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2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519

  “你继续说下去,长沙知府派你来见我是想做什么?”
  高桂英见气氛差不多了,便把话题重新拉了回来。
  “高夫人,我家东翁是十分钦佩贵军的,但在其位谋其政也得为自身考虑。如果贵军能够离开长沙府的话,我家东翁愿意助饷五万两。”
  此话一出,包括高桂英在内的一众顺军将领都感到十分惊讶。
  这是在开玩笑吧,竟然有人主动上门送钱?
  他们却不知道经过郝摇旗一番折腾,赵徽已经是惊弓之鸟,见顺军来到长沙城附近,下意识的以为他们也是来勒索的。
  “五万两?他是打发叫花子呢吗?”
  田见秀的反应很快,既然对方主动来送钱,他们自然不能错过,要好好讹上一笔。
  “这个……若是诸位将军觉得五万两太少,我们还可以商量。”
  五万两并不是赵徽的心里底线,只是陈阳拿出来做试探的。
  在陈阳离开前赵徽便嘱咐过只要不超过十万两都可以商量。
  当然,陈阳不能直接就把十万两这个数字抛出来,这样就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了。万一顺贼胃口被刺激了起来,觉得十万两也少,那就难办了。
  这时候就该高桂英出面了。
  她沉吟片刻道:“十五万两,只要长沙知府能够拿出十五万两银子,我们可以去往别处。”
  虽然一开始顺军是计划在长沙府休整的,但如果能够白白得到一大笔银子,去往别的府县也不是不可以。
  高桂英漫天要价,陈阳自然就地还钱。
  “高夫人说笑了。莫说我家东翁拿不出十五万两,便是拿的出来也不可能尽数把银子提出赠予贵军啊。那样朝廷若是核查发现府库之中空空如也,我家东翁怕是难逃死罪。”
  稍顿了顿,陈阳咬牙道:“八万两,我家东翁最多能够接受八万两。还请高夫人给他留下些银子用于打点。”
  “八万两太少了。”
  田见秀摇了摇头:“还不够大军两三个月的花销。”
  “是啊,你们既然想要花钱买平安,就拿出些诚意来。”
  这次袁宗第可不说“公道话”了。
  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他自然而然的开始“不要脸”。
  “那诸位觉得多少银子合适?”
  “十万两一次性付清。”
  高桂英给出了明确的数字。
  “这恐怕不行。”
  陈阳表现出一副肉疼的样子:“十万两银子不是小数目,凑一凑是能凑齐。不过要一次性付清恐怕有些难。”
  “那你什么意思?”
  刘体纯怒目相视。
  “分笔来付如何?”
  陈阳准备耍一个小花招,先付上一笔银子让顺军离开长沙府,过一段时间若是顺军不再追究尾款就能赖下了,即便追究东翁也不会有多的损失。
第二百三十七章
通贼
  “这恐怕不行。”
  高桂英摇了摇头,否定了陈阳的提议。
  “如果长沙知府要助饷,必须把银子一次性付清。”
  这个条件陈阳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但他为了表现的更真实一些,故作为难道:“这个恐怕还得某回城请示一下东翁。”
  高桂英点了点头道:“这也是应该的。来人呐,送这位壮士出营。”
  陈阳也不多做坚持,冲高桂英拱了拱手便跟着士兵离去。
  回到城中后,陈阳立刻来到府衙汇报此行情况。
  知府赵徽早已急的团团转,见陈阳来了立刻迎步上前催问道:“怎么样,这些顺贼可答应离开长沙府?”
  陈阳清了清嗓子道:“东翁莫慌,且听某慢慢道来。”
  陈阳端起一杯茶润了润嗓子道:“这支顺军就是在九宫山刚刚战败的余部,首领就是李自成的妻子高桂英。她说愿意带领军队去别处,不过要让东翁助饷十万两,且必须一次性付清。”
  “这些贼人胃口还真是不小啊。”
  这个条件在赵徽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故而虽然他叹了口气却没有表现的太过失望。
  毕竟陈阳也是尽力了的,有些事也不是他能够左右的。
  “是啊,在下已经使劲浑身解数,可这伙儿贼人就是不松口,好似吃定了东翁。”
  赵徽此刻真真切切体会到什么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刀切下去,切哪里怎么切都得别人说了算。
  而赵徽还得强颜欢笑的硬撑着。
  这种感觉,真是叫人无奈。
  “罢了,一次性付清就一次性付清。十万两银子本官还是有的。”
  “东翁,府库中的银两可只剩下不到五万两了。”
  陈阳提醒道。
  “怕什么,本官这里填上窟窿便是。”
  陈阳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东翁打算自掏腰包?”
  “当然不是!”
  赵徽冷冷道:“本官的意思是先把这笔银子垫上,事后再找补回来。”
  找补两个字可谓是十分玄妙。
  通常来讲找补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贪墨税银,一种是查抄商贾。
  前者风险较大,需要打点各级官员。后者则基本没有风险,只需要找一个由头。
  而这个由头赵徽早就想好了。
  那就是通敌!
  之前不是郝摇旗“抢走了”一批粮食吗?正好可以把罪名安插在一些长沙本地的粮商身上。
  官府以通敌为名将这些粮商下狱名正言顺,之后满门抄斩,抄没所有家产,这个窟窿不就填上了吗?
  在大明商人虽然聚敛了大量的财富,却没有太多能力保护自己。
  只要官府想,随时都可能让他们家破人亡。
  所谓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绝不只是说说的。
  当然,一次不宜牵连过多人,不然弄的人心惶惶,接下来的任期赵徽就不好做了。
  “东翁,既然如此某便再跑一趟跟那些顺贼说清楚,您已经答应条件了。”
  “嗯,就这样吧。赶快送走这些瘟神,本官也能好好过个晚年。”
  ……
  ……
  文安之在得知天子想要任命他为四川巡抚的消息后十分激动。
  在礼部这些日子虽然也很历练人,可处理的事务毕竟只是一些杂事,和军国大事沾不上边。
  这和文安之的期望还是有差距的。
  而如果能够出任四川巡抚,他便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四川如今是什么局势?
  那可是一团乱麻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