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1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2/519

  高杰意味深长的说道。
  “当然记得!”李成栋也是陕西农民军出身,当即念了起来。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等李成栋念完了,高杰微微颔首道:“那你觉得,这首打油诗作的怎么样?”
  “这个嘛……”
  李成栋显得有些犹豫。
  其实他本想说这首打油诗很巧妙,把明廷的横征暴敛表现的淋漓尽致,极大的争取了老百姓的同情。
  可鉴于他们目前明臣的身份,又不好把这些话说出口。
  “仅就这首诗而言是极为讨巧的,这也是闯逆打到哪儿,哪儿的百姓便打开城门迎接的原因啊。”
  高杰却没有那么多的顾忌,自顾自的说道。
  “大帅的意思是,这次分发册子给缙绅是想要起到当初闯逆争取人心的作用?”
  李成栋眼前一亮道。
  “算你不笨。”
  高杰微微笑道:“出征前陛下就对我说这次北伐不在于一城一池得失,而在于争取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如此。北直隶的百姓大多是念及大明朝的,李闯败退之后东虏一道剃发令更是让他们没有选择。”
  高杰这么一说李成栋就全明白了。
  怪不得一路打下来这么多城池,高杰都没有分兵去驻守,原来他根本就没有想去守。
  毕竟高杰北伐的军队人数一共只有五六万人,若是打下一地就分兵去守,手中的兵力就太单薄了。
  正确的做法是把所有军队牢牢捏在手心里,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对清廷造成威慑。
  高杰从一开始就明白这次北伐很难直捣黄龙光复神京,便取了个极为讨巧的法子,多攻城掠地造成清廷统治不稳的现象。
  而攻城掠地够了,又靠伏击在野外大胜了一场八旗军,使得麾下将士有了战胜真虏的经历。
  这些都做完了还不够,高杰要把这次北伐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这便到了分发小册子的时候了。
  拿北直隶来说,农户人数远远多于城中百姓。
  去向农户宣传朝廷光复北直隶的决心远远比打下一座城再去宣传划算。
  唯一的问题是普通农户不识字。
  所以高杰将目标瞄准了当地的缙绅。
  缙绅都是当地最有影响力的人,甚至比清廷派出的流官影响力还要大。
  在这个皇权不下县的时代,县官也得依靠这些缙绅来统治。
  只要打通了这一层关系,再由缙绅向普通农户宣贯,便可以最大程度的完成高杰想做的事。
  当然,高杰给缙绅的承诺和普通农户的承诺完全不同,这样有助于缙绅们卖力去宣贯。反正都是画一张大饼,还不如画的更大一些。
  ……
  ……
第二百一十三章
朝廷利益高于一切
  南京紫禁城内,朱慈烺在和一班内阁辅臣商议税收事宜。
  在治世充足的税收尚且是维持一个国家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何况乱世乎。
  在乱世朝廷要想保持威信就必须养着规模足够庞大的军队,每年光是军费开支就是一大笔钱。这笔钱当然也得从税收里抽。
  朱慈烺内帑中虽然还有近千万两,但也就够军队消耗个两三年,未雨绸缪总是对的。
  大明现有的税收体系基本可以划分为几大块。
  一大块是农业税,基本也是明朝税收的主要来源。
  不过农税的征税模式很不合理,官绅、藩王免税,税全被升斗小民承担了。高额的赋税再加上旱灾蝗灾等很容易引起自耕农破产,进而会汇聚成大片流民。被有心人稍加利用,便会拉出一支李闯那样的队伍。
  要想改革农税,就必须革除官绅名下田亩免税的陋规,不然再怎么改都是换汤不换药。
  除了农税最大的一块是商税。
  商税很复杂,种类很多,但抽成比例并不高,加上官商勾结,最终大部分银子都进了官员的腰包,朝廷并没有得到多少。
  当然商税之中有一个分类很特殊,那就是海税。
  本质上海税也是商税的一种,但因为征收对象主要是大小海商,所以可以单独列出来。
  海税之丰润恐怕只有朱慈烺和郑家人清楚。
  朱慈烺自不必说,他灵魂来自于后世对其中门道一清二楚。
  至于郑家恐怕是海税征收最大的受益者。
  据后世文献记载,崇祯末年时郑芝龙一年光是靠抽取海税就能进项一千万两白银。
  而大明朝廷各种征饷加派都算上一年也收不到那么多税。
  用富可敌国来形容郑家一点也不为过。
  以至于到了后期郑芝龙都不屑于自己出海做生意,而是坐镇福建靠收税养活庞大水师。
  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海税绝对是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不过从之前朱慈烺和郑芝龙合意开办皇明贸易商会的情况来看,并不很乐观。
  从五月到十一月,半年的时间内郑芝龙先后将一百万两银子的分红解送到南京。
  如果按照郑芝龙一年赚取一千万两来计算,他一年应该给朝廷分润五百万两,半年的话也应该是两百五十万两。
  可郑芝龙仅仅将一百万两的银子送来,说明郑芝龙只拿出了两成的利润给朝廷而不是双方约定好的五成。
  这简直是打发叫花子呢!
  朱慈烺内心当然是无比愤怒的。
  征税本来就是朝廷的特权,朱慈烺现在等于在跟郑家分享这个权力。想不到郑芝龙这厮却是阳奉阴违,把朝廷当傻子哄骗。
  也就是那些没有见识过海贸利润之丰的内阁辅臣在看到郑芝龙派人解送的一百万两时才会大为惊讶。
  但以朱慈烺现在的实力又不能跟郑芝龙翻脸,湖广山东随时可能爆发大战,这个时候后方绝不能乱。
  朱慈烺只能先考虑从其他沿海各省抽税。毕竟大明又不仅仅只有福建一处靠海。
  朱慈烺将海贸分为南北两种。
  南面的肯定就是去南洋诸国,可以从广东出发,绕开福建。
  至于北面的可选择余地就更多了。
  浙江、山东甚至天津都可以。
  北面的海贸除了各省彼此之间贸易,最多的就是和日本通商。
  之前这一部分海贸主要是被郑家垄断,朱慈烺决定插上一脚,以朝廷的名义跟日本方面进行交涉。
  此举也是给郑芝龙提个醒,没有郑家朝廷也能够收取海税。
  当然,就是把这些全加在一起,一年恐怕也收不到两三百万两。
  毕竟朝廷在这方面刚刚起步,比不得从事这一行业十几年的郑家。
  海贸比的就是渠道,朝廷除了在大义上占有优势,并没有太多拿的出手的东西。
  但这件事必须尝试去做。因为你不做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就像水师一样,如果朱慈烺不命令龙江船厂倾尽全力赶造战船,登莱水师的班底又怎么搭的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2/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