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王(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364

  看到鬼斧神工般的蒸汽机和齿轮,他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一路,他钻研了好几天还没弄明白,这套东西为何会如此神奇。
  接下来,令他意想不到的还有很多。
  他在郧阳下了船之后便在密卫的簇拥下骑着骏马直奔浙川而去。
  到了浙川县城,他也如同郑成功一般,被眼前的繁华给惊呆了。
  他是湖广人士,而且不止一次坐船往返于长江之上,自然知道自己到了什么地方。
  这会儿西北早已民不聊生,灾民都饿得生不如死,纷纷造反了,怎么可能还有如此繁华之地呢?
  穿过浙川商街,来到唐王府,他倒是没有多吃惊。
  因为他知道,救他的就是南阳唐王,而且,浙川唐王府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应该说,跟其他藩王府邸比起来,唐王府应该算是比较寒碜的了。
  不过,唐王朱器圾这个人倒是相当的特别。
  此人一看就不是什么池中之物,不但英气逼人,言谈举止间也透露出一种难得的睿智。
  人家只是随意跟他聊了几句,他便看出来了,这位唐王着实不简单。
  接下来,朱器圾也不隐瞒,他设宴款待了一番杨一鹏之后,他便直接带着杨一鹏进了大巴山,并且带着他参观了平东军、平西军、平南军和平北军的营地,还命各军集结,操练了一番。
  这时候杨一鹏才反应过来,这位唐王是想造反啊!
  要不然,暗中操练这么多人马干什么。
  朱器圾带着他转了一圈之后,便直言不讳道:“杨大人,不瞒你说,本王手下人马已然将近十万,而且,你看到的还只是普通的青壮,真正的精锐并不在这里,你觉得,本王靖难有几成胜算?”
  就这还只是普通青壮!
  这已经堪比明军精锐了好不?
  还有,你竟然带着我看这些,这不是摆明了让我跟着你造反吗?
  唉,罢了,现在的朝廷,真没什么指望了。
  因为中都凤阳失守,他已然不容于朝廷,报国无门。
  或许,跟着这位唐王造反靖难还能让大明延续下去。
  这年头很多官员都是这样,要让他们跟着什么反贼造反,他们绝对会不屑一顾,要让他们跟着皇室宗亲靖难还是可以考虑的,毕竟,这也是延续大明朝的一种办法不是。
  杨一鹏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便喟然长叹道:“王爷如果真有如此多的精锐,靖难应该是有希望的。”
  那好,朱器圾毫不犹豫道:“杨大人,你在朝廷就是负责筹集和调拨大军粮草的,以后,本王手下的十万大军粮饷就交给你来调拨,你看如何?”
  这!
  我们才见面多久,你就把如此重任交给我?
  那可是十万大军的粮饷啊,一个月就是数十万两,一年就是数百万两!
  杨一鹏不由目瞪口呆道:“王爷,您信得过下官吗?”
  当今朝堂贪官污吏横行你都能不贪,你能贪我的粮饷吗?
  朱器圾微微笑道:“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杨大人,我相信你。”
  杨一鹏不由感动道:“多谢王爷信任,下官必定尽心竭力为王爷效命。”
第246章
明末第一猛将
  朱器圾有了杨一鹏相助整个人瞬间轻松了大半。
  要知道,这会儿他已然坐拥南阳、重庆、播州、叙州、泸州、水西、东番等州府,地盘之大堪比大明的一个行省,军队之强,更是超过了大明、建奴、反贼任何一股势力。
  原本,民政方面,他还可以让毕懋康、王徵、宋应星、宋应昇等分担,军政方面,他却得自己统筹,尤其粮饷的调拨,不知道耗费了他多少精力。
  杨一鹏把调拨粮饷的事情接下来之后,他终于不用走到哪都操心分布在四处的大军能不能按时拿到粮饷了。
  将近十万大军,而且还是分布在南阳、重庆、东番等相隔千里都不止的广袤之地,粮饷的调拨的确相当之繁琐。
  不过,这点事对杨一鹏来说还真不算什么。
  因为他原本在朝廷就是干这个的,而且当今大明朝廷是粮饷奇缺,他筹集粮草都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而唐王朱器圾这里就不一样了,这位疯王简直有钱的令人咋舌,将近十万大军的粮饷根本就不需要他去筹集。
  银子和粮草完全无需操心,他只需计算定额并安排车马船舶运按时运送到各地便成,这点小事,对他来说简直不要太轻松。
  这个时候,朱器圾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开始扩军,准备靖难了,他直接把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手下大军都补满一万,并定下名号,分别是镇东军、镇西军、镇南军和镇北军。
  这样一来他手底下光是正规军就达到了十万,就这还不包括马千乘手下的白杆兵和戚元辅、戚元弼兄弟手下的水军,如果再算上郑芝龙手下的人马和西南土司手下的人马,他如果拼起命来,足可聚集四五十万大军!
