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王(校对)第2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8/364

  为什么呢?
  因为他的父亲那时候已然官居河南左布政使,妥妥的二品地方大员啊!
  这么一个大明有数的官宦世家,父子二人皆同朝为官,一个是翰林院储相,一个是地方二品大员,按理来说是不可能侍奉魏忠贤,投入阉党怀抱的,因为认贼作父,甘愿为认一个太监当主子,实在有辱斯文,当时不是在官场上劣迹斑斑,实在混不下去的人都不会行此龌龊之事。
  冯铨这么一个官宦世家的新秀,注定要入阁为相的存在,为什么要投靠魏忠贤呢?
  他之所以投靠魏忠贤,也跟他的父亲有关,因为他的父亲在建奴入侵辽东之时擅自离任,被东林弹劾,罢官削籍!
  此仇不共戴天啊!
  所以,冯铨投靠了魏忠贤,发动冯家在官场的势力跟东林死磕,东林之所以被整得那么惨,他是出了大力的。
  正因为他出了大力,崇祯朝的时候,追查阉党逆案,他被定为二等,仅次于魏忠贤和客氏。
  按理来说,这么个逆贼肯定是要杀头的,但是,他们冯家为官不知道多少代,在官场的势力实在太大了,就如同阮大铖一般,他也没被崇祯给弄死,只是被关了几年,温体仁掌权以后,他便被放出来了。
  问题,他被放出来以后也没法进入官场了,因为他是阉党巨擘啊!
  阉党中仅次于魏忠贤的几个巨擘,没被弄死的也就他这一个了。
  崇祯一朝,凡是名列阉党逆案的,想要复出,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崇祯对阉党太过忌惮了。
  十七年啊,他被崇祯压着,不能任仕,眼睁睁的看着冯家的徒子徒孙一个个在朝堂混的风生水起,冯铨这心里的怨念可想而知。
  所以,建奴拿下京城之后,他立马便带着冯家的徒子徒孙和一众隐藏在京城附近的阉党余孽投靠了建奴!
  这就是李自成百万大军莫名其妙崩溃的根本原因!
第357章
了不得的大人物
  冯铨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大明朝将近三百年,能同时位列内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少保兼太子太保的,真没几个。
  这还不算什么。
  满清朝的时候,他更不得了。
  他在满清官场足足纵横了二十余年,不管是满人还是汉人,只要是满清官场上的人,都没达到过他的高度。
  多尔衮摄政时期,他以内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入内三院佐理机务,随即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这官职其实就等同于满清朝的内阁首辅。
  顺治帝主政时期,改内三院为内阁,他仍以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主理佐政,随即又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就这殊荣,在满清将近三百年历史也很少见。
  这些还不算什么!
  他最为了不得的地方在于,当他年老奏请致仕的时候,满清朝廷给了加了三公之一的太保衔,而且满清依然将他留在朝廷佐政。
  也就是说,他是活着位列三公的,而且位列三公的时候还在满清朝廷任职。
  这在大明朝将近三百年历史上是没有的,满清朝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上也是没有的。
  三公那一般都是追封那些做出巨大贡献的文臣的,也就是死后才追封的,活着的时候就加封三公的文臣真没有。
  由此可见,他为满清朝做了多么巨大的贡献。
  不说他辅佐多尔衮和顺治二十余年,为满清朝廷鞠躬尽瘁,也不说他主编《明史》,为满清唱了多少颂歌。
  他刚一投诚便助满清拿下了山西和河南,从而干翻了大顺朝,弄死了李自成,这便是天大的功勋一个啊!
  话说他一个文官怎么帮满清拿下山西和河南呢?
  他投降满清,真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因为他不但是阉党巨擘还是大明官宦世家的代表啊,北直隶冯家,那可是大明有数的官宦世家。
  这么个巨擘来投,满清摄政王多尔衮都激动坏了,当即便将其招至皇宫密议起来。
  两人密议了一些什么,已然无从考证,总之,多尔衮对冯铨相当的器重,当即便任命冯铨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并赐予金银、鞍马、绶带、朝服。
  冯铨投桃报李,随后便提笔狂书,以书信相召,号召阉党余孽,冯家的门生故吏和大明官员向满清投诚。
  他的影响力那真不是一般的大,书信一发出去,投降满清的阉党余孽、冯家的门生故吏和大明官员简直就跟过江之鲫一般,络绎不绝。
  比如,齐党大佬,原内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谢升,冯铨一封信过去,谢升顿时举家来投,多尔衮也不含糊,当即便任命谢升为内阁大学士。
  据说,冯铨还给同为阉党的密友阮大铖写了封信,或许,阮大铖之所以率弘光朝文武百官投降满清就是因为冯铨这封信的原因。
  当然,这个已经无从考证,因为冯铨不但是满清《明史》主编,还是《清太祖实录》、《清太宗实录》、《清太祖圣训》、《清太宗圣训》、《孝经衍义》等史书的主编。
  也就是说,明末清初这段历史就是在他的主持下编撰的,谁会自己揭自己短让自己遗臭万年啊!
