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411

  明军总数还不到十万,这个绝对没错,分开一半防守左右之后就剩下不到五万了,再算上一里开外排布的炮兵,明军总共就剩下两万来人了,这点绝对毋庸置疑,随着这两万余明军的接近,没经验的人都数清楚。
  两万人马攻击五万人驻守的堡垒,有没有搞错?
  不说能不能攻下松山堡,这两万人马能不能冲上城墙都是个问题啊!
  这个时候,城墙上的盾墙已然竖起,盾墙后面,一排又一排的弓箭手早已严阵以待。
  明军主帅好像真有毛病一般,任由两万人马不断靠近城墙,再无其他动作,甚至,就连火炮都没有轰一下。
  五百步、四百步、三百步、两百步,随着这两万明军不断接近,俺答汗慢慢发现一个问题。
  这些明军都他吗躲在战车后面啊!
  也就是说,他准备的弓箭手差不多也废了,箭矢是不可能穿透战车的,这点,想都不用想。
  这个时候,他也想到了火箭,要他手里有足够的火箭就好了,一阵火雨下去,明军的战车就废了,躲在战车后面的明军步卒就成靶子了。
  可惜,草原上原本就物资匮乏,什么炒菜的油,他们基本没有,就算是牛羊身上的肥膘,那都是抢手货。
  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肥膘,那是最扛饿的,更何况,那肥膘用火一烤说不出的油香诱人,喜欢吃的人多了去了。
  所以,牛羊的肥膘都被人吃了,草原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火油,火箭什么的,根本就无从谈起。
  没有火箭,他也只有硬着头皮用普通箭矢攻击了,明军刚靠近一百五十步左右,他便下令,弓箭手开始抛射。
  城墙上的箭雨是稀稀拉拉的落下来,明军的战车却一点都没有停住脚步的意思,俞大猷随意拨开几支迎面射来的弓箭,那脸上依旧是淡定自若。
  这样的攻城战,简直太简单了,因为松山堡的城墙也就一丈高左右,跟战车顶棚的高度相差无几,只要战车靠近城墙,然后再令将士们爬上车顶,纵身一跃就上去了,根本没一点难度。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鞑子的盾墙了,只有把鞑子的盾墙摧毁,然后再用火枪和火炮攻击,使得城墙上的守军大乱,他们冲上城墙的时候就不会死伤惨重了。
  这个时候,他指挥的战车距离城墙已然不到百步,是时候把放火箭了。
  他毫不犹豫的下令道:“停车,布阵,点火,射光所有火箭。”
  随着他一声令下,四千辆战车逐渐靠拢,两万步卒飞快的点燃火把,随即拿起战车上的长弓,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火箭,点燃之后,便一股脑往城墙上射去。
  火箭就如同火雨一般的射向城墙,俺答汗再次目瞪口呆,明军什么时候又有这么多弓失了?
  两万人齐射跟四五千人齐射那根本就不是一个效果,火箭数量多到一定的程度,你就是准备再多的冷水和沙土都没用啊,那火箭就跟下雨一样,你怎么可能扑的灭!
  这一次,俞大猷足足准备了二十万支火箭,那家伙,才射到一半,城墙上已然是一片火海,不管上面的守军怎么泼水,怎么掩土都灭不了。
  这巨盾着火了怎么办呢?
  那自然是赶紧扔掉,要再举在手里,那不整个人都要跟着起火了!
  城墙上已经渐渐开始失控,巨盾这会儿已不是鞑子的保命锁了,反而成了他们的催命符,这家伙,大腿粗的木桩子烧起来,那可是整头牛都能烤熟的。
  烤过牛肉的人都知道,赶紧把木桩子给扔了,没烤过牛肉的人也知道,这东西不能拿手里,不然非被烤糊了不可!
