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411

  杨聪可不知道自己差点被严嵩给刷下去了,不过,他倒是预料到自己可能会有麻烦,能不能中举还真不好说。
  所以,放榜这天他早早和俞大猷等人一起来到了贡院外面,想看看结果到底如何。
  这家伙,他们来得早,还有人比他们来得更早呢,那贡院外面人多的简直寸步难行。
  还好,有俞大猷和汤克宽这样的高手在,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根本就挤不过他们,没过多久,他们便挤到了榜单下面,这榜单可不同于府试又或者院试的榜单,上面光人名就有五六百个,密密麻麻的,看着都让人头皮发麻。
  杨聪抬头扫了一阵才找到榜单的起始位置,那起始处离他还有点远,他眯了眯眼睛才把上面的字看清楚。
  第一名解元,不是他。
  第二名亚元,也不是他。
  第三、四、五名经魁,还不是他。
  杨聪匆匆扫了一眼,这心里顿时凉了一大截,他可是习惯了高居榜首,这突然之间前五名都找不到他的名字,他这心里已经慌的不行了。
  难道自己真的被何迁和严嵩给做了吗?
  如果真是这样怎么办?
  这时候,李杜却突然兴奋的欢呼道:“中了,中了,我中了!”
  这家伙,前面几名好像没他的名字啊,杨聪下意识又把前五名扫了一遍,别说李杜这个名字了,连个姓李的都没有。
  他愣了一下,突然明白过来,李杜可以说是他们里面最差的,原本就没什么把握中举,这家伙怕是从最后一名往前看的吧。
  李杜的确是从最后一名往前看的,他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解元、亚元什么的,他压根就没想过,只要能中举,他就烧高香了,所以,他干脆从最后一名往前看。
  没想到,还真找到自己的名字了,虽然是倒数第四名,那也是中举了啊。
  中举了啊!
  从此他就不是酸秀才了,而是举人老爷了。
  从此他就是士绅了,而不是普通老百姓了。
  这年头,考个举人真的不容易,从县试、府试、院试到乡试,淘汰率都高的惊人。
  县试和府试的录取比率都是十取一左右,也就是说,一百个读书人里面才能出一个童生。
  而院试的录取率更是低的惊人,三十个童生里面才录取一个秀才,也就是说,三千个读书人里面才能出个秀才。
  乡试的录取率那也是相当低的,基本上二十个秀才里面才取一个举人,而且南直隶应天府江南贡院因为考生太多,举人还有名额限制,基本上一届最多也就录取六百个举人,像这次,考生多于一万两千人,其实已经超额了,录取比率比二十取一还要低。
  这样算下来差不多六万个读书人里面才能出个举人,当然,很多考生都不止参加一次院试又或者乡试,这个重复考试的人数摘除以后,出举人的概率大概在万分之一到两万分之一之间,也就是说,一两万读书人里面最多出一个举人!
  这恐怖的录取比率之下,读书人想要获取秀才功名都千难万难,想要考上举人那更是难如登天。
  当然,考上举人之后随之而来的好处也是相当惊人的,获取了举人功名不但能获取四百亩地的免税额度,还能获取选官的资格,也就是说,有了举人功名,你就有资格当官了。
  这所谓的当官可不是没有品级的杂吏而是由吏部选派正正经经有品级的官员,如果有后台又或者能力特别强的话,当个县令,甚至是当个知府都不是不可能的,像历史上有名的海瑞就只是个举人而已。
  可以说,考上举人就等于一举从普通老百姓变成了高高在上的统治阶层,整个人生从此就彻底改变了,这对于李杜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惊喜啊,他虽然没如同范进那般欢喜的疯掉,也激动的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了。
  他这正欣喜若狂呢,薛南塘紧接着又欢呼道:“中了,中了,我也中了!”
  晕死,杨聪顺着李杜的名字往前看去,果然,没过几个便是薛南塘,这两个家伙都中了,自己应该没有问题啊,他正要继续从榜首往后看,俞大猷突然大笑道:“哈哈,我也中了。”
  杨聪闻言,顺着薛南塘的名字继续往前一找,果然,很快就找到了俞大猷的名字。
  这家伙,可不得了了,文武双举人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
  现在,一起六个人,李杜、薛南塘、俞大猷都中举了,王宣和胡宗宪应该也中了,因为王宣和胡宗宪的水平明显要比他们三个高一大截,这三个家伙都中了,王宣和胡宗宪是不大可能不中的。
  这个时候杨聪心里着实慌的不行了,他们都中了,自己为什么不中呢,他的水平可比这三个家伙强了不止一星半点,甚至,从做文速度上来说王宣和胡宗宪都比他差了一大截,要按这样算起来,他应该名列前茅啊,为什么前五名里面都没有他的名字呢?
  如果自己真被何迁和何迁和严嵩做掉了,那后果简直不堪想象啊!
  他怀着忐忑的心情,焦急的抬起头来,继续从榜首往下看去。
  第六名亚魁,杨讳聪。
  这家伙虽然姓杨,也带了个“聪”字,中间却多了个“讳”字,还不是啊。
  他下意识就要跳过去,但是,紧接着他又愣住了,因为那“讳”字两边貌似有个细细的括号,他刚看的太匆忙了,愣是没注意到。
  杨(讳)聪,这应该就是自己了,他知道自己这个“聪”和当今皇上朱厚熜的“熜”是同音,前面加个讳字倒也不奇怪。
  不过,这名字写的真心操蛋啊,杨讳,尼玛啊,太像杨伟了,这他吗到底是谁啊,这么操蛋的!