  朱器圾这会儿是养精蓄锐,蓄势待发,兵强马壮,气势如虹,崇祯这会儿却是晕头转向,不知所谓,兵马羸弱,士气皆无。
  为什么呢?
  因为他挑了个好统帅,看上了洪承畴这个一无是处的饭桶!
  洪承畴这个人,在历史上好像很光鲜,很有能耐的样子,就算投降满清那也是一波三折,荡气回肠,搞得他好像本事通天一样。
  其实,他有个屁的本事,他在明朝当官的履历之所以那么光鲜,就因为满清《明史》的主编和副主编是阉党冯铨和他这个大叛徒!
  至于后面的总裁张廷玉,只是负责按满清朝廷的要求修改了一番,《明史》中关于他这个“大能人”的描述那还是相当光鲜的,毕竟,他可是投降满清的明朝大臣里面职位最高的,满清必须给他树立伟大光正的形象,以示表彰。
  所以,《明史》里面,凡是关于洪承畴的记载基本都是正面的,凡是坏事,好像给他都没关系。
  除了他被俘的最后一战,他率十余万明军主力与皇太极决战,结果一仗都没打便崩溃了实在没法洗,他过往经历,基本都被他自己篡改的一塌糊涂。
  比如这一次,反贼都把中都凤阳拿下了,老朱家那啥坟都被人刨了,真正负责的应该是杨一鹏吗?
  杨一鹏只是负责筹集粮草的,真正负责剿贼的是他洪承畴!
  陈奇瑜下台之后,接任五省总督的就是他,但是,他却借口三边有外敌入侵,迟迟没有上任。
  结果,好了,农民军简直如入无人之境,把中都凤阳都拿下了。
  这下,他再也不敢窝在陕西三边了,要再窝着,崇祯估计就要拿他开刀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率手下边军主力一路直奔河南,而后在信阳召集大军,做出西进凤阳,与农民军主力拼命的架势。
  说实话,他这举动,真不像是个合格的统帅,就好比他在松锦之战中的表现一样,连最根本的粮道都不知道安排人去守,他当什么统帅?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像他这样胡搞瞎搞。
  要知道,农民军的主力可是出了名的流寇,他这样集结大军,作势欲扑,人家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跑啊!
  所以,他率明军主力扑向凤阳的时候,张献忠都已经一路狂飙,窜回关中跟高迎祥和李自成汇合了。
  洪承畴集结明军主力,摆出姿态,进入南直隶与农民军主力决战,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却已经集结二十余万大军,狂攻凤翔,直逼西安!
  关中的明军几乎都被洪承畴全拉去南直隶了,这下如何是好?
  这个时候,洪承畴竟然还有脸向朝廷告急,请朝廷调集人马救援西安!
  明军主力差不多全在他手里,朝廷从哪里调集人马去救援西安?
  他其实也知道朝廷已经没有什么人马可调派了,他这么做,只是为了后面的失败做铺垫而已。
  他之所以向朝廷告急,只是想告诉崇祯,皇上,你也看到了,我现在正率军直扑南直隶,准备与反贼主力决战呢,陕西出了什么事可跟我没关系啊!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他直接八百里加急传讯,令正在汉中剿贼的曹文诏速速率军回援关中。
  他这简直是让人去送死啊!
  曹文诏是明末第一猛将没错,但人家手里头总共才五千人马,洪承畴竟然让他去阻击二十余万农民军主力!
  这个时候,形势已然相当危急,曹文诏也顾不得这么多了,直接就率军直扑关中,以五千之众去阻挡二十余万大军。
  结果可想而知,他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敌不过这么多的叛军啊!
  此战曹文诏率五千之众与二十余万反贼战于关中,一路势如破竹,直扑农民军主力,最终被农民军埋伏的数万骑兵团团包围。
  曹文诏在乱军丛中左突右冲,杀敌数百,血战竟日,最终体力不支,拔刀自刎!
  不久,副将艾万年和柳国镇亦力战而亡,唯有游击将军曹变蛟拼死突围。
  当世公认的第一猛将就这么被洪承畴给坑死了,洪承畴却在《明史》中编出了什么一个小兵被俘后心急,大声呼叫“将军救我”,结果害得曹文诏身陷重围的故事,搞得好像曹文诏的死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都是那个小兵的错一样!
  这种谎言,亏他编得出来!
  他要不把明军主力全部带去南直隶,曹文诏能孤军奋战,身陷重围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