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3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7/411

  如果按一门火炮一发炮弹计算,洪铁柱手里头恐怕都不止一万门火炮!
  因为海面上的火炮轰鸣声已然想了十轮都不止了,每一轮那最少都是上千门火炮一齐轰鸣,这一点毛利元就还是能听出来的。
  那么,洪铁柱手里头到底有多少门火炮呢?
  说上万门,那着实有点夸张了,不过,洪铁柱手里头几千门火炮还是有的,准确的说是三千门左右。
  原本,洪铁柱手里头也就几百门火炮,每艘船上也就几门,应该说还算正常,不过,自从明军精锐开始换装之后,他手里头的火炮数量就越来越不正常了。
  因为明军换下来的火炮几乎都被他收购了,而这会儿明军的换装速度是越来越快,所以,他手里头的火炮也是越来越多。
  当然,他手里头基本都是几十斤重的虎蹲炮,数百斤甚至是上千斤的巨炮是相当稀少的。
  不过,就这,也让汪直眼红的不行了。
  汪直很想跟杨聪说,大人,您不带这么偏心的啊,好歹卖点给我好不好?
  他对于朝廷制式的虎蹲炮那是垂涎已久,问题,杨聪压根就没打算卖给他,他也不敢跟杨聪提。
  至于原因,很简单,就因为杨聪不希望其他势力掌握这种能连发的子母炮技术,至少,短时间内,他不想其他势力掌控这门技术。
  所以,他严格控制着新型火炮的流向,洪铁柱的船队,说白了就是他杨家的船队,装备这种火炮当然没问题。
  汪直就不行了,这家伙,就没一点防范意识,东瀛的铁炮技术就是因为他的疏忽大意而流传出来的。
  这会儿火炮铸造技术可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只要始终保持火炮的数量、射程以及装填速度上的优势,大明便能立于不败之地,这点,杨聪相当清楚。
  所以,就算是想通过火炮疯狂赚取东瀛各路诸侯手里头的银子,他也只是让工部铸造最原始的铁炮,而且,数量还有严格的规定,一个月最多铸造一百门,一年最多铸造一千两百门,再多一门都不行。
  为了防止东瀛各路诸侯手里铁炮数量多了之后联合起来反噬明军,他还特意命工部开始给明军精锐铸造两百多斤的大型虎蹲炮。
  这种虎蹲炮,不但在射程上比普通的虎蹲炮和铁炮远了将近一倍,在装填速度上,那更是铁炮无法比拟的,因为这次,他给每门大型虎蹲炮都配备了十个子铳,也就是说,每门大型虎蹲炮都能十连发,一门就顶十门铁炮!
  这会儿工部是没有特意去提高铁炮的产量,因为一个月铸造一百门铁炮,对他们来说那简直就跟吃饭喝水一般稀松平常,甚至组织一班学徒就能完成。
  不过,他们也没闲着,从东瀛赚来的银子,他们几乎都用于新建铸造大型虎蹲炮的车间和生产线了。
  所以,这会儿工部铸造大型虎蹲炮的速度相当之惊人,而撤换下来的普通虎蹲炮的数量也非常之多,这些,正好便宜了洪铁柱,一百两一门,他都收购了两千多门了。
  这样一来,不但洪铁柱手下船队的实力大大增强了,大明工部又多了项收益,可谓皆大欢喜。
  将近三千门虎蹲炮不间断的轰击,那着实相当的恐怖,每轮一千发炮弹,足足轰了十五轮,一万多发炮弹轰下来,整个陶晴贤军大营都快变成一片废墟了。
  要知道,陶晴贤军主力也只有两万多人不到三万人,被洪铁柱这么一轰,他们伤亡差不多都过半了。
  伤亡过半是什么概念呢?
