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411

  夏言狂,问题就大了,你以为你是谁呢,别人为什么要围着你转?
  原本,嘉靖还没打算把夏言怎么样,毕竟夏言首辅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且这次犯错的主要也不是他,而是曾铣。
  他充其量也就是识人不明,然后为了遮掩自己的过失撒了几句谎而已。
  这样的罪行,对于一个内阁首辅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大罪,宽厚点的君王,或许教训几句就完事了,严厉点的君王,最多将其罢免也就完事了。
  问题,他也太狂了,不但不承认错误,还在嘉靖跟前喊叫。
  当然,他并不是蔑视嘉靖,只是,有时候,人说话的口气是很难改的,他已然习惯了在手下官员面前颐气指使,这会儿一着急,他竟然忘了对面是嘉靖了。
  他这一通喊叫,不亚于火上浇油,嘉靖那脾气,蹭一下就上来了。
  你竟然敢在朕跟前喊叫,翻了天了你!
  嘉靖当即暴怒道:“曾铣是你举荐的,鄢懋卿就不是你举荐的吗?边关出了这么大的事,你一个内阁首辅就没有责任吗?你还在这巧言令色,当朕真这么好骗吗?”
  夏言闻言,脸色不由一滞,他这会儿才反应过来,对面可是皇上,他说话好像应该注意一点。
  可惜,迟了。
  嘉靖可不是那种宽宏大量的人,惹毛了他,后果可不是一般的严重。
  内阁首辅怎么了,真当朕不敢收拾你吗?
  紧接着,他便对着外面大喝道:“来人,将这个欺君罔上的奸佞小人打入诏狱!”
  夏言闻言,当场就傻了。
  他可是内阁首辅,按例来说,就算是犯了错,最多也就是罢官削籍而已,毕竟朝廷也有朝廷的颜面不是,像内阁首辅这样的百官之首,直接抓起来,岂不自己打自己的脸?
  他着实没想到,嘉靖一旦发起脾气来,连朝廷的颜面都不顾了。
  嘉靖可不管什么规矩不规矩,颜面不颜面什么的,惹毛了他,那可不是打入诏狱这么简单。
  紧接着,他便下旨,命兵部尚书毛伯温巡视山西,调查兵变一事。
  毛伯温跑山西一看,好家伙,这山西边军都乱套了,军营之中,到处都是讨要粮饷的标语,有的武将甚至都被饿极的乱兵给打伤了!
  曾铣见纸已然包不住火了,只能老老实实的交待,山西边军已然好几个月没有发粮饷了,自鄢懋卿出任南京户部尚书之后,边军的口粮甚至都没凑齐过,如果朝廷再不想办法调拨粮饷过来,估计山西就要大乱了。
  毛伯温把情况了解清楚之后,连忙八百里加急,向嘉靖禀报,请求嘉靖调拨粮饷,以稳定军心。
  嘉靖收到消息,气得差点没一口血喷出来。
  你们这些乱臣贼子,还说什么收复河套,收拾鞑子,现在鞑子是一点事都没有,山西边镇却是乱套了,简直魂淡啊!
  他当即便下旨,将曾铣革职查办,捉拿回京审问,至于粮饷,朝廷哪里来得这么多粮饷,他只能让严嵩想办法,先筹措一点粮食,堵住那些边军的嘴,然后又命毛伯温慢慢将集结的边军解散,让其回原籍去屯田。
  就这样,折腾了将近一个月,山西的形势终于逐渐稳定了下来,不过,边军却只剩下两万多了。
  毛伯温也没办法,因为朝廷实在没钱养这么多边军啊,南京户部那边又不能将粮饷及时调拨过来,如果再维持九万人的规模,恐怕过不了一个月,这些边军又要因为缺粮而闹事了。
  一场闹剧,貌似就这样结束了,从夏言提出收复河套,收拾鞑子的大计,到曾铣被革职查办,捉拿回京审问,期间历时将近半年,这半年,河套寸土未复,鞑子也丝毫无伤,山西边镇却是被整得一塌糊涂,人心惶惶。
  这事,能这么简单就过去了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就算嘉靖不想再追究了,严嵩也会“乘胜追击”,想办法将夏言彻底踩死,更何况,嘉靖根本就余怒未消,决意要严惩夏言和曾铣这两个乱臣贼子呢。
  接下来,在严嵩的一力主持下,曾铣被扣上了谎报军情、克扣粮饷,贿赂上官的罪名,直接问斩,家人也被流放三千里,永世戎边。
  可怜曾铣,一不小心卷入朝廷的权力争斗,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被斩了。
  说实话,他真是个相当不错的边关统帅,至少,在杨聪离任的这十余年时间里鞑子屡屡犯边都没讨到任何好处,要说统兵打仗的本事,他比咸宁侯仇鸾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只可惜,他跟错了人,他跟错了夏言这个不可一世的狂人,他再强又如何,狂人夏言玩不过阴人严嵩啊!
  入狱后,他还赋了首诗,其中就有一句:袁公本为百年计,晁错翻罹七国危。
  这句诗取自西汉时的一个典故,当时的御史大夫晁错建议景帝削藩,结果引来了七国之乱,而被称为“无双国士”的袁盎则建议斩了晁错,以平息诸侯之怒。
  其实,斩晁错并不能平定七国之乱,最后,还是景帝御驾亲征才平息了这场叛乱。
  曾铣的意思就是说,我实在是冤啊!
  他的确是冤,因为他并未谎报军情,也没有克扣粮饷,更没有贿赂夏言,他一直在边关恪尽职守,而且还一直在想办法收拾鞑子,平定西北边患,可以说是一心为国。
  可惜,这年头,你做的再好,再有能力,再一心为国都没用,关键得跟对人!
