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411

  杨聪微微点了点头,接过来一看,上面就一句“取白银五百两”,然后就是两个淡红的手印。
  他仔细看了看手印上的纹路,随即问道:“这是那两个黑衣人的手印吧?”
  杨金峰连连点头道:“是的,就是他们的,他们还假装不识字,不想签名呢,殊不知小的早就防着他们这手了。”
  这小子,的确挺机灵的,这手印可比签名还管用,因为签名是可以模仿的,手印却没法模仿,这年头可没办法复制出一模一样的手印来。
  这下好了,鱼儿终于上钩了,证据也有了,希望这次能逮住条大鱼,让陈文杰记个教训!
第六十四章
阳明一脉
  泉州府试还有三天就要开始了,各县的考生接到通报后纷纷往府城赶来,一时间,整个府城到处都是身着儒袍的学子,这座千年古城也凭添了几分文气。
  这天上午,巳时还未到,一大队人马自东北省城方向逶迤而来,这队伍前后都是举着“肃静”、“回避”等牌子的衙役,中间则是一溜长长的马车,很显然这就是学政大人派来督考的官员了。
  这次带队的是承宣布政使司左参议宋应奎,从四品的地方大员,另外还有提刑按察使司佥事赵炎等十余位省城官员,可见学政大人对这次泉州府试的重视。
  泉州府这边也早做好准备了,知府顾可久早早就带着一众府衙官员在府城北门外等候,接到宋应奎一行人之后,他便领着队伍进了城,直接来到承天寺,他安排好所有人下榻之处,又陪着这些省城大佬吃了顿素餐,这才告辞离去。
  午时过后,热闹了半天的承天寺终于慢慢回归平静,一路劳累的省城官员大多闭门谢客,准备午休了。
  正是这个时候,一顶轿子突然出现在提刑按察使司佥事赵炎下榻的大院外面,随轿而行的亲随将一个拜帖投进去之后不久,赵炎便出现在门口,亲自前来迎接来了。
  其实赵炎这会儿都洗漱完毕,准备睡下了,因为他着实有点累了。
  他们可不光赶了一上午的路,泉州府城离福州府城足有四百余里,他们前天一大早就出发了,这一路足足在马车上颠了两天多时间,说不累那是假的。
  但是,他却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躯出来迎接,因为来拜会他的是泉州府通判徐阶。
  这府衙通判本就负责一府刑名,跟提刑按察使司多有公务上的来往,而且,这徐阶还是有名的探花郎,前途无量,这么一个人物到访,他怎么也不能怠慢了。
  他刚走到宅院门口,徐阶已然从轿子上下来,满脸微笑的站在台阶下面等着了。
  他连忙疾步上前拱手道:“哎呀,徐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徐阶也是连连拱手道:“赵大人客气了,下官冒昧前来,打扰了大人休息,还望大人海涵。”
  你知道我要休息了还来打扰,什么事不能等明天再说吗?
  赵炎也不知道这徐阶是怎么回事,因为他跟徐阶又不熟,总共都没见过几次,双方就是点头之交而已。
  不过,人家都到门口了,他也不好拒之门外,他只能暗自腹诽两句,表面上却是客客气气的引手道:“徐大人说笑了,什么上官下官的,这不生分了吗,里面请,里面请。”
  徐阶拱手谦虚了一阵,这才跟在他身后向院子里走去。
  这次泉州府给督考官安排的都是两进的小院子,面积并不大,很快两人便一前一后来到的内院大堂。
  赵炎将徐阶拉到主位右首坐下来,又命随行的衙役上了香茗,这才略带好奇道:“徐大人匆匆来访,是有什么重大案情吗?”
  他这意思,我跟你不熟,如果是公事,那就赶紧说,如果是私事,那就算了,本官可是两袖清风,刚正不阿,你攀私交可找错人了。
  徐阶并未开口搭话,反而转头看向了大堂门口的衙役,那意思很明显,有些话,不足与外人道也,你还是把闲杂人等先支开吧。
  这架势,难道真有什么重大案情?
  赵炎疑狐了一下,这才挥手对着门外朗声道:“你们到院门口去守着。”
  徐阶见两个衙役转身走出了内院,这才从怀疑掏出个信封,神神秘秘的道:“下官偶得一封密信,还请大人过目。”
  密信?
  赵炎郑重的接过信封,拿手里仔细看了看,这才抽出里面的信纸满脸疑惑的看起来。
  看着看着,他脸上渐渐露出了怒容,这写信之人虽然没署名,但意图却很明显,那就是要栽赃陷害,污蔑他收受惠安杨家的贿赂,给那杨聪大开方便之门。
  真是岂有此理啊!
  他匆匆把信看完,便忍不住怒哼道:“是谁,竟然敢如此大胆?”
  徐阶连忙介绍道:“这人大人可能不认识,不过,他父亲大人可能听说过,写信之人就是都察院御史陈九德之子,陈文杰。”
  赵炎略带厌恶道:“是龙溪陈氏子弟?”
