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王(校对)第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364


第157章
西南初定疯王锐意改制
  龙江船厂,一艘硕大的楼船已然出现在宽广的船坞水道上。
  这艘楼船足有十来丈长,宽度也达到了三丈左右,其上足有三层舱室,其下则是四个硕大的水轮。
  朱器圾站在楼船顶端的瞭望台上,看着下面忙碌的工匠,忍不住微微叹息一声。
  唉,眼看着这千料大船就要开出船厂试航了,他却等不到那时候了,因为他必须回南阳了。
  要知道,他来四川都快一年,而这一年,西北旱情日益严重,魏忠贤提拔的贪官污吏又充斥陕西山西两省,这些人,那都是没人性的,只知道自己捞钱,根本就不管灾民死活,西北灾民无以为生,只得背井离乡,疯狂向南迁徙,郧阳地界再次流民疯涌。
  王妃马瑞伶和侧妃宁秀儿为了避免抚治蔡复一因流民事急跑浙川求助,从而看出什么破绽,不得不疯狂吸纳流民,以解蔡复一之急。
  光是这不到一年时间,她们就吸纳将近二十万流民,而这会儿他和毕懋康、王徵、宋应星等人又不在,浙川根本就没有什么人能管这么大的事,他要再不回去,家里就要乱套了。
  原本,他之所以一直留在这边没走,主要还是担心奢崇明和安邦彦闹得太厉害,马千乘都顶不住,不过,这会儿他貌似不用担心了,因为西南土司的叛乱差不多已经平定了。
  四川巡抚朱燮元通过被俘获的叛军诸生招降了叛将罗象乾,并以诚相待,罗象乾感激不已,配合官兵演了出诈降之计,将奢崇明引入官兵的圈套之中,奢崇明大败,一路南逃,最后遁入大小凉山,不知所踪。
  贵州巡抚王三善亦以高官厚禄为饵招降判将陈其愚,大败安邦彦,并乘势攻入安邦彦老巢水西,占领大方,将安邦彦叛军死死压制在织金那威一线。
  至于马千乘占据一府三州的事,有刘若愚从中斡旋,九千岁并没有说什么,朱燮元也是那种相当精明的干吏,九千岁代表的朝廷都没说什么,他自然也不会自讨没趣。
  也就是说,四川这边,除了造船的事,其他基本没什么好操心的了,而造船方面,宋应星可是比他内行多了,他在不在都没多大关系。
  所以,他决定,尽快回南阳。
  他带着宋应星在即将完工的千料大船上来回转了几遍,将一些炮舰需要预留的位置细细交待了一番,又沿着龙河巡视了一番各处作坊的修建进度和生产情况,随即便准备回程了。
  这一次过来的时候,他是带着四万大军走陆路,走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回去的时候,他可不想这么辛苦,他决定走水路,也就是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直抵武昌府,然后再沿着汉水逆流而上,直抵郧阳府。
  至于带来的四万大军,这会儿正守着一府三州的地盘呢,他自然不能带回去,他也就带了毕懋康、宁丑旦和张明世等人和一众密卫,加起来也就千余人,有一百艘车轮舸足矣。
  一番辞别之后,一行人便上船出发了。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坐船顺流而下,速度那是相当的快。
  重庆府到武昌府走水路也就两千里左右,两天时间,众人便已抵达武昌府,紧接着便是沿汉水逆流而上了。
  武昌府到郧阳府走水路也就千余里左右,不过,因为是逆流而上,就算是蒸汽动力的轮船也不可能日行千里,众人还是花了将近两天时间才抵达郧阳。
  这一路总共才花去四天时间,比走陆路不知道快了多少,而且这会儿又是冬天,众人坐在车轮舸上简直不要太舒服。
  到了郧阳,就不能再坐船了,还好,这边早已接到通知,准备了数十匹快马,朱器圾一行回到浙川倒也无需花费太多时间,至于剩余的密卫,自然有出去,也无需他操心。
  他都离开将近一年了,浙川到底怎么样了呢?
