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王(校对)第1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364

  想起海外贸易,朱器圾倒是想起一个人来。
  如果说这年头谁最适合当海外贸易代理,那绝对非郑芝龙莫属,这家伙可是东南海域的扛把子,东瀛和南洋的走私生意基本上都被他垄断了。
  想到郑芝龙,他不由又想起了郑成功。
  这位可是和李定国一起被称为南明的擎天双壁,传闻如果两人联手,足以干翻当时的满清。
  只可惜,当时两人并非一个皇帝手下,李定国是南明永历帝坐下的擎天柱,郑成功是南明隆武帝座下的擎天柱。
  隆武帝驾崩之后郑成功就算投入永历帝麾下估计还没自己在东南海域混来得痛快,而且,像他这样拥立先帝的旧臣,很有可能被拿去当炮灰也说不定。
  郑成功是顾虑重重,怕被永历帝又或其手下的权臣收拾,所以,在历史上,两个人并没有走到一起。
  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如果他能把郑成功招至麾下,那擎天双壁不就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了吗?
  想到这里,朱器圾不由一阵激动。
  要知道,郑成功手中的水师精锐正是他最为缺乏的,如果能将这么个传奇人物招至麾下,那就等于平添了最少十万水师精锐啊!
  问题,福建和南阳远隔数千里,怎么去招揽人家呢?
  朱器圾取出大明全图一看,眉头顿时皱成一团。
  南阳离泉州实在是太远了,走陆路的话,基本不可能过去,因为这会儿关卡太多了,没有通关行文,很多关卡都过不去,而大明朝,除了皇帝,恐怕没有人有这么大的权力发放通行这么多省份的通关行文,郧阳抚治毕懋良都没这权力。
  走水路的话,貌似也抵达不了,因为长江水路只通到南直隶就没了,要去往福建,必须走海路,而这会儿,没有堪合,你敢开船出海,绝对会被沿途的海巡司给抓起来。
  怎么办呢?
  他想了好一阵,这才朗声对门外道:“去请毕懋康毕大人过来一趟。”
  没过多久,毕懋康便匆匆走进书房。
  朱器圾直接了当道:“孟侯,你可听说过郑芝龙?”
  毕懋康闻言,不由诧异道:“王爷,您说的是那个海盗头子吗?”
  海盗头子?
  呃,这会儿人家或许还是个海盗头子,不过,郑芝龙应该很快就会归顺朝廷了。
  朱器圾微微点头道:“对,就是那个最大的海盗头子,你认识的人里面可有人跟他有联系?”
  这个怎么可能?
  我是书香门第出身,人家是海盗出身啊!
  毕懋康仔细回想了一下,随即摇头道:“没有,我认识的大多是读书人,不大可能跟一个海盗头子有瓜葛。”
  这就麻烦了。
  朱器圾皱眉想了想,随即又问道:“那你知道怎么能联系上他吗?”
  毕懋康不假思索道:“这个倒是不难,他虽然是海盗,也做生意,而且生意还做得挺大,南直隶有很多布庄应该都与其有生意上的往来,我可以托人去问问,看有没有跟那些布庄掌柜相熟的。”
  能联系上就好。
  反正这会儿也没什么要紧事,如果能趁这段空闲时间联系上郑芝龙,从而想办法招揽到郑成功,那可就不得了了,十万水师精锐啊,再加上一千料和两千料的炮舰,海战岂不无敌!
第179章
焦头烂额
  王府别院,大堂之中,朱器圾正独自坐在主位上沉思。
  刘国江、贺九斤和赵国栋兄弟就要出发了,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监控各路义军的动向。
  他的目标可是造反靖难,当皇帝,让大明再次走向中兴,可以说,各路义军就是他的敌人,李自成和张献忠就是他的主要对手。
  这些义军虽然实力不是很强,破坏力却极强,一开始,大家可能是为了不饿死,不得不反,但是,到了后面这些义军都逐渐转化成了流寇,为了自己生存,不管他人死活的那种。
  他们所过之处那简直就如同蝗虫过境一般,不但东西全抢光,就连人他们基本都扫光了,留下的,那就是满目疮痍。
  如果让他们到处肆虐,那这天下就休想太平,要想中兴大明,就必须剿灭这些流寇。
  所以,他才决定,让刘国江和贺九斤带人打入李自成和张献忠阵营内部,给他盯着这两个主要对手,同时让赵国栋和赵国梁兄弟坐镇西安和洛阳,时刻注意各路义军的动向。
  现在,他们就要出发了,他自然要给些提点。
  他脑海里不断回想着前世在小说里和电视上看到的相关内容,却怎么也抓不住重点,因为义军的数量太多了,不但人数多,头头脑脑也多,而且,一开始的时候,这些家伙基本都是到处乱窜,让人摸不着头脑。
  唉,这些家伙着实让人头疼啊!
