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411

  尼玛,这些家伙怕是以为一万两银子太好得了吧?
  杨聪看着那所谓的“纺纱机”愣了一阵,这才无奈的问道:“这个纺纱我也不是很了解,你们说说,你们发明的这个纺纱机能提高多少纺纱效率?”
  一个年级较大的织户子弟被推举出来,小心的回道:“大人,这纺纱原本是需要两个人配合的,一个人捻纱线,一个人转动这转盘收纱线,如果单独一个人的话,捻完纱线又得去转动转盘,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还不如两个人合力来的快。所以,我们想着将转盘加个蒸汽机,让它自己转起来,这样的话,一个人就能单独纺纱了,而且速度跟两个人配合差不多。”
  原来是这样,按他说的,这效率大致是提高了一倍左右。
  如果效率本来就很高,再提高一倍,那就不得了了,问题这会儿效率原本就很低,而且蒸汽机还未普及,单独一家两家又或十几家几十家提高了一倍的效率又有多少意义呢?
  杨聪想了想,又看了看摆房间另一个角落里的织布机,干脆问道:“你们能给我演示一下纺纱织布的过程吗?”
  这个自然是没问题的,这帮家伙为了“发明”个机器出来获得他的认可那可是积极的很,不但纺纱机和织布机都从家里搬过来了,甚至连棉纱和纱线都搬过来了。
  杨聪一说要看,他们当即便拿起现成的棉纱和纱线演示起来。
  说实话,这时候的纺纱和织布过程的确很落后,纯靠人力,每一道工序都要人,能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杨聪细心的看了一阵,又仔细琢磨了一会儿,随即便抬手道:“好了,大家先停一停,听我说。”
  一众织户子弟闻言,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眼巴巴的看过来。
  杨聪指了指织布机又指了指纺纱机,随即问道:“你们没有发现吗,这织布机一次可是要进几十跟纱线,为什么你们纺纱的时候却只能一根根的纺呢,就不能一次纺十几根甚至几十根吗?”
  这家伙,一次纺一根和一次纺十几根甚至几十根效率可就不一样了,那是提高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啊!
  问题,纺纱可没这么简单,因为人必须一根一根的将纱线捻紧捻细,一次纺十几根甚至几十根那纺纱机前面岂不是得站一堆人!
  还是那个年纪比较大的弟子被推举出来,尴尬的道:“大人,一次纺十几根甚至几十根纺纱机前面恐怕站不下这么些人啊。”
  杨聪闻言,错点晕倒,既然有了蒸汽机,为什么老想着要用人力呢,纺纱机前面站不下这么些人,还能摆不下这么多蒸汽机吗?
  他耐心的解释道:“我刚也看了,其实,这个捻纱线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将粗纱旋转,使之变细,这个过程完全可以用蒸汽机来替代啊,一次纺多少根纱线就摆多少个蒸汽机不就行了?”
  这下,轮到一众织户子弟晕倒了。
  开什么玩笑,这蒸汽机不要钱的吗?
  要知道这会儿铜可老值钱了,而蒸汽机又只能用铜来做,一套蒸汽机下来得一百多两呢,十套就是一千多两,你用这么多蒸汽机,不要钱的吗?
  再说了,就算你有钱,别人没你有钱啊,一台纺纱机就是一千多两,哪个织户能用的起!
  那年纪较大的织户只能硬着头皮道:“大人说的没错,这捻纱的过程如果想想办法的确也能用蒸汽机来替代,问题这蒸汽机太贵了,如果一台纺纱机就用十几台蒸汽机,没人用得起啊。”
  你们还知道考虑成本问题啊,不错,不错。
  杨聪微微点头道:“嗯,如果全部用这一尺粗的蒸汽机那成本的确太高了,问题这一尺粗的蒸汽机是给钻床和磨床用的啊,因为钻床和磨床都需要很大的输出力度,所以才用这么粗的蒸汽机。如果是捻纱,能需要多大的力度,用得着这么粗的蒸汽机吗?”