  朱器圾回到郡王府与妻儿好好团聚了一番之后,便将王妃马瑞伶、侧妃范心怡、宁秀儿三个人单独叫到书房,细细询问起来。
  他首先问王妃马瑞伶道:“伶伶,我去四川这段时间,浙川没出什么事吧?”
  马瑞伶颇为镇定道:“没什么大事,有秀儿做你的替身,外人根本不知道你不在,浙川自然不会出什么太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收置的流民太多了,我和秀儿都有点管不过来了,孙洪亮和艾铁柱这两个在山里管事的更是忙得晕头转向。”
  朱器圾闻言,不由微微点头道:“嗯,洪亮和铁柱本就没读过什么书,让他们管着这么多人,着实有点为难他们了,放心,这次我把孟侯也带回来了,有他在,山里的事情就无需担心了。”
  紧接着,他又问侧妃范心怡道:“心怡,王府这段时间的收支如何,我们还有多少结余啊?”
  范心怡闻言,不由愁眉苦脸道:“王爷,您上次那钱花得也太狠了,我们王府这几年的收益差不多都搭进去了,哪还有多少结余。”
  这个,一次花费将近五百万两,着实有点猛,要知道,这会儿朝廷一年的税赋还不到五百万两呢。
  朱器圾颇为尴尬的解释道:“心怡,我们不能心疼这钱,你知道吗?要想将士用命,就得让他们有奔头,如果杀敌都没奖赏,阵亡了也没抚恤,那谁还愿意给我们卖命啊!”
  范心怡还是有点心疼道:“可我们好不容易才攒了这么点钱啊,一下就没了,王爷,您怕是不知道吧,我们收置的流民都八十多万了,这么多人吃喝拉撒,一个月下来,我们根本就没多少结余。这流民还在不断往郧阳涌呢,以后我们想要存点钱都难啊!”
  这个问题朱器圾自然考虑过,回来的路上,他就一直在想。
  流民越来越多,支出越来越大,怎么办呢?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让流民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就行了。
  以前,流民不是很多,他赚钱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的速度,他自然不用急着这么做。
  现在就不一样了,他手下的流民都快破百万了,如果再让流民无忧无虑的吃大锅饭,他也扛不住了。
  所以,必须要让这些流民积极一点,主动一点,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才行。
  他微微点头道:“嗯,这个问题其实我一直在考虑,以后,我们不能再给流民提供免费的衣食了,得让他们自己赚钱养活自己才行。”
  啊?
  范心怡闻言,不由满脸不忍道:“王爷,不用这样吧,他们要有办法养活自己就不会沦为流民了,我们如果不给他们提供衣食,他们怎么活?”
  朱器圾淡淡的道:“这个你就不用操心了,人都是逼出来的,他们在西北是没法养活自己,因为那边的旱情太严重了,在这里就不一样了,我们虽然不给他们提供衣食,但是给他们提供了田地啊,他们完全可以栽红薯和土豆,又或养兔子甚或养羊养猪什么的赚钱来养活自己,以后,这些东西我们都按售价的一半从他们手里收购就行了,他们要想过得好,就会想办法多种红薯和土豆,多养兔子和山羊什么的,要他们自己不努力,那就让他们自己过苦日子去!”
