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8/411


第八章
撤换
  夏言这个人,的确有点狂妄,但是,他也不是那种狂的没边的愣头青,很多时候,他还是有那么一点分寸的。
  比如南京户部尚书张时彻这事,他内心里当然早就想将其撤换掉了,问题,他不能这么干,因为他要顾忌阳明一脉的感受。
  夏言一党和阳明一脉是对头,没错,但是,还没到那种你死我活的程度,大家只是政见不合而已,并没有什么私仇,没必要搞得你死我活不是。
  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他已然坐上了内阁首辅的高位,权力什么的,并不是他争夺的重点了,因为他的权力已然够大了,朝中权力最大的就是他了,他还争什么?
  这会儿他内心里唯一的目标就是施展抱负,将大明推向中兴,证明自己的能力,甚至流芳后世。
  至于阳明一脉,他感觉,能配合他自然是最好的,毕竟人家势力摆在那里,如果凡事都跟他作对,那可就不好了。
  撤换南京户部尚书张时彻,跟阳明一脉彻底撕破脸,真的好吗?
  他沉思了一阵,还是有点犹豫道:“惟中,张时彻可是张邦奇的亲侄子,我们这样做,摆明了是在故意激怒阳明一脉啊。”
  严嵩闻言,心中不由一阵冷笑。
  没错,他就是要激怒阳明一脉,看看杨聪的反应如何,再决定要不要动手收拾眼前这个占着他内阁首辅茅坑的夏言!
  激怒人家又如何,盐引份额那可是一年几百万两的收益,你不想要,我还想要呢!
  当然,这些他都不可能跟夏言说,他表面上依旧装作义愤填膺道:“首辅大人,他们既然只顾个人私利而枉顾国家大义,我们为什么要对他们客气呢?如果只是私人恩怨,忍忍也就罢了,但是,这已经不是私人恩怨的问题了,让他们一直这么拖下去,鞑子何时能收拾,大明又如何走向中兴?”
  这家伙,的确有够无耻的,明明是他眼红盐引的收益,想独吞,却说人家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枉顾国家大义!
  这会儿杨聪好歹还在给西北几万边军提供粮饷,一文钱都不曾克扣,要是让他把持了盐引份额的分配,西北现有的几万边军能不能维持下去还不知道呢。
  夏言当然不知道严嵩的心思,他的心思都已经被严嵩给带偏了,阳明一脉既然只顾个人私利而枉顾国家大义,那还有什么好客气的,翻脸就翻脸,难道就让他们这么拖下去,让鞑子一直在西北肆虐?
  想到这里,他毫不犹豫的点头道:“那好,我们就动手,撤换张时彻,让他们也长点教训。”
  第二天早朝,鸿胪寺礼官刚宣布奏对环节开始,夏言便举着封奏折,走出班列,跪在御道中间朗声道:“太子殿下,大明自立朝之初便立下规矩,任何官员不得长期居于一地,任一职,以免形成贪腐。南京户部尚书张时彻已然任职三届,历时九年,微臣以为,是应该换个位置了。正好,南京刑部尚书唐龙已然年老多病,不能任仕,微臣建议,调南京户部尚书张时彻任南京刑部尚书,并迁京城户部左侍郎鄢懋卿任南京户部尚书,以为轮换。”
  这家伙,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嘉靖这才刚刚隐居幕后,让太子监国呢,内阁首辅夏言就提出要撤换南京户部尚书张时彻,开什么玩笑?
  谁不知道南京户部尚书张时彻是礼部尚书张邦奇的亲侄子,再说了,人家一直奉公守法,勤勉任仕,东南数省的税赋征收那是打理的井井有条,一丝纰漏都没有,为什么要换掉人家。
  夏言给出的理由貌似没什么毛病,大家也都知道,大明实行的是流官制度,不能让一个人在一个位置上老待着,这样容易产生贪腐。
  问题,京官好像不在此列啊,六部尚书甚至是内阁首辅一当就是十几年的多了去了,你家伙拿地方官员的规矩来说京官,是不是有点太牵强附会了?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夏言一党这是眼红盐引的收益,准备夺阳明一脉的权呢。
  太子朱载壡可不知道这些,他毕竟只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大明律法都还没有学全呢,各种规矩成例那更是一概不知,至于南京户部尚书手中掌控的盐引份额涉及到多少利益,他哪能知道,盐多少钱一斤他都不知道呢。
  这南京户部尚书当久了就要轮换吗?