  徐阶缓缓点头道:“正是。”
  赵炎闻言,不由陷入了沉思。
  海商豪门他自然知道,他还曾怒斥过这些人的不法勾当呢。
  不过,他也就骂几句而已。
  这海商豪门可不是开玩笑的,在朝堂上下的势力可谓恐怖之极,根本就不是他这个级别的官员能撼的动的。
  他是刚正不阿,但是,却不代表他是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明知干不翻人家还上,那是自寻死路,他可没这么傻。
  龙溪陈氏为什么要陷害他呢,难道就因为他发了几句牢骚?
  海商豪门还没猖狂到这种程度吧,自己可是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如果栽赃不成,他们可就麻烦大了。
  他又看了看密信,这才缓缓的道:“徐大人,这封密信真是陈九德的儿子写的?你确定他们敢栽本官的赃?”
  果然,仅凭一封莫名其妙的密信是无法让赵炎这种为官多年的老刑名相信的。
  徐阶假假意思叹息道:“下官当然也希望这事不是真的,但是,昨天下官又收到了密报,龙溪陈氏的人已经来了,就住在这承天寺里面,而且,他们已经从杨云那里取走了这五百两银子。”
  “嗯!”,赵炎闻言,脸色不由微微一变,纵然他为官十余载,已然官至五品大员,面对龙溪陈氏这样的海商豪门也有点犯怵,他要什么都不怕,依他这性子,不早就动手收拾人家了。
  海商豪门这么恐怖的势力要收拾自己,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他心中竟然生出一阵孤独无助的感觉,他可没什么背景,也没什么后台,之所以能有今时今日的地位,主要因为他是二甲进士出身,一步入仕途就是正六品的刑部主事,而且他公正廉明,勤勉任仕,是出了名的清官,这才擢升到了正五品的高位。
  海商豪门这样的恐怖势力,他根本就无从招架啊!
  徐阶见他这副表情,心中不由暗自得意。
  这会儿他跟龙溪陈氏之间的较量已经正式开始了,正愁没人帮他宣传呢。
  他可不想做无名英雄,他希望,朝廷官员能知道,至少那些看海商豪门不顺眼的官员能知道,他跟海商豪门龙溪陈氏较量了一回,而且还赢了。
  而这赵炎,为官清正,颇富盛名,正是个上好的传声筒。
  当然,如果能把这么一位颇具前途的地方大员拉入自己的阵营,那更好。
  想到这里,他假装关切道:“赵大人,你怎么了?”
  赵炎忍不住摇头叹息道:“唉,真是祸从口出啊,当初本官初到东南,还不了解这边的情况,着实有些狂妄了。”
  徐阶装作大义凛然道:“什么狂妄不狂妄,海商豪门所为本就有违朝廷法度,赵大人刚正不阿,实乃我辈楷模,下官着实钦佩,至于龙溪陈氏,他们总不能无法无天吧?”
  赵炎闻言,眼中不由一亮,这徐阶可不是一般人,他们阳明一脉可是堪比海商豪门的存在,要不然,他当面顶撞首辅张孚敬就不是“平级下放”到泉州府这么简单了。
  这个时候,他已经顾不得什么结党营私的嫌疑了,结不结党,营不营私已经不重要了,躲过这一劫才是最重要的。
  想到这里,他郑重的拱手道:“徐大人,多谢了。”
  这意思,就代表他要向徐阶,或者向徐阶身后的阳明一脉靠拢了。
  徐阶闻言,郑重的点头道:“好说,好说,只要我们精诚合作,总能共渡难关的。”
  他这个“我们”咬的很重,这意思,只要你有心,大家以后就能成为自己人。
第六十五章
谁在明,谁在暗
  阳明一脉指的就是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名臣,新建伯王守仁开创的阳明学派,这会儿王守仁已然去世,就剩下其弟子和传人了。
  阳明一脉中最有名的当属阳门七子:王畿、钱德洪、冀元亨、王艮、聂豹、何廷仁、邹守益,另还有穆孔晖、王道、黄直、黄宏纲、闻人诠等王守仁的门人,而徐阶正是阳门七子之一聂豹的学生。
  嘉靖一朝,或者说嘉靖前期和中期,朝堂之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的现象还没有万历朝党争那么厉害,起码在严嵩上台掌权之前朝堂上下还没有什么打出旗号的朋党。
  当然,没有打出旗号并不代表朝堂上下就没有朋党,比如阳明一脉、海商四大豪门,还有各地乡党等,这些团体虽然没有摆明了跟外人说,我们是一伙的,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却联合起来党同伐异,其本质已与朋党无异。
  赵炎之所以内心感到孤独无助,甚至隐隐有些惧怕,就是因为他孤家寡人一个,没有投靠任何朋党,面对在东南权势熏天的海商豪门,他可以说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所以,徐阶一伸出橄榄枝,他毫不犹豫的就接下了。
  徐阶这会儿其实也有点吹牛逼的嫌疑,因为阳明一脉在东南并没有什么势力,要真跟海商豪门硬拼,他根本不是对手。
  而且这会儿他也不是阳明一脉的代表人物,他只是阳门七子之一聂豹的学生而已,这会儿阳明一脉的代表人物是阳门七子中的王畿、钱德洪和王艮,连聂豹都排不上号呢,他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阳明一脉在朝中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大到海商豪门也要有所顾忌,他就算不能代表阳明一脉,龙溪陈氏也不敢把他当个没后台的孤魂野鬼任意欺凌,这就是他敢于跟海商豪门较量的底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