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411

  他想了想,干脆婉拒道:“首辅大人,这话,老夫恐怕不能在皇上跟前提啊。因为老夫根本就没见过裕王和景王,老夫进宫也只是给皇上炼药,又或陪皇上修炼,从未做过其他事,也未去过其他地方,这点皇上是相当清楚的,老夫如果贸贸然说什么裕王懦弱,易被人操控,景王天资聪慧,心智坚定,皇上必然起疑啊!”
第八十八章
砸不死你
  私下议立太子,形同谋逆,轻则斩首,重则株连九族,这点严嵩当然清楚。
  但是,他却不得不冒这个险,因为裕王朱载坖一旦上位,他就完了,与其到时候生死两难,还不如现在就冒险一搏呢。
  他是不得不为,陶仲文却是没有任何理由陪着他发疯。
  开什么玩笑,我这真人当的好好的,为什么要跟你去寻死?
  陶仲文自然是毫不犹豫的婉拒了他的请求。
  严嵩闻言,脸上并没有露出任何异色。
  这种杀头的事情,没有好处,自然没人愿意去做,换句话说,只要好处给够了,杀头的事情也有人去做。
  我还就不信了,砸不死你个假真人。
  他心中冷笑一声,随即不慌不忙的道:“真人,听闻您想修筑道观,广纳信众,下官愿奉上香火钱十万两,以为资助。”
  卧槽,十万两!
  陶仲文闻言,心里不由一阵悸动。
  他当然明白严嵩的意思,只要他愿意帮忙,严嵩就会给他十万两,至于什么修筑道观,广纳信众,那都是屁话,他可没说过。
  他虽然身兼三孤,俸禄其实没多少,因为大明官员的俸禄原本就低,六部尚书和内阁大学士也只是一百多两一个月而已,他的俸禄是比六部尚书和内阁大学士都多,但是,也多不到哪里去,一个月也就三四百两的样子。
  也就是说,他一年的俸禄加起来还不到五千两,十万两,他得奋斗二十年,而且还是不吃不喝的那种。
  这笔巨款,对他来说,的确有莫大的诱惑,但是,还不足以让他拿命去换。
  他想了想,还是摇头道:“这个道观老夫倒不是一定要修,还是不劳首辅大人破费了。”
  他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姓严的,老子不想陪你玩命,哪怕你出十万两,老子也不陪你玩命。
  没想到,严嵩依旧不慌不忙的道:“真人,修筑道观,广纳信众是好事啊,您为何如此犹豫呢?要不这样,下官在京郊还有万余亩良田,下官也没空去打理,就一并捐了,给真人当修筑道观之所吧。”
  卧槽,一万多亩良田!
  这会儿地可不便宜,就算是一般的耕地,那也得二十两一亩,良田,最少二十五两起步,也就是说,严嵩这一加码就是将近三十万两!
  陶仲文闻言,这手都有点拿不住拂尘了。
  十万两白银,再加一万多亩良田,他这辈子足以享尽荣华了,甚至,就连他的子孙后代都能享清福了。
  这诱惑,的确够大,但是,议立太子的风险同样巨大,那可是一不小心就要杀头甚至株连九族的,如果命都没了,要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
  他思虑再三,还是摇头婉拒道:“首辅大人,这个真不急,兴许,哪天皇上高兴了,赏老夫一座道观也不一定,您这么破费,老夫怎么受得起呢。”
  这老家伙,还真是胆小怕事啊。
  严嵩心里不由一阵鄙夷。
  你他吗就是个棒槌,如此得皇上恩宠,却不知道捞一点好处,每个月几百两有什么用,修个陵墓都不够!
  他心中暗骂了几句,表面上却依旧不动声色的道:“真人,听闻您子嗣不少吧,按大明律法,您的爵位,也就长子能袭承,其他诸子,怎么安排,您有没有想过呢?”
