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3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3/411

  明军既然能偷袭这两片草原,其他草原明军就不会去偷袭吗?
  要知道,西套面积虽大,纵向宽度其实还不到千里,只是横向比较宽广而已,而有牧草的草原基本都集中在西套南部和中部,也就是说,他手底下大部分草原离明军占领的松山堡其实都不到五百里。
  明军能偷袭距离松山堡两百多里的草原,距离松山堡三百多里又或四百多里的草原明军就不会去偷袭吗?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他要是明军主帅,随便哪片草原,他都敢去劫掠。
  怎么抵御明军,守护自己手底下仅有的这些草原,才是最令他头疼的。
  这会儿的明军可不好对付,人家又是战车又是炮车,又是火枪又是火炮,同等数量下,骑兵根本就不是人家对手,甚至两倍兵力都拿他们无可奈何。
  现在,松山堡聚集的明军足有十多万,而他手底下的骑兵准确来说才五万,剩下五万那都是他硬逼着其他部落凑齐的。
  这五万人,他还不能老是留着,你逼着人家来给你拼命,不说给人家发饷银,饭总得给人家吃饱吧?
  问题,这会儿他自己部落的牧民都吃不饱,又哪里有粮食来养活这五万大军?
  甚至,这五万大军带来的战马都养不活。
  五万匹战马啊,再加上他手底下的战马和牛羊,不出一个月就能把他手底下现有的那片最大的草原的牧草给啃得一干二净。
  这些“大爷”,他根本就养不起啊!
  也就是说,这些大爷,他势必把人家请回去,他手底下也就剩下五万精骑而已。
  五万精骑又如何抵挡十多万明军精锐的侵袭呢?
  直接冲上去硬干肯定是不行的,明军就想着他冲上去拼命呢,只要他敢率军冲上去,这五万精骑估计一仗就打没了!
  断人家粮道,貌似也行不通,因为明军压根就没打算在他的地盘上久呆,基本上是抢了东西就走人。
  说句不好听的,光是他们抢到的牛羊就够他们吃好几天了,断人家粮道,有个屁用!
  除了这两个办法,他实在想不出其他办法来了。
  至于什么修堡垒,砌长城什么的,他压根想都不会想。
  松山堡一战,他已经见识了明军攻城的厉害,再坚固的堡垒在明军面前估计都是浮云,更何况,他们压根就不会修堡垒,也没人去镇守修出来的堡垒和长城。
  这个时候,他终于体会到了大明当初的痛苦,他们不断寇边的时候,大明的皇帝估计也跟他这会儿一样头疼。
  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报应啊!
  俺答汗是头疼的不行了,明军却是兴奋的不行了。
  他们这次虽然才劫掠了两片小草原,牛羊却着实抢到不少,要知道,牧民要维持生计的话,一家五口牛羊加起来最少也要十来只,也就是说,他们这一次就抢了两万多只牛羊,另外还有一大堆皮货什么的。
  这些,可都是他们的收入啊!
  杨聪也知道,要让手下将士拼命,适当的好处还是要给人家的,所以,他并没有收缴手下将士抢来的牛羊和皮货,相反,他还组织了一大批商贩来收购这些牛羊和皮货。
  母牛母羊和小牛小羊这些是最吃香的,买下来,直接卖到东套去,甚至自己直接在东套买一片草地养着,都能赚的盆满钵满,要知道,这会儿东套草原可没什么牛羊,丰盛的牧草几乎都空在那里呢。
  强壮的公牛也比较吃香,因为这会儿耕地主要还是靠牛,一只强壮的公牛少说也能卖个几十两。
  剩下的,老牛老羊和公羊原本也能卖些钱的,不过,俞大猷、汤克宽和杨聪一商议,还是决定,留下来给大家打牙祭算了。
  这会儿他们的伙食虽然不错,但是顿顿吃肉也是不可能的,牛肉和羊肉那更是很少吃,反正这些都是抢来的,不吃,怎么对得起自己的嘴呢?
  于是乎,松山堡这几天到处都是牛羊肉的香味,所有士卒都吃的满嘴流油,兴奋不已。
  这劫掠还真是爽啊,不但有钱赚还有肉吃。
  这一次,他们每个人都分了好几两银子,差不多都相当于他们半年的饷银了。
  至于牛肉和羊肉,那更是吃了个过瘾,很多人这辈子都没吃的这几天多。
  这时候,几乎人人都想着再去鞑靼部的草原打打秋风,毕竟,这可是又有钱赚又有肉吃还没什么风险的大好事,谁不想去啊。
  杨聪倒没急着再次派他们去鞑靼草原劫掠,因为他要等着俺答汗把队伍解散了再派人上!
