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3/411

  这郑贵妃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说白了,原因很简单,她就是怕朱常洛继位之后想起了国本之争,要弄死她的儿子朱常洵!
  明光宗朱常洛或许想过要弄死朱常洵以绝后患,但是,他还没来得及动手,便被郑贵妃给弄死了!
  这就是皇权争夺的残酷性,哪怕当上了皇帝,都不能掉以轻心,要不然,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这点,朱载坖自然清楚。
  不说他能不能当上皇帝,就说这时候,如果他不争,那绝对死无葬身之地!
  问题,他拿什么争呢?
  人家景王朱载圳不但有父皇的宠爱,还有内阁首辅严嵩和“帝师”陶仲文的支持,而他,好像就一个师傅!
  想到这里,他惶恐的道:“恩师,我们怎么办?四弟有严嵩和陶仲文的支持,还有父皇的宠爱,我怎么跟他争?”
  杨聪拍了拍他的肩膀,淡定的道:“放心,有为师在,你不会输的。”
  这话,杨聪说得是信心十足,朱载坖听了却是一点信心皆无。
  恩师是厉害,问题,人家朱载圳后面站的人都不亚于恩师啊。
  这些人,怎么对付?
  他想了一阵,这才弱弱的问道:“陶仲文我们怎么对付,他可是父皇最为信任的方士。”
  杨聪淡淡的道:“装神弄鬼而已,这东西,会的人多了,找个比他厉害的便成。”
  这话,貌似有道理啊,朱载坖紧接着又弱弱的问道:“严嵩我们怎么对付,他可是内阁首辅。”
  杨聪冷笑道:“内阁首辅又如何,皇权争夺,讲的是实力,他手底下有一兵一卒吗?”
  这话,貌似也有道理,到了真正争夺皇权的时候,文官就是个屁,还是得看谁手里掌控着军权,在军权这方面,严嵩真没法跟恩师比。
  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
  朱载坖深深的吸了口气,这才鼓起勇气咬牙道:“父皇呢,他喜欢的可是四弟。”
  杨聪微微一笑,神神秘秘的道:“其实,这会儿皇上不立太子之举对我们来说兴许是好事,如果皇上要立太子,是立你还是立景王,还真不好说。皇上不立太子,你就不用担心这个了,到时候皇上都驾鹤西去了,你还担心什么呢?”
  这话,貌似也有道理,不过,听起来怎么感觉有点怪怪的?
第一〇五章
听天由命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喜欢出巡,比如隋炀帝,这家伙为了出行方便,甚至专门修筑了京杭大运河,又比如明武宗正德皇帝,那也是有事没事到处乱窜,结果一不小心掉水里,感染了风寒,挂了。
  嘉靖比他的堂兄朱厚照能老实点,不过也没少出宫,历史上,他主要是去承天府祭拜自己的父母,其他地方,貌似还没怎么去过。
  不过,这时候就不一样了,因为有铁路了,火龙车那速度比千里马还要快,就算去趟南都金陵城,那也就是几天的事儿,方便的很。
  原本,嘉靖早就想去中都凤阳府和南都应天府转一圈了,只是这又是倭寇复起,又是鞑子入寇,又是太子去世什么的,他一直没去成。
  这会儿庄敬太子朱载壡的后事都办完了,朝堂上下也日趋稳定,他终于把金陵祭祖提上了日程。
  他去中都凤阳府和南都应天府,倒不是为了游玩,他是真想去祭祖,因为他身份比较特殊。
  他,并不是正统的皇室继承人,只是因为明武宗正德皇帝无后,他才被人从皇室宗亲里面挑出来,继承了皇位,可以说,他这个皇帝,完全是凭运气当上的,所以,他对自己的身份相当的敏感。
  他之所以发动大礼议之争,硬要给自己的父亲争个皇帝的名号,就是因为身份问题。
  如果,他的父亲只是一个王爷,他这皇帝当的岂不是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他的父亲,必须冠上皇帝的名号,哪怕满朝文武大多反对不行。
  他之所以想去中都凤阳府和南都应天府祭祖,也是因为身份问题,他想告诉世人,他朱厚熜也是正统的皇室血脉,继承大统,完全没有问题。
  皇帝出巡一般都会遭大臣们的反对,因为皇帝事太多,很多事情,必须他们亲自点头才行,如果当皇帝的在外面待太久,整个国家都要陷入停滞。
  明武宗正德皇帝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这家伙为了出去玩竟然连科举的事都抛诸脑后,结果,正德十六年的殿试因为他不在京城而无法举行,数百贡生足足等了一年多,直到嘉靖继位才拿到进士功名。
  像这样的事情多的很,如果当皇帝的老出去玩,整个朝堂上下非乱套了不可。
  所以,一般皇帝提出出巡的想法都会有很多大臣跳出来劝阻。
  不过,嘉靖这次提出出巡的想法之后却没人说什么,至于原因,有很多,大臣们都有各自的打算,不一而足。
  比如严嵩一党,那就是典型的马屁一族,只要皇上不管他们贪腐那便是英明神武,出巡什么的,关他们屁事,嘉靖最好住外面不要回来,这样他们就能肆无忌惮的大贪特贪了。
  比如阳明一脉,他们也看在杨聪的面子上没有吭气,因为杨聪说了,皇上此次出巡也是坐火龙车去,几天时间就能回来,根本就不会耽误什么事,大家就别去烦皇上了,省得皇上不高兴。
  至于杨聪为什么这么说,没人清楚,也没人去追根究底,毕竟,就如同他说的,皇上也就出去几天时间而已,能耽误什么事呢?
