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王(校对)第2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364


第324章
拯救孙传庭
  南京礼部教坊司东院梨园,这是秦淮河畔新近开张的一个大型梨园,其大小怕不有数百亩,园内绣楼林立,花草繁盛,美不胜收。
  传闻,里面昆曲班子就有好几个,苏州名伶陈圆圆、董小宛,秦淮名伶李贞丽、李香君等皆在其中,每晚都会轮流登台献艺,一时间金陵城里的公侯勋贵、达官贵人、读书人等皆趋之若鹜,每天群玉楼里都是声乐不断,场场爆满。
  这南京礼部教坊司东院梨园自然就是陈圆圆开的,而这会儿的教坊司奉銮真是冒襄冒大公子。
  梨园说白了就是唱戏的地方,明朝的娱乐消遣并不多,看戏听曲算是最为流行的消遣方式了,读书人尤好这一口,而梨园的戏班子不但会在园中登台唱戏,公侯勋贵、达官贵人等有什么大喜事也会请很多梨园班子去搭台献唱,以酬宾客。
  可以说,梨园办的好了,不但能赚钱,还能博取不小的名气。
  当然,陈圆圆创办梨园并不是为了名利,她主要是为了帮义父朱器圾招纳复社学子。
  这梨园办起来了,招纳复社学子就方便了,因为读书人本就好这一口啊,而且这帮愣头青聚在一起就爱高谈阔论,针砭时政,他们说些什么也不会有人在意,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帮人是愣头青,做事不用脑子的,在冒襄的刻意引导下,复社学子很快接受了靖难兴邦这一说。
  崇祯昏庸无能,朝堂奸妄横行,不靖难还有什么希望!
  很快,陈贞慧、顾炎武、黄宗羲等科举失意的大才子便被冒襄说服,加入了唐王朱器圾的阵营,有一些更是迫不及待的乘船西去,到巴蜀施展抱负去了。
  说实话,他们的确是憋屈的不行了,空有满腹经纶却被朝中奸妄踩得抬不起头来,换谁都不服啊!
  这下有机会证明自己了,更重要的是有机会收拾那帮奸妄了,他们自然是趋之若鹜。
  朱器圾原本是想坐镇金陵,将复社才子一一拿下,并安排他们去巴蜀锻炼,但是,有件事却打乱了他的计划。
  因为李自成拿下陕西之后便兵分两路对河南和山西发动猛攻,一时间开封告急、太原告急、平阳告急,汝宁告急,崇祯就算是手下再没人也不能坐视了,这些地方可都有藩王啊!
  洛阳的福王、襄阳的襄王、武昌的楚王、西安的秦王都被反贼给杀了,周王、晋王、沈王、崇王等他再坐视不管的话,老朱家的列祖列宗估计都要掀开棺材板来揍他了。
  问题边军精锐差不多都被洪承畴一把送给建奴了,各地屯卫精锐也被杨嗣昌折腾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基本上左良玉这个听诏不听宣的军阀手里,而且,左良玉名义上还在跟贼寇张献忠对峙,他又拿什么去围剿贼寇李自成呢?
  他这会儿手上不但没兵,更没有统兵将帅,孙承宗死了、卢象升死了、朱燮元死了、杨嗣昌也死了,就连个擅于招抚的熊廷弼都被他给宰了,他派谁去围剿李自成,派周延儒、陈新甲之流吗?
  他召集内阁首辅周延儒和兵部尚书陈新甲一商议,可把这两个奸妄给吓坏了。
  皇上,您别开玩笑啊,我们动动嘴皮子还可以,动手,不行啊!
  怎么办呢?
  李自成不能不管啊,再不管,这家伙可就要打到京城来了!
  孙传庭不是还活着吗?
  这个时候,周延儒和陈新甲终于想起这个战无不胜的无敌统帅了。
  要知道,当初三十六营贼寇可就是孙传庭率军击败的,就连贼酋高迎祥都被孙传庭给活抓了,而且,后面孙传庭是连战连胜,李自成都被孙传庭打的只剩十余骑遁入山林之中,要不是崇祯听信杨嗣昌和高起潜等人的谗言,无缘无故将孙传庭打入诏狱,这会儿估计都没什么贼寇了。
  当然,话不能这么说。
  他们要敢这么跟崇祯说,崇祯不宰了他们才怪。
  崇祯可是犟得很,只能顺着毛捋。
  周延儒和陈新甲都很是精明,自然不会提崇祯和杨嗣昌、高起潜等坐下的蠢事,他们只是一个劲的上奏,请崇祯给孙传庭一个机会,让孙传庭领军围剿李自成,以戴罪立功。
  这意思,孙传庭以前是错了,皇上您处置的对,这会儿不是没人了吗,孙传庭还是有点能耐的,您就给他个机会,让他戴罪立功吧。
  这话崇祯听着舒坦啊!
  他的确不喜欢孙传庭,因为杨嗣昌和高起潜等人的谗言,他是提起孙传庭就来气,不过,这会儿,他实在是无人可用了,孙传庭就算再不招人喜欢,他也得用啊!
  于是乎,崇祯便命人把孙传庭放了出来,召至文华殿,问其愿不愿意领兵剿贼。
  孙传庭能不愿意吗?
  他就因为请了个病假便被崇祯打进诏狱关了几年,这会儿贼寇都快打到京城了,他若是来个不愿意,崇祯估计会立马命人把他拖出去砍了!
  没办法,他只能请杀贼以自校了。
  这围剿反贼总得有兵吧,问题崇祯这会儿哪还有什么兵呢?