  他不由望向了詹事府的班列,那些可都是嘉靖给他找来的辅臣,遇事不懂,他自然要征求这些人的意见。
  詹事府这会儿都被严嵩给把控了,其中的官员自然知道怎么配合,他们虽然没有人站出来附和夏言,却是一个个微微点头,示意这规矩没错,南京户部尚书张时彻是应该轮换了。
  尼玛,这不摆明了夺权吗,谁不知道鄢懋卿是严嵩的党羽,南京户部尚书之位要被你们给夺了去,那还得了。
  礼部尚书张邦奇见太子朱载壡貌似被詹事府那帮家伙糊弄的就要点头了,连忙疾步走出班列,趴在御道中间朗声道:“太子殿下,任何官员不得长期居于一地,任一职,说的是地方官员啊,京官并不在此列。比如,夏言夏大人出任内阁首辅就已经有八九年了,严嵩严大人出任吏部尚书也已经有八九年了,这跟地方的流官制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太子朱载壡闻言,又傻眼了,这张邦奇说的好像也没错啊,你夏言说人家张邦奇当了八九年的南京户部尚书就要撤换了,那你这个内阁首辅怎么不以身作则,自己把自己撤换掉呢?
  我撤换你个锤子!
  夏言一见张邦奇跑出来给张时彻说话,这气就不打一处来,谁不知道你们是亲叔侄,你这是典型的以权谋私,无耻!
  他当即便回怼道:“南京六部虽说跟京城六部品级差不多,但是,谁都知道,两边管辖的范围不一样,京城六部管的是整个大明所有事物,而南京六部管的大多都是南直隶的地方事物,而且南直隶远离京城,根本就无法时刻监控,南京六部官员不算地方官员算什么?”
  好吧,这话貌似也有点道理。
  太子朱载壡又犹豫了,这南京户部尚书张时彻到底是换还是不换呢?
第九章
一石三鸟
  嘉靖丢下朝政不管,跑去专心修炼去了,才十一二岁的太子朱载壡却被他丢了出来,美其名曰监国,实际上也就是做个摆设而已。
  朱载壡这个太子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名气,他干过什么,史料上也没有什么记载,这就说明,他就如同一般的小孩一般,根本就没什么特殊的才能。
  他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怎么可能玩的过老奸巨猾的严嵩呢?
  这,其实是严嵩定下来的一招一石三鸟之计!
  太子朱载壡还不能算是个鸟,更不能算是石,在这件事情上,他充其量也就能算是个被殃及的池鱼而已。
  那么,何谓三鸟呢?
  这第一只鸟自然就是夏言这只傻鸟,撤换南京户部尚书这种事情,就连嘉靖都要谨慎处理,他竟然不去跟嘉靖商量,而贸贸然在早朝上提出来,这本就不妥。
  有时候夏言真的有点傻帽,特别在面对老奸巨猾的严嵩时,人家暗地里给他下绊子,他基本都看不出来。
  嘉靖还没死呢,太子朱载壡也只是个摆设而已,这么大的事你让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来做主,你这不摆明了“欺负”人家年少无知吗?
  这种事还轮不到朱载壡来做主呢,就算这次早朝真把事情定下来了,事后嘉靖如若是知道了,朱载壡这个太子之位恐怕都有危险,更何况是他夏言这个主动教唆太子的内阁首辅。
  严嵩这一招,着实相当的毒辣,他这是要把夏言往火坑里推呢,夏言却还傻乎乎的不自知,自己跳了进去。
  至于这第二只鸟,那就是杨聪这只缩头鸟了。
  这会儿杨聪虽然不在场,这事情却与他有莫大的干系,南京户部尚书之位可是涉及到盐引份额的分配,而他们杨家足足占了几成的盐引份额,那可是上百万两一年的收益,这事能跟杨聪没有关系吗?