  按正常的战场逻辑,基本上伤亡超过三成以上,军心士气便会遭受沉重的打击,伤亡过半,而且还是突然之间莫名其妙的伤亡过半,对陶晴贤军的打击那简直是毁灭性的。
  这个时候,陶晴贤军已然斗志全无,只想逃命,而毛利元就、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也已经吓得失魂落魄,甚至连突袭都给忘了,直到陶晴贤军幸存的士卒从大营跑出来,冲到他们跟前,他们才反应过来。
  接下来的战斗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一边是蓄谋已久,特地跑过来偷袭,一边是毫无察觉,被一顿猛轰,轰的死伤惨重,军心士气皆无,胜负已然没有一点悬念。
  毛利元就、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率军刚一从暗处冲出来,陶晴贤军便被吓得不战而溃,根本就没一点抵抗的心思,只想逃命。
  于是乎,小小的严岛便开始上演一出轰轰烈烈的追逃之战,毛利元就、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率万余人马追,陶晴贤率幸存的一万多人马逃,双方士卒几乎把整个严岛都给跑遍了,甚至来来回回跑了好几回,直到天际露出曙光,视线慢慢变得清晰,陶晴贤军无处可躲也无处可逃,这场追逃战才慢慢接近尾声。
  最终,这场“大战”毛利氏大获全胜,陶晴贤军几乎全军覆灭,除了被火炮轰死的万余人,剩余的一万多人几乎全被俘获,就连陶晴贤本人也因为反抗过于激烈而被毛利氏联军一拥而上,乱刀砍死。
  大战过后,毛利元就特意在周防国的樱尾城举行一场检验仪式,名义上是检验陶晴贤的首级,看陶晴贤是不是真的已经伏诛,实际上却是在展示武功,警告大内氏所有属国的地方豪族,让他们看清形势,赶紧前来宣誓效忠。
  其实,就算他不举行这场仪式大内氏所有属国的地方豪族也会认清形势,跑过来归附。
  开玩笑呢,陶晴贤虽然表现的不堪一击,那也是有名有号“西国第一侍大将”,在整个东瀛那是相当有名的,这么一个名将在毛利元就手底下都不堪一击,还有谁敢不服。
  毛利元就也因为此战而被奉为“西国第一战神”,以万余人马一夜之间全歼将近三万人马,他这个战神之名倒是名副其实。
第一七六章
石见银矿
  毛利元就一战歼灭陶晴贤手下主力,并击杀大内氏当家权臣陶晴贤,威震东瀛,大内氏各国豪族纷纷归附,风光可谓一时无二。
  这个时候,他不再隐藏自己的野心,在不断整合大内氏各国豪族势力的同时,他还对现任家主的继承权问题提出了质疑,因为现任家主大内义长根本就不是大内氏本家嫡系血脉,而是陶晴贤从旁支拉过来做傀儡的。
  他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驱逐现任家主大内义长,自己再扶持个傀儡,甚至直接让自己的大儿子毛利隆元继承大内氏家主之位,至少,毛利隆元还是原大内氏家主大内义隆的外孙,从血统上来说,比个不知所谓的大内义长可纯正多了。
  想要夺取这家主之位,说易不易,说难也不难,他十分清楚,现任家主大内义长并不是这场争夺的关键,关键是大内氏属下各国的豪族,比如,大内义隆的姐夫吉见正赖,从血缘关系上来说,人家的儿子可比他儿子更有资格继承大内氏的正统。
  这样的人,在大内氏属下各国还有很多,窥探大内氏家主之位的也不止他一个,这会儿人家之所以没有吭气,主要是因为他还没对家主之位下手,一旦他对家主之位下手,这些人极有可能跳出来联合其他地方豪族一起讨伐他,就如同他讨伐陶晴贤一般。
  当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只要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从而强大到让人绝望,就没人敢跳出来唱反调了。
  毛利元就当然清楚这一点,击败陶晴贤之后,他便开始不断整合各地豪族,收编各国地方势力了。
  这个时候,他的智计又体现出来了,在他的威逼利诱之下,各国豪族很快便交出了手中的武力,不到两个月时间,他便将自己手下人马扩充到了三万多,他的权威甚至超过了陶晴贤当权之时。
  随着手下人马日渐增多,他谋夺大内氏家主之位的时机也日渐成熟,不过,这个时候,他却遭遇到了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那就是他没钱了,或者说,他根本就无力养活手下三万多人马。
  没办法,他毛利氏根本就不是什么传承几十年又或者上百年的诸侯,家中资产本就有限,再加上他当初咬牙买下了一百门铁炮,他手头更是捉襟见肘。
  这会儿,在东瀛,要想养活三万多人马可不容易,因为东瀛物资太匮乏了,粮食什么的,都得从大明进购,而大明的粮食历经几千甚至上万里海路运到东瀛之后那可是相当贵的,就拿大米来说,最少也得五两银子一石。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三万多人马,光是粮食,一个月的消耗就是十多万两!
