  他虽然人不在京城,京城发生的事他却了若指掌,陆炳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妹妹,那是时时刻刻都在帮他盯着京城的重要人物。
  他虽然不知道严嵩跑夏言值房具体说了些什么,但是后面夏言票拟怎么写的,嘉靖怎么处置的,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这对君臣,着实让人无语,难怪历史上他们被严嵩耍得跟狗一样还不自知。
  当然,京城传来的也不全是坏消息,嘉靖或许是为了安抚他,特意下旨,擢此战功臣胡宗宪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另外一个功臣戚景通也挂了个五军都督府右都督衔,其他参战将士皆有封赏。
  总之,嘉靖是给足了面子,大肆嘉奖了一番。
  至于杨聪本人,虽然没有获得升迁,各类赏赐也有不少,他倒也不急,因为他还年轻,二十多岁就出任朝廷正三品大员的,大明历史上原本就很罕见,如果再升任六部尚书又或者内阁大学士,那就有点夸张了。
  估计,嘉靖就算想升,夏言和严嵩也会想尽办法极力阻扰。
  他也无所谓,反正还有的是时间,无需着急。
  这会儿他也没时间去考虑官场上的问题,因为东南的形势还未稳定呢,李光头纠集的海盗和倭寇虽然被歼灭了,其他海盗和倭寇还在闹腾呢。
  经过这一战,他还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沿海的屯卫布局不是很合理,很多地方都是一片空白,海盗和倭寇想要登陆搞突袭简直太容易了。
  这样肯定不行,因为他派驻到各省的屯卫精锐也就万余人,而各省的海岸线都有几百里甚至上千里长,这么长的海岸线全让南直隶派去的屯卫精锐驻守肯定是不现实的,还是得靠各省本地的屯卫系统,至少巡查、预警、把守要隘、拖延时间等这些杂活得由各省本地屯卫系统担负起来,不然,光靠万余屯卫精锐根本就守不住那么长的海岸线。
  这些看似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办起来却相当的麻烦,因为调动各地屯卫可不光是把人调过去就行了,还得给他们把屯田也置换过去,要不然人家吃什么,朝廷可不会给他们发粮饷。
  如果是其他人担任这个总督,面对这么麻烦的事恐怕会望而生畏,就此怯步,但杨聪却没有畏难,他不怕麻烦,就怕事情办不好。
  很多人遭遇困难的时候都会想着这太难,那太难,到处都难,然后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退缩,这样根本就办不成事。
  往往成大事者都有迎难而上的特制,杨聪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慢慢也具备了这种特制。
  这点困难在他看来根本不算什么,而且他也没必要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一个个去解决,他可是浙直总督,掌控着四省一京的军政和民政,一声令下,谁敢不从?
  他要做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划分责任,然后督导,谁敢阻扰就弄谁,谁出了问题就收拾谁。
  他忙活了几天,一张全新的海防布局图便出来了,按他的规划,想要抵御海盗和倭寇的侵袭其实并不难,因为各地都司卫所众多,一个卫所最多也就负责百余里海岸线的守卫,一个千户所最多也就负责二三十里海岸线的守卫,而且,这个所谓的守卫并不是跟海盗和倭寇拼命,只要他们能及时发现海盗和倭寇的踪迹,并守住各处要隘,防止海盗和倭寇扩散便成,最后的清剿都是由屯卫精锐来完成的。
  他也充分考虑了卫所迁徙的难度,尽量避免大规模的迁徙,真正要整体挪窝的卫所并不多。
  比如泉州府,永宁卫原本就在海边上,整个海岸线差不多也全在永宁卫底下千户所的守御范围之内,只要在兵力薄弱的地方补充一点屯卫便成,基本上无需迁徙多少屯卫。
  又比如苏州府,镇海卫和太仓卫离海岸线本就不远,只要将各千户所驻地稍稍往海边挪一点便成,也不用迁徙多少屯卫。
  当然,也有像扬州府这样的,海岸线附近一个卫所都没有,那就没办法了,该迁的还是必须迁,扬州卫、高邮卫和仪真卫都必须向海岸线附近迁徙。
  总之,就是一句话,整个四省一京的海岸线附近都划出了大大小小的防区,当地屯卫必须守卫好自己的防区,不让海盗和倭寇从自己防区扩散出去,不管是哪里出了问题,从都司衙门的都指挥使,到卫所指挥使,再到千户所千户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他这命令连带布防图一发出去,四省一京顿时炸锅了,开什么玩笑,这不“胡搞瞎搞”嘛。
  不出几天,弹劾奏折便如同雪片般的飞向京城,很多地方官员“一致认为”这总督大人是在胡乱施为呢,当然,这些上奏弹劾的地方官员大多跟严嵩一党有牵连,又或者直接跟海盗和倭寇有猫腻。
  嘉靖看了这些奏折,顿时头大如斗,这杨聪,动静也搞太大了吧,能不能不这么折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