  像仇鸾,那就是一坨狗屎,打仗什么的,根本就一窍不通,谎报军情,克扣粮饷,贿赂严嵩什么的,人家那是经常干!
  问题,人家跟对人了啊,所以,这会儿人家活的好好的,他却被斩了。
  紧接着,严嵩又在嘉靖面前进谗言,暗示夏言曾多次在他面前对嘉靖表示不满,甚至还将一些朝廷的失误诬赖到嘉靖身上。
  嘉靖气得,当即下旨,将夏言腰斩弃市!
  一代权臣,就这么被斩了,到死的时候他甚至都不明白,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腰斩弃市,至于吗?
  他的确没犯什么大错,他最大的错就是提携了严嵩这个奸人!
第二十章
不争
  夏言被斩了,曾铣也被斩了,他们都没犯什么大错,却遭此横祸,这种事,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说实话,杨聪并没有想过要将夏言置之死地,更没想过要谋害曾铣,他只是以归隐的方式引诱严嵩出手,对付夏言,因为他很清楚,严嵩绝对不会永远屈居夏言之下。
  他这也是没有办法之下的无奈之举,因为夏言和严嵩联手,着实太难对付了,而且,嘉靖也不是纯白痴一个,他根本不可能将夏言和严嵩这两个朝廷重臣接连拉下马来。
  嘉靖玩的可是平衡之道,能让他把夏言和严嵩一党一网打尽吗?
  他费尽心机,收拾一个,倒是有可能的,而那一个,很有可能是夏言,而不是严嵩,因为严嵩太狡诈了,而夏言则太容易被严嵩拿来当枪使了。
  既然费尽心机才能收拾一个,何必费劲去做那小人呢?
  所以,他才来了一招坐山观虎斗,用归隐的方式引诱严嵩出手。
  严嵩的确是忍耐不住出手了,不过,他着实没想到,严嵩的手段竟然如此的狠辣,不但要了夏言的命,还要了曾铣的命!
  这个严嵩,就不知道做人留一线的道理吗?
  你对付别人的时候做的太绝,就不怕别人对付你的时候比你更绝吗?
  严嵩的做法,着实让人无法理解,其实,只要夏言一下台,他就能顺势掌权,因为这会儿内阁就两个大学士,去掉一个,剩下这个自然就成内阁首辅了,嘉靖总不可能提拔个新人来当内阁首辅把?
  直接把夏言弄死,何必呢?
  严嵩手段之狠辣,也让朝堂之上很多官员噤若寒蝉,甚至,夏言和曾铣被斩之后,敢出来说句公道话的都没有,至于夏言和曾铣被斩之后留下的位置,就更没人敢打主意了。
  当然,这个不敢说的是朝堂之上其他官员,杨聪和阳明一脉的官员除外,他们可没什么敢不敢一说,因为严嵩一党和阳明一脉本就是对头,他们跟严嵩讲客气,没有任何意义,严嵩是不可能感谢他们相让的,以严嵩的狠辣,弄死他们几个倒是很有可能的。
  那么,接下来,怎么跟严嵩争呢?
  夏言被斩弃市之后,阳明一脉的官员和杨聪这边的亲友又聚集到一起,开始商议今后的大计了。
  这次,他们选的同样是陆松或者说陆炳的府邸,因为杨聪已然搬到玉渊潭去了,他们如果没事就往那边跑,难免引起人怀疑,而陆炳这里就不一样了,人家可是嘉靖的奶兄弟,而且还是锦衣卫的高官,谁敢说三道四。
  夏言虽然被斩了,大家并没露出什么兴高采烈的神情,毕竟人家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双方大多也只是理念不合而已,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所以,人家被斩了,并没有什么好庆祝的。
  一开始,席间的气氛是相当沉闷的,作为主人的陆炳甚至都不好意思开口祝酒,大家只是默默举杯,浮了一白,就好像给夏言和曾铣送行一般,紧接着,大家都放下酒杯,坐那里沉思起来。
  过了一阵,张邦奇才咳嗽一声,开口道:“清风,这会儿内阁首辅夏言已去,宣大总督曾铣也受了牵连,丢了性命,我们接下来是不是就可以出手了?”
  他这意思,大家隐忍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严嵩果然把夏言给整下去了,接下来他们就应该跳出来和严嵩这个真正的奸人斗了。
  没想到,杨聪却是莫名其妙道:“出手?出什么手?”
  张邦奇闻言,不由一愣,他原本就不是那种喜欢追名逐利的人,要不是在南京户部尚书的任免上严嵩把他给得罪了,他这会儿也不会如此积极。
  没想到,一向比他更积极的杨聪这会儿竟然一点出手的意思都没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他忍不住好奇道:“清风,我们难道就任由严嵩这么猖狂下去吗?”
  杨聪连忙摇头道:“那自然是不可能的,我问的是出手干什么?”
  张邦奇有些尴尬道:“当然是出手夺取内阁大学士和宣大总督之位,夏言都已经死了,这内阁首辅肯定非严嵩莫属,不过,内阁大学士一向都是两人,他空出的位置总要有人填补吧?还有宣大总督之位也是如此,曾铣都死了,山西那边总不能没有人主持大局把?另外,还有一点,内阁首辅一般都得专注内阁事物,不能兼任六部尚书,严嵩兼任的吏部尚书之位很有可能也要空出来了,我们难道不想想办法吗?”
  杨聪闻言,依旧摇头道:“世伯,不是小侄不想动这脑筋,问题,这脑筋怎么动呢?”
  啊!
  他都没有办法可想,其他人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吗?
  要论起耍手段来,在座的可没人能比的过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