  他正在那里暗自腹诽呢,胡宗宪突然跳起来大笑道:“我中了,我也中了,哈哈哈哈。”
  杨聪见状,连忙顺着榜首往下看去,果然,二十几名里面便有胡宗宪的名字,这下,五个年轻人都开始兴奋的相互庆贺起来,唯有王宣还在紧张的搜索着自己的名字。
  终于,在经历六十多次失望之后,他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这个时候,他竟然忍不住热泪盈眶道:“老夫也中了,老夫竟然也中了!”
  其实,他并不老,他这会儿也就四十多岁,要用现代人的话说,他是正值壮年,不过,这会儿老百姓平均年龄本就不高,再加上他生活异常艰难,早已折磨的他满头白发,可以说,他心态已然老了。
  但是,看到自己中举之后,他那满含热泪的眼眸中仿佛又焕发出一丝壮志雄心。
  这个时候中举,他这辈子或许还大有可为啊!
  这次乡试,南直隶考场总共也就录取六百余名举人,而他们这六人竟然全中了,不得不说,这是奇迹。
  其实,这结果也不是很奇怪,究其原因,主要杨聪太有钱了,各种乡试和会试的精选文章集注他是看到就买,不知道买了多少本。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他们看的精品应试文可不止三百篇,而且每篇都有名家点评,做出来的文章自然不会太差,中举那也是正常的。
第十三章
睚眦必报
  乡试放榜之后,按规矩要举行鹿鸣宴,由筹备乡试的衙门设宴招待中举的考生,并发放中举的文书,以示庆贺。
  不过这鹿鸣宴并不是放榜当天,因为考生不一定会在同一时间跑去看榜,而且放榜的时候落榜考生大部分也都在,这个时候庆贺,对放榜考生那简直就是一种羞辱。
  所以,鹿鸣宴一般都会在放榜之后三天举行,而这三天时间,相关衙门衙役也会跑去给中举的考生报喜,通知他们参加鹿鸣宴,同时也是为了去讨个彩头。
  张平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讨喜的机会,杨聪一行人才刚返回大报恩寺不久,他便带着几个衙役,举着牌子,敲锣打鼓,疾步而来。
  杨聪见张平来报喜,也不含糊,当即就命人取来了六十两银子,一把塞他怀里,因为他们这里六个人全中了,张平这一次等于是给六个人报喜来了。
  这家伙,六十两啊,张平接过银子的时候那手都忍不住哆嗦了一下,别看他“生意”好像做的很大,给一个考生行方便就是五十两,那钱他大部分都是要散出去的,不然谁愿意配合他行方便啊。
  这六十两就不一样了,只要随便给一起来的衙役分点,大部分都能揣他自己腰包里,这下,他真是赚大发了。
  这位杨公子简直是豪无人性啊,必须好好巴结啊。
  他与众人寒暄了一阵,又将一起来报喜的衙役打发走,随即便满脸郑重的走到杨聪跟前,低声道:“杨公子,您可知道,严大人在复核考卷的时候差点就把您刷下去了。”
  卧槽,严嵩真下手了!
  这事虽然过去了,杨聪还是免不了紧张道:“噢,他找的是什么借口?”
  张平闻言,绘声绘色的把当时严嵩和邹守益、湛若水的对话复述了一遍,仿佛当时他就在现场一般。
  当时他自然不在现场,不过现场也不止严嵩、邹守益、湛若水他们三个,那时候也有衙役在场,起码搬考卷这种事情严嵩他们就不会亲自动手,很多杂事还是要衙役来做的,张平只要随意打听一下,便能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
  这个严嵩果然歹毒啊,这欺君之罪的帽子扣下来,自己可就不是中不了举这么简单了。
  杨聪心里是恨得咬牙切齿,但是,他却拿严嵩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严嵩后面还站着夏言呢,据说夏言很快就要出任内阁首辅了,这个时候,就算是发动阳明一脉所有的力量也不一定干得过严嵩啊。
  怎么办呢?
  他可不是那种甘愿吃哑巴亏的人,谁弄他了,他就要想方设法弄回去。
  他从来就是睚眦必报,因为你不给人家一点教训,人家很有可能会跟你没完没了。
  问题现在他实在是扳不动严嵩啊,怎么办呢?
  杨聪冥思苦想了一阵,终于有了计较。
  这大的收拾不了,还收拾不了小的吗,这事本就是何迁整出来的,既然弄不动严嵩,好歹也要整一下何迁啊,不然,他们还真当自己好欺负了。
  想到这里,他严肃的问道:“张兄,你可知道何迁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意思,难道想收拾何迁。
  张平闻言不由一愣,这个何迁,的确不是个东西,如果想找其办事,这家伙都是狮子开大口,黑的很。
  他一个衙役,自然不敢把个正六品的礼部主事怎么样,因为他们这种人说白了就是依附于各级官吏存在的,如果敢反噬自己的主人,那他就混到头了。
  所以,他以前虽然对何迁很反感,却也没想过要收拾这家伙,不过,杨聪如果出手的话,性质就不一样了,那是他们官老爷之间的内斗,跟他就没多大关系了。
  这个忙,到底帮不帮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