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8/411

  杨聪微微摇头道:“我可不是被逼的,我认为这是个机会,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我们把握的好,杨家的命运,甚至是大明的国运都会因此改变。”
  这话就连杨荣这样的老江湖都听不大明白了,不过,他却知道,自己的孙儿已经没有退路了,因为六万大军都已经征召起来了,而且都派驻到沿海各省了,如果断了粮饷,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现在,他只能破釜沉舟,舍命陪自己的孙儿走到底了。
  想到这里,他郑重的道:“这做生意我们杨家肯定是没问题,问题是人家不会跟我们做生意啊,聪儿,你应该知道,浙闽两地的商户十有八九都已经习惯跟海商豪门控制的海商做生意了,而且,慑于海商豪门的淫威,他们很有可能不敢跟我们做生意,这事你考虑过没?”
  杨聪点头道:“这个我当然想过了,海商豪门在浙闽两省的势力的确根深蒂固,但是,他们在朝中的势力却已经大不如前了,自从屠侨下台以后,海商豪门已经没了称霸浙闽的资本,他们只是在硬撑而已。”
  杨荣闻言,略带担心道:“他们不是已经投靠内阁大学士严嵩了吗,这还不算资本吗?”
  杨聪自信的道:“严嵩又怎么样,他毕竟不是海商豪门的人,不可能为了海商豪门跟我拼命,而且,就算他拼命我也不怕,这次,我就要灭灭漳浦林氏的威风,同时敲打敲打龙溪陈氏,让浙闽两地的土豪乡绅和贩夫走卒都看看,现在这浙闽到底是我杨聪的天下还是他海商豪门的天下!”
  啊!
  杨荣感觉都有点不认识自己的孙儿了,灭灭漳浦林氏的威风,同时敲打敲打龙溪陈氏!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人家可不是什么柿子,任你捏圆捏扁。
  他忍不住咽了口唾沫,艰难的道:“你真能收拾漳浦林氏和龙溪陈氏?”
  杨聪点了点头,傲然道:“爷爷,你就放心吧,我这总督可不是白当的,六万大军也不是白给朝廷养的,收拾收拾漳浦林氏和龙溪陈氏还是不成问题的。”
  杨荣也不知道自己的孙儿怎么去收拾那恐怖的海商豪门,官场上的事他还不是很懂,不过,既然杨聪这么有把握,他相信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自己这孙儿可不是靠吹牛才有今天的,人家那是有真才实学。
  他又仔细琢磨了一阵,这才缓缓点头道:“既然是这样,那这事就好办了,只要让大家知道我们杨家能力压海商豪门,相信大部分商户很快就会转而跟我们杨家合作的,毕竟他们都想赚钱。”
  接下来,爷孙俩就开始考虑怎么取代海商豪门,垄断海上的生意了。
  其实,杨家并不需要去海上跑,海上有汪直,有杨聪新近安排的洪铁柱足矣,他们只需将浙闽两地商户生产出来的商品收购过来便成。
  这个时候,杨荣的经商才能就体现出来了,从洽谈业务到收购货物再到转运货物,这些都不需要杨聪操心,甚至连各地负责人他都安排好了,只等杨聪将海商豪门的气焰打压下去,这货物便能源源不断的集中到杨聪指定的地方,销往海外。
第一一四章
恶人先告状
  杨聪为什么如此肯定他这次可以收拾漳浦林氏和龙溪陈氏呢?
  很简单,因为他有杀手锏。
  他手握六万重兵,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当然,六万重兵并不是他的杀手锏,这会儿朝廷还是讲法度的,他不可能依仗六万大军便能为所欲为,想收拾谁就收拾谁。
  关键是这六万重兵的粮饷,连杨荣这样的商户都知道六万大军断了粮饷后果不堪设想,嘉靖这当皇帝的自然更加清楚。
  他很清楚,嘉靖这会儿肯定不会把他怎么样,因为他一旦下台,这六万大军的粮饷就悬了,更何况还有后面造战船的计划,那也需要大把的银子,嘉靖除非是不想彻底剿灭海盗和倭寇了,不然,这个时候肯定不会拿他开刀。
  这就是他底气所在,这一年两百余万两岂能白白花出去,谁又接的下这么大个摊子!