  所以,他投降满清之后干过的龌龊事在史书上基本都没有记载。
  就好比大顺朝的崩溃,在史书上莫名其妙就一句,顺治元年十月,朝廷大军攻陷太原,十月下旬,朝廷大军兵分两路,英亲王阿济格率吴三桂、尚可喜等汉八旗将士进军榆林,豫亲王多铎率孔有德、耿仲明等汉八旗将士自怀庆攻潼关,两路合攻陕西。
  至于满清是怎么拿下大同府、彰德府、卫辉府、潞安府、沁州、辽州、泽州等地的,史书上只字未提,甚至包括后面的开封府、河南府、平阳府、汾州、汝州等地是怎么拿下的,也只字未提,就好像这些地方李自成压根就没派人驻守一般。
  李自成好像直接把山西和河南送给满清了!
  可能吗?
  当然不可能。
  北直隶被满清抢去以后大顺朝等于就只有三省之地了,山西和河南李自成怎么可能不派人驻守呢?
  他可是在山西和河南留下了六十余万大军!
  满清之所以这么轻易拿下山西和河南就是冯铨的功劳,因为他在大明官场的影响力太大了,尤其阉党余孽对他几乎是唯命是从,他一通密信发过去,山西和河南两地原本投降李自成的官员和将领大部分都转投满清了,还有两地的乡绅地主,官宦世家凡是没被李自成干掉的,几乎都投了满清,有这么多人做内应,满清要拿下山西和河南那还不是易如反掌。
  当然,这也跟李自成的所作所为有一定的关系。
  这家伙,就不是打江山的料,他拿下大明京城之后还当自己是流寇呢,为了抢银子,他逮着京城里面的官员是一通大刑伺候,抢了人银子不说还把人打得死去活来,整个士绅阶层差不多都被他得罪光了,人家不反叛才怪!
  总之,历史上大顺朝是莫名其妙崩溃了,满清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山西、河南和陕西,李自成是一路南逃,最后在九宫山被山民一锄头给敲死了。
  不过,这个时候就不一样了,因为有了疯王朱器圾“支援”的粮食,李自成手下大军还没到一触即溃的地步,再加上疯王故意送上的五万颗轰天雷,满清想要轻易拿下坚城太原和开封等地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乎,双方好像就在太原和开封一线僵持住了。
  李自成是拼命调集人马增援太原和开封,阿济格和多铎是催动汉八旗步卒疯狂攻城,双方打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
  朱器圾的“阴谋”好像得逞了,如果双方这么继续干下去,满清汉八旗估计要废了,而自从吴三桂率关宁军加入汉八旗之后,汉八旗已经成为满清大军中人数最多的队伍,其数量最少有十五万,足足占了满清全部兵员的一半。
  也就是说,只要把汉八旗给打废了,满清便差不多废了一半了。
  虽说满清最厉害的是骑兵,但打天下不攻城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朱器圾可不会像天启、崇祯和李自成一样,白白把城池送给满清,汉八旗步卒一废,看满清拿什么来攻城!
  阿济格和多铎有这么鲁莽吗?
  当然没有!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上次他们攻打永平府的时候差点都把汉八旗给打废了,这一次他们可没这么蠢了。
  虽说汉八旗步卒死伤再惨重他们也不会心疼,但打天下还得靠这帮人啊。
  阿济格和多铎催动汉八旗步卒猛攻了一番,见太原和开封都不能轻易拿下,当即便停止了进攻。
  他们好像是偃旗息鼓了,准备放弃了,又好像是在等什么东西。
  总之,他们没有再一味猛攻了。
第358章
神威大将军
  太原城外东门外,清军又开始列阵了,五万步卒汉八旗扛着云梯,推着攻城车和井阑等攻城器械排在前方,排成一个个密密麻麻的方阵,后面四万满八旗精骑则是聚集在一起,排了一排又一排。
  这个阵容,比刚开始的时候可差远了。
  他们刚刚开始攻城的时候汉八旗步卒足有八万,这会儿直接少了将近一半,而且五万步卒中还有大半身上缠着绷带,可见前些天攻城战之惨烈。
  大阵前方,满脸冷峻的英亲王阿济格驻马而立,眼中一片冰冷,就好像没有丝毫感情一般。
  他身后平西王吴三桂和平南王尚可喜眼中却隐隐带着一丝不忍之色。
  你不都说了停止进攻吗?
  怎么还打啊!
  前几天,他们手底下的步卒死伤实在是太惨重了,光是阵亡的就不下一万,重伤的都快两万了,轻伤的更是不计其数。
  这太原城实在是太难打了,比当初的永平府城还难打。
  当初在永平府城的时候,他们是不知道人家手里有轰天雷,所以被李自成阴了一把,一场攻城战下来就伤了将近十万人,真正阵亡的并不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8/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