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411

  袁应枢又不是什么愣头青,就算其被杨聪给抓住了,没得到他的同意之前,也不可能发动其他官员来弹劾杨聪。
  这么大的事,袁应枢怎么可能瞒着他单干,要知道杨聪这家伙他都整不动,袁应枢小小一个提刑按察副使怎么有胆子敢私自动手。
  袁应枢没给他写信,其他官员却在使劲弹劾杨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七八章
牵连
  严嵩的确有点上年纪了,几份奏折好像都有点拿不稳了,夏言明显能看到严嵩拿奏折的手都微微有些颤抖了。
  他哪里能想得到,严嵩这是被吓的!
  袁应枢干了些什么,严嵩能不清楚吗?
  他这会儿都吓得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了,袁应枢买官卖官那可都是经过了吏部的,如果他不点头,谁敢胡乱提拔官员。
  杨聪玩的这一招着实把他给吓到了,这家伙竟然不声不响的把他女婿给抓起来了,要下面的官员不想办法八百里加急上奏,他这会儿还蒙在鼓里呢!
  袁应枢的事如果捅上来,嘉靖肯定会震怒异常,到时候他很有可能都会受到牵连。
  怎么办呢?
  严嵩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里却已经翻腾开了。
  杨聪恐怕是想通过袁应枢一事给他致命一击啊!
  袁应枢做的事实在是太操蛋了,甚至比他儿子严世蕃做的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旦被杨聪那小子给坐实了,洗肯定是洗不干净的,为今之计只有想办法与其撇清关系了!
  想到这里,他假装疑惑道:“这个下官也不是很清楚,中衡都远赴广西好几年了,平时也很少写信回京,下官也不知道他在那边干了些什么啊。”
  你自己的女婿都很少跟你联系?
  夏言闻言,不由疑惑的看向严嵩。
  广西离京城足有五六千里之远,这个他当然清楚,如果说袁应枢很少回京来看严嵩,他信,因为从广西到京城打个来回都要好几个月,一般官员要是没什么重要的事情是不可能离开辖区这么久的,但是,信都很少写他就有点不相信了,因为官员的信件完全可以通过驿站传递,方便的很啊。
  他忍不住疑惑道:“你真不知道袁应枢在广西干了些什么?”
  严嵩连连点头道:“是啊,为了避嫌,中衡甚少写信回来,就算写了,聊的无外乎也是些家长里短,官场之事,他从来都未曾提过,所以,下官对广西发生的事也不是很清楚啊。”
  避嫌?
  这个倒也解释的通,夏言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叹息道:“现在看来,袁应枢应该是被杨聪给逮住了,至于下面这些官员说什么杨聪贪得无厌、胡作非为,估计也是被杨聪给抓住什么把柄了,很有可能,杨聪是要利用手中的职权给你我难堪啊。”
  严嵩依旧如果鸡啄米一般连连点头道:“看样子这杨聪是耐不住寂寞,想整点事情出来了。”
  夏言稍微沉思了一会儿,随即又问道:“你真不知道袁应枢在广西干了些什么?”
  严嵩“坦言”道:“下官是真不知道。”
  夏言又追问道:“那你认为此事应该如何处置?”
  还能怎么处置,但凡有点办法,他也不会置自己的女婿于不顾不是,问题这会儿杨聪明显抓住了袁应枢的把柄,他就是想救恐怕也来不及了。
  严嵩只能装作大义凛然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们也不知道广西到底发生了什么,只能派人去查探一番再下定论了。”
  夏言闻言,不由欣然道:“好,好一个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惟中,我们上位者就应该如此,不徇私情,不偏不倚。”
  说罢,他直接在票拟上写道,拟派都察院御史巡按广西,调查原委。
  严嵩偷偷看了一眼夏言写的票拟,心里不由暗骂了一句:“白痴,你知道都察院左都御史是谁不,张岳能跟自己的女婿过不去吗?你好歹自己指定个人去啊!”
  他是急着撇清关系,要不然,他估计又会在巡按御史身上做文章了。
  这会儿他只能假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云淡风轻的走了。
  不过,刚一从夏言的值房出来,他便疾步向吏部衙门走去,来到吏部衙门之后,他便找了个亲信郎中细细交待了一番,随后又派出个亲信快马加鞭赶往广西打探消息,这才施施然回到内阁值房。
  杨聪真的想通过袁应枢整倒严嵩吗?
  一开始他还真没这想法,他只想杀鸡儆猴,将广西的吏治整治一番而已,不过,随着袁应枢一案调查的深入,他猛然间便反应过来了,这事摆明了是严嵩在后面支持啊!
  当然,并不是说一开始他不知道袁应枢背后站的是严嵩,只是他没想过这事能把严嵩牵连进来而已。
  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却发现,不用他刻意去牵连,严嵩也脱不了干系,因为很多官员都是外地调来广西的,他们原本在其他地方也贪赃枉法,胡作非为。
  这样的官员都能调到广西来,而且还是升迁过来的,说明什么,说明吏部有很大的问题啊。
  现在可不单是广西贪腐盛行,其他地方同样如此,至于原因,恨明显,就是因为吏部不看政绩,只看人塞不塞钱啊!
