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0/411

  不过,他更相信前者,因为杨聪如果装疯卖傻,完全没必要这么大兴土木,随便意思意思,装装样子就行了,杨聪这么大兴土木,显然不是在装样子。
  不管严嵩怎么想,杨聪对创办物理学院那都是相当上心的,数千人一顿造,不出三个月,物理学院便已经初具雏形了,这个时候,貌似就该挂牌招生了。
  当初杨聪为了拍嘉靖的马屁可是向嘉靖求了墨宝,求嘉靖帮物理学院题名,嘉靖也欣然应允了,这招牌自然不能假他人之手。
  于是乎,这天上午,阔别京城将近三月的杨聪又回来了,而且一回来便直奔皇宫,求见嘉靖。
  嘉靖听闻杨聪来了,那是相当的高兴,因为他这段时间正在看《格物致知之理》的初稿呢,他要提出修改意见自然得把这书读一遍,而《格物致知之理》一整套书足有上百本,他又要处理政务,又要修炼,看得自然快。
  这都过了将近三个月了,他才堪堪读了一半呢,不过,他却有很多疑问,想问杨聪。
  原本他是想招杨聪进宫来着,但一想到杨聪正在距京城十余里的地方修建物理学院,这一来一回的麻烦不是,所以,好几次他都生生忍住了。
  他之所以这样,并不是说他专门为下面的臣子考虑,主要他派人通知杨聪需要时间,杨聪赶回来也需要时间,这一来一回,再准备准备,一上午时间基本上过去了,下午他还要修炼呢,怎么可能跟杨聪探讨《格物致知之理》的问题。
  正好,这会儿杨聪自己找上门来了,那就无需考虑时间问题了,他当即便兴奋的把杨聪招了进来。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迫不及待的问道:“清风,你在《器械篇》和《五行篇》中写的,五行之火用到极致,便可驱动厚金之车,不用牵也不用推,自己便能行驶,而且速度非常之快,这个可是真的?”
  这个就是火车的古代说法而已,杨聪的确在书中提到过,不过,这个时候大明的工业基础太薄弱了,还不具备制造火车的条件,所以,他才顺带在书中提了一下,作为今后研究格物致知之理的人特定的目标之一。
  他毫不犹豫的点头道:“皇上,这点的确是真的,所谓车,其实还是需要动力才能动的,比如马车、牛车、驴车的动力来自与牲畜,水车的动力来自于水等。而所谓五行之火用到极致其实是微臣观察茶壶烧水有感而发,皇上可曾看到过,茶壶烧水之时,其内之气能顶得壶盖不断颤动?”
  他这“观察茶壶烧水”可不是脑子有病啊,这其实就是读书人所谓格物的方法,这方法还是朱熹提出来的呢。
  简单来说,读书人格物就是不断盯着事物观察,以穷其理。
  要说他这“观察茶壶烧水”还不算什么,当初王阳明“格竹子”那才叫夸张呢。
  王阳明一开始并没有提出什么“知行合一”的理念,他一开始学的就是程朱理学,有一天,他看到朱熹所提出的“格物穷理”的理论,便生出了试一试的想法。
  于是乎,他就盯着自家后院的竹子,使劲的看,想从中“格”出个道理来。
  结果,他“格”到最后,“格”得喷血,也没“格”出个道理来,所以,他认为朱圣人对格物致知的解释有谬误,从而才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理论。
  这什么茶壶烧水嘉靖还真看到过,因为当初在兴献王府的时候他跟陆炳和陆灵儿兄妹可是到处调皮捣蛋,后厨他们自然也没少去。
  他闻言,想了想,不由疑惑道:“这壶盖并不重,跟厚金之车比起来那可是差远了,你怎么想着五行之火能驱动厚金之车呢?”
  杨聪不慌不忙的解释道:“流水看上去也轻柔无力,但是,丈许高甚至是数丈高的水车也能被其推动,微臣想,这个主要还是方法的问题,找到方法了,自然便能推的动。”
  水车?
  嘉靖不由得又想起了战船,他又好奇道:“清风,你好像还说过,五行之火用到极致,亦可驱动巨木之舟,到时候巨舰不用帆,也不用桨,亦能自己行使,这也是真的吗?”
  杨聪毫不犹豫的点头道:“这个当然也是真的,微臣怎会胡说八道,欺瞒皇上。”
  嘉靖闻言,不由激动的道:“好,那你什么时候能把这不用拉也不用推的厚金之车做出来?”
  他之所以这么关心这个自然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想回兴献王府看看啊。
  这个想法不知多久以前就有了,但是,他一直在犹豫,因为兴献王府离京城实在是太远了,如果他坐着龙辇回去,路上最少也要一个多月时间,一来一回就是三四个月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他还真有点耽搁不起,所以,他很想杨聪能把这速度飞快的厚金之车做出来。
  杨聪闻言,不由一愣。
  这个只是个长期目标而已,这会儿八字都还没一撇呢,怎么跟嘉靖说好呢?
  他想了想,随即小心的问道:“皇上,微臣斗胆问一句,您是想坐坐这厚金之车吗?”
  嘉靖连连点头道:“是啊,是啊,朕想回湖广看看,但这路途也太遥远了,如果坐龙辇,最少得一个多月,来回就是三四个月。按你书中所说,厚金之车速度奇快无比,想必几天时间便能打个来回吧?”
