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3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7/411

  明军这边杨聪和俞大猷是松了口气,俺答汗却是气得脸都绿了。
  他好不容易集结了这么多的步卒,原本还想着能出其不意,给明军造成不小的损失,甚至一举击败明军。
  不曾想,最后的结果就是看了场烟火!
  看到狼狈逃窜回来的步卒,他真的有种想吐血的感觉。
  六万步卒啊,他可是暗中准备了好几年,浪费了不知道多少粮食,结果,冲上去什么没干,就这么跑回来了!
  接下来,怎么办?
  他看了看身后的骑兵,又看了看明军的车阵,心中虽有不甘,还是咬牙挥手道:“撤!”
  明军的车阵,他已然尝试过了,两万人马,两千辆战车,再加上两千门火炮,便能轰得他五万精骑找不着北,这会儿,对面的明军显然不止三万,战车和火炮也明显不止三千,而他手下的骑兵才堪堪八万,冲上去,又能有什么用。
  他只能先撤回去,看看能不能找到机会,给明军来个突袭什么的。
  结果可想而知,杨聪压根就没打算给他突袭的机会。
  明军就窝那里一动不动,足足窝了一个月之久,直到河套草原上的第一个堡垒修筑好了,后面的铁路也连上了,十万明军才继续向前推进。
  不过,明军还是只推进了五十里左右便窝那里不动了。
  很显然,明军这是要将修堡垒的战术坚持到底啊!
  如果,俺答汗有足够的粮草,或许还能找到机会,突袭明军,又或断了明军的粮道,让明军崩溃。
  因为明军这堡垒推进战术也不是一点漏洞都没有,随着堡垒的增多,战线越拉越长,明军能集结起来的兵力必定会越来越少,等少到一定的程度,俺答汗或许就有机会了。
  毕竟堡垒不光是修给人看的,里面还必须派驻一定的兵力才有防御效果,如果一点兵力都不留下,堡垒岂不是白修了。
  只可惜,俺答汗压根就没有这么多粮草,一个月后,他便不得不将所有步卒遣散,让他们回归各自的部落了。
  至于骑兵,他也只留下了本部的五万精骑,其他亦不剌部、卜儿孩部和兀良哈部的三万骑兵,他也只能让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就这样,又耗了一个月,他连本部五万精骑都没办法维持了,因为他囤积的粮草已经差不多吃完了,如果再将五万精骑集结在一起,那就得宰牛杀羊了。
  牛羊可是他们生存的根本,那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
  而且,明军这会儿也没露出任何破绽,他根本就找不到任何机会。
  这会儿,明军才推进了一百多里,堡垒是修筑了两个,但其中都只留了五千人马驻守,也就是说,集结在左右两侧和前面防御的明军还有九万左右。
  九万跟十万又有多大区别,他哪怕集结十四万大军都不能把人家怎么样,更何况,这会儿他手下就五万精骑,冲上去,那简直就跟送死没有什么区别!
  杨聪这种战术,着实让他绝望,明军集结在一起,简直就如同一块铁板一般。
  咬一口,能把牙都咬崩了。
  踢一脚,能把脚都提折了。
  他还能怎么办?
  他唯有把本部五万精骑也遣散了,让他们回各自的部族候命,然后坐那里干等着。
  等着明军慢慢修筑堡垒,慢慢把战线拉长。
  等到明军的战线长到一定的程度,或许,他就有机会了。
第八十三章
打仗并不等于拼命
  明军堡垒群不断推进,坚定而又稳健,每次都是车阵先行,护住前方和两翼,然后再快速修筑堡垒,中间几乎任何漏洞都没有。
  俺答汗绝望的发现,他想象中的机会并没有到来,相反,随着明军堡垒的推进,他手底下的部族反而先迎来了危机。
  至于原因,很简单,因为明军的堡垒群是由东向西延伸的,而他手下的部族全部都集中在河套西北部。
  也就是说,当明军的堡垒推进两百余里之后,前锋的车阵已然进入他手下部族放牧之地了。
  这个时候,他就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了,到底是打,还是撤呢?
  很多时候,打仗并不是一拥而上一决生死这么简单。
  打仗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最简单的,你得考虑一下,冲上去能不能赢。
  如果明知冲上去赢不了,你还硬往上冲,那就不是打仗了,而是寻死!