  这个的确不需要,因为钻床和磨床加工的都是铁疙瘩,需要的力度很大,纺纱的话就是把轻若鸿毛的纱线捻一捻,基本上不需要什么力度。
  那年纪较大的织户自己连忙点头道:“这个倒不用,学生觉着,能有个一寸粗细都足够了。”
  杨聪闻言,不由摊手道:“那不就结了,十几个一寸粗细的蒸汽机能值几个钱?还有,那炉子和水壶完全可以共用啊,既然不需要什么输出力度,炉子和水壶也不需要多大啊。这样算下来,一台纺纱机用的蒸汽机总共也花不了几两银子,谁又会用不起呢?”
  一众织户子弟闻言,无不双眼冒光,如果这纺纱机只需要几两银子,那用的人肯定就多了,谁还凑不起这几两银子啊,如果能买一台这样的纺纱机会去,恐怕一个月就能把这银子赚回来,要知道,这样一台纺纱机可是相当于十多个人同时在干活。
  问题,这会儿没有一寸左右的蒸汽机啊。
  他们的目光都不由望向一旁的王宣,因为蒸汽机这东西都是由王宣负责制造的。
  杨聪见状,立马对王宣道:“先生,这蒸汽机也不能光做一尺粗细的,毕竟这一尺粗细的基本上都是给机床和火龙车用的,涉及到民用的话,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大的。要不这样吧,再整个一寸粗细的出来,多做一些,这民用的需求量可不是一般的大。”
  民用?
  这个名词倒不用解释,就是给老百姓用的呗。
  王宣闻言,只是愣了一下,随即便无奈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他一直都觉着蒸汽机这东西也就他们物理学院、工部和官窑等少数几个地方能用得到,哪里想过这东西会进入千家万户,成为老百姓都能用得到的东西。
第二三〇章
雨后春笋
  说到民用,纺纱机还不算什么,织布机才叫用的多呢,哪个织户家里没有那么一两台织布机。
  不过,这时候的织布机也相当的落后,基本上全部靠人力,效率低下的很。
  杨聪脑海里原本就有“飞梭织机”这么个名词,但是,他并不是什么织户,前世也没见过织布,所以,“飞梭织机”是个什么东西,以前他还真不明白。
  这会儿他看到几个织户子弟织布之后,却猛然间想起来了,这“飞梭织机”其实也就这么回事,只是没人想到过要对梭子进行改进而已。
  他走到织机跟前,指着摆一旁的梭子问道:“你们就没想过要用蒸汽机控制这个梭子吗?”
  这话问的,所有织户子弟都目瞪口呆。
  梭子这东西可是要从布中间来回穿梭的,用蒸汽机控制,怎么控制?
  难道,把蒸汽机塞布中间不成?
  杨聪拿起梭子仔细看了看,随即黏起上面的纱线指导道:“你们看,这梭子中间的纱线就是用蒸汽机控制梭子的关键,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线绷直,然后绕在一个比较大的轮子上,然后用蒸汽机控制那轮子,再把控制蒸汽机的阀门放置在脚下,踩一脚开关,蒸汽机连杆伸出,轮子正转,梭子从布这边穿到那边,又踩一脚另一个开关,蒸汽机连杆缩回,轮子反转,梭子又从布那边穿到这边,如此反复,这穿梭子岂不奇快无比?”
  这家伙,如果是这样的话,梭子还不得飞起来啊!
  一众织户子弟看向杨聪的目光不由充满了崇敬,这办法,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
  这还没完呢,杨聪又指着那紧布的筛子道:“还有这个筛子,每次你们都要用双手把住,来回撞几下,这个也可以用蒸汽机来控制啊,同样把开关放置在脚下,踩一脚就来回撞击一下,这样不就更省事了,而且蒸汽机撞击的力度完全是一致的,织出来的布肯定会更均匀,你们说是不是?”
  这下,一众织户子弟就更佩服了,这杨大人三言两语间就将个织布机改进了不少,如果按他的说法加上两个蒸汽机,那织布的效率不知道要提高多少倍,而且,人还不会累,因为就坐那里踩踩阀门开关就行了,根本不用使什么劲。
  要知道,以前织布可是需要人弯腰趴那里,双手双脚不停的使劲,就算是再厉害的织户,连续织几个时辰也会累得腰酸背痛手抽筋。
  这会儿就不一样了,出力的部分全部由蒸汽机来完成了,人只需要坐那里轻轻踩几脚便成,就算是一般的织户,坐那里织一天的布估计也不会累着。
  没想到,就这还没完呢。
  杨聪紧接着又鼓励道:“这机械的发明和创造可是没有止境的,你们不要以为织布机这么改一下就完了,其实,只要你们能刻苦钻研,完全能发明出不需要人操作的织布机!”
