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411

  那几个衙役刚刚走开,看榜的人群便哗的一下围了上去,更有好事者为了显摆自己认识字,大声的朗读起来。
  嘉靖十一年惠安壬辰县试
  文榜
  第一名,杨聪!
  “哗”,他刚念到这,人群中便响起了无数议论声。
  “杨聪?不会就是杨家那败家的祖宗吧?他也参加县试了吗?”
  “参加了啊,县试那天我也来看了,他还是第一个进考场的呢。”
  “这败家玩意参加县试干嘛,闲的蛋疼吗?”
  “嘘,你小心点,要被那家伙听到了,非揍你不可。”
  “怕什么,他又不在,这会儿杨府也在点卯呢,没人会这么早跑出来的。”
  这些大多是看热闹的,他们是看杨聪不在,又没穿着杨府家丁护院衣服的人在这看榜才敢这么“大放厥词”。
  有的人就不一样了。
  人群中,一个酸不溜秋的声音道:“唉,这年头,有钱就是好啊,一个不学无术的败家玩意都能名列榜首,我们这些寒窗苦读十余年的莘莘学子却连文榜都上不去。”
  很显然,这是县试没过的考生。
  榜单并没有多长,这次县试总共才录取了八个人,加上排名,巴掌大的字总共才不到五十个,一眼就看过去了,自己中没中,自然立马就能见分晓。
  这人的话音刚落,马上就有人接腔道:“是啊,杨聪那败家玩意肯定有鬼,我当时就坐他对面,他好像事先就知道题目一样,刷刷刷几下就把考卷做完了,后面他都坐在那里扇风纳凉呢。”
  这肯定又是一个没考过的考生,说的是有点夸张了,不过大致还是实情,前面杨聪虽然不是刷刷刷几下就把考卷做完了,后面杨聪的确坐那里扇风纳凉。
  这时候,又有人接腔道:“真的吗,这杨聪真的在考场扇风纳凉吗?”
  很显然,这是看热闹不闲事大的。
  这时又有一个酸不溜湫的声音道:“那还能有假,大家都汗流浃背,冥思苦想,拼命在那做题呢,就他一个人悠闲自在的扇着风,额头连一丝汗渍都没见着。”
  哇,这八卦,够劲爆啊!
  惠安最有钱的杨家公子参加县试,坐那里纳了一阵凉就夺了个第一。
  这话题,说出去就能吸引一大批人啊。
  有好事者忍不住追问道:“真的吗,真的吗,你们都看到了吗?他除了纳凉还干什么了吗?”
  很显然,这好事的想挖掘进一步消息,好拿回去到处显摆。
  这时候又一个酸不溜湫的声音道:“当然是真的,我们会骗人吗,他还在那里吃东西呢。这么个傻帽,那时候考场都跟茅坑一样臭了,他竟然还吃的下去东西”
  紧接着,一个酸的倒牙的声音接腔道:“是啊,这个傻帽,连香臭味都分不清楚,坐那么臭的地方吃东西,他竟然还在那傻笑,这种傻帽如果会做文章,我把拉出去的那半桶金汁吃了!”
  尼玛,这家伙也太恶心了,大家大多都没吃早饭的,他竟然说起喝金汁这么恶心的事情来了。
  有几个人明显眉头一皱,随即便摇了摇头,叹息了一阵,然后便慢慢分开人群,走了。
  这些应该就是县试过关,名列文榜的考生了。
  这县试第一名又不是乡试第一名又或者殿试第一名,乡试第一名好歹有个解元之名,能名震一方,殿试第一名更能博个状元之名,名传天下,这县试第一名是个屁啊,有什么好争的。
  所以,榜上有名的,或者榜上考生的亲友都默默离开了,毕竟杨家可是惠安出了名的有钱人家,一般人可得罪不起,就算是读书人,如果没有功名傍身就去招惹人家,人家能虐的金汁都喷出来。
  那些没考上的酸了一阵也走了,他们也知道,杨家势大,招惹不起,而且这里是县衙门口,酸几句就得了,要是敢瞎起哄,非被县太爷逮进去打板子不可。
  不过,他们可不会就这么算了。
  十年寒窗苦读,竟然顶不上人家那铜臭之物,有钱真的了不起吗?
  明面上他们不敢跟杨家作对,暗中散布谣言,吐酸水他们还是敢的。
  于是乎,惠安县城开始谣言满天飞。
  什么“杨聪作弊,县试第一。”
  什么“姓杨的事先买到了县试题目,进考场走了个过场就夺魁了。”
  什么“杨家那败家玩意请人代笔,写了篇锦绣文章,用卑劣的手段夺取了县试第一。”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一时之间,整个县城简直酸气冲天,能把人都酸死!
