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411

  这估计也是某个“无良”的考官想出来折腾考生的法子,本来事先通知一下每个考生入口是哪个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他们就不通知,就让你去找。
  如果考场入口都找不到,那乡试也不用参加了,这种没用的东西,考上举人那也是个废物。
  杨聪当然明白这其中的道道,他也不想刻意躲避这种考验,不过,能有人领路他也不会拒绝,毕竟他是来考举人的,而不是来折腾自己又或者锻炼眼力的。
  他直接拱手道:“那就有劳张兄了。”
  张平闻言,连忙点头哈腰的领着他们往入口附近的大广场走去。
  这家伙,这会儿广场上真有点乱,因为大家都在找入口啊,一万多人挤一起,看着都让人头皮发麻。
  还好有张平,不然这乡试第一关就要被折腾惨了。
  很快,一行人便来到了一个入口的通告牌附近,不过这通告牌上面并没有写什么省份,也没有标明州府县,而是直接列的考生的名字,只有在一些可能重名的名字后面才有细小的标注,标明考生的籍贯。
  到了这里,张平直接朝李杜拱手道:“李公子,你的入口就是这个了。”
  李杜闻言,连忙朝杨聪他们挥了挥手,随即便凑到通告牌前面仔细查找起来。
  过了一会,他便激动的指着通告牌上的名单道:“真是这里,我的名字就在那。”
  杨聪闻言,不由朝张平竖了竖拇指,紧接着又朝李杜挥了挥手,随即便跟着张平继续往前走去。
  有了张平领路,众人不到一刻钟时间便找到了各自的入口,这会儿大部分考生还在到处乱窜呢,有的甚至汗都冒出来了,也不知道是急的还是累的。
  杨聪看着那些焦急的考生,脸上不由露出微微的笑意,这钱花的,果然值啊。
  他站在入口附近悠哉悠哉的等了大约两刻钟时间,入场检查终于开始了。
  这乡试跟县试、府试和院试可不一样,乡试一场就是三天,而且考生入场之后不考完便不准出来,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
  由于时间太长,这吃的喝的反而不准带了,因为天气太热,你带进去不到一天便馊了,再说检查起来也麻烦,一万多考生呢,都带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两个时辰都不一定能检查完。
  由于考生太多,这便桶什么的也不让带了,那家伙,三天时间,如果任由一万多考生在自己号舍里使劲拉,那考场里的气味,再厉害的人也受不了啊。
  乡试也就允许考生携带笔墨砚,最多再带把扇子,其他的,你要带了,一律给你扔了!
第九章
待遇果然不一样
  寅时三刻,天际才露出一丝曙光,乡试的入场检查已然开始了,江南贡院外面一百多个入口同时响起了督考官洪亮的点名声。
  这乡试入场检查果然严厉的,由于不可描述的原因,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总之,这入场检查让人很没面子。
  杨聪看着一个个考生被衙役不可描述的检查来检查去,心里都有点打鼓了,这大庭广众之下,衙役真敢给他行方便吗?
  进去十余个考生之后,督考官终于朗声念道:“泉州府惠安县考生,杨聪。”
  杨聪连忙疾步上前,拱手作揖道:“学生杨聪,见过大人。”
  那督考官看也不看,直接向后一挥手,冷冷的道:“开始检查。”
  这家伙,好严厉啊,杨聪心里又开始打鼓了,这张平说能让他轻松过关,到底真的假的。
  接下来的一幕,简直让杨聪目瞪口呆,那搜身的衙役貌似有点累了,竟然只是让他把腰带解开,稍微检查了一下,便朗声道:“身无夹带。”
  那督考官竟然也没看到一般,直接从取过一块牌子丢给他,随即朗声道:“过。”
  杨聪见状,这心里着实兴奋的不行了,看样子,张平说的都是真的,不但是衙役,甚至是督考官,这家伙都有办法通融!
  这下好了,乡试这九天看样子真不用受什么罪了,他满心欢喜的接过衙役递过来的竹篮,疾步往考场中走去。
  江南贡院的规模着实大的吓人,杨聪虽然没什么密集恐惧症,但是,走进考场一看,他头皮也不免有点发麻。
  这里面的号舍也太多了,放眼望去,一排一排的,数都数不清,而且每排都有上百步长,也就是说,一排号舍就有一百多间,那密集程度,看得人都眼晕。
  还好,这考场入口基本上都在相应的号舍附近,而且入场顺序也是根据考牌编号来的,他都不用去找,直接从眼前这排号舍走进去便成,走过十几个有人的号舍之后,便到了他的号舍了。
  这号舍跟院试的号舍也不一样,里面根本就没有条桌,也没有草席,就是两块木板,一块离地大约四尺高,横架在入口处的墙上当书桌,另一块离地大约两尺高,横架在号舍里面,当椅子和床铺,除了这两块木板,号舍中就再也没有其他任何东西了。
  杨聪轻轻掀起前面的木板走进号舍中随意打量了一番,便缓缓坐了下来,这会儿离开考时间大约还有三刻钟,他倒也不着急,把笔墨砚都摆好之后,他便拿起扇子悠闲的扇起来。
  这扇子不是张贞送他的那把,也不是原来那种破烂的芭蕉扇,而是一把新买的折扇。
  他到了金陵城之后才知道,原来,这科举考试是可以带折扇的,不过这折扇必须是特制的,也就是用透明绸缎做出来的那种。
  这扇面是透明的,一眼就能看个对穿,自然不用怀疑里面会有夹带,所以,这种扇子是可以带进考场的。
  他拿着扇子扇了好一阵,外面检查的督考官和衙役终于出现在号舍的入口处,考试就要开始了。
  接下来,衙役的举动再次让杨聪大吃一惊。
  四个衙役,竟然挑了三个担子过来了!