  这事要跟严嵩没关系,谁信?
  他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一个整倒严嵩的突破口,只要把广西的事尽量往严嵩身上扯,严嵩恐怕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其实,朝堂官员大多都知道严嵩在买官卖官,只是京城那边给严嵩办事的是严世蕃,那小子精着呢,从来就不留下什么把柄,哪像这个袁应枢,以为广西山高皇帝远,朝廷管不着,从而在这里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留下了一大堆把柄。
  这事如果办好了,严嵩不倒台才怪!
  于是乎,他逮着那些贪官污吏不断深入挖掘,不但广西的事情要交待清楚,其他地方的事情他也不放过,总之,凡是跟吏部有关的,他都会仔仔细细审个明明白白。
  这家伙,他越审就越是心惊,袁应枢可不是什么特例,严嵩的代理人也不光只有袁应枢和严世蕃,其他地方还有严嵩的亲信呢,只要能找到门路的,那简直就是平步青云,一个三甲末流的进士想要当上按察使,布政使,甚至是六部侍郎都没有问题!
  严嵩已经编制了一张庞大的网,不知道有多少贪官污吏正拼命往里钻呢。
  严嵩一党打出的旗号是,只要你敢贪,只要你舍得塞钱,升官发财,完全不是问题。
  殊不知,你贪了,你通过贿赂严嵩一党升官发财了,你就得听人家的啊,要不然,人家要把你整下来简直不要太简单!
  这会儿他终于明白历史上严嵩为什么能把持朝政二十余年了,这家伙是在以贪养贪,以贪制贪啊,只要进了他的网,你就逃脱不了了,只能跟着他一条路走到黑!
第一七九章
弃车
  安南使节团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大明京城,不过,这次的使节团并不是郑氏派来的,而是莫氏派来的,他们来的目的也不是请大明出兵平叛,而是向大明请降来了。
  莫文明、阮文泰、许三省等代表安南莫氏献上降表,安南地图和《赋役黄册》,请求内属大明广西承宣布政使司,从此永为大明属地。
  安南莫氏还承诺,半年内将安南十余万大军裁撤至万余,并请求大明派遣两万精锐,分别驻守安南东都升龙和西都清化,以保境内安宁,甚至莫氏还承诺将负担两万精锐的全部粮饷。
  嘉靖欣然接受了安南的归附,当即便封莫登庸为安南都统使,安南内政悉听其管理,子孙世袭。
  安南问题至此终于彻底解决了,大明从此多出了一个行省的领地,这可以说是百余年来大明王朝最大的功绩了,自土木堡之变以来,大明都快被周边小国欺负的要吐了,这次,大明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嘉靖着实欢喜的不行了,此刻南倭已灭,安南已平,北虏已好几年未曾犯境,大明在他的治理下,貌似就要走向中兴了。
  中兴之主啊,历朝历代都没几个,这是多大的荣耀啊,嘉靖都不免有些飘飘然了。
  还好,他还没有飘的找不着北,他还记得要赏赐有功之臣。
  那么,这中兴功臣是谁呢?
  当然非杨聪莫属。
  杨聪这小子,着实不错啊,北虏是他击退的,南倭是他剿灭的,安南也是他逼降的,这些大功貌似都是他立下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怎么奖励杨聪呢?
  杨聪这会儿已经是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兼兵部尚书了,再往上升,貌似就只有三公、三孤和内阁大学士了,杨聪年纪轻轻就升到如此高位,合适吗?
  这个问题着实让人纠结啊。
  嘉靖还没想好怎么奖励杨聪呢,杨聪的奏折却已经传到京城了。
  这次,他上的奏折就比较夸张了,他命人送上来的可不是一份两份,而是足足一箱子,一尺高的箱子,几乎都塞满了。
  当然,里面不全是奏折,奏折只有一份,其他都是供词,数百份供词!
  夏言看到司礼监送过来的箱子,整个人都傻了,开什么玩笑,以前奏折都是一沓一沓的送过来,这次直接就是一箱子,这得有多少奏折啊!
  他打开箱子一看,更是整个人都陷入呆滞中。
  杨聪竟然在一份奏折后面附了这么多供词,所有供词都直指广西提刑按察副使袁应枢,在这家伙的带领下,整个广西官场,一大半的地方高官都存在严重贪腐!
  这,这,这!
  这就是严嵩所谓的“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这袁应枢已经不能用“浊”之一字来形容了,这家伙简直比墨还黑啊!
  他并不是什么白痴,这些证词他一眼就能看出来是真的,而且杨聪也没必要造假,因为杨聪的功绩已然够多了,就算是晋升内阁都够了,惩治贪官污吏这点功绩,对杨聪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要是还拿这些来造假,那杨聪就是个白痴了。
  而且,他也知道袁应枢小小一个提刑按察副使并没有这么大的能量,供词中提到的,严嵩一党高官和吏部参与其中很有可能都是真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