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19

  在朱慈烺的心目中,山东的重要性是大于河南、河北的。从眼前的局势看,山东也是南明最容易收复的土地。
  但现在朱慈烺还没有完全整合南明兵力,新军也刚刚开始操练,这个时候它能够调动的兵力也就是几个军阀手中的“私兵”。
  思前想后,朱慈烺觉得在这个时候还是应该强势一些,至少不能让山东的大明子民寒心。
  深吸了一口气,朱慈烺威严道:“宣徐州总兵高杰觐见。”
  立刻便有太监一级级的将天子旨意传达出去,早已在奉天殿丹陛下等候的高杰一个激灵,连忙跟着内侍迈上一级级的台阶。
  此时已经是五月(农历),南京的天气溽热难耐。高杰的官袍已经湿透,但他此刻顾不得这么多,恭恭敬敬的跟在内侍身后,直到步入奉天殿正殿内仍然不敢相信发生的这一切。
  天子要亲自召见他!
  有明一代,除了开国元勋,武将基本都被文臣压制。
  到了明末更是如此。三品武将给五品文官下跪的情况比比皆是。随便一个御史都能够呵斥武将,并命随从把这些丘八拿下打板子。
  这种情况下武将们自然战战兢兢。饶是贵为总兵,也不过是文臣的陪衬。
  文臣可以陛见,可以陛辞,可以享受面见天子的荣宠,但武将基本是不可能的。
  高杰虽然在崇祯朝做到了总兵,却从未被天子召见过。是以此次新君召见他,他才会如此激动。
  进到正殿中,高杰当即推金山倒玉柱拜倒在地,行大礼道:“臣徐州总兵高杰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慈烺微微抬手道:“爱卿平身。”
  高杰战战兢兢的站起身来,却不敢抬头。
  虽然就在一个月前他在淮安府城亲眼见过朱慈烺,但那时朱慈烺还是太子,现在却已经登基继位,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是在紫禁城奉天殿中,皇家的威严更是彰显的淋漓尽致,高杰只觉得呼吸急促,随时都可能晕厥过去。
  “来人呐,给高卿赐座。”
  朱慈烺接下来的这句话让高杰幸福的几乎晕厥过去。
  “臣谢陛下恩典!”
  很快便有一个小太监把一枚锦墩放在殿中,高杰谢恩之后小心翼翼的坐了下去。
  他思前想后也不明白天子为何要单独召见于他。即便天子要问兵事,不也应该问那些尚书、阁老吗?庙算运筹总归是文官的事情啊,武将们只需要听从文官打仗就是。
  “高卿来看看这份檄文吧。”
  朱慈烺冲随侍内监递了个眼色,那小太监立刻恭敬接过檄文副本,再快步走到高杰身边把檄文递了过去。
  高杰接过檄文便看了起来。他早年虽然不识字,但在投降明朝后也请了个师爷教他认字,如今基本的字他也算认识了。
  起初他看这篇檄文时还神态自若,可看到最后眉毛已经拧到了一起。
  朱慈烺把这一切看到眼中,淡淡道:“朕意已决,朝廷会立即派遣一支军队前去山东接管反正各府县。高卿以为,朕该派谁去合适?”
  ……
  ……
第十八章
神策军
  高杰虽然有些震惊,但还是努力使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
  “此事陛下当乾纲独断,臣岂敢妄言?”
  朱慈烺微微颔首道:“朕想让高卿率军前往山东。”
  不待高杰回应,朱慈烺继续说道:“山东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进可攻退可守,乃兵家必争之地。朕思前想后,觉得唯有高卿有能力统帅大军驻守此地。”
  高杰连忙谢恩道:“臣多谢陛下信任,一定收复山东,不辜负陛下重托。”
  朱慈烺又给高杰允诺,表示只要他能守住山东,朝廷便会给他赐爵,封伯甚至封侯都不是问题。
  朱慈烺之所以选择高杰出师山东,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高杰这个人还是颇有骨气的,历史上就是因为北伐死在了睢州许定国手上。后者杀掉高杰后立即投了满清。
  所以,朱慈烺完全不必担心高杰会投靠满清。
  至于高杰投靠李自成,就更不可能了。高杰拐走了李自成的小妾邢夫人,给李自成带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这一点只要是个男人就不能忍吧?