  这试卷再多,也不用箩筐装吧?
  他忍不住略微伸长脖子一看,顿时便明白了,原来他们挑的是两箩筐碗、两桶水和两篮子蜡烛。
  这些都是考生这几天要用到的,两个碗,烂的用来洗笔,好的用来喝水,两根蜡烛,一晚上一根,多的就没有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负责发东西的衙役把碗摆桌子上的时候竟然还朝他眨了眨眼睛。
  好吧,这家伙应该是想告诉他,张平让其照顾他呢。
  杨聪这个无奈啊,只能眨个眼,以示回应了,还好,没人注意到他们的小动作,要不然,别人还以为他们这是在眉目传情呢。
  接下来就是正式的考试了,第一天考的是三篇经义,也就是你对《四书五经》的理解,题目也是从《四书五经》中摘抄出来的,不过答题却要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里的套路来。
  这经义题并没有标准八股文那么难,因为经义题考的主要是你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对排比对偶句并没有严格的要求。
  一般每篇经义里面有一组排偶对比句就算是合格了,有两组排偶对比句就算是不错了,有三组排偶对比句那就算是很优秀的文章了,至于四组,那基本不用想了,因为经义也有篇幅限制,超过四百字,你这篇经义就废了。
  杨聪当然是选择每篇做三组排偶对比句,因为这排比对偶句对他来说压根就不算什么啊,经过将近两年的练习,他这会儿简直是提笔就来啊,甚至都不用打草稿的。
  当然,这草稿还是要打的,因为乡试对卷面的要求也相当的严格,别说是抹掉一个字重写了,就算你不小心滴一点墨水滴试卷上,你这试卷差不多也废了。
  杨聪虽然做文速度牛逼,但也不敢吹牛逼说自己能一气呵成做出篇经义来,所以,这草稿还是必须打的。
  他埋头写了一个时辰左右,这第一篇经义就完成了,他刚放下笔准备休息一下,眼前突然出现一个黑影,这是有人站他号舍前面了,会是谁呢?
  他忍不住抬头一看,原来就是那朝他眨眼睛的衙役,这家伙正提着桶水,拿着个瓢,满脸微笑的看着他呢。
  这意思大概是问他要不要喝水吧。
  杨聪这会儿的确有点口渴了,他毫不犹豫的拿起桌上那个干净的碗,一口就把里面的水给喝了个精光。
  那衙役见状,连忙上前给他倒了满满一碗水,又眨了眨眼睛,这才满脸笑意的走开了。
  这待遇果然不一样啊,好在这乡试的号舍都是单排的,对面根本没人,旁边的考生也不敢伸出头来看他们两个在干嘛,要其他考生知道杨聪有专人“服务”,估计得气得喷血。
  要知道,其他考生可是水都不敢多喝,而且,一天差不多就一碗水,喝完基本上就没有了,想多喝,人家衙役都不一定过来给你添呢。
第十章
三天两夜
  杨聪的做文速度那真不是盖的,一般秀才半天能做一篇经义题出来就不错了,他却一个时辰不到就能写出一篇来,这第一天还不到午时呢,他便把三篇经义题的草稿给打好了。
  不过,他并没有急着往试卷上抄,时间还充足的很,他准备好好把草稿检查一番,再花两天时间把文章润色一下,然后再往试卷上抄。
  正当他摇着折扇,悠哉悠哉检查草稿的时候,几个衙役又挑着担子过来了。
  这次他们挑的是特制的食盒,也就是装饭碗菜碗那种大盒子,一格一格的,里面全是做好的饭菜。
  这些衙役给杨聪端上来的饭菜貌似和别人没什么不同,也是一个大碗,菜就倒在饭上面,分量也不是很多。
  但是,如果有考生拿自己的饭菜来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杨聪这饭明显要比他们好,菜那更是单炒的,他们的菜里面那是一点油星子都看不到,杨聪这菜里面却是一片一片的肉。
  这会儿貌似大部分考生都在拼命忍耐,忍着不上茅房,所以,考场里面除了一点汗馊味,倒没什么其他异味,这环境已经算够好的了,杨聪毫不犹豫的端起碗就是一顿猛吃。
  因为他知道,让人憋一天不上茅房是不可能的,而且考场的茅房就在号舍两侧,估计过不了多久整个考场就会臭气熏天,那会儿再吃饭,可就没这会儿爽了。
  他猜的果然没错,午时刚过,安静的考场里面便传来密集的脚步声,很显然,是有人憋不住了,而且憋不住的人还不少。
  紧接着,那屎尿的味道便开始在空气中弥漫,而且越来越浓。
  好熟悉的味道啊,杨聪的脸上不由露出淡淡的微笑。
  这会儿他终于明白当初赵炎和刘守良为什么会露出怀念的表情了,经历过科举最后金榜题名步入仕途的,估计都会怀念这考场吧,因为这里就是他们梦想起飞的地方,环境虽差,但意义特殊啊。
  杨聪坐那里神经病般的微笑了一阵,腹中也开始翻腾起来,没过多久,督考官便晃晃悠悠的巡查到他前面了,他连忙抬手示意,自己要上茅房了。
  那督考官也没吭气,只是抬手一招,让那跟他眨眼睛的衙役过来,陪同他一起去上茅房,随即便晃晃悠悠的走开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