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411

  杨聪也没指望他们能回答,紧接着,他便对着门口道:“让杨家的掌柜和管事都进来吧。”
  不一会儿,便有好几个杨家的管事和掌故联袂走进来,他们恭敬的行了一番礼之后便开始逐一汇报了。
  这一下,一众弟子更是惊得差点从椅子上跌下来,我的天,这师傅家一年到底能赚多少钱?
  他们原本以为杨家的收益大多来自盐引生意,传闻盐引生意的收益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在他们看来那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不曾想,盐引生意对杨家来说压根就不算什么,什么布匹、瓷器、茶叶、绫罗绸缎等的收益那才叫惊人呢。
  这些掌柜可管事汇报的生意,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全加起来,一千万两都不止了!
  当然,这些收入并不是杨家一家的,还有陆家、顾家,包括汪直、洪铁柱、李希贤等都要分成。
  不过,这数字已经不能用恐怖来形容了,因为大明一年的税赋收入才四五百万两啊,杨家这生意,足足是大明朝廷的两三倍!
  富可敌国都不足以来形容杨家的富有了,还有什么词语来形容呢?
  杨家掌柜和管事下去之后,一众弟子仍处在懵逼状态,这么多的钱,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
  杨聪让他们消化了一阵,这才悠悠的道:“你们现在应该知道海禁到底是对还是不对了,为师赚这些钱也不是为了个人享受,比如东南剿灭海盗和倭寇,收复安南莫氏,动用的都是上十万大军,这些大军的粮饷都是为师出的,还有物理学院,包括以后你们能想到的,为国为民的好事,为师都会出钱支持。你们应该也知道,这钱,为师不赚,自有人去赚,比如海商豪门,比如严嵩,他们赚了这钱,又干了些什么呢?都好好想想吧,当官并不是天生跟钱有仇就是对的,怎么样赚钱,怎么样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对的。”
第二一二章
名师
  杨聪正在金陵教导海瑞等弟子呢,山东的科举考试却是率先开始了,戚继光在众弟子中得了个第一,第一个参加考试。
  不过,他参加的只是县试和接下来的府试而已,在众弟子中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话说这会儿戚继光都已经十六了,为什么连县试都没过呢,难道他读书的资质如此不堪,竟然连县试都过不了?
  当然不是,戚继光读书的资质还是很不错的,这点从历史上他写出了那么多的兵书就可见一斑,要是读书资质不行,能写出书来吗?
  他之所以这么“大”年纪了,还县试都没过,主要是因为他压根就没参加过县试。
  戚景通原本是不打算让自己的儿子去参加科举的,因为戚家是有名的武将世家,其先祖曾当过朱元璋的亲卫,后面还因为战功被封为明威将军,而且子孙世袭。
  也就是说,戚继光哪怕不参加科举,前程也不用担忧,像他世袭了明威将军之后就补上了登州卫指挥使的缺,然后又晋升山东都司都指挥使,京营参将,神机营指挥,直至现在的水师总兵,一路可谓平步青云。
  戚继光有他的照拂,当个总兵官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就算当上了总兵那也得听文官的,哪怕是七品的都察院御史出任巡按,也比他一个总兵职权要大。
  这年头,武将就是孙子,文官才是大爷。
  所以,听闻杨聪招收弟子,他便将借着当初的玩笑之语,将戚继光“硬塞”到了杨聪门下。
  他想着,哪怕最终戚继光只能考个举人,也能凭借杨聪的关系当上知州、知府甚至是六部郎中侍郎什么的,比他这个总兵可强多了。
  至于世袭的武职,传给他小儿子戚继美那也是一样的,到时候戚家又是文官又是武将,文武双全,多威风的。
  他想的倒美,那么,戚继光的学识到底如何呢?
  说实话,戚继光学识还是可以的,起码比当初杨聪刚穿越的时候要强,这会儿再加上杨聪教授的秘技,那就比较的恐怖了。
  县试,他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便夺了个案首。
  府试,他同样是不费吹灰之力,又夺了个案首。
  杨聪教授的秘技可不是开玩笑的,只要完全掌握了,会试和殿试都不是问题,更何况是小小的县试和府试。
  就这样,戚继光连中两元,为杨聪七个弟子的科举之路博了个开门红。
  当然,县试和府试连中两元并不算什么,毕竟就算是院试再折桂,连中三元,那也只是个秀才而已,并不代表什么,杨聪收到消息,也只是微微一笑,略表欣慰而已。
  接下来就是海瑞参加的乡试了,科举就是这样安排的,乡试和会试、殿试都是三年一届,而县试、府试和院试却是两年一届,乡试年是没有院试的,所以,戚继光想参加院试,连中三元,考个秀才功名,那还得再等一年。
  海瑞这个,怎么说呢,虽说他家也是军户,但是,却没有世袭的武职,海瑞的先祖海逊子虽然在立朝之初出任过广州卫指挥使,但后面,海家就没落了,海瑞的父亲海翰也只是一个廪生而已,而且,在他四岁的时候,海翰便去世了。
  所以,海瑞的家里是相当清贫的,只能靠祖上留下来的屯田勉强度日,跟戚继光比起来,那压根就没法比。
  海瑞读书那是相当的用功,要不是家里没钱,他没办法去赶考,估计他早就高中举人了,甚至金榜题名都有可能。
  这会儿有了杨聪教授的“秘技”,又有张平在考场照看,海瑞发挥的那叫一个出色啊,甚至比杨聪当年还要出色。
  他竟然勇夺南直隶乡试头名!
  这家伙可就不得了了,乡试的头名啊,那可是解元,金榜题名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甚至一甲、二甲都指日可期,要知道,当初唐伯虎也就得了个乡试头名而已,唐解元之名,谁人不知?