  原来是这么回事,如果火车真的做出来了,从京城到湖广,打个来回那的确只要几天时间。
  他想了想,干脆咬牙道:“如果微臣全力钻研的话,三年之内,应该能做出个样品来。”
  他也是发狠了,这蒸汽动力可是工业革命的基础,他想推广格物致知之理,在大明掀起工业革命,首先就得把这蒸汽机做出来。
  这会儿,既然嘉靖这么感兴趣,那自然是要在他重新步入官场之前做出来,要不然,到时候嘉靖恐怕会不高兴了,所以,他给自己定了个三年的期限。
  三年,倒也等得起,嘉靖闻言,不由微微点头道:“嗯,那你尽快吧,对了,你这次来找朕所为何事啊?”
  杨聪这会儿才记起此行的目的,他连忙拱手道:“当初皇上曾答应微臣为物理学院题名的,这会儿物理学院已然修建的差不多了,皇上可否将墨宝赐给微臣?”
  原来是这么回事,嘉靖闻言,不由兴奋的点头道:“好,好,朕这就给你写。”
  他这段时间可是逮住这四个字狠狠练习了一番,正准备拿出来显摆显摆呢。
第一九九章
掩人耳目
  杨聪应约前来求墨宝,嘉靖自然是兴奋的不行了,一阵挥毫泼墨之后,“物理学院”四个大字便跃然纸上。
  说实话,这字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书法造诣可言,不过,右下角再加上嘉靖的署名和印章,这四个字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大明朝好像还没有哪个学院的牌匾是皇帝亲笔题的名呢,有了嘉靖这幅字,物理学院这声名就不用愁了。
  杨聪求到嘉靖的墨宝之后并没有立刻回玉渊潭,他从御书房出来之后,便直奔礼部衙门而去,直接登门造访,拜会礼部尚书张邦奇。
  他这个举动着实把严嵩吓了一跳,严嵩可把他当贼一样防着,他刚进皇宫便被严嵩的亲信党羽给盯上了,甚至他跟嘉靖说了些什么都有陈洪指派的小太监暗中偷听呢。
  张邦奇可是阳明一脉在朝中的代表人物,不论资历和官阶,那都是阳明一脉中数一数二的。
  杨聪这会儿跑去找他是为了什么事呢,难道这小子想复出不成?
  张邦奇也颇为惊奇,杨聪竟然直接跑礼部衙门来找他,不应该啊!
  这会儿可是大白天,大家都在坐班呢,有什么“私事”不能晚上再说吗?
  当然,惊奇归惊奇,杨聪可不是一般人,既然来了,可不能怠慢了。
  他亲自跑到门口将杨聪迎进来,亲切的招呼杨聪在客位坐下,又命人上了香茗,这才好奇道:“清风,怎么了,你这是有什么急事吗?”
  杨聪微笑着点头道:“晚辈登门造访,自然是有事相求,不知张大人可否行个方便。”
  张邦奇闻言,好悬没把刚喝到嘴里的茶水喷出去。
  这家伙,开什么玩笑,有必要说的这么正式吗?
  他放下茶杯,没好气的道:“清风,你到底想干什么,你不是说这段时间我们要韬光隐晦吗?”
  杨聪笑呵呵的道:“哈哈哈哈,世伯,小侄真的有事相求,你看。”
  说罢,他直接将拽在手里的卷轴小心的展开来。
  张邦奇打眼一看,“物理学院”!
  嘉靖的字他当然认识,毕竟他也当了这么多年的尚书了。
  不过,这个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杨聪当初献稿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想请皇上题字,皇上也是答应了的。
  他看着嘉靖的墨宝愣了一阵,这才假假意思拱手道:“恭喜恭喜,有皇上御笔亲题,你这物理学院必将成为大明所有学院中的翘楚。”
  杨聪缓缓的收起卷轴,微笑着摇头道:“这能不能成为翘楚还不知道,小侄这次前来真是想让世伯行个方便,因为这会儿物理学院还没有一个学生呢。”
  啊!
  张邦奇闻言,再次愣住了。
  没学生,你找我帮忙干什么?
  这年头学院招生还不简单吗,只要把告示贴出去,自然会有大把的学生前来报名。
  要知道这会儿的学院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创办的,至少也得是官场上比较有名望的人致仕之后才有资格创办学院,一般的读书人想找个进士当老师都难,有这机会拜入曾经的朝堂大员门下,他们自然会削尖脑袋往里挤。
  他愣了一阵,这才哑然道:“清风,你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说句不好听的,这年头读书人还少吗?你只要贴个告示,以你状元郎加尚书的身份,前来报名应征的学子估计能把你物理学院的门槛都踩烂了,你有必要找我帮忙吗?”
  杨聪依旧微笑道:“这个小侄自然是知道的,京城附近,顺天府,乃至北直隶的学子自然是多如牛毛,不过,小侄不想胡乱招人,滥竽充数。”
  张邦奇恍然道:“你意思,想请老夫帮你把把关?这种事情你没必要跑礼部衙门来说吧,你派亲信来知会一声便成,老夫还能不去吗?”
  没想到,杨聪却是连连摇头道:“不,不,不,这个就不劳世伯了,其实,小侄就是想借举人和秀才的名录一用。”
  张邦奇闻言,再次愣住了。
  这小子,怕是一时头脑发热,把脑子给烧糊涂了吧!
  举人和秀才的名录礼部自然是有的,因为科举就是礼部主管的,有功名的自然都要记录在案。
  问题,这东西,就连他都不曾去看过啊。
  开什么玩笑,整个大明少说也有数千举人,数万秀才,再加上这些人的简略描述,这名录可不是一本两本,而是一百多本,这东西,谁会闲得无聊去看啊!
  他愣了一阵,这才尴尬的道:“这个,借给你看看倒也没什么,不过,也不能借太久,最多也就一个月吧,那可是一百多本,不说一个一个挑了,就算是一页一页翻也相当的费时间,你确定你能看完吗?”
  杨聪毫不犹豫的点头道:“一个月,足够了,那就多谢世伯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0/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