  城墙上很快便乱做一团,火海中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呼嚎声,盾阵已然没了,所有人几乎都在想办法躲避大火的烧烤。
  俞大猷见此情形,果断下令道:“传令,所有火炮,连续轰击五轮。”
  “轰轰轰”,很快,巨大的轰鸣声便将城墙上的呼嚎声掩盖了下去,明军的炮弹就如同雨点般的砸向城墙。
  这一次城墙上可没了盾墙的防护,炮弹落在密密麻麻的人群里面,杀伤力那是相当惊人的,五轮火炮轰击下来,城墙上已然死伤惨重,到处都是哀嚎之声。
  俞大猷见状,毫不犹豫的下令道:“弃弓失,换长枪,冲啊!”
  两万明军顿时爆出山呼海啸般的吼声,四千辆战车飞速前进,很快便冲到了城墙跟前。
  俞大猷直接从马背上人立而起,一个跨步踏上前面的战车,随即单腿一蹬,“嗖”的一下便跃上城墙。
  他这一上去,简直就如同人形绞肉机一般,所过之处无不血肉横飞。
  明军将士见主帅如此勇猛,那更是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前赴后继的跃上城墙,挥舞着长枪,就是一顿捅。
  别看他们捅的貌似毫无章法,那力度却是相当惊人的,因为这会儿冷兵器差不多都被明军给淘汰了,唯有车兵近战的时候才会用到长枪,所以这会儿明军将士基本都舍弃了其他兵器,就只练长枪。
  那家伙,捅起人来那叫一个猛啊,基本上一枪下去就是一个窟窿,又快又狠又准。
  东面城墙上上万守军眼看着就要不行了,俺答汗连忙下令,城墙下一万后备赶紧补上,同时,他还下令,命南面、北面、西面城墙上的步卒全部往东面城墙集结,一定要把明军给赶下去。
  下完这些命令,他便带着自己的胞弟昆都力哈和儿子铁背台在一众亲卫的拱卫下跑下城门楼,骑上战马,冲出西门,直往汗庭方向奔去。
  他知道,松山堡肯定是守不住了,这些守城的步卒死了也就死了,反正都不是他们鞑靼部的,他只想赶紧回去带着本部人马往西北方向逃窜,以免被明军给围在大小松山以南,跑都跑不掉了!
  他以为,这次还如同以往一样,跑掉就没事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衍生息之后,还可以卷土重来。
  却不曾想,杨聪早已准备了后手,松山堡失守,只是他们苦难的开始而已。
第一三三章
异曲同工
  俺答汗跑了,松山堡守军顿时斗志全无,东面城墙上还喊杀声不断呢,南面、北面和西面城门却已然洞开,溃逃的步卒就如同潮水般的向西北方向涌去。
  俞大猷明显感觉到四周压力一松,待他抬起头来往四周一看,顿时有点哭笑不得。
  原来,这会儿东面城墙上已然没什么抵抗了,鞑子步卒能跑的基本上都跑了,跑不了的也丢掉武器趴地上投降了。
  这鞑子,也太不经打了吧?
  正在这个时候,一员参将越过众人,疾步上前,略带焦急道:“将军,另外三面城门已然洞开,鞑子正蜂拥逃窜,我们是不是分兵追上去?”
