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411

  可以说,太师惠安侯杨聪通过海上贸易便可将整个东南士绅阶层牢牢捏在手里,谁都不敢跟他唱反调。
  这会儿,他竟然提出开放海禁,岂不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杨聪的行为着实有点让人费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他就是想让整个大明的商业都发展起来,让大明走向富强。
  至于他个人的收益,其实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他做的原本就是倒买倒卖的生意,他们杨家,其实并不出产什么货物,他们只是派人去将各地土豪乡绅和官宦世家手底下的工场和作坊出产的货物收集起来统一运到海外去贩卖而已。
  这中间的利润的确相当的惊人,因为他们收购货物的时候最多也就出大明时价的一倍,而运送到东瀛之后,货物价格最少能翻十倍,也就是说,他们赚取的利润差不多在时价的八倍左右。
  不过,他这样做成本也是很高的,因为从收购货物,到运输货物,再到销售货物所有环节,都得花钱。
  比如说收购货物,杨家要养一大堆管事和掌柜不说,还要请很多官宦世家帮忙,陆炳所代表的陆家,顾可学、顾可久兄弟所代表的顾家,徐阶代表的徐家都是杨家的合作伙伴,他们从中分得的利润最少在三成以上。
  然后运输货物也需要花钱,不管是在大明境内请各地都司卫所帮忙还是在海上雇佣汪直的船队,都得分润出去很多的利润,这一块,最少也是两成左右。
  最后在东瀛销售货物也不是一点成本都没有,起码,他得雇很多人去跑生意,去送货,这成本同样占到两成左右。
  也就是说,最后落到他手里的利润其实还不到三成。
  这海禁开放之后,大家肯定都会想着法子去做海外生意,这收购货物和运送货物两个环节五成左右的成本基本上就没有了,因为想做海上贸易的商贩都会自己想办法将货物运送到各个通商口岸,压根就不用他去操心。
  而这会儿能组织起庞大船队将货物运到东瀛甚至是南洋的也唯有汪直和杨聪手底下的洪铁柱,大多数商贩还是没这个能力单独出海的,而他大不了将货物的价格提高两到三倍,人家肯定会很乐意将货物交给他运输又或者销售。
  这样一来,不管最后的销售环节是商户自己想办法还是交给他们来做,最后他还是能获取两成以上的利润。
  也就是说,他最多损失一成左右的利润,至少,在各地商贩没发展起来之前是这样的。
  这一成的利润跟整个大明的发展比起来又算什么呢?
  而且,随着整个大明商业的发展,生意必定会越做越大,这两成的利润必定也会跟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超过原来的三成利润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杨聪的想法。
  开海禁,他不一定会亏,但大明的商业一定会发展起来,何乐而不为呢?
第一五七章
验货
  平户新港,热闹非凡。
  港口四周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一座座房舍拔地而起,一个个码头不断伸向海面;
  海面上的船只更是密密麻麻,数都数不清楚,一艘艘战船整齐的排列在港湾之内,无数商船不断从东面涌过来,携带的货物不知道有多少。
  杨聪带着俞大猷、杨继盛和汪直等人漫步在新建的福船码头上,心中不免有些自得。
  谁又能想的到,他竟然不费一兵一卒便在东瀛拿下了这么大一块地盘,而且东瀛各路诸侯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就当他们不是来入侵的一般。
  这会儿,形势可谓一片大好,朝廷已然同意了他开放海禁的提议,各地商贩正积极打听来东瀛做生意的途径,而平户新港旁的城池也已经接近完工,只要再过十来天便能容纳商户入驻做生意了。
  这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销路,而东瀛这块生意怎么做他还真不是很清楚,所以,他直接将对东瀛最为熟悉的汪直招了过来。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跟汪直了解情况呢,因为汪直的船队才刚到不久,洪铁柱的船队又随之而来,他们这一行,正是去迎接洪铁柱船队的。
  众人才刚步入码头不久,远处的海面上便出现了一串长长的黑影,这规模虽然不能跟大明水师船队想比,但比之汪直手底下的船队已然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便是洪铁柱所率的船队了,或者说,是杨家的船队,因为船队挂的旗帜并不是“洪”字大旗而是“杨”字大旗。
  汪直看着快速接近的船队,心中不免有些羡慕妒忌,因为洪铁柱手底下已然配备了大量的新型轮船,而他手里还是老帆船,速度根本就没法跟人家比。
  这家伙面子还真不小啊,竟然让杨大人亲自来等候,要知道,就算是他的船队抵达的时候杨大人也没在码头上等候,只是听说他的船队来了以后杨大人亲自跑过来迎了一下而已。
  洪铁柱也没有想到,杨聪竟然会亲自在码头上等候他,要知道,他其实也就是杨家的一个管事,只不过管的是杨家的船队,规模比较大而已,按道理来说,作为家主和朝廷重臣的杨聪压根就没必要在码头上等候,甚至来都不必来,应该是他前去拜见才对。
  他早已在望远镜中看到了杨聪的身影,所以,船队的旗舰靠岸以后,他便迫不及待的从悬梯上奔下来,跑到杨聪跟前,激动的拱手作揖道:“大人,您怎么来了,这可真是折煞小的了。”
  杨聪拍着他的肩膀大笑道:“哈哈哈哈,我可不是专门来迎你的,只因你这次带的货物太重要了,我才迫不及待的跑过来看看。”
  货物?
