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11

  这年头,教化之功甚至比修桥铺路、兴修水利的功绩更大,要他治下能出个解元甚至是状元,那可不得了了,他连升三级都有可能。
  而且,他能获得的好处还不止这些,如果杨聪真中了解元或者状元,那绝对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这种人物很有可能会在青史中立传,到时候他这个县令十有八九会跟着出现在青史中,随之名传千古。
  名传千古啊,这可是读书人最高的荣耀,刘守良肯定希望他治下这个“天才”能一路青云直上,高中状元,让他也能沾光,名传千古,所以,他才会这么费劲跟杨聪介绍科举考试的经验。
  甚至,他还在想,这次如果杨聪不中,他就做一套红木家具去送礼,不管怎么样,他也得赖在这惠安县令任上,等着这个“天才”一鸣惊人!
第四十二章
杨家的恐怖资产
  杨聪把报备的事办完,离县试也就剩下二十来天了,他干脆跟严老先生告了个假,躲在自己的院子里,认真“温习”起功课来。
  他的温习方法很简单,那就是逮着《四书五经》一顿翻,翻到那页就随便找句话做题目,然后按八股文的要求一顿写。
  所谓孰能生巧,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做八股文的速度再快点,争取达到两个时辰一篇,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时间来润色,让文章更上一层楼。
  而且,这样也有助于提高效率,要知道乡试和会试可是要做九篇文章,到那时候,做文的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以说,速度越快,优势就越大。
  他是准备闷头练习一段时间,把速度提到极致,再考虑乡试和会试的问题。
  不过,他才闷头做了一天文章,就不得不停一停了,因为他爷爷杨荣回来了。
  他报名参加科举考试的事还没跟他爷爷说呢,这会儿肯定得去知会一声了。
  至于惊喜什么的,他可不敢跟他爷爷玩,老成持重的人一般都喜欢一切尽在掌控,在这种人面前玩惊喜,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天一早,还未到卯时,杨聪便爬起来了。
  这个时代,衙门都是早上卯时点名,然后开始办公,俗称“点卯”。
  他爷爷杨荣也学着衙门的规矩,来了个“点卯”,每天早上卯时,杨家负责各路生意的掌柜便要准时赶到他爷爷杨荣的院子,报个到,汇报一下工作,然后开始干活,要是迟到了,那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杨聪想给他爷爷一个好印象,所以,他准备今天也去点个卯,顺便跟他爷爷汇报一下考科举的事情。
  这会儿正值初夏,天亮的还是比较早的,这卯时还未至,整个杨府便已沐浴在一片晨曦当中。
  杨聪走在宽阔的甬道上,看着两边密密麻麻的院子,心中仍然免不了有些震惊。
  这杨府还真是大啊,府中的甬道都有三四丈宽,而且四通八达的,长的吓人,他都穿越过来十余天了,还没转遍过整个杨府的甬道呢。
  当然,他穿越过来之后有大半时间都不在府里,就算回来了,也没空到处转,严格说起来,这还是他第一次在杨府中转悠呢。
  他爷爷杨荣的院子在哪儿他还是有印象的,转过几条甬道之后,前面便出现一个朱漆的大门,门口还有两个护院笔直挺立,这便是他爷爷,杨家家主杨荣的院子了。
  这会儿都快到卯时了,该来的掌柜应该早进去了,所以,门口并没什么人,杨聪走过来的时候,那两个护院明显一愣。
  这位大少爷可从来没点过卯,今天他怎么跑过来了呢?
  当然,这两名护院也不敢拦他,人家可是杨家的长子嫡孙,平时来见他爷爷都不用通传的,现在来点卯,谁敢拦他。
  两个护院不但不敢拦他,还齐齐拱手道:“参见大少爷。”
  杨聪微微点了点头,算是应了,随即便施施然往里走去。
  这也是个三进的院子,不过比他住的院子还要大一些,前院同样是亲随护院等住的,这会儿也没什么人,直到他进入中间大院,才听到他爷爷洪亮的声音。
  哎呀,听那口气,点卯貌似就要开始了,杨聪连忙抬脚疾步走进主宅大堂。
  杨荣也没想到这个宝贝孙子会来点卯,他这正说话呢,门口竟然突然一暗,他还准备发飙呢,不过一看进来的是杨聪,他板起的脸瞬间就收住了,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竟然拍着右边的主位威严的道:“聪儿,来,坐这里。”
  这位置一般都是杨聪的父亲杨林坐的,代表的是杨家下一代的接班人,要说资格杨聪倒也勉强能坐上去。
  不过,他这年纪着实有点太小了,下面一堆掌柜里面,不但有他的亲叔叔,还有他的堂叔、堂伯,甚至还有他叔爷爷辈的。
  他们杨家的掌柜可不止几个,光是来点卯的就不下二十个,但主坐下面的客位总共才八个,他好多堂叔、堂伯都是站在客位后面的。
  这个,让自己的叔叔伯伯站下面,他却坐上主位,这压力还真有点大啊!
  杨聪愣了一下,这才恭敬的走上去,颠着屁股,小心的坐下来。
  杨荣也没问他是来干嘛的,直接就开口道:“好了,人都到齐了,开始吧。”
  这?
  什么意思?
  搞得好像他过来点卯是爷爷杨荣安排好的一样!
