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王(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364

  这一招他也不会老是用,用了这一次也就够了。
  陈士奇回到成都之后,也没说什么,他对这些皇室宗亲也相当反感,尤其蜀王府的人,那就是为富不仁的典范。
  巴蜀老百姓遭遇兵灾之后不知道多少人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屯卫因没有足够的军粮有时候甚至要饿着肚子守城,他都不知道去求了蜀王府多少次了,求他们捐点钱粮来赈济灾民又或让屯卫吃几天饱饭,但是,蜀王府就是一毛不拔。
  这种人,死有余辜!
  他回到成都之后压根就没管蜀王府的事情,在与马千乘商议了一番之后,他便命人贴出安民告示,说什么已经说服石柱宣慰使,原四川总兵官马千乘已然同意继续为朝廷效力,出兵平叛。
  紧接着,马千乘果然率五万大军冲出城去,将外面十余万土司大军打的四散而逃。
  成都之围就这样解除了,大街上四处巡逻的土司兵也不见了,上万白杆兵也只是守在城墙上,没再跑城里到处瞎逛,大家又渐渐的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甚至出城都没事了。
  城内的老百姓无不欣喜若狂,大赞巡抚大人乃诸葛再世。
  他们可不管巡抚大人是不是在和总兵马千乘演戏,只要能恢复正常生活,他们就谢天谢地了。
  成都城的老百姓是高兴了,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却是吓坏了,因为十余万土司大军被打散之后并没有回播州、叙州和水西,而是在其他州府到处乱窜,有的甚至还围住一些州府县城,做出一副欲杀进城去大肆劫掠的架势。
  各州府县城的告急文书顿时如同雪片般的飞往成都,巡抚陈士奇也不含糊,立马便派出白杆兵前去追剿。
  白杆兵赶过来帮你把叛军打跑了,你能不让人家进城?
  各州府县城的官员见白杆兵来援,基本上都是欢天喜地的将人家迎进城中,然后就莫名其妙的被人家一网打尽了。
  当然,也有那种特别小心谨慎的,哪怕就是见着了巡抚大人签发的公文也不让白杆兵进城。
  这个也没多大关系,你不让进城是吧,白杆兵也不强求,不让进城,他们就走人,一点都不含糊。
  不过,很快,叛军又来了,围着城池就是一顿猛攻。
  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一般城池仅靠几百上千乡勇哪里能顶住上万叛军甚至是数万叛军的围攻,破城那只是迟早的事情,城里的官员还是一个都跑不掉,等叛军把人抓的差不多了,白杆兵再跑过来将叛军打跑,结果还是一样的。
  经过数月的“清剿”,土司叛军终于被彻底赶出巴蜀,全逃回水西去了,四川境内十三府、六个直隶州和十五个散州全部被白杆兵“收复”。
  当然,这个收复是假,占领是真,至此,整个四川都被朱器圾手下大军给占领了。
  至于各州府的地方官员,则全部被集中到了重庆府城。
  这个时候,巡抚陈士奇的作用又体现出来了,他可不是那种从京城又或是外地调来的巡抚,这些年他一直在四川任职。
  他是既当过四川学政又当过四川兵备副使,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四川布政使,虽说四川的地方官员换了一拨又一拨,不认识他的,还真没几个。
  同样的,他对这些地方官员也相当了解。
  谁清正廉洁,谁贪赃枉法,谁能力出众,谁一无是处,他心里基本都有数。
  其实,他早就想大刀阔斧整顿一下四川的吏治了,奈何他治下的官员原本大多跟朝中权贵有或多或少的关系,他就算想把人家给办了,也过不了吏部和都察院那一关。
  现在好了,反正他都跟唐王靖难了,什么吏部,什么都察院,他都不用管了。
  谁贪赃枉法,那就革职查办。
  谁清正廉洁,那就适当升迁。
  谁能力出众,那就委以重任。
  谁一无是处,那就回去种田!
  整顿吏治是一个方面,凭借他的威望留人又是一个方面,经过他的劝解,大半官员都选择了留下来继续任职,跟着唐王朱器圾也就是永盛皇帝一起靖难,至于那些贪官污吏和酒囊饭袋基本都被清理的一干二净。
  四川的官吏是少了将近一半,但是,办事效率却比以前高多了。
  永盛帝朱器圾一声令下,在陈士奇的主持下,发放粮食赈济灾民,兴修水利恢复生产,统计人口重造黄册,丈量土地分配良田等很快展开。
  随着各地方官员层层上报,朱器圾惊喜的发现,得巴蜀者得天下果然是真的。
  这点,从巴蜀的大致人口和耕地面积就能看出来。
  这会儿,就算是最保守的估计,巴蜀人口都在两千万以上,而耕地面积最少在六千万亩以上。
  这就比较的恐怖了,哪怕就按亩产两石的最低标准计算,巴蜀每年也能产出粮食一亿多石,按二十税一的标准,光是巴蜀一地一年就能收获六百万石以上的税粮!
  六百万石粮食啊,足以养活五十万大军!