  没有那也得有啊!
  周延儒和陈新甲连忙献计,先给孙传庭五千京营屯卫命其率军去解开封之围,并传令河南都指挥使司,召集所有屯卫到其账下听用,这样一来不就有十余万大军了吗?
  如果光算人头,那的确是有十余万人,问题,河南都指挥使司的屯卫精锐基本都被抽调干净了,剩下的都是些从没上过战场的新丁啊,这能叫十余万大军吗?
  崇祯也管不了这么多了,他只能死马当活马医,起复孙传庭为兵部右侍郎,三边总督,命他率五千京营前去河南平叛,先解了开封之围再说。
  还别说,孙传庭这名头还是挺吓人的,李自成一听说孙传庭来了,当即便解了开封之围,在中牟、郑州一线集结大军,准备跟孙传庭来个大决战。
  李自成是真的有点怕孙传庭,他都被孙传庭给打出阴影来了,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他倒也不是压根不敢跟孙传庭交手,只要将手下大军全部集结过来,他还是敢跟孙传庭一战的。
  孙传庭就这样解了开封之围,紧接着,河南都指挥使司的屯卫也开始往开封府集结了,这人数,的确有差不多十万,问题,这就是帮乌合之众啊!
  反观李自成那边,这几年征战下来,人家手下都四五十万大军了,而且,基本都是经过战火洗礼的老兵。
  孙传庭派人稍微一查探,心中便已了然,凭借十万乌合之众想要剿灭四五十万经过战火洗礼的老兵?
  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这一战,没法打啊!
  朱器圾当然知道这一战孙传庭肯定是干不过李自成的,他得赶紧回去想办法救孙传庭啊!
第325章
枉做忠良(上)
  汝州城,镇东军大营,帅帐之中。
  朱器圾高坐主位,扫视着手底下的文臣武将,脸上不由露出一丝欣慰之色。
  这下,总算有那么一点样子了。
  以前他手下文臣是少得可怜,每次议事,能招来的都屈指可数,这一次,文臣武将总算是半斤八两,平分秋色了。
  当然,文臣中大多都是刚刚投效而来的复社学子,而且,他们的职位大多不高,最多也就是州同知、通判什么的,这里面职位最高的还是汝州知州李岩。
  不过,站文臣最前面的却是一个未着官袍的书生。
  此人大概三十来岁的样子,满脸书卷之气,一看就是个饱学之士。
  至于他为什么没穿官袍还站文官最前面,主要是没人敢站他前面,因为他的名气太大了。
  他就是崇祯四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二,差点夺得状元郎的吴建业,也就是吴梅村。
  此人可不简单,他乃是复社首领张溥的亲传弟子,在复社中的地位可谓独一无二,说他现在就是复社首领也不为过。
  他的资历也是复社中人数一数二的,二十三岁便位列榜眼,然后进入翰林院,成为储相,复社之中也就这么一位了。
  至于他的官场经历,不说也罢!
  他是运气好,在周延儒刚刚进入内阁的时候正好参加会试和殿试,那时候周延儒还没跟复社翻脸,温体仁也尚未掌权,所以,他有幸夺了个榜眼,可惜,紧接着周延儒便毒死了他的恩师,而且还败给了政敌温体仁。
  接下来,他在官场基本就没得混了。
  因为崇祯对他的才华颇为赏识,温体仁是不敢把他怎么样,但是,他担任的官职基本都是翰林院编修、东宫讲读、南京国子监祭酒、詹事府左中允、左谕德、左庶子、少詹事等等有名无实的职位,说白了,在朝中他就是个教书先生般的存在,根本就没一点实权。
  温体仁、薛国观、张至发这帮家伙着实把他给整怒了,最后,他干脆跑回家里著书立说去了,以榜眼之姿在朝堂混了十余年还是个有名无实的教书先生,丢人啊!
  这一次,朱器圾请他出山他也是相当慎重的,他可不是什么愣头青,几句话就能哄得团团转那种,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让他见识点真东西,他是不可能跟着人家瞎混的。
  其实,朱器圾也想将其带在身边好好观察一番,毕竟,这家伙可是有污点的,虽说历史上他被清廷征召之后只是被迫短暂出仕,而且后面一直悔恨不已,最终在痛悔和愧疚中郁郁而终,但他屈节事清却是史实。
  朱器圾可不想重用一个两面三刀的家伙,所以,他必须先带在身边好好观察一番。
  两人是一拍即合,于是乎,吴梅村便什么官职都没要就跟着朱器圾来到了南阳,来到了汝州。
  这一路,他看到的东西就多了,庞大的楼船战舰,精良的火器,精锐的士卒,繁华的城池,安居乐业的老百姓,一望无际的农田,随处可见的水利设施等等,这一切无不证明这位唐王殿下是个难得的明君。
  当然,打天下光是明君还不够,还得运筹帷幄,还得知人善用,要是光能把辖下治理的有条不紊,打起仗来却是乱七八糟,一塌糊涂,那也是假的。
  可以说,这就是他最后一层顾虑了,只要这位唐王殿下在这方面能表现的中规中矩,基本就差不多了,他便会带领复社同济全力辅佐其靖难兴邦。
  朱器圾这方面能力怎么样呢?
  这个不用问,自然是相当的厉害。
  毕竟,这年头主要还是以冷兵器作战为主,对于热武器的应用,谁能跟他这个多了几百年见识的人相比。
  不过,这次他并不是要跟李自成又或者朝廷大军决战,真正要决战的是李自成和孙传庭,他只是想将孙传庭救出来而已。
  那么,怎么救孙传庭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