  他正在那暗自叹息呢,赵国栋和赵国梁兄弟已经急匆匆的从外面走进来了。
  看样子,一时半会要想控制住这些义军是不可能了,只有先盯着这些家伙,防止他们跑到浙川和重庆附近搞破坏了,至于其他地方,让崇祯头疼去吧。
  他亲切的招呼赵国栋和赵国梁兄弟坐下来,随即便细细交待道:“国栋,国梁,你们要尽量了解各路义军的规模和他们的大致动向,如果他们往其他方向跑,你们无需多管,如果他们往南阳或者重庆方向跑,你们一定要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回来报信,这帮家伙,那可是比强盗还狠。”
  赵国栋和赵国梁兄弟闻言,连忙点头道:“属下明白。”
  紧接着,朱器圾又根据自己记忆中的内容,大致介绍了一下义军中比较出名的首领,什么府谷王王嘉胤、紫金梁王自用、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赛曹操罗汝才等等,只要他能记起来的,都介绍了一遍。
  反正他未卜先知的能耐已经出了名了,在手下人面前根本就无需遮掩。
  他这刚介绍的差不多,刘国江和贺九斤也赶过来了。
  对于这两个人,他倒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他们能盯紧李自成和张献忠便行。
  他稍微想了想,随即交待道:“国江、九斤,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盯着李自成和张献忠,其他事,你们都不用管,其他人,你们也不用管,记住,就跟在李自成和张献忠身边,哪怕他们被官兵打得只剩下几个人了甚至接受朝廷的招抚,你们都死死跟着,总之,他们干什么,你们就干什么,不要有其他任何想法。”
  这个貌似简单,刘国江和贺九斤连连点头道:“属下明白。”
  朱器圾又细细交待了一番,随即便挥手道:“行了,去吧,注意安全,希望李自成和张献忠覆亡的那一天你们都还在。”
  四人连忙起身,告辞而去。
  朱器圾看着他们的背影,不由长长的嘘了口气。
  西北的事情总算是安排好了,接下来重点就是拉拢郑芝龙,拿下郑成功了。
  至于崇祯这个疯子,暂时不需要去管,这会儿让这家伙头疼的事情多着呢。
  崇祯这会儿的确很头疼,因为天启和魏忠贤给他留下的摊子太烂了。
  他接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烂摊子呢?
  大明这会儿可谓天灾人祸,连绵不绝,烽烟四起,天下大乱。
  辽东建奴肆虐,西北农民起义,西南土司叛乱,东南海盗猖獗,这些,天启和魏忠贤压根就没管过,全都得他来收拾。
  更让人头疼的是,因为魏忠贤不给边军发粮饷,这会儿边军都炸锅了,宁远兵变,蓟州镇兵变,甘州镇兵变,到处都是兵变,大明边军都快造反了。
  问题,他还没钱,因为国库早被阉党给贪得空空如也。
  据新上任的户部尚书毕自严清查,国库不但没一两银子,还倒欠朝堂和地方官员一百多万两俸禄,就这,还没算欠几十边军的粮饷呢,天启五年之后,边军基本就没发过什么粮饷!
  这些都是真的,崇祯一点都不怀疑,因为毕自严的亲弟弟毕自肃就在宁远。
  宁远兵变,哗变的士兵直接逮住巡抚毕自肃,逼其亲兄户部尚书毕自严给他们发粮饷。
  奈何,毕自严实在是找不来银子给他们发粮饷,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弟弟被兵变的将士打死!
  可见,国库真空了,户部真调不出钱粮来,要不然,毕自严怎么都不可能这么冷血。
  崇祯这会儿真是头疼无比,他可不想混日子,他还想中兴大明呢。
  所以,阉党还没清理完,他就不得不着手处理这些问题了。
  崇祯元年五月,他擢原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鹤为三边总督,赴西北清剿乱贼。
  崇祯元年六月,他擢原四川巡抚朱燮元为兵部尚书,五省总督,赴贵州平定土司安邦彦和奢崇明叛乱。
  崇祯元年七月,他擢原辽东巡抚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负责对付建奴。
  崇祯元年八月,他擢原山东布政使熊文灿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负责剿灭东南海盗。
  有一说一,崇祯这个人虽然疯狂了一点,但的确是个负责任的皇帝,他是真的想中兴大明,为此,他经常废寝忘食,几天几夜都不睡觉,而且,他相当的节俭,在位十七年,皇宫他都没修缮过一次,很多地方漏雨了他都没管,他自己身上,除了龙袍,其他衣服基本都打着补丁!
  奈何,他接手的时候,大明都已经烂透了,辽东、西北、西南、东南,到处都是反贼,九镇边军也因为没有粮饷而时时哗变,要想剿灭反贼,抚平兵变,都需要钱啊!
  大明一年的税赋才四百多万两,光是辽东又或西北任何一处都不够,这钱从何来?
  崇祯这会儿真的是焦头烂额,巡抚总督他是派出去了,奈何剿贼平叛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像辽东的建奴和西北的反贼,从他继位开始一直延续了十多年都没有平息,每年所需要的粮饷都是上千万两计,这钱从何来啊!
  糜烂不堪的形势逼得他不得不加征辽饷、练饷、剿饷,臭名昭著的明末三饷就这么被逼出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