  杨聪收到消息,着实是高兴了一回,海瑞这个解元跟戚继光那个连中两元性质可是大不一样了,这就证明,他的秘技并不是他一个人适用,其他人一旦学会了,同样能在科举中出色发挥。
  果然,接下来,第二年春,李春芳、沈炼、杨继盛参加会试,三人皆名列前十,而且,李春芳还名列第一,勇夺会元!
  这家伙更不得了了,会试过关,那几乎是铁定金榜题名啊,更何况他们三人还都名列前十。
  也就是说,杨聪一次就教授出了三个进士,而且,只要是他的弟子参加的科举考试,头名还没有旁落过,这在整个大明的科举史,甚至是历朝历代的科举史上都是没有出现过的。
  开什么玩笑,自己厉害也就罢了,教授出来的弟子也这么厉害,杨聪简直神了!
  殿试还没有开始,杨聪的大名便开始在朝野上下传颂了,这年头,科举的重要性根本就不必多言,一般人,就算是中个举都难,杨聪倒好,教出来的弟子,不论县试、府试、乡试、会试,皆是高居头名,如此出色的老师,上哪儿找去?
  于是乎,物理学院的门槛又差点被人给踩破了,闻讯而来的学子简直都快把玉渊潭给围住了,找人,托关系,送礼的更是多如牛毛。
  可惜,杨聪紧接着就放出话来,他精力有限,教授七个弟子就已经相当费神了,再多招一个都不行!
  真是这样的吗?
  当然不是,他精力充沛着呢,多教授几个弟子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关键问题在于,他对其他人都不了解啊。
  他怎么知道谁能考上,谁又考不上,到时候如果不小心招了几个饭桶,那岂不是把他的招牌给砸了,如果招了几个心术不正之辈,那就更不得了了,毕竟他自创的秘技并不是什么天书,一般人只要用点心,基本上都能学会,如果谁学了他的,偷偷传出去,科举考试岂不是要乱套了!
  总之,他觉着,有这七名弟子就够了,没必要再多招几个,给自己找麻烦了。
  接下来的殿试李春芳不出意料,高中状元,沈炼和杨继盛则分列二甲第一和第三,就这,还是夏言从中作梗的结果呢。
  因为这次会试和殿试的主考官就是内阁首辅夏言和礼部尚书张邦奇,一开始,夏言还没注意,让杨聪的三个弟子都闯入了会试前十,后面的殿试中,他自然是要想尽办法挑点毛病,要不然,如果让杨聪的三个弟子都名列一甲前三,那杨聪岂不要真要成神了!
  不过,杨聪虽然没有一举成神,名气却是越来越响亮了,有人甚至已经开始隐隐将他与亚圣王阳明相提并论了。
第二一三章
改变整个世界
  阳春三月,科举尘埃落定,杨聪之名也随之响彻整个大明,甚至新科状元李春芳在他面前也显得黯然失色。
  因为他不但是状元,他的弟子也是状元,还有什么解元、会元、二甲头名、县案首、府案首等等。
  总之,大明这百多年来还没出现过这么厉害的读书人,自己读书厉害也就罢了,大明这百余年来也出了几十个状元,读书那都是相当厉害的,关键在于,他教出来的学生也这么厉害,那就不同寻常了。
  很多读书人都慕名而来,想拜入他的门下,认真学习,而后去考个解元会元状元什么的,只可惜,都被他以精力有限为由婉拒了。
  那么,他到底在忙什么呢?
  其实,科举结束之后,他压根就没在忙什么教授学生的事情,甚至海瑞、张居正、谭纶和戚继光这几个弟子都被他给放养了,除了每天早上点卯,其他时间,这几个弟子基本上见不到他的身影。
  这几个弟子也想知道,他老人家到底在忙什么呢。
  终于,这天早上,点卯过后,杨聪不再是站起身来拍拍屁股走人了,而是站起身来挥手道:“今天你们就不用温习功课了,走,为师带你们去看个东西。”
  说罢,他抬脚便往外走去,一众弟子自然是屁颠屁颠的跟了上去。
  杨聪并没有带着他们走多远,出了杨府,转过几条林荫小道,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另一个学堂,五金学堂。
  这里可就没有杨府的静溢了,里面全是叮叮当当的声音,就跟个五金作坊一样。
  这家伙,里面其实就是个五金作坊,一帮秀才正撸起起袖子,甚至是光着膀子,逮住金银铜铁什么的,使劲折腾呢。
  他们这刚一进去,王宣便迎上来,略带激动的拱手道:“大人,您来了?”
  杨聪同样有些激动的点头道:“嗯,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王宣兴奋的点头道:“都准备好了,都准备好了,就等您来了。”
  一众学生又有点懵逼了,师傅这是要干嘛呢,这里可是五金学堂,难不成师傅还要带他们打个铁什么的?
  这玩意,其他读书人见了估计会望而却步,因为那打铁的锤子可不是一般的重,一般读书人抡起来,别砸把自己脚砸折了就算不错了。
  不过,杨聪这几个学生却一点都不怕,因为他们多少都练过一点功夫,杨聪对这点那可是相当看重的,骑马、射箭、舞枪弄棒,甚至是操弄火枪和火炮,他们都经常练,打个铁又算得了什么。
  总之,他们并不是什么文弱书生,不说上阵杀敌,一般体力活他们还是不怵的。
  不过,杨聪并不是带他们来打铁的,他还没这么无聊呢,让自己的学生去打铁,那就不是什么锻炼身体或者增长见识了,那纯粹是脑子有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