  而他毛利氏、吉川氏、小早川氏都不是什么有钱的主,资产全部加起来也才几十万两,也就是说,他倾尽全力也就能维持三万多人马几个月的口粮。
  这是个相当矛盾的问题,如果他不维持这么多人马,就无望夺取大内氏家主之位,什么野望,什么争霸都只是做梦而已,如果他维持这么多人马,银子又不够花,怎么办呢?
  他想来想去,貌似唯有收复石见国,夺取石见银矿的掌控权这一途了。
  这石见银矿可不得了,其规模之大,东瀛甚至是整个世界都没有哪个银矿能与之匹敌,东瀛之所以产银量如此之丰,跟石见银矿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一个石见银矿的产银量就占了整个东瀛的大半,也就是说,一个石见银矿的产银量足以占到整个世界产银量的两成以上!
  这么大一个银矿如果能抢过来,还会缺银子吗?
  而他根本就无需找借口,直接跑去攻打石见国便成,因为这石见国本就是大内氏的领地,只是因为陶晴贤夺权,家主大内义隆自尽,大内氏内部大乱,出云国的尼子氏趁机将石见国给占领了而已。
  也就是说,他率军进攻石见国那是收复失地,名正言顺。
  不过,人家尼子氏那也不是吃素的,这会儿,尼子氏的实力甚至还在大内氏之上,因为尼子氏这会儿足足掌控了八国之地,而大内氏全盛时期才掌控了七国之地。
  说实话,他这次跑去进攻石见国,那纯粹是不得已而为之,跟智计基本上没多大关系。
  他就是穷疯了,被钱给逼的。
  要不是手里头有上百门铁炮,他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招惹尼子氏这样的强敌。
  那么,问题来了,铁炮真的是无敌的吗?
  如果在双方兵力对等或者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铁炮的确是无敌的,前提还得是在人家没有铁炮。
  毛利元就很显然是低估了尼子氏的实力,人家坐拥八国之地,兵力能跟他差不多吗?
  他刚挥军西进,攻打第一个目标山吹城,便遇到了尼子氏的强力抵抗,四万大军,在加上几十门土炮,直接打的他灰头土脸。
  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铁炮,并不是无敌的,或者说,铁炮数量必须占据压倒性的优势才能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不过,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貌似已经有点迟了,因为这会儿他已经骑虎难下了。
  他要是没出兵攻打石见国,或许还不至于如此被动,三万多人马实在维持不下去的话,他还可以适当进行缩减,只留下万余精锐,这样一来,或许夺取大内氏家主之位还得从长计议,但总不至于一败涂地。
  这会儿就不行了,因为他已经跟尼子氏撕破脸了,就算他从石见国退兵,人家尼子氏也会穷追不舍,追着他不放,如果他在这个时候缩减手下人马,又怎么抵御尼子氏的进攻?
  这一下,他等于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
  那么,怎么办呢?
  被逼无奈之下,他终于想起了大明工部尚书顾可学,如果人家愿意支援他一批铁炮,助他拿下石见国,那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于是乎,他连忙派人跑去平户藩,向大明工部尚书顾可学求助。
  顾可学自然是不可能跑过来见他的,甚至这会儿顾可学还不知道杨聪打着他的招牌在东瀛“招摇撞骗”呢,应邀而来的还是侯之坦,这个自称为大明工部尚书顾可学家臣的家伙。
第一七七章
贪婪
  山吹城外,毛利氏大营,一场危机正悄然临近,这会儿除了安艺国的士卒还能勉强保持镇定,大内氏属下其他各国的士卒皆是满脸隐忧。
  此次大战胜负的天平已经明显偏向尼子氏一边,如果没有奇迹出现,饱经内乱的大内氏很有可能会一败涂地,被尼子氏打得屁滚尿流,他们不担忧才怪。
  这个时候,毛利元就都有点慌神了,要是大明工部尚书不肯赊些铁炮给他,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7/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