第一三六章
被逼无奈
  俺答汗十分清楚,他根本就没法修筑防线抵御大明的入侵,无奈之下,他只能下令放弃离松山堡最近的两片小草原,将牧民安置到他处,同时命人将各处草原通往松山堡的路径全部挖断。
  这点小伎俩自然难不倒俞大猷和汤克宽,路挖断了,填上便是,最多也就多费一两天工夫而已。
  劫掠这种事,有时候的确会上瘾,自从前两次成功之后,明军劫掠的频率是越来越频繁了。
  以前鞑子入寇大明边镇还是一年一次又或者一年两次,明军却是一个月一次甚至一个月两次,而且,明军还谨慎的很,每次至少都是五万人马,战车炮车什么的全带上,粮食也装战车上,根本就不用后方运送。
  俺答汗拿这些明军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凭借本部五万精骑,根本就没法跟明军五万车兵打,召集其他部落人马也不行,因为他们集结速度太慢了,他这边还没把人马集结好呢,明军便已劫掠完毕,扬长而去。
  如此反复,几次三番,不到半年时间,鞑靼部所有部族上百年时间培育出来的牛羊硬是被明军抢去了大半。
  这个时候俺答汗倒是不用担心草原上的牧草不够了,因为他们剩下的牛羊本就没多少了,问题,没了牛羊,他手下的牧民又吃什么?
  草原上原本就不出产粮食,平时他们也就是靠着牛奶、羊奶夹杂一些杂粮充饥,这会儿牛羊都没了,他们还能吃什么,吃草吗?
  这个显然是不现实的,牛羊可以靠牧草填饱肚子,人却不行,这会儿,他甚至想进行迁徙都不行了,因为他们都没有足够的牛羊在路上吃了。
  无奈之下,俺答汗只有派出使者,向大明求和。
  这种事情,并不罕见,打不过就求和呗,只要敌人能饶过这一回,他们又能继续繁衍生息了,待到他们力量再次变得强大了,再跟人家打呗。
  草原上的部落向来如此,明军也不是没干过这种事,以前仇鸾总督西北的时候都不知道向他们求过几次和了。
  俺答汗并不认为这是什么耻辱的事情,求和并不代表投降,打不过就求和,正常的很。
  杨聪却没想到,一代枭雄竟然会派人来求和。
  这天,他正在松山城中与众将核对账目,准备把最近一次劫掠所得分给手下将士呢,亲卫突然来报:“报,俺答汗使者赵全求见。”
  赵全?
  此人杨聪倒是略有耳闻。
  这赵全原本是大同右卫一名普通屯卫,因不堪当时边军将领的欺压,逃入北元鞑靼部。
  这家伙虽然是名普通屯卫,却读了不少书,而且对于农田耕种颇有些研究。
  他逃入鞑靼部之后逐渐得到俺答汗的重用,并开始带领鞑靼部掳去的汉民在东套土地最为肥沃之处开荒种地,为俺答汗生产粮食。
  据说,鞑靼部全盛时期,他手底下足有五万汉民,出产的粮食更是足够鞑靼部将士食用,可以说,鞑靼部之所以能四处征讨,征服漠南诸部,他居功至伟,因此,俺答汗对其相当的器重,甚至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都交给其教导。
  这家伙,这会儿虽然挂着军师之名,却差不多成为鞑靼部的太师了。
  也就是说,这家伙在鞑靼部的地位就相当于当初也先在瓦剌的地位,可以说位高权重。
  当然,这家伙在明军眼里并不是什么大人物,充其量也就是个狗汉奸而已。
  这狗汉奸竟然敢跑来替俺答汗求和,寻死不成?
  杨聪思虑再三,还是决定亲自见见这家伙。
  因为他很清楚,大明不可能将北元诸部彻底消灭,就算他能拿下西套全境,北元诸部还可以逃入瀚海甚至是漠北。
  瀚海那可是比整个大明面积还要大的区域,他手里就算有百万大军,茫茫瀚海,他又如何去搜寻北元诸部的踪迹?
  洪武朝、永乐朝,朱元璋和朱棣这对狠人也不是没有组织大军去瀚海征讨过,结果,还不是不了了之。
  总之,彻底消灭北元诸部这个人想法是不现实的,就算把人家逼入瀚海,人家还是有可能卷土重来,要想彻底解决西北边患,唯有招抚一途。
  至于怎么招抚,这里面学问就大了。
  杨聪高坐督师衙门大堂之上,冷冷的打量了赵全一番,这才淡淡的道:“你就是赵全?听说你原籍大同右卫,可有此事?”
  尼玛,这跟和谈有什么关系?
  赵全暗自腹诽了一句,表面上他却是恭恭敬敬的道:“草民原本的确是大同右卫的屯卫。”
  杨聪闻言,不由鄙夷道:“你身为大明边军屯卫,不思保家卫国,却跑去给鞑子出谋划策,你不觉得羞愧吗?”
  羞愧个屁啊,该羞愧的是当时的边军将领,这些家伙不但不思保家卫国,还拼命欺压屯卫,把屯卫当奴才使,为他们做牛做马不说,种出来的粮食还得上缴绝大部分,搞得他们连吃饭都吃不饱,不逃,难道等着饿死吗?
  赵全听了这话,那是一肚子的火,但是,他却不敢发出来,因为他相当清楚,这些文官比武将还厉害,武将贪腐得来的钱有大部分都得孝敬给这些文官,要不然,就会被撤换掉。
  他这次可是来求和的,如果得罪了这位位高权重的文官,别说求和了,恐怕小命都会丢掉。
  他只能忍气吞声道:“大人恕罪,草民也是被逼的没办法才逃到关外去的。”
  杨聪微微摇了摇头,继续鄙夷道:“你的意思,你帮着鞑子欺压汉民也是没办法是吧?你帮着鞑子出谋划策也是没办法是吧?这次你也是没办法才来替鞑子求和的是吧?本官就纳闷了,你这种人还有脸吗?”
  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3/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