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519

  “陛下英明!登莱位置极佳,在此设立水师既可以威胁津门,也可以往旅顺用兵,实乃一举两得。”
  自打路振飞出任兵部尚书以来,就一直想在登莱复建水师。只是那时候朝廷手中的海船一共还不到五艘,自然做不了这件事。
  好在圣天子天纵英明,对龙江船厂进行改革,利用奖赏激励工匠造船的积极性,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造出了几十艘福船、海船。
  虽然这个数量和登莱水师鼎盛时期的海船数量没法比,但也已经是个很不错的开始了。
  路振飞相信,多则一年,少则半年,登莱水师就能恢复至昔日规模。
  守江?守淮?
  通通不要!
  要真到了靠守江守淮的时候,那大明朝也快覆灭了。
  即便要守,守的也是山东河南。守住了这两处,东虏便根本威胁不到南京。
  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上策。
  “嗯,那路爱卿便估算一下登莱镇的兵额要多少,拿出个章程再报给朕。”
  “臣遵旨!”
  路振飞欣然领命。
  “姜爱卿,户部这边可有问题?”
  朱慈烺又转向了姜曰广。
  “启禀陛下,复设登莱镇是好事。不过钱粮之事恐怕有些难办。老臣不知道登莱镇准备定兵额几何,不过这一年下来本色折色银子加在一起最少也得一百万两吧?户部可拿不出这么多钱啊。”
  这个老狐狸,一上来就哭穷!
  朱慈烺暗暗腹诽了一句,面上却微微一笑:“哦?一百万两银子户部都拿不出来了吗?”
  姜曰广等的就是朱慈烺的这句话,连忙拱手道:“启禀陛下,湖广每年军饷就会耗掉一半的岁入,再加上南直隶的十几万驻军日常开销,也就刚刚够用。陛下要是让老臣挤出来十几万两兴许还可能,但要是一下子叫臣拿出一百万两,那臣确实做不到啊。”
  姜曰广所说真真假假。
  真的是南明朝廷养军队花费确实很大。就说左良玉的那“八十万”大军,都得朝廷出钱养着。
  若是朱慈烺断了左良玉的军饷,左良玉绝对跳脚骂娘,扯旗造反都有可能。
  所以湖广这块的军饷暂时是不能断的。
  再就是南直隶诸军阀的军饷。
  高杰、黄得功自不必说。就连刘良佐、刘泽清在没有发动叛乱之前,朝廷也没有短了他们的一两银子。
  这块的消耗确实巨大。
  好在现在刘泽清、刘良佐部尽数伏诛,省下了一大笔银子。左良玉只要一死,朱慈烺便能利用金声桓、马进忠等人控制湖广。控制住湖广局势后,裁撤一部分军队是肯定的。这八十万人里水分太大,真正能打的怕是二十万都没有。
  朱慈烺可不打算养那么多的闲人,瘦身之后又能省一笔银子。
  姜曰广即便不知道朱慈烺打算对左镇动刀子,总该知道刘良佐、刘泽清叛乱已经被平定的事了吧?
  把本属于刘泽清、刘良佐的军饷转给即将复建的登莱镇,怎么就不可以了?
  即便差一些缺额,也不会差一百万两,最多就是几十万两银子。
  姜曰广却一口咬定没钱,这不是明摆着想让朱慈烺自掏腰包,从内帑出这笔军饷吗?
  朱慈烺也不傻,不会主动认下这笔黑账。
  他决定好好跟姜曰广讲讲道理。
  “朕看未必吧?刘良佐、刘泽清已经被诛杀,叛军也近乎都被斩杀。姜爱卿何不把这部分银钱拨给登莱镇?”
