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519

  张定国挠了挠头道:“说正经的大哥,我走了之后军务就全靠文秀、能奇了。父皇若是有什么冲动的地方,大哥你也多劝着点。”
  有些话不能明说,点到为止。
  张可望也明白,微微颔首道:“你放心好了,成都有本王在,天塌不了。”
  ……
  ……
  秦良玉在神策军的护卫下经由湖广进入重庆。
  重新回到石柱宣抚司,秦良玉老泪纵横。
  她已经七十一岁了,本以为将会老死在南京,谁曾想还能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
  有人说将领就该是死在马背上的。
  所谓马革裹尸,这是武人的归宿。
  秦良玉觉得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好的,既然朝廷需要她,陛下需要她,她就会毫不犹豫的站出来。
  天下兴亡,并非君父一人之事,是千千万万人之事。
  不管别人怎么做,但至少在秦良玉这里,在秦家、马家子侄这里会为朝廷流尽最后一滴血。
  秦良玉在石柱宣抚司乃至整个重庆府境内的号召力、威望都是惊人的。
  得知她来到重庆,大大小小的土司都前来拜会,还有不少土司带来了子弟兵。
  少的带几百人,多的带一千来人,凑在一起也有一万人了。
  秦良玉感到很欣慰。
  看来大明还是得人心的啊。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民心仍在,大明就有中兴的希望。
  为了做出表率,秦良玉亲自前往石柱宣抚司征募士兵。
  石柱宣抚司的子弟没有一个不敬仰秦良玉的,纷纷踊跃应募。
  最终秦良玉招募到了一万人,比预想的还要好。
  文安之又给秦良玉凑了八千人,由曾英统率,这样秦良玉麾下的军队便有了三万人。
  三万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在文安之看来,如此大军前去讨伐一个谋反叛乱的土司足够了。
  沙定洲再强能强过朝廷官军?
  他们不过是占了一个突然袭击的优势罢了。
  若是摆开了阵仗对决,黔国公沐天波都不可能输。
  文安之又分出了一大笔粮食,充作秦良玉大军的军粮。
  他要驻守重庆,严防张献忠偷袭,能够给秦良玉的支持只有这些了。
  不过他会在内心深处默默的支持秦良玉,等着她得胜归来。
  文安之在巴县设下酒宴为秦良玉践行。
  秦良玉也是感慨万千,在酒宴之上赋诗一首以壮声势。
  文安之感动到无以复加,强忍着眼泪没有流下来。
  什么是忠良?忠良不是那种靠犯言直谏博取名声的腐儒,而是在朝廷有需要时毫不犹豫站出来的人。
  秦良玉确实当得起忠良二字。
第三百一十章
活着
  活着好累啊!还好他学会了捕猎,不然恐怕早就饿死了。
  孙二娃一边生火一边感慨道。
  他是建昌卫一个普通的农户。
  原先明军控制四川行都司的时候虽然每年要纳的粮食一粒不少,但总归能够剩下一些,省着些吃勉强也够了。
  可自打大西军入川后所到之处皆是寸草不生,别说种地了便是撒下草籽都长不出来。
  孙二娃害怕被拉去做夫子,便躲到了深山里。
  原本他不会捕猎,但为了生存他开始学习狩猎。他制作简易的兽夹和猎弓,若是运气好些能够捕到一些野兔,若是运气不好就得饿肚子。
  有时一连两三天捕不到猎物,孙二娃饿的肚子咕咕叫,只能靠摘野果子果腹。
  但这玩意不但不顶饱反而越吃越饿,有时孙二娃甚至饿的在地上打滚。
  渐渐的他学会将捕到的猎物风干做成肉干,这样在缺少食物的时候不至于饿的发狂。
  这日孙二娃的运气不错捕到了一只狐狸,他小心翼翼的把狐狸皮剥下,将狐狸肉串在树枝上架在火上烤。
  一张上好的狐狸皮十分珍贵,能卖几两银子。但这得是狐狸皮完好无损的情况下才行,若是哪里破了个洞就不值钱了。
  这次孙二娃的兽夹正好夹住了狐狸的后腿,并不会影响整张皮子的美观。
  孙二娃决定吃完这顿烤狐狸肉,便冒险进一次城把狐狸皮卖掉。
  狐狸皮若是真的卖掉,换来的钱能够买不少粮食了。
  孙二娃已经不记得自己多久没吃过米了。一想到米香,他便直流口水。
  火焰烧的劈啪作响,孙二娃将串好的狐狸肉来回转了转,使得其受热均匀。
  过了小一会儿,狐狸肉变得金黄透着油光蹭亮。
  孙二娃吞了一口吐沫狠狠一口咬了上去。
  “嘶,真烫嘴啊!”
  他摸了摸下唇发现烫出了一个大血泡。
  唑了一唑后他对着狐狸肉猛吹了好一阵,这才敢再次下嘴。
  这次温度显然下降了不少,经过一番试探后孙二娃狠狠扯下了一块肉。
  狐狸肉有些酸,又没有盐巴调味,入口的感觉怪怪的。
  不过对于孙二娃来说这已经可以算是珍馐美味了。
  他狼吞虎咽的吃了一顿,打了个饱嗝仰躺在地上。
  望着蔚蓝色的天空和偶尔飘落的几片树叶,孙二娃十分享受的闭上了眼睛。
  小憩了一觉后他将狐狸皮卷好,布置了几个陷阱后就沿着小路下山。
  如今他对这座大山已经十分的熟悉,一些小道只有他自己知晓。
  孙二娃来到建昌城前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他犹豫了片刻还是迈开步子朝城门走去。
  几名守卫懒懒散散的靠在城门洞子边上,根本提不起一丝一毫的兴致。
  孙二娃将头埋下,快步跟着人群往里走去。
  他已经下定决心此行快去快回,把狐狸皮出手了买了粮食就离开,绝对不在城中多做停留。
  一进城他就往东城去。
  收皮货的老张和他是老相识了,出价公道从不压价。一有上好的皮子孙二娃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老张。
  穿过十字街往东北一拐,便来到了老张的皮货铺。
  离得远远的都能闻到一股硝皮子的味道。
  孙二娃将包裹紧了紧毫不犹豫的进了铺子。
  “老张,我又给你带好货了!”
  孙二娃一边往里走一边扯着嗓子喊道。
  过了没多久,一个身材瘦削微微驼背的中年男子便踱步走出。
  见是孙二娃他眼前一亮道:“什么好货?拿出来瞧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