  嘉靖倒没注意这反常的情况,毕竟他任性惯了,朝中敢于跟他作对的官员也被他利用各种手段给收拾的差不多了,没人反对他出巡,他认为很正常。
  这次出巡时间虽然不长,排场却一点都不能小,嘉靖可是特别好面子的,禁军那最少也要上万,锦衣卫、随行太监、随侍宫女,那都得上千,还有随行的官员,也不能少了。
  内阁首辅严嵩,那肯定是要随行的,不说别的,就说这家伙溜须拍马的本事,那简直无人能及,没这家伙在身边,嘉靖还真不怎么适应。
  礼部尚书杨聪,那肯定也是要随行的,因为铁路、火龙车等等,这些新奇玩意就杨聪懂,嘉靖的求知欲那也是很强的,要没杨聪在身边解惑,他同样不适应。
  另外像锦衣卫指挥佥事陆炳、工部尚书顾可学、身兼三孤的陶仲文,这些天天都围在他身边转悠的亲信自然一个都不能少。
  至于其他的,那就按规矩来,随便点上一小半朝廷重臣跟着一起去便行了。
  他这随意一点,就是将近两万人,排场简直大的离谱。
  这两万人可不是说走就能走的,沿途的吃喝拉撒都得安排好,虽说这一趟也就几天时间,那也得安排,这么多人,总不能全部窝在火龙车上过夜不是。
  嘉靖也不知是不记教训还是喜欢住帐篷,这一次出行他又选择了住帐篷,而且,他还规定,所有随行人员,包括禁军、锦衣卫、太监、宫女、官员等,都要准备好住帐篷。
  这旨意一发出来,杨聪这心里别提多激动了,帐篷,那可是很容易着火的,上次夏言就被他一把火给烧的差点没当成内阁首辅,这一次,是不是也来一把火,直接把嘉靖烧死在睡梦中呢?
  如果要放火,还是得先找陆炳商议一番,因为嘉靖出巡的时候,营地的守卫和巡查一般都是交给陆炳负责的,让陆炳的人去放个火,那简直不要太简单。
  不过,杨聪考虑了很久,还是有点犹豫,不知道该不该找陆炳商量。
  陆炳跟嘉靖那可是穿着开裆裤一起长大的奶兄弟,让人家放火去烧嘉靖的御帐,人家会干吗?
  说实话,陆炳很有可能会下不去这个手,因为陆炳跟嘉靖的关系是在是太好了,而且陆炳还是个很孝顺的人,如果让人家去烧嘉靖的御帐,他肯定会跟自己的母亲李氏商量。
  这李氏会不会阻止此事又不好说了,嘉靖可是相当于她半个儿子,做母亲的谁希望自己的儿子被火给烧死呢?
  这些问题,杨聪都不得不考虑,因为烧死嘉靖那可是谋逆,一旦被发现,那可是要诛九族的,他可不想因为走漏了风声没把嘉靖给烧死,反而害了自己全家人。
  最后,他还是决定,不跟陆炳商议,一切听天由命。
  史料上可是明确记载着,嘉靖出巡,差点被火烧死,是陆炳把他从火里面给背出来的,陆炳也因此晋升锦衣卫指挥使,从此位极人臣。
  这会儿陆炳还是锦衣卫指挥佥事,也就是说,那场差点要了嘉靖命的大火还没有烧起来,或许,不用刻意去放,嘉靖的御帐便会着火,又或许,还有其他宫女又或太监想要嘉靖的命,会偷偷派去把御帐给点了。
  这种事情,谁知道呢!
第一〇六章
谋逆
  嘉靖出巡,前往中都凤阳府和南都应天府祭祖,大明朝堂顿时一阵忙乱,被点名随行的官员那是赶紧在准备出行的物品,很多不用随行的官员也在到处乱窜,装出一副很积极的样子。
  纷纷扰扰,几天过后,出发的日子终于到了。
  这天早上卯时,天际才露出一丝曙光,皇城外的东西长安街已然旌旗如林,人影憧憧,上万禁军和上千锦衣卫几乎把街道都站满了,还有无数的官员夹杂期间,就如同天空中的繁星一般,那场面,简直壮观以极。
  此时,嘉靖的御驾已准时出现在承天门外,严嵩、杨聪、顾可学等一众随行的朝廷重臣也已经站那里等候多时。
  嘉靖坐在龙辇上貌似在跟留守的内阁大学士张邦奇交待着什么,他那眼睛却时不时瞟向皇宫方向,貌似有点留恋,又貌似有点不舍。
  杨聪站在不远处,静静的看着这一切,脸上表情貌似没有丝毫变化,不过,他心里却已经“恶毒”的诅咒开了。
  小子,再多看几眼吧,很有可能,这一去,你就回不来了!
  好吧,想要当朝皇帝的命,这年头,还真没几个人敢有这样的想法。
  杨聪原本也不是那种“恶毒”之人,问题,嘉靖这家伙,实在是太气人了,本身脾气犟不说,还自以为是,轻信严嵩这样的大奸臣,把个好好的大明整的乱七八糟。
  这家伙如果不是当朝皇帝,杨聪兴许还不会想要他的命,因为再有权势的大臣,如果真做错了,他还能想尽办法去弥补又或纠正的,嘉靖这家伙做错了,他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谁让嘉靖是皇帝呢,就算是做错了,你也不能去说人家。
  要想让他不犯错,唯有让他去死!
  大明,不能再这样瞎折腾下去了,所以,他唯有去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3/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