第158章
疯狂突进巡抚中计身亡
  很多时候,人都是这样,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如果什么都不用想便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又有几个人愿意去拼命干活,绞尽脑汁赚钱呢。
  朱器圾并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以前流民不多的时候,他没必要这么做而已。
  现在就不一样了,他手下流民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多到他都有点不堪重负了,他自然不能再充当烂好人,白白养活这么多流民了。
  他回到王府休整了几天之后,便将毕懋康、赵正道、孙继文、孙洪亮、刘文秀、艾铁柱等人招至主殿大堂,商议起来。
  众人聚齐之后他便直言不讳道:“诸位,你们应该都知道,现在我们收置的流民已然超过了八十万,而且,这些流民的衣食都是我们免费提供的,这么多流民,一个月下来光粮食就得消耗七八十万石啊,我们的收益,大半都用来养活这些流民了,要是光有这一项支出,我们倒是勉强能顶住,问题我们还得养活四万大军和一万密卫啊,而且西北的流民还在不断涌向郧阳,长此以往,我们肯定会入不敷出,所以,我们得改一改了,不能再免费给这些流民提供衣食了,得让他们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了。”
  毕懋康、赵正道、孙继文等人闻言,无不微微点头,以示赞同。
  他们都深有同感,觉得这样搞下去不行,要真到了入不敷出那一天,可就麻烦大了,几十万流民,可不是开玩笑的,要是吃不饱,那就要出大乱子了。
  孙洪亮、刘文秀、艾铁柱等人闻言,却是微微变了脸色。
  他们也知道,白白养活这么多流民不是长久之计,问题,他们都是流民出身啊,对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可是有深切的体会,小王爷要不给这些流民免费提供衣食了,这些流民怎么办呢?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年纪最大的孙洪亮开口道:“王爷,这样能行吗?现在的粮食可不便宜,好几两银子一石呢,我们要不给他们提供粮食,他们能养活自己吗?”
  朱器圾淡淡的道:“你也知道粮食好几两银子一石啊,我们白白送给他们,他们知道珍惜吗?还不是逮着猛吃,能吃多少吃多少,反正不吃白不吃,人再多一点,我们真负担不起了。以后,我们不能再这样了,得让他们自力更生。他们养不养的活自己就要看他们自己努力不努力了,我们又不是没给他们安排生计,农户,我们给了他们田地和农具,而且,以后我们会按售价的一半从他们手里收购土豆、红薯和兔子肉等产出,他们只要勤劳一点,养活自己还是不成问题的,如果知道上进的,自己去多开点山地,过上比现在还好的日子都不成问题。至于匠户,他们干活可不是白干,我们都给了酬劳的,以后,这个酬劳还可以相应再提高,只要他们努力干活,也能衣食无忧。还有军户,那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给的军功奖励和阵亡抚恤那可不是一般的高,只要肯上战场拼命,发个小财是不成问题的。”
  呃,这个的确。
  他们收置的流民那都是一个比一个能吃,一天天的,那的确是能吃多少吃多少,一点都不知道心疼。
  唉,是该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粮食来得有多么不容易了,要让这些家伙饿死鬼投胎般的吃下去,小王爷都要被他们吃穷了。
  孙洪亮闻言,微微点了点头,没再吭气了。
  刘文秀和艾铁柱也是微微叹了口气,没再言语。
  这改制的决意就算是通过了。
  紧接着,朱器圾便派人前往各处流民聚集点,发出通告,宣布以后不会再免费为大家提供衣食,同时也公布了红薯、土豆和兔子肉等产出的最新收购价格,还有最新的匠户酬劳和将士待遇,鼓励农户多生产,匠户多找活干,同时踊跃报名参加新军。
  这改制措施一宣布,流民自然免不了议论纷纷。
  勤劳点的,还没什么,反正他们可以载种红薯、土豆,养兔子甚至养山羊,养猪什么的,随着这些东西收购价格的提高,他们的生活还能变得更好呢。
  那些喜欢偷懒耍滑甚至喜欢不劳而获的流民就有点受不了了,小王爷这么搞,他们岂不又要饿肚子啊!
  于是乎,有人开始埋怨了,甚至还有人开始煽动其他流民,准备闹事了。
  这些自然都逃不过密卫的眼睛。
  那些口出怨言的,都被挂上了号,以后要是有什么好事,基本就没他们的份了。
  那些暗中煽动其他流民准备闹事的,很快便消失了,再也没人见过。
  非常时期得用非常手段,这种人,留不得,留着就是祸害。
  经过一番清理之后,流民们都慢慢适应了新政,大家又老老实实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当然,大巴山里也不是一点变化都没有。
  新政实施之后,开荒种地的多了,饲养家畜的也多了,产出有了很明显的提升,王府的收入也随之明显提升,朱器圾手里头的钱也越来越多了。
  一番改制之后,朱器圾的领地是一片欣欣向荣之相,西南的形势却是突然之间急转直下。
  原来,贵州巡抚王三善中了安邦彦的奸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