  还有这回事?
  一众织户子弟闻言,无不目瞪口呆,不需要人操作,这织布机又怎么织布呢?
  杨聪又详细的解释道:“你们应该相当清楚,织布就这么几个动作,不断的往返重复,如果,每个动作都用蒸汽机控制,而且,将他们的阀门和连杆连在一起,这个动作的连杆控制下个动作的阀门,这样一来,只要一打开蒸汽,织布机岂不就自己动起来了?”
  对啊,连杆控制阀门,这个可以利用啊!
  一众织户弟子闻言,无不双眼冒光,这个时候,他们脑子反而没去想银子的问题了,他们只想把这种不需要人操控的织布机做出来,如果他们能“发明”这么厉害的织布机,那就牛逼大发了。
  不过,他们没去想银子的问题的时候,杨聪却开始考虑银子的问题了,毕竟,这奖赏才是刺激所有弟子用心钻研的关键,如果光是赵旗“发明”了拉胚机获得了一万两银子的奖励,其他人反而没奖励了,那这些弟子的热情估计很快就会冷却了。
  他想了想,随即便鼓励道:“这次我就不发放奖励了,不过,你们也不用灰心,如果你们能把同时纺十几根纱的纺纱机做出来,我给你们每人奖励一千两,如果你们能把不需要人控制的自动织布机做出来,我给你们每人奖励一万两,而且,我还会帮你们创办工场,以后,你们就做纺纱机和织布机去卖,每卖出去一台,你们都有分红!”
  这家伙可不得了了,只要把纺纱机和织布机做出来,他们每人可就是一万一千两的奖励,而且,以后还能考卖纺纱机和织布机赚钱,那收益,更是无法估算。
  一众织户子弟都激动的满脸潮红,盯着纺纱机和织布机眼冒绿光,好像恨不得马上就把蒸汽机装上去,好好折腾一番,把杨聪描述的多股纺纱机和自动织布机做出来,要知道,那可是成千上万两的银子啊!
  杨聪对织户子弟的承诺很快便传遍了整个物理学院,所有弟子更是被刺激的不行了,竟然每个参与的人都有份,而且还不下万两,那还不拼命折腾啊!
  他们这一拼命,各种各样的机械便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这家伙,可是让人长见识,有的机械,甚至是杨聪都没见过。
  比如,几个农户子弟“发明”的一个东西就把杨聪给吓了一跳。
  这天,同样是一大清早,王宣便匆匆跑过来找杨聪,说是他手下弟子又发明出新的东西了,而且,他的表情还颇为兴奋,好像是什么好东西一般。
  杨聪自然是兴致盎然的陪着他前去“验收”去了。
  没想到,这次王宣并没有带杨聪去机械学堂,也没有带杨聪去五金学堂,而是直接带他来到了玉渊潭西边的大河旁。
  这玉渊潭本就连着淮河水系,两头都有河流联通,这点杨聪倒是知道,他只是没想到,王宣会把他带到大河边上来。
  这大河边上可都是农田,已经不是他们物理学院的地盘了。
  这时候,几个农户子弟正在河边的凉棚旁兴冲冲的鼓捣着一个大家伙呢。
  这个大家伙,怎么形容呢,有点类似于那种矗立在河边大水车,又有点类似于那种用脚踩的小水车,总之,就是个水车,上面装着好多一尺见方的方形木桶呢。
  一众农户子弟见王宣领着杨聪过来了,立马献宝似的打开了水车旁蒸汽机的阀门,这家伙,硕大的水车顿时开始运转了,一桶一桶的河水不断的被提上来,倒进上面的水渠里,水渠的水位顿时上升,并不断流向远方。
  这东西,好啊!
  杨聪见状,不由抚掌大赞,要知道,这会儿农田水利可是头等大事,有了这东西,不知道多少耕地要收益,这绝对是个相当实用的好东西。
  这些家伙,总算“发明”了一个真正实用的东西出来了。
  他还没来得及提奖赏呢,一众农户子弟又从水车旁的棚子里推出一个硕大的家伙,献宝似的卖弄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