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519

  他的身子没来由的颤栗了一番。
  他不能死,他还有二丫,他不能死!
  一瞬间陈顺才便做出了决定。
  “我答应做内应。”
  ……
  ……
  北京,睿亲王府。
  当多尔衮得知阿济格仍然没有向湖广进兵时直是气的跳脚。
  无奈之下他命人找来洪承畴商议对策。
  洪承畴来到睿亲王府后见多尔衮的心情不是很好自然是陪着十分小心。
  他遵奉一项原则那就是绝不主动发声。
  多尔衮十分气闷的抱怨道:“阿济格真是不叫本王省心,本王的令旨明明叫他立即出兵攻打湖广,可大半个月过去了他竟然丝毫没有反应。”
  阿济格很勇猛也很能打,但却是有勇无谋。
  是以当初多尔衮命阿济格镇守关中时还是有些忧心的,便又派了吴三桂、尚可喜前去辅佐。
  心想着有了这二人在旁边提醒着,阿济格多少会长进一些。
  可现在看来他却是错了。
  吴三桂、尚可喜二人没有起到任何的辅佐作用,估计整日在阿济格面前就是溜须拍马了。
  “王爷,奴才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洪承畴思忖再三还是决定向多尔衮谏言一番。
第二百九十三章
只会添乱的阿济格
  多尔衮轻点了点头道:“洪先生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个新君登基总会简拔一批臣子以求绝对的效忠。
  如今多尔衮虽然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
  作为摄政王的他自然也得简拔一批效忠于他的臣子,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范文程忠于大清吗?当然!
  可他毕竟是皇太极提拔过的人,更是在皇太极一朝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尔衮若是继续重用他,难免显得自己无能。
  这种时候自然是提拔一个“新人”来的好一些。
  但遍观满朝文武,完全没有受过皇太极恩惠的人很少。
  这也正常,毕竟皇太极阴毒是阴毒了一些,可还是知人善用的。
  可能只有一人他没有委以重任,那就是洪承畴。
  当年洪承畴降清,皇太极也很是欣喜,但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皇太极并没有重用洪承畴。
  直到皇太极死洪承畴都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职务。
  这在多尔衮看来是难以理解的。
  所以他上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拔洪承畴,将之引以为左膀右臂。
  洪承畴自然也很感激多尔衮的提拔,处处维护多尔衮,以多尔衮的利益为重。
  如今,眼瞅着多尔衮步入死胡同,他当然要提一提建议。
  “王爷,奴才听说英亲王又去蒙古抢马了。”
  此话一出多尔衮的面色立时阴沉了下来。
  为什么说是又呢?
  因为阿济格之前曾有过一次抢马的经历。
  当时多尔衮命阿济格攻打陕北,配合攻打潼关的多铎给李自成施压。
  可不知阿济格是不是得了失心疯,竟然跑到蒙古去抢马。
  如此一来等于陕北的顺军并没有遭到太大的压力,完全是多铎一个人在打。
  好在最后多铎拿下了潼关,李自成主动撤退。要不然,天知道清军会不会在陕西载个大跟头。
  事后多尔衮狠狠责斥了阿济格一通,丝毫不给这个同胞兄弟留面子。
  阿济格却觉得十分的委屈。
  不就是去抢马了吗,最终也没有影响战局啊。陕北还是被他拿了下来,凭啥还骂他?
  多尔衮也知道阿济格心里是不服气的,故而事后做出补偿让他镇守陕西。
  谁曾想阿济格还是不痛快,在多尔衮下令大举伐明的时候又来了这么一出!
  多尔衮知道洪承畴的性子十分老成稳重,绝不可能跑舌头说胡话。
  他说阿济格去蒙古抢马了,那这件事即便不是板上钉钉也是十有八九了。
  哎,这个阿济格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啊。
  在多尔衮的计划中,之所以让多铎和阿济格分别领兵攻打山东、湖广,就是吃准了明军兵力不足,尤其是精锐不足。
  明军要么守山东,要么守湖广,而清军可以从两个方向同时发动猛攻,总会拿下来一个。
  可现在阿济格没有率部发动攻势,明军便不需要在湖广布下太多兵力,山东方面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多尔衮深知清军在入关之后并没有打几场硬仗,基本上靠的就是原先明军开城投降。
  用一句话说就是明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清军也没有看起来那么强。
  真打起来,胜负怕是也就在毫厘之间。
  战场之上是容不得丝毫大意的,何况是关乎大清国运的关键战役。
  明军可以拖,清军却拖不起。
  越往后拖下去对大清越不利。
  这么多张嘴要填,没有粮食怎么行。
  而拿不下湖广,拿不下山东,光靠北边这么点地方怎么可能种的够粮食?
  “本王,本王要亲自去一趟关中,看看阿济格究竟在干些什么!”
  多尔衮只觉得气火攻心,恨不得现在就叫人备马驰往关中。
  洪承畴连忙劝道:“王爷万万不可啊。京师不能没有王爷坐镇啊。”
  洪承畴的谏言是为了引起多尔衮的重视,可不是为了让多尔衮亲自去一趟陕西。
  真要是这样,万一京师有个什么变故谁能压得住?
  豪格可是虎视眈眈呐,万一多尔衮离开京师豪格趁机发难,不就要变天了吗?
  洪承畴恐怕是最不希望豪格上位的人了。
  因为他的强势崛起全部得益于多尔衮。他也被打上了浓厚的多尔衮派系烙印。
  如果豪格登位,第一个要清洗的恐怕就是洪承畴。
  “哼,本王不去,还有谁敢说他。吴三桂行吗?尚可喜行吗?”
  洪承畴思忖一番道:“奴才愿意替王爷前往,不过还请王爷专门下一道令旨叫奴才带去。”
  “恩?洪先生要去关中?”
  多尔衮还真是有些没有想到。
  不过他细细一想这也不是没有道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