  现在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排除了其他两种可能,高杰也就只能依附明朝。
  当然,用高杰接管山东也只是权宜之计。等到朱慈烺训练好新军,肯定是会慢慢替换这些旧式军阀的。但在此之前,他也只能倚靠这些军阀。
  说到底,还是苦于手中无兵啊。
  作为君王朱慈烺不可能对高杰完全信任,选择一人对其制衡是必不可少的。
  朱慈烺心中已经有了人选。
  “朕决议调淮安团练总兵秦拱明与高卿同行,这样高卿在山东布防起来也游刃有余一些。”
  如果说这天下还有谁绝对忠于明室的话,那么非秦家莫属。秦拱明手下的老川军白杆兵虽然只剩下五百人,但却是绝对的精锐。至于路振飞巡抚标营的一千人,朱慈烺也准备让秦拱明一并统领。
  剩下的那两万名乡兵,虽然战斗力肯定不如营兵,但朱慈烺还是准备叫他们开赴山东。
  这些乡兵野战能力不足,但守城足矣。此时山东全省都被济王收复,朱慈烺要做的只是叫人接收城池罢了。
  当然,如果历史还按照原本发展的话,多尔衮很可能会派一支偏师南下山东。但这只偏师的人数不会太多,正好让这些乡兵见见血,历练一番。
  “臣遵旨。”
  高杰当然明白朱慈烺这么安排是为了制衡他,但身为人臣他能做的只有遵命。
  “朕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元照今年应该年满十五了吧?朕想让元照到皇明军校读书,不知高卿意下如何?”
  朱慈烺话锋陡然一转,又说到高杰儿子高元照的身上。
  高杰没想到朱慈烺还知道自家儿子的名字,直是感动不已。他连忙跪倒在地叩头道:“臣替犬子谢陛下隆恩。”
  这个皇明军校之前他也有所耳闻,据说是皇帝陛下钦点成立的官学,类似于培养文官的国子监,是用来培养高级军官的。
  而且这皇明军校的校长就是皇帝陛下本人,若是能够进到皇明军校读书,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天子门生了。
  在这个时空,高杰并没有像原本历史那样被封为兴平伯,故而高元照也不是什么兴平伯世子,不过是个普通的总兵之子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高杰当然要费些心思为儿子铺路,只是不曾想这么一个好机会主动送上门来了。
  高杰也明白天子叫他的儿子留在南京读皇明军校,其实也有做人质的意思。但历朝历代,武将之子不都是留在京师做质子吗?
  既然他没有反心,又何必顾忌这些呢?
  再说陛下已经允诺,只要他替朝廷守住山东,便会给他赐爵。一想到自己有机会封侯,高杰便兴奋不已。
  朱慈烺上前虚扶起高杰道:“高卿何必如此多礼,虎父无犬子。朕相信元照将来一定能像高卿一样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的。”
  闻听此言高杰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一扫而空,泣声道:“吾皇圣明,臣阖家上下愿为陛下效死命!”
  ……
  ……
  南京京营。
  路振飞眉头紧蹙,望着校场上集结起来的这五千来士兵,长长叹了一口气。
  他料到京营将领会吃空饷,喝兵血,却不曾想会严重缺额到这个地步。即便是剩下来的这五千多士兵也都十分一般。京营本该是大明最精锐的军队,如今却是这般景象,怎能不叫人痛心?
  好在陛下高瞻远瞩,叫他主持编练新军一事。不然仅靠这些京营士兵肯定是一场硬仗也打不了的。
  在校场的另一边,排起长队的应征新兵一个个的接受登记。
  按照皇帝陛下的要求,并非所有报名者都会被录用,路振飞他们要做的就是甄别挑选合适的苗子。
  天子有严令,所募新兵必须是身世清白吃苦耐劳的良家子弟。那些地痞无赖,街头混混是绝不能进入新军的。
  这些新兵登记后并不会立即获得正式编制,而是会进行一轮集训。只有通过集训的才能留下来成为神策军的一员。
  “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为什么要应征营兵?”
  征募士兵的小吏熟练的问起问题。
  “我叫刘三水,应天府人。爹和娘都饿死了,便想投军混口饭吃。”
  桌案后面,一个十五六岁,面黄肌瘦的少年怯怯的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