第五十章
人言可畏
  县衙门口酸气冲天,难道县衙里面的人就一点都感觉不到吗?
  当然不是,这些人说话又没刻意压低声音,大堂附近值守的衙役就听的一清二楚。
  这种事,一般衙役听了也就听了,落榜考生发牢骚是很正常的,只要他们不闹事,一般县令大人都不会管。
  但是,有个特机灵的衙役却听出了其中的不妥。
  这些人,骂的是杨聪没错,但是,杨聪作弊的名声一传开,县令大人就洗不清了,因为县试的主考官就是县令大人啊,杨聪作弊不找县令大人找谁,难道找上面派下来的督考官大人吗?
  这衙役正因为机灵,颇得刘守良的欢喜,一般有什么事他去求见,刘守良都会欣然接见,所以,他没有一丝犹豫,一溜烟就跑到县令大人办公的琴治堂,将外面那些落榜考生的酸言酸语惟妙惟肖的在刘守良面前学了一遍。
  刘守良闻言,眉头不由一皱,他当然知道杨聪没有作弊,这些考生,说的也太过分了一点。
  人言可畏啊,如果任他们胡说八道,弄的谣言满天飞,不但对自己的官声不利,对杨聪的科举之路也有很大的影响。
  他可指望着杨聪一鸣惊人,金榜题名呢,如果这种事传到有心人耳朵里,杨聪可能院试那关都会过不去。
  历年科举,因为名声不好或者得罪人而被刷下来,甚至锒铛入狱的大有人在,杨聪可是得罪了龙溪陈氏,人家要针对这作弊传闻下手,杨聪十有八九会栽跟斗。
  这样可不行,杨聪可是自己升迁的希望,必须想办法把这事给化解了。
  那么,怎么化解呢?
  命人去把那些造谣的考生给抓起来吗?
  那样肯定不行,人家又没犯法,就说几句酸言酸语,你能把人怎滴,到头来还是得把人放了,人家一出去,估计会说的更不堪。
  他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对那机灵的衙役道:“杨家没人来看榜是吧,你带两个人,敲锣打鼓去杨府报喜。”
  报喜?
  那衙役顿时愣住了。
  倒不是他不知道怎么给人报喜,问题这县试上榜有什么好报喜的?
  要知道,就算是院试上榜,中了秀才也不用去报喜啊,这起码也得中个举人才能大张旗鼓的去报喜吧?
  刘守良见他呆愣的模样,不由提点道:“杨家可不是小气人家,你去报喜,赏钱能少了你的吗?”
  那机灵的衙役闻言,眼睛不由一亮,对啊,杨家那可是惠安甚至是泉州府都出了名的有钱人家,自己去报喜,恐怕比给一般中了进士的人家去报喜得的打赏都多的多。
  他连忙拱手作揖道:“多谢大人提点,小人这就带人去报喜。”
  说罢,他便顺势往后退去,就待去礼科书吏那里讨份榜文,然后赶去杨府报喜。
  没想到,刘守良却突然招手道:“慢着,你附耳过来,本官有几句话,你顺便去带给杨家老爷子。”
  那机灵的衙役闻言,连忙猫着腰疾步上前,把耳朵凑到刘守良嘴边。
  不一会儿,县衙里面便响起一阵锣鼓声,那机灵的衙役扛着块写有“放告”字样的牌子,手举公文,从县衙大门窜出来,对着那帮看榜的人朗声喊道:“恭喜,恭喜,本县例生杨聪县试高中案首!”
  喊完,他便扛着牌子往杨府方向疾步而去。
  他身后,两个衙役,一个提着铜锣,一个抱着腰鼓,使劲敲打着,欢天喜地的跟了上去。
  卧槽,这些衙役疯了不成!
  看榜的人都被这场面雷的外焦里嫩,县试上榜需要报喜吗?
  没听说过啊!
  一堆人愣了半天,终于有个聪明人拍着额头大声道:“我知道了,这帮家伙是想去讨赏。”
  众人闻言,无不恍然。
  杨家,那可是出了名的有钱,这衙役去报喜,人家能不意思一下吗,这杨家的意思那最少也是论两算的啊!
  话说这杨聪为什么不来看榜呢,就算他自己不想来也可以派人来啊,难道他不知道今天放榜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