  他算准嘉靖肯定会有所忌惮,所以,他玩了手恶人先告状,逮住林长水的时候,他就上奏,把林长水给告了。
  不过,他并没有牵扯到什么海盗和倭寇,他告的就是林长水贪腐,林长水跟他签订的契约就是证据。
  开什么玩笑,一艘苍山船造价撑死也就一千两左右,再刨去利润和其他费用,撑死也就一千五百两,林长水竟然说两万两银子只能造九艘苍山船,这家伙,一把就贪了六七千两啊!
  这样的人,谁敢让他继续当南台船厂的提举。
  当然,他这奏折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告林长水,而是向嘉靖点明,要彻底清剿海盗和倭寇,就必须造两百五十艘苍山船和两百五十艘蜈蚣船,这造船的钱谁来出,他并没有挑明,嘉靖肯定明白,这钱,是他出的,五百艘战船,少说也要四五十万两。
  这份奏折还没传到京城呢,他又把南台船厂相关的吏目、指挥、匠头,卫指挥使,千户所千户,水寨把总全部抓起来,海扁了一顿,然后贬为庶民。
  接下来,他同样恶人先告状,把这些人给告了。
  这次,他可就没有这么客气了,他的矛头直指漳浦林氏和龙溪陈氏,言明这些人联合起来暗中操控南台船厂,违抗他的命令,想害得他造不成战船。
  当然,他也不是诬告,这本来就是事实,而且他有充分的证据,那些匠户的供词他一份不落,全交上去了,这足以证明南台船厂的匠户是受人指使,不来干活的。
  开什么玩笑,什么七品、八品、九品,甚至是不入流的小吏都敢不听从他这个超一品总督的号令,还有没有王法了?
  他这么搞,海商豪门肯定不服气了,这是抡起大耳巴子,使劲往人家脸上煽啊,人家能服气才怪。
  他第一份奏折传到京城,赵文华便坐不住了。
  这南台船厂的重要性赵文华当然清楚,那是他们海商豪门控制手下海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他们海商豪门捞钱的重要手段之一,就这么让杨聪给“霸占”了,那怎么行!
  他当天晚上便跑去找严嵩了,想请严嵩出面,收拾杨聪一顿,夺回南台船厂的控制权。
  不过,这事却比较的麻烦,因为严嵩相当清楚,这事对海商豪门来说虽然是大事,但是对于朝廷来说却是一件小事,开什么玩笑呢,一个总督收拾一个小小七品的提举这简直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啊,更何况人家还有确凿的证据,这种事都要闹起来,怎么闹?
  朝堂之上又不是菜市场,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要拿来吵那还得了。
  严嵩这还在犹豫呢,杨聪第二份奏折又到了。
  这一下可就不是什么小事了,那些吏目、指挥、匠头什么的也就罢了,提举才七品,这些人撑死也就八九品,很多还是不入流的,杨聪收拾这些人也没什么,但是卫指挥使,千户所千户,水寨把总可就不行了,这些虽然都是武官,那也是正五品甚至正三品的大员啊,岂是随随便便就能收拾的。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杨聪这摆明了是在打海商豪门的脸,树立自己的威信啊,如果不把他打压下去,东南岂不是成这家伙的天下了。
  严嵩也知道这时候不能犹豫,更不能纵容,所以,他立马便和赵文华商议了一番,开始发动党羽,上奏弹劾杨聪了。
  他们一致弹劾杨聪以权谋私、胡作非为、无法无天,而且再次要求朝廷派御史前往福建巡按,调查事实真相。
  如果真让他们得逞,杨聪虽然不一定和朱纨一般被气得自杀,至少,这总督之位恐怕是很难保住了。
  不过,这次和上次却不一样了。
  上次朱纨是不分青红皂白,逮住海商豪门手底下的海商就是一顿杀,杀了不知道多少人,而且,朱纨还上奏海盗已经被他清剿的差不多了,结果,他才刚上奏,东南沿海海盗反而闹得越发厉害了,严嵩和海商豪门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事实”弹劾朱纨杀良冒功。
  而这次杨聪却只是将一些“忤逆”他的官员贬为庶民,性质根本就不一样,更重要的,杨聪这是要自己掏钱给朝廷造战船,根本就不是为了争权夺利啊。
  嘉靖看到这些奏折,果然如同杨聪猜测的一般,犹豫了,或者说,有些忌惮了。
  开什么玩笑呢,查杨聪,如果气得杨聪撂挑子怎么办,六万大军的粮饷谁来出,五百艘战船谁来造,朝廷哪来的这么多钱?
