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519

  如今湖广的局势可以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前有左良玉兵变,后有李闯、建虏相继入寇。
  堵胤锡使出了一记釜底抽薪,策反了金声桓、马进忠,又配合袁继咸、黄德功这才平定了左军叛乱。
  天子皇恩浩荡,命堵胤锡出任湖广巡抚。
  这些天堵胤锡满脑子都是如何整编各营,整饬防务。毕竟阿济格的十几万大军还在湖广通山县附近追击李自成。一旦清军解决掉李闯这个麻烦,很可能会掉过头来攻打湖广诸府。
  而在这个时候天子下密旨令堵胤锡寻找机会招降顺军余部,这道圣旨很耐人寻味啊。
  对于大明朝廷来说李自成毫无疑问就是乱臣贼子。不管他找出多少理由,兴兵作乱都是不容饶恕的。
  何况李自成还率领大军攻打神京,逼死了烈皇……
  应该说没有人比当今天子更痛恨李自成了。若不是李闯作乱,建虏又怎么可能有机会拿下山海关,进而染指北地山河?
  所以对天子来说,李自成是必须死的,他不可能接受李自成任何形式的投降。
  再联系到天子降下的那道密旨,堵胤锡心中一时了悟。
  明眼人都能看出李自成如今是丧家之犬,被清军一路追赶到了九宫山,失败身死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天子在圣旨中所说的关注湖广局势是不是指的就是关注九宫山战局呢?
  或者说天子让堵胤锡时刻盯着的就是李自成什么时候死。一旦李自成身死,便是堵胤锡出手招降顺军余部之时?
  堵胤锡越想越觉得天子就是这个意思。
  对天子来说,李自成毫无疑问就是杀父弑君的仇人,只要李自成活着一天,天子就不可能招降顺军。不然即便满朝文武不说什么,天子自己心中的那个坎就过不去。
  而如果李自成死了,就可以把兴兵作乱、逼死烈皇的罪名全都推到李自成身上。其余顺军将领最多只是盲从,罪责小了很多。
  天子真正看重的是顺军的兵马,毕竟相较于湖广大部分官军,顺军残部的战斗力明显高出了一个档次。
  李自成一旦身死,顺军内部必定会四分五裂,朝廷这时候若是招降,他们归附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四川的张献忠姑且先不论,这场逐鹿天下的争夺多半会在大明和建虏之间展开。
  利用一切机会吸纳兵员良将提升自己的实力,对大明来说十分重要。湖广作为产粮大省,建虏势必垂涎,将来在此地爆发大战的可能性很大。堵胤锡更是要早作准备。
  当然这一切都是堵胤锡的推断,天子在圣旨中并没有明说。如果堵胤锡把事情办砸了,天子也不会有任何名节上的损伤。一切都是堵胤锡妄自忖度上意。
  这让堵胤锡想到了当年的陈新甲。
  陈新甲作为兵部尚书时暗中派人和东虏商谈行款议和之事,后来其家仆不慎把议和密函当做塘报交由各衙门传抄。
  此事顿时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众朝臣纷纷上疏弹劾,请求崇祯皇帝处死陈新甲。
  崇祯皇帝一开始还想把此事压下去,弹劾陈新甲的奏疏一概留中不发。
  可后来,弹劾陈新甲的朝臣实在是太多了,连崇祯皇帝也有些顶不住压力了,最终下旨将陈新甲处死。
  罪名嘛除了暗通东虏行款议和外还有一条,那就是失陷亲藩。
  当时一共有七位亲王在被农民军攻克城池后处死,崇祯皇帝把这个罪名也安在了陈新甲的头上。
  严格来说这也没有什么毛病,毕竟陈新甲此时的官职是兵部尚书,要对全国兵事负责。
  但崇祯皇帝要杀陈新甲,真正的原因却是他需要一个替死鬼来顶缸。
  毕竟对东虏议和行款不能是天子的主意。
  陈新甲于崇祯十五年九月二十二日被斩于市,朝中除了周延儒等少数人,几乎没有人同情他。
  为天子办事就是如此,必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一步走错便有可能被推出来当替死鬼。
  堵胤锡如今的处境其实和当年的陈新甲很相似。
  虽然皇帝命他们做的事情性质完全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不可公之于众,秘而不宣的。
  皇帝陛下总不可能对天下人说,不是朕不想招降顺军余部,是因为李自成没死,朕的杀父之仇没有报,不可能招降他们。只要等到李自成被杀,朕便会命人招降其残部吧?
  要是那样,君威何在?
  所以必须得有人心甘情愿的替天子去做这件事,还不能走漏任何的风声。
  天子最终选中了堵胤锡。
  对此堵胤锡是又忧又喜。
  他喜的是天子对他信任有加,把如此重要隐秘的事交给他去做。证明堵胤锡已经做到了简在帝心,成了在天子心中排的上号的重臣。
  他忧的是万一把事情办砸了,后果不堪设想。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若是一般的庸碌之臣,天子自然不会让他们去办如此紧要之事,但同样的他们就不会有性命之虞。
  这也是崇祯年间庸碌之臣比比皆是的原因。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能混一天是一天,当一天官捞一天银子,等到致仕时便回乡过起逍遥小日子。
  家国天下事,关他们屁事?
  不过堵胤锡却无法容忍自己也成为这些庸碌之臣中的一员。
  如今国事艰难,需要更多的忠臣良将站出来,而不是遇事推诿能躲就躲。
  堵胤锡十分清楚这件事要是办砸了,陈新甲就是他的下场。
  但他还是决定尽力尝试,促成招降顺军一事。
  毕竟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他竭力去做了百年之后也可不留遗憾。
  ……
  ……
第二百零九章
骑兵对冲
  大军转移是艰难的,尤其是在山区。
  过一线天后,顺军沿着崎岖的山路走了几十里,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
  别看他们走了几十里,实则都是九曲十八弯的山路,距离下山还远的很。
  李自成下令就地扎营。他们扎营的地方在一处矮原,相对来说地势比较平坦,足够大军驻扎。
  但因为舍弃了绝大部分的粮草辎重,大部分顺军士兵是没有营帐去搭的。
  他们只能生起篝火凑在旁边取暖。
  漫漫长夜,天气又这么冷。若是再不生火,真有可能冻死人。
  顺军士兵们都很疲惫,相互靠在一起,闭上眼睛没多久就都睡着了。
  对他们来说休息的是时间是极为难得的,能多休息一刻是一刻。
  翌日一早,还得继续赶路。
  夜晚是静谧的,除了火焰烧的干树枝噼噼啪啪的声响再听不到什么。
  李自成合上了眼睛,准备小憩一觉。
  这些日子来他没有一天睡的超过两个时辰,眼睛早已熬的通红布满血丝。
  可他闭上眼睛刚没多久,便听到震耳欲聋的马蹄声。
  李自成下意识的睁开眼睛弹身而起,借着火光定睛去瞧,只见一只骑兵朝营地气势汹汹冲杀而来。
  那只骑兵每人手中都攥着一只火把,远远看去犹如一条火龙。
  李自成大骇,他当然明白在这种时候杀出的骑兵只可能是清军。
  可是清军是怎么寻到他的踪迹的?
  李自成顾不得去想这些,连忙吩咐麾下大将准备应战。
  田见秀等人反应也足够快,须臾的工夫便完成了动员工作。
  顺军士兵们都明白事到如今他们已经没了退路,只有杀出重围才能活命。
  由于实在天色太黑,李自成看不清来人属于清军的那一部分,但下意识的感觉应该不是八旗主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