  严嵩就是要通过此事来试探杨聪,你家伙不是要归隐吗,这盐引份额可是整个大明官场上最大的一块肥肉,你说你归隐了,嘴里还叼着这块大肥肉,你这叫归隐?
  他就是要看看,这块大肥肉杨聪到底是吐还是不吐,如果杨聪老老实实把这块大肥肉吐出来,那就证明,杨聪是真的想归隐了,如果杨聪死咬着这块肥肉不放,那什么归隐就是放狗屁!
  这最后一只鸟就是南京户部尚书这个职位了,严嵩的党羽可是早就对这个位置垂涎三尺了,他自然知道其中的收益有多大,一年几百万两啊,足以让他赚的盆满钵满了,而且还能以此来拉拢很多很多见钱眼开的官员,这个位置,他自然是势在必得。
  太子朱载壡可不知道这是场阴谋,他更不知道自己这只池鱼会因此而遭殃,在夏言咄咄逼人的气势面前,在詹事府官员的不断暗示下,他险些就要在早朝的时候当场同意撤换南京户部尚书张时彻了。
  还好,这个时候定国公徐延德突然从武将的班列里跑出来,趴在御道中间朗声道:“太子殿下,微臣以为,此事干系重大,不宜草率处置,微臣建议,太子殿下择日组织廷议,并请皇上定夺。”
  这话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太子朱载壡猛然间反应过来,对啊,撤换六部尚书这么大的事情他怎么能做主呢,就算是南京六部尚书也不行。
  如果他擅自做主,父皇不收拾他才怪呢!
  他连忙点头道:“定国公言之有理,此事干系重大,不宜草率处置,待本宫启奏父皇再择日廷议吧。”
  卧槽,尼玛,啊!
  严嵩闻言,错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
  这定国公徐延德什么意思,竟然来坏他的好事!
  这下好了,什么一石三鸟,全泡汤了。
  夏言这只傻鸟是铁定飞了,此事只要通过了廷议,并通过了嘉靖,那就跟夏言没多大关系了,毕竟人家是内阁首辅,提出撤换南京户部尚书的权力还是有的,只要最终决断的时候通过嘉靖了便成。
  还有杨聪这只缩头鸟,也不知道会不会把头伸出来,毕竟人家已经致仕了,根本就不能参加廷议,到时候廷议上的争斗跟他又有多大的关系呢。
  至于南京户部尚书这个位置还能不能飞他锅里,也悬了,谁知道嘉靖最终会如何抉择。
  你个小赤喽,吃饱了撑的还是怎么了,竟然敢来坏老子的好事。
  严嵩虽然站在那里没动弹,那眼神却死死的盯着徐延德,就好像要一口把人家吞下去一般。
  南京的公侯勋贵占了一定的盐引份额,这个,他是知道的,但是,他却不知道,京城的公侯勋贵也参与其中,而且定国公徐延德占的盐引份额比杨聪还多,他想夺这南京户部尚书之位简直就是跟人家抢钱啊。
  你个老棺材,竟然想抢本国公的钱,卧槽尼玛啊!
  定国公徐延德这会儿是不能盯着严嵩看,要是能盯着严嵩,他那眼神,估计也能把人给吞下去。
  这事貌似就这样过去了,廷议还不知道定什么时候呢,大家貌似都该干嘛干嘛去了,好像一丝波澜都没有惊起,但是,到了晚上,陆府却是骂翻了天。
  定国公徐延德、京山侯崔元、武定侯郭勋都不顾身份,一个劲的在那爆粗口,问候人家的先人呢。
  当然,他们骂的并不是陆炳,也不是陆松,他们骂的是严嵩这个魂淡。
  这魂淡也太无耻了,皇上这才刚刚撒手呢,他就想利用太子年少无知,抢夺南京户部尚书之位。
  他们可都占了不少的盐引份额,一旦南京户部尚书之位易主,他们每个人每年最少都要损失几十万两!
  几十万两啊,那是多少钱,他们可不是杨聪,少了这几十万两,他们怎么养得活手下那么些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8/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