  洪铁柱闻言,不由一愣。
  他带的货物很重要吗?
  这次,他带的虽然都是杨家收购的货物,但大多都是些茶叶、瓷器、布匹、粮食什么的,这些都是常见的东西啊!
  杨聪见他一脸呆愣的模样,不由诧异道:“王老先生没让你带一批货过来吗?”
  王老先生?
  能让大人称之为老先生的肯定是工部侍郎王宣了,这位老先生倒是让他带了批货,为此,他还专门在山东附近海域等了半天呢。
  不过,具体是什么货他也不清楚,因为货物都用木箱子封好了,他也不敢随意打开查看。
  大人说的应该就是这批货了,他连忙点点头道:“带了,带了,就在旗舰上呢。”
  杨聪闻言,颇有些激动道:“赶紧的,让人抬下来看看。”
  洪铁柱连忙命人上船去抬,不一会儿,二十个精壮的护卫便抬着十个三尺见方的扁平木箱下来了。
  那木箱貌似有点重,两个精壮的护卫抬一个箱子都有点费劲,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不但洪铁柱有点好奇,就连俞大猷、杨继盛和汪直等人都有点好奇。
  杨聪一见木箱子抬过来了,便有些迫不及待的道:“快点,打开看看。”
  好吧,开个木箱子还不简单。
  二十个护卫闻言,纷纷抽出腰间的刺刀,两人合力,往箱盖和箱体的间隙中一捅,然后再往上一撬,箱子盖便被撬出了一个大致手掌宽的缝隙,紧接着,他们再把手伸进缝隙中使劲一掀,箱子盖便被掀开了。
  里面具体是什么东西,众人还是搞不明白,因为箱子盖下面是一层厚厚的油纸,货物被遮盖的严严实实。
  这货物上铺层油纸倒也正常,因为海运难免遇到大风大浪,而很多东西又不能碰水,所以,很多人都会在货物上铺层油纸,以免货物受潮。
  那么,油纸下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答案很快揭晓,杨聪亲自上前把油纸一掀,底下的货物便呈现在众人的面前。
  原来是火炮!
  这东西,没人不认识的。
  大腿粗的圆柱子再加上两个“耳朵”,不是火炮是什么?
  这箱子里的火炮尤其好辨认,因为两边还整整齐齐的摆放了十颗炮弹呢。
  难怪箱子这么重,一门火炮再加上十枚炮弹最少都有百来斤了。
  杨聪一看那摆得整整齐齐的炮弹,脸上不由露出哭笑不得之色。
  这包装,也太正规了吧!
  王宣也不知是闲的无聊还是怎么了,竟然让人在箱子里面钉满了木方,将炮弹和炮管都卡的严严实实。
  这包装,看上去着实美观大方,相当的正规,问题,这么包装不费事吗?
  还有这炮管,磨这么光干嘛,这不浪费时间吗?
  杨聪蹲下来将手伸进炮管里摸了摸,脸上更是露出了一阵古怪之色。
  这炮管内壁加工的也太光滑了,简直跟朝廷制式虎蹲炮都有得一拼了,这,让人怎么说呢?
  先生啊,你怕是误会我的意思了!
  你把铁炮造这么好干嘛?
  要知道,炮管内壁越是光滑火炮的性能就越是稳定啊!
  这么光滑的内壁,估计这铁炮的射程跟虎蹲炮都有得一拼了,准头估计也差不到哪里去。
  东瀛各路诸侯如果大量进购这种铁炮,那战斗力岂不是蹭蹭的往上涨!
  他的目的可不是提高倭寇的战斗力,他只是想捞银子而已。
  这东西,做的太好了也是个麻烦啊。
  还好,这会儿水师大多已经开始装备三到五百斤的新式火炮了,那威力,根本不是虎蹲炮可以比拟的,下一步,他也打算将步卒配备的火炮升级,统一换成三百斤又或是五百斤的加农炮,反正这会儿战马多的是,倒也不怕火炮太重炮车拉不动。
  算了,就这么滴吧,毕竟,这铁炮他可是打算卖上千两银子一门的,卖相好点,销路也能好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