  这个时候,嘉靖还是很想剿灭海盗和倭寇的,而且杨聪在东南做的也相当不错,虽说这会儿海盗和倭寇还没被剿灭,至少,海盗和倭寇已经不怎么敢上岸劫掠了,沿海各省告急的奏折也越来越少了,相信用不了多久东南沿海就可以回复安宁了。
  这就一切都杨聪当初的“剿倭之道”并不是在吹牛,嘉靖也相信,等杨聪把战船造出来,海盗和倭寇肯定会逐步被清剿干净。
  那可是五百艘全新的战船和六万大军啊,剿灭海盗和倭寇还不是轻而易举,这个时候收拾杨聪,开什么玩笑!
  再说了,嘉靖也不认为杨聪这是以权谋私,因为人家根本就不是为了私利,任谁掏出几十万两来造船都怕被贪官污吏给贪了不是,杨聪把以前的人全撤了,全换上自己人也在情理之中,最多也就有点滥用职权的嫌疑。
  所以,嘉靖并没有如同严嵩和赵文华他们希望的那般,派出御史前去调查“真相”,而只是发旨问询,让杨聪好好解释一番,让他也好有个台阶下。
第一一五章
谁造的船
  这个时候浙闽两省的土豪乡绅和贩夫走卒等都在等着看热闹呢,他们大多认为,杨聪怕是差不多该完蛋了,因为这家伙比上位总督大人做的还过分。
  朱纨总督浙直那会儿是相当的狠,那一通杀,差不多把浙直两地的海商都杀干净了,但是,人家并没有封锁沿海所有地方。
  那会儿,大家只要想想办法,找找关系,通融通融,还是能把货物卖到海外去的。
  这杨聪就做的比较绝了,他不但命各地都司卫所把整个沿海所有地方都封锁了,而且还派出快马在海岸线来回查探海盗和倭寇的踪迹,搞得各地都司卫所的大佬都噤若寒蝉,没一个敢通融的。
  这没人敢通融,他们的货物就卖不出去啊,很多人都急的快疯了。
  所谓“断人财路无异于杀人父母”,杨聪这么搞,等于把大家的财路都断了,大家自然希望他赶紧完蛋。
  这年头的人就是这么现实,只要能让他们赚到钱,哪怕你贪点都没关系,如果断了他们的财路,哪怕你再清廉,人家也要想办法收拾你。
  朱纨就是因为想断人财路,所以被浙闽两省的官绅势力代表海商豪门给逼死了,他是个清官没错,但人家就不看这个,大家都只在乎能不能赚到钱。
  杨聪是不是清官也没人在乎,大家这会儿只想看看他是怎么死的!
  有时候人就是这么自私,挡我财路者,死!
  杨聪当然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不过,他一点都不在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再正常不过了,他相信,只要自己能给这些人重新把财路开出来,这些人迟早会跟着他混的。
  至于朝堂之上,严嵩和海商豪门那些人的小动作也早在他的意料之中,想弄死他,这些人怕是想多了。
  人家拼命弹劾他的时候,他正赶往金陵城接老婆呢,等他赶到金陵城,嘉靖的旨意正好也到了。
  嘉靖的意思,他当然懂,但是,他并没有做出任何解释,海商豪门不肯善罢甘休,他还不肯善罢甘休呢。
  他直接一份奏折,连带漳浦林氏和龙溪陈氏一起给告了,他告的是漳浦林氏和龙溪陈氏联合操控南台船厂,为海盗和倭寇生产海船,助纣为虐。
  不过,这次他并没有附带证据,因为他知道,如果把证据附到奏折后面,严嵩和赵文华等人肯定会想尽办法把证据给毁了。
  他这份奏折一递上去,着实把赵文华给吓了一跳,赵文华当然知道海盗和倭寇的海船基本都是南台船厂造的,杨聪这简直是揭他们老底啊。
  这奏折,就算没附证据他都想扣了,谁知道嘉靖看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8/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