  这个。
  严嵩这话还真说陶仲文心里去了,他儿子的确不少,而且一个个都不怎么成器,等他百年之后,这些败家玩意儿怎么过活,一直是他心头最为烦恼之事。
  他忍不住叹息道:“老夫又有什么办法,只能看他们的造化了。”
  严嵩心中冷笑一声,表面上却是不疾不徐道:“其实呢,依您的身份,要庇荫子孙并不难,只要您有心,下官便可命人寻些由头,上奏朝廷,请求庇荫您的子嗣。比如五寺少卿、锦衣卫百户、千户什么的,都不是问题,甚至,世袭都能成。”
  这!
  如果自己的儿子都能当上五寺少卿、锦衣卫百户、千户,甚至还能世袭,那就好了!
  严嵩提的这个条件,的确把他给打动了。
  不过,他还是不敢去劝说嘉靖改立景王为太子。
  因为这事干系太大了,成功的机会并不是很大,一旦失手,后果不堪设想啊。
  他考虑了半天,这才咬牙道:“首辅大人,您就是不想裕王当上太子吧?”
  这话说的,太直接了吧?
  严嵩闻言,不由一愣。
  他愣了半晌,这才缓缓点头道:“可以这么说,真人,这个忙,您可愿意帮?”
  陶仲文忍不住摇头叹息道:“不是老夫不想帮这个忙啊,实在是这事太难办了,一个不好,你我都得搭进去啊。”
  要不难办我会来找你?
  要不难办我会给你这么多好处?
  你怕是在想屁吃!
  严嵩心中再次鄙夷了一番,这才郑重的道:“下官也知道,这事很难办,但是,为了大明亿万百姓,下官也唯有迎难而上了,真人,还请您看在这天下苍生的份上,帮帮忙啊!”
  你个奸贼,眼里有个屁的百姓,有个屁的天下苍生,你就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已。
  陶仲文也没戳穿严嵩,他先是长叹了一声,这才缓缓的道:“你应该也知道,老夫向来是不问朝政的,这一次,老夫可以破例帮你一把,但是,立景王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老夫也没这个能力,这个,还望首辅大人能理解。”
  尼玛啊,不立景王立谁,这会儿嘉靖可就两个儿子。
  严嵩忍不住问道:“真人,请恕下官愚钝,您的意思是?”
  陶仲文心虚的看了看四周,这才咬牙道:“老夫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两个都不立,我可以保证,皇上在日,不会有太子,至于皇上百年之后谁来继位,老夫也不能左右,首辅大人,您看,这样能行吗?”
  两个都不立?
  没有太子!
  这个,严嵩还真没想过。
  要是没有太子会怎么样呢?
  没有太子的话,就没人监国,这朝政还不是内阁处理!
  他这会儿可是内阁首辅,也就是说,没有太子,朝政就由他说了算。
  这,好像比立景王为太子还要好啊!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万全之策,因为嘉靖总有一天会死,他可不信什么长生之术,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也就嘉靖那糊涂蛋会信。
  嘉靖死了之后,这皇位之争恐怕会掀起一番腥风血雨啊!
  到时候,他争的过阳明一脉吗?
  这个问题,到时候再说吧,没有太子也好,起码,这个时候,他还是内阁首辅,朝堂之中,他是占据优势的。
第八十九章
二龙不相见
  在封建王朝,太子乃是一国之根本,这是太监都知道的常识。
  如果当朝的皇帝不立太子,后果之严重,用血雨腥风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封建王朝,皇帝的权柄之大,简直无法形容,做皇子的,但凡有点机会,谁不想当皇帝。
  如果不立太子,皇子们或明或暗都会培养自己的班底,为争夺皇位做准备。
  到时候,小则皇城内斗,骨肉相残;大则相互征战,生灵涂炭;甚至导致分疆裂土,王朝破灭都有可能。
  所以,在封建王朝,太子乃是国之根本,当立则立,不立则后患无穷。
  这点,相信嘉靖非常之清楚,那么,陶仲文为什么跟严嵩说,他有把握让嘉靖不立太子呢?
  甚至,他还说,嘉靖在日,就不会有太子!
  这可能吗?
  他是不是在吹牛呢?
  他当然不是在吹牛,如果换做朱元璋又或者朱棣在位,他肯定不敢说这话,因为那两都是明白人,他敢在太子一事上做文章,人家不宰了他才怪,但是,嘉靖就不一样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