  也就是说,朱器圾根本不需要南阳、郧阳,甚至东番等地盘,光是这巴蜀一地,便足够养活他手底下所有军队了。
  就这,还不是全部,巴蜀之富饶,简直超出了他的想象。
  比如,巴蜀境内河流密布,岷江、沱江、嘉陵江、金沙江、大渡河、青衣江、乌江等长江支流几乎遍布整个巴蜀,只要水利设施兴修到位,几千万亩耕地根本就不会受旱灾的影响。
  又比如,巴蜀还有数千万亩的草地,养活几十万匹战马都不成问题。
  再比如,巴蜀还有铁矿、铜矿、煤矿、硝石矿等丰富的矿产资源,造枪、造炮、造船、造火药都不缺材料。
  难怪三国时期蜀汉仅凭巴蜀一地便能对抗整个中原四十余年,期间诸葛亮还北伐了十余次,差点击败曹魏。
  这巴蜀不愧为天府之国,得巴蜀者得天下果然不是虚言。
第291章
天全六番招讨司
  天全六番招讨司,巴蜀境内的十六个长官司之一,位于成都府西南将近五百里之地。
  如果从成都城出发,打马赶到这里,最多也就两三天的路程。
  可惜,骑马根本就到不了这里,因为出了成都府往西南方向两百余里,过了眉州再往西到了雅州便是山林密布,根本无法通行。
  没办法,这里已经属于大明西部边陲,陆路交通基本没有,要想从巴蜀腹地赶到这里,要么徒步翻山越岭,要么就坐船沿大渡河逆流而上。
  朱器圾站在车轮舸上,一手扶着船舱立柱,一手举着望远镜,看着两岸连绵的高山,心中不由感叹,这地方简直比蜀道还难行啊!
  此时,他已然有点气喘了,因为这里已经属于青藏高原的边沿,海拔差不多都有两千米了,再加上大渡河水流湍急,想在船上站稳都得用力抓个东西保持平衡,他着实被折腾的有点气喘吁吁了。
  一旁坐着的马千乘见状,忍不住劝道:“皇上,要不您坐下来休息休息吧,这边也没什么好看的,除了山还是山。”
  朱器圾闻言,不由坐下来摇头苦笑道:“还好这车轮舸是蒸汽机带动的,要是人踩的,估计累死也踩不到这里。”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因为这大渡河的水流太湍急了,而且越往上游越湍急,再加上海拔不断上升,一般没上过高原的人不停的使劲踩还真有可能累死去。
  他要不是为了战马,也不可能跑这西南边陲来。
  原来,巴蜀的草原并不是在成都平原,而是在这西南边陲的崇山峻岭之间,而离成都最近的马场就是天全六番招讨司的马场了,传闻,洪武朝和永乐朝的时候天全六番招讨司还曾向朝廷进贡过战马呢,他也是听了这个传闻才不惜辗转千里坐船跑过来的。
  这年头,战马太难搞了,因为西北大旱,辽东又建奴肆虐,原本大明边军的马场基本都废了,再加上南都太仆寺最大的官营马场也被魏忠贤给卖了,所以,想买战马,相当的困难,西北除了那些跟蒙元部落有来往的马贩子,基本很少有人能搞到战马。
  其实,他早就想给手下军团多配些战马以增强机动性了,奈何,战马难寻,就算是有钱都买不到啊!
  这会儿,他把整个巴蜀都拿下了,自然想买些巴蜀本地的战马,没想到,这战马却出自如此偏远的崇山峻岭之间。
  难怪很少有人贩卖巴蜀的战马,这地形,想要大批量的把马往外送基本是不可能的,除非有像车轮舸这样机械动力的轮船,能顺着湍急的大渡河逆流而上。
  这边的草原到底有多大呢?
  天全六番招讨司又豢养了多少战马呢?
  他真有点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了。
  船队又行进了一阵,终于进入了一个水流相对平缓的回旋弯,前面一阵吆喝声传来,此行的目的地终于到了。
  朱器圾兴奋的钻出船舱一看,好家伙,河岸上已经排满了身着皮甲的汉子,那数量,怕不有上千。
  这些应该就是天全六番招讨司的边军了。
  数十艘车轮舸相继靠上河岸边临时搭建的码头,上千白杆兵将士都上了岸,朱器圾这才在马千乘和宁丑旦的护卫下踏上了码头,而这时候,先期抵达的秦祚明已经陪着两个满面红壳的汉子在码头上等着了。
  他才刚踏上码头,秦佐明便带着两个满面红壳的汉子迎上来,恭敬的拱手道:“末将参见皇上。”
  朱器圾连忙伸手需抬道:“不必多礼,不必多礼,这两位就是高将军和杨将军吧。”
  那两个满脸红壳的汉子满脸激动的凑上来,恭敬的拱手道:“末将天全六番招讨司招讨使高跻泰,参见皇上,参见马大人。”
  “末将天全六番招讨司招讨副使杨之明参见皇上,参见马大人。”
  他们着实没想到,皇上真会跑这穷山恶水来。
  虽说这位是靖难造反的皇上,那也是皇室宗亲,真正的藩王啊!
  朱器圾一看这两人的态度就明白了,秦佐明应该是跟他们谈妥了,他们已经决定归附了。
  他微笑着点了点头,亲切道:“两位将军辛苦了,不必多礼。”
  众人又寒暄了几句,朱器圾便有些迫不及待的提议,让他们带路,去附近的草原看看了。
  秦佐明之所以让高跻泰和杨之明把临时码头建在这里自然是有原因的,因为附近就有一片不小的草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