  杨聪这会儿都有点懵圈了,不过,他也不知道这早上点卯具体是个什么流程,又该说些什么,他只能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认认真真的听着。
  这点卯貌似不是报个到,汇报几句就算了,很多掌柜手里都拿着账本呢,他们汇报的可详细了,各项收入和支出都精确到了几钱几分,有时候杨荣甚至还会拿起主位茶几上的账本跟人核对一番。
  这收入支出什么杨聪这会儿并不关心,不过杨家这生意的规模却是让他越听越心惊,杨家的生意做的可真大啊!
  这些掌柜汇报的基本都是木材生意,不过,涉及到的客户却很多,有造船的,有盖楼的,有修道观的,有修寺庙的,有做家具的,有做各式工具的,甚至还有皇亲国戚修宫殿的!
  他以前还不明白杨家做个木材生意为什么能赚取如此大的身家,现在他总算是明白了,这年头,木材的用途还真是广泛啊,几乎各行各业都要用到。
  或许是杨荣出门的时间比较长,落下的事情比较多,二十多个掌柜汇报了将近一个时辰,这点卯才算是点完了,直到所有掌柜都离开主宅大堂,杨荣这才富含深意的问道:“怎么样,听明白多少?”
  这个!
  爷爷这是在考校自己吗?
  杨聪仔细回想了一下,这才紧张的道:“这木材生意涉及到的品类太多,孙儿还不是很了解,孙儿只隐约听出来一点,这造船,盖楼房,修道观,修寺庙,修宫殿需要的木材量很大,这做家具、做工具需要的木材价都比较高。”
  杨荣闻言,淡淡的点头道:“嗯,听一次就能知道这些已经不错了,有些事情因为你年幼,爷爷还没跟你提及过,今天就大概跟你交个底吧。”
  卧槽,这是要干嘛?
  我只是想跟你说,我想考科举啊!
  杨聪也不敢胡乱插嘴,只能装出乖宝宝的样子,做出认真听讲状。
  杨荣紧接着便严肃的道:“我们杨家的主业是木材生意,现在,我们杨家在泉州府、漳州府、延平府、琼州府等地共有林场百余处,这些地方囤积的木材,少则价值万余两,多则价值十余万两,总计大概价值一百五十余万两。另外,我们杨家在福建、广东、浙江、江西、南直隶共有大小店铺五十余个,折算成银子的话也价值五六十万两。还有你爹正在做的盐业生意,是我们近几年才争取到的,现在边镇的屯田和湖广的食盐买卖还在慢慢积累,价值还未曾统一估算,一年的大致收入还不到二十万两。其他零零碎碎的东西暂且就不说了,我们杨家有多少产业,你大致明白了吧?”
  杨聪闻言,不由目瞪口呆,饿滴噶肾啊,杨家的资产竟然如此恐怖!
第四十三章
谁说我要作弊了
  杨荣为什么突然把杨聪拉接班人的位置上坐着,还跟杨聪介绍杨家的资产呢?
  这个举动,着实把杨聪雷的不要不要的,他只是来告诉杨荣,自己想去考科举好不好。
  他压根就没想过接手杨家产业的事,至少这会儿他还没想过,他这会儿只想考个秀才,先把惠安第一美女给拿下再说。
  其实,杨荣也不是心血来潮,突然就想着要培养杨聪,他是经过缜密的思考才决定要这么做的。
  杨聪是他的长子嫡孙没错,但是,杨聪以前的表现让他很失望,整个就一纯粹的败家玩意儿,他那时候还没想过要费心思去培养杨聪。
  不过,这段时间,杨聪仿佛突然就长大了,懂事了,不但说话做事都有了分寸,还会主动去结交权贵了。
  俞大猷、邓城、汤克宽这些,都是值得结交的将门之后,徐阶更是张慎都要巴结的大人物。
  杨聪竟然能结交到这么多“有用”的人,着实让他吃惊不小,尤其是徐阶,那可是将来有可能入掌内阁的惊天人物!
  这徐阶,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竟然跟自己的孙子称兄道弟,不过,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这种大人物,只要能巴结上,对杨家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
  这年头,官绅可没那么好巴结,张慎都花了他几万两银子了,不也就表面上将自己引为“知交”,对联姻之事却是爱理不理。
  杨聪在巴结权贵方面的表现,做的甚至比自己还要好,这将来接班的培养工作自然可以提前进行了。
  杨荣这会儿就是把杨聪在当接班人培养呢,所以,他才会跟杨聪详细介绍杨家的产业。
  不过,杨聪貌似没有想象中的惊喜,他愣了一阵,竟然吞吞吐吐的道:“爷爷,这个,孙儿想跟您说件事。”
  说件事?
  这么郑重?
  难道要花很多银子?
  花银子不是问题,只要花的值,几万两甚至几十万两都没关系。
  杨荣淡定的点头道:“嗯,你说,什么事?”
  杨聪有些尴尬的解释道:“这个,爷爷,事情是这样的,上次在张家的时候,子升兄跟孙儿说,只要孙儿能考上秀才,他就能说服张家,让张家同意孙儿与那张贞的婚事。”
  考秀才?
  这个杨荣自然考虑过,而且杨家这几代都在努力,甚至他自己都参加过县试,问题,这秀才不是你想考上就能考上的啊,杨家几代人都以失败而告终,自己这孙子,能考上秀才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