  姜曰广似是早有准备,一吹胡子道:“陛下有所不知,水师消耗比步兵多很多。二刘逆贼虽然人数有五六万,可一年消耗的军饷也就是五六十万两,可如果同样的人换成了水师,即便不算各式船舟的维护费用,光是士兵的军饷就得翻倍。”
  这个姜曰广倒是没有扯谎。养骑兵比养步兵花的钱多,而养水师又比养骑兵花的钱多。这么算下来登莱如果兵额定在五六万人,那一年确实需要消耗上百万两。
  朱慈烺不是不明白这点,他就是不满意姜曰广只会伸手要钱的态度。
第一百六十章
登抚人选
  其实大明的税收政策一直是个坑。
  且不说重农税轻商税这种决策失误,便是农税抽取上也存在严重问题。
  这在崇祯朝体现的十分明显,重税基本上都摊到穷人头上了,真正的富人反而可以免税。是真真切切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种情况下活不下去的人要么选择饿死,要么选择造反。
  只要不是傻子,就会选择后者。
  朱慈烺当然明白税制要改。可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到的。眼下最重要的是先把农税的坑填上,这当然只能靠收商税。
  万历朝的矿税是个好法子,直接往各地派矿监,来钱快。可这也有个问题,会遭到士大夫、商贾的联合抵制。万历之后矿税被废除,就是这个原因。
  收取海税是现在来看最好的法子,朱慈烺也已经着手去做了。
  现在的问题是户部乃至整个朝廷抱残守缺,除了朱慈烺以外没有人主动去想办法。
  姜曰广便是典型。
  一有问题第一反应是管皇帝要钱,仿佛皇帝内帑中的银子是无穷无尽的。
  “姜爱卿,朕不妨与你明说吧。朕对大明现在的税收方式很不满意。你且好好想一想,如何在这方面做出改进。十日,不,五日之内给朕一个答复。”
  朱慈烺也懒得和姜曰广扯皮,直接乾坤独断,把这个活儿拍给了姜曰广。
  姜曰广闻言嘴角一阵抽搐。
  可圣命难违,他也只能先应下。
  “臣遵旨。”
  “今日朕召二位爱卿来就是为了复设登莱镇、复建登莱水师一事。这件事朕意已决,至于具体的细节倒是可以讨论。另外登莱巡抚的人选朕还没有想好,着九卿先廷推一份名单出来吧。”
  把这一切说完,朱慈烺摆了摆手道:“朕也有些乏了,两位爱卿退下吧。”
  “臣告退!”
  姜曰广、路振飞纷纷起身冲朱慈烺行礼告退。
  出了大殿,姜曰广冲路振飞苦笑道:“陛下这次真是乾纲独断啊,不知见白怎么看?”
  “陛下乾纲独断自然是好事,怎么,居之不这么认为吗?”
  路振飞微微一笑,把问题又挡了回去。
  “当然不是。”
  姜曰广连忙摇头。
  他本来想套路振飞的话,结果自讨没趣碰了一鼻子灰,便不再多说。
  ……
  ……
  三日后九卿廷推出的名单送到了御前。
  朱慈烺看过这份名单后还是比较满意的。
  名单上一共有三个名字。
  文安之、袁继咸、张肯堂。
  文安之就不用说了,是朱慈烺专门下旨起复的重臣。
  从朱慈烺现在考察的结果来看,文安之的能力绝对可以胜任阁辅重臣。这样一个能臣,若是派去出任登莱巡抚,有些大材小用了。
  其他两个人,倒真是很合适。
  先说袁继咸。此人是江西宜春人,天启五年进士。历任主客员外郎、山西提学佥事、湖广参议、湖广佥事,崇祯十五年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职驻节九江出任总督。
  袁继咸的官衔全称是总督江楚应皖等处剿寇事务,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他总督军务的地区涵盖了江西、湖广、应天(南京)、安庆四地。所以许多小说中说袁继咸是江西总督是不准确的。
  虽然挂着一个四省总督的名头听起来很吓人,但实际上袁继咸的权力远没有那么大。湖广有何腾蛟,应天更是有天子坐镇。袁继咸真正能够指挥动的也就是江西、安庆两地的兵员。
  在原本历史中,左良玉纵兵沿江而下,意欲攻打南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