  俞大猷想也不想便摇头道:“算了,穷寇莫追,让他们去吧。”
  那参将闻言,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失落之色,不过他还是老老实实的拱手退了下去。
  俞大猷当然知道手下人的想法,那些个逃跑的鞑子可都是钱啊,只要追上去,不管死活,那都是一百两一个,放着这么多银子不让他们去赚,他们自然会有些失落。
  他也没办法啊,是杨聪不让追的。
  这次来之前,杨聪就下了道奇怪的命令,鞑子,能不抓则不抓,能放过则放过,说是要消耗鞑子的粮食。
  好吧,这些鞑子逃回去之后的确得吃饭,而草原上基本就不出产粮食,这的确也是个不错的克敌制胜之法。
  松山堡之战就这么结束了,明军以极小的伤亡拿下了这座鞑子临时堆砌起来的堡垒,从此宁夏卫到甘州镇一线再无险阻,堡垒推进战术得以继续执行。
  俺答汗眼看着明军就要跨过大小松山,封住西北边的出口,无奈之下,只得率手下鞑靼部主力仓惶北撤。
  他这一走,明军的堡垒修起来就更快了,不到半年时间,宁夏卫和甘州镇之间的堡垒便已修筑完毕,同时,甘州镇这大明最西边的一个边镇也通过铁路与其他边镇连到了一起。
  自此,大明九边,除了最东边的辽东镇,其他八个边镇都通上了铁路,不管是粮草辎重的运送还是兵力支援都方便快捷的很。
  这段铁路修起来之后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甘州镇和宁夏卫一线的边防线缩短了一半还不止。
  原本,明军的防线是沿着黄河弯弯曲曲向西北延伸的,这会儿则变成了一条直线,原本陕西三镇的防线足有三四千里,这会儿却只剩下堪堪一千多里,这中间,不知道可以节省多少兵力。
  当然,要缩短这条防线,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宁夏卫通往甘州镇的铁路线北侧得重新修筑一条长城,要不然,仅凭间隔几十里一个的堡垒是不足以保证铁路线安全的,也无法彻底将鞑子挡住。
  这段长城,总体来说也就五百多里,再加上有铁路运输材料和粮食补给,修起来倒不是很困难。
  杨聪一声令下,十多万边军精锐和屯卫其上阵,不到两个月时间,五百余里的长城便以修筑完毕,并且,明军还在松山堡的遗址上修筑了一座硕大的松山城,城池的面积堪比一般的州城,驻扎十万大军都没有任何问题。
  话说杨聪为什么要在西北荒原上修筑这么大一座城池呢?
  这里又没有耕地,又没有什么资源,粮食全靠其他地方运送,基本的自给能力都没有,修筑这么一座巨大的城池那简直就是浪费啊!
  杨聪之所有修筑这座城池,自然是有原因的,因为这座城池跟他接下来的战略有莫大的关系。
  那么,他接下来的战略是什么呢?
  这天,城墙刚刚修筑完毕的松山城中,大明边军将领云集,太子太师、内阁大学士、惠安侯杨聪召集他们过来,就是为了接下来的战略部署。
  这会儿松山城中还没有什么建筑,所以,与会的将领全部都被杨聪召集到了临时帅帐之中,他威严的扫视了一圈两侧的将领,随即便开门见山道:“诸位,宁夏卫到甘州镇的长城已然修筑完毕,我们第一阶段的战斗就算是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就将实施第二阶段的战略。”
  众将闻言,无不满脸期待,要知道,这会儿松山城中足足集结了十二万大军,可以说,现阶段能集结起来的边军精锐都已集结于此,很显然,杨大人是要跟鞑子来场大决战,一举将鞑子击败。
  这样的战斗,如果能参与其中,功勋,那简直无法估量,很有可能,打这一仗就足以让他们骄傲一辈子了!
  杨聪紧接着又朗声道:“这第二阶段的战略很简单,大家都知道鞑子以前是怎么入寇西北边镇的吧,我们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断骚扰他们聚集的草原,让他们不得安宁。”
  他这一招,跟俺答汗修筑松山堡阻挡明军脚步简直异曲同工。
  俺答汗是看明军堡垒推进战术令其无可奈何,所以也跟着明军学修筑堡垒,用来阻挡明军的步伐。
  杨聪是看鞑子的骚扰让大明西北边境不得安宁,朝廷不得不耗费巨资维持西北边军数量,以致大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日渐走向衰落。
  这一次,他就是要让俺答汗背上沉重的包袱,让鞑子走向衰落。
  俺答汗的战略已然失败了,他的战略能够成功吗?
  在场的将领倒是没有露出什么为难的表情,只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那么一点吃惊之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