  俺答汗并非什么鲁莽之辈,他当然知道打仗要考虑成败得失。
  这会儿,面对明军密集的火炮,他甚至率骑兵冲锋的勇气都没有,这仗,又怎么打呢?
  很显然,这仗没法打!
  他就算把亦不剌部、卜儿孩部和兀良哈部的骑兵和步卒再招过来,也没法打,更何况,他这会儿还不一定能把人家招过来。
  草原上的部落就是这样,当你强大到令人绝望的时候,人家没办法了,就会选择屈服,一旦你实力不行了,人家便会离你而去,甚至反过头来欺压你!
  这,就是草原上的规矩,几百年来,都是如此。
  比如,当初也先在日,瓦剌部是何其的强大,连大明禁军都被其击败了,鞑靼部也只能遵其号令,不敢有丝毫违逆,这会儿,他俺答汗出世,鞑靼部如日中天,瓦剌部还不是得反过来听他们鞑靼部的。
  草原上的霸主,可没这么好当,一旦你实力不如别人,就只有被人征服的份。
  这也是俺答汗不敢跟明军硬拼的主要原因,他实在是怕,怕自己的实力一泻千里。
  万一,冲上硬拼,把手下五万精骑全打废了,鞑靼部就算不被明军给灭掉,也要沦为其他部落的附庸。
  他作为草原上的枭雄,怎么甘心屈居人下。
  所以,他不能跟明军硬拼,他必须保存实力,既然不能打,那就唯有选择撤退了。
  于是乎,明军前锋刚看到点鞑子部落的帐篷,没过几天,便又消失不见了。
  杨聪这会儿正在孤山堡帮王宣指挥调度物资呢,因为王宣已经带着屯卫精壮修铁路去了,根本就无暇来管物资的调度了。
  这天,他刚把一批枕木发往前方,外面亲卫突然朗声道:“报,俞将军有军情上报。”
  俞大猷这会儿上报军情,不会是鞑子又准备发动进攻了吧?
  杨聪闻言,连忙朗声道:“快,呈上来。”
  很快,一个亲卫便拿着个信封疾步走了进来。
  杨聪接过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纸一看,脸上顿时露出古怪之色。
  俞大猷上报的,并非什么鞑子准备发动进攻,而是鞑子又不见了!
  这鞑子,到底什么意思?
  他放下手中信纸,盯着桌上的地图,陷入了沉思。
  这会儿堡垒都修了一半了,战线已然推进到河套草原的中部,为了防止鞑子搞突袭,他已然命俞大猷和汤克宽分别派出侦骑,冒险深入草原,去刺探鞑子的情况了。
  令人奇怪的是,河套草原的东南部竟然看不到一点鞑子的踪迹,整个草原,几乎都是空的。
  也就是说,鞑子根本就没在他们后面设伏,所有鞑子部落貌似都迁到河套西北部去了。
  俺答汗这是准备放弃河套草原吗?
  他很想知道,河套西北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可惜,鞑子对西北部的防守十分的严密,俞大猷派出的侦骑根本就渗透不进去。
  这几天,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鞑子部落,他们竟然又消失不见了,俺答汗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盯着地图上未探明的区域看了半天,还是想不明白,这俺答汗到底想干什么。
  按道理来说,这家伙再怎么滴也得发动几次突袭试试啊!
  难道,这家伙就这么放弃了吗?
  不大可能啊,俺答汗那可是历史上都留了名的枭雄,哪里可能这么怂?
  他哪里知道,这压根就不是怂不怂的问题,这会儿的草原上可没有什么王法,不是说谁当上了大汗,大家就一定要听其号令。
  这个时候的草原完全就是用拳头说话,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
  俺答汗是怕一出手,把自己拳头打骨折了,甚至把拳头都打没了,从而把草原霸主之位给丢了,所以一直不敢发动突袭。
  俺答汗一直不敢出手,堡垒推进异常顺利,没过几个月,明军便已经把堡垒修到离宁夏前卫不到百里的位置了,而这个时候,蒙元鞑靼部在河套的所有部族已然被挤得全部聚集到一起了。
  这下,俺答汗倒是方便了,他如果想集结手下五万精骑,只需一声令下,不出一天,五万精骑便会聚集到他的麾下。
  问题,集结起来又如何呢,上去跟明军拼命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7/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