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519

  愣了片刻后人群中终于发出了一声声尖叫。
  这是发自心底的恐惧,让人觉得那么的刺耳。
  博洛见状直是大喜,挥舞着拳头道:“炸死这些贱民!”
  伴着一声声轰鸣,越来越多的铅弹朝人群砸射而来。
  力棒、脚夫们站的实在太密集了,根本来不及逃离。
  一枚铅弹就能带走几十、上百条人命。
  到处都是哀嚎声,有些力棒身体被炸成两截,但还没有死透,一边爬一边痛哭着。
  整个港口炮声连连,到处都是尸体和鲜血,俨如修罗场一般。
  绿营兵们见火炮压住了力棒、脚夫的势头心中直是窃喜不已。
  哼哼,这些人说到底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能够逞一时之勇,到头来不还是逃不了引颈就戮的命运吗?
  天命在大清这边啊!
  当然这时他们是不敢压上前去收拾残局的。
  天知道火炮放完了没有。若是还有余炮,他们被误伤了就不好了。
  又过了片刻,在确认这轮火炮已经放完之后,一众绿营兵才深吸了一口气大举压上。
  他们的人数虽然相较于力棒、脚夫仍没有什么优势,但至少势头已经起来了,当一鼓作气镇压叛乱。
  “杀杀杀!”
  绿营兵一手持盾一手持刀向前压去。
  而力棒、脚夫们此刻已经阵脚大乱,四散逃命。
  绿营兵们追上前去便是一阵砍杀,声声哀嚎随即传来。
  这些力棒、脚夫们说到底没有经受过系统的训练,靠着一股勇猛勉强还可以一战,但胆气泄了后就再也难以集结作战了。
  火炮彻底击碎了他们逃出升天的可能,也把他们打回了原形。
  此刻所有人都想着逃命,殊不知越是如此越容易被各个击破。
  绿营兵们显然十分愿意看到这种局面。
  他们轻而易举的挥刀将逃跑的人砍翻在地,继而又去砍杀下一个。
  用了没多久的工夫力棒、脚夫们便被赶到了海边。
  这些人大多是懂一些水性的,也顾不得许多一个猛子就扎进了海里。
  绿营兵赶上前去追杀,将一些还没有来得及游远的砍死。
  鲜血染红了海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血腥的味道。
  不过还是有不少力棒游向远处。
  绿营兵们犹豫了片刻没有选择去追。
  这种事情意思意思就得了,何必拼命呢?
  再说这些力棒是往深海方向游得,即便一时逃脱也避免不了力竭沉海的下场。
  杀了这么多的力棒、脚夫,已经足够给主子爷们交差了。
  经历了这么一场叛乱,最重要的是粮食没有出岔子。除了少部分被砍破袋子的,大部分的粮袋都散落在尸体附近。现在他们要做的便是把这些粮袋分拣出来,装上马车运往京师。
  ……
  ……
第三百一十九章
敦伦之礼
  博洛在完成了一次血腥残酷的镇压后命令绿营军将郑芝龙海运转卖来的粮食第一时间送到京师,其本人也回京向多尔衮禀奏复命。
  多尔衮在听闻博洛的奏报后自然是喜忧参半。
  他喜的是郑芝龙果然没有食言,按时命船队把粮食运到了天津,解除了清军的燃眉之急。
  他很难想象没有郑芝龙的援助,大清将面临怎样可怕的局势。
  万事开头难,有了这第一次的合作今后双方再合作起来就会少了许多顾忌得心应手许多了。
  郑家船队规模足够大,一次转运就能解决清军几个月的口粮问题。至于三倍于市场的价格,多尔衮认了。
  福建本身并不是产粮大省,郑芝龙估计也是从湖广、两广采购的粮食。
  如此一来郑芝龙本身买粮收粮的价格就要比市价高出不少,卖给清廷的价格也不是不能接受了。
  多尔衮也清楚以郑家的实力和渠道,完全可以做一些更赚钱的买卖,或者干脆靠收税过活,完全没有必要铤而走险,贩卖粮食给清军。
  郑芝龙之所以这么做,肯定不是贪图两倍的差价,而是想提前和清军打好关系,为今后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布局。
  如果最终明军战胜了清军,那么郑芝龙也没有任何的损失。仅靠一些捕风捉影的闲言碎语是无法给郑芝龙定罪的。明廷也不可能贸然对福建动手。
  而如果最终大清取了天下,郑芝龙便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功臣。
  这脚踩两条船的如意算盘打的好啊。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郑芝龙或者说郑家的实力太强。无论是明廷还是清廷都想尽力的争取。
  至于脚夫、力棒在天津发动的叛乱,却是让多尔衮气不打一处来。
  这些最低等的贱民平日里驯顺的如同羔羊一般,眼下竟然为了抢夺米粮冲清军动手。
  若不是博洛处变得体,及时命旗兵炮轰压住了这些贱民的气势,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细细一想多尔衮还是觉得地方上对于这些贱民的管理太松了。
  如果把这些人当作牲口一样管理,他们肯定再不敢闹出乱子。
  该动刀子的时候动刀子,该杀的时候就要杀,一定不能心慈手软。
  至于组建、训练水师一事嘛自然也得提上日程了。
  多尔衮不惜写一封亲笔信,命人送到福建交给郑芝龙。
  多尔衮倒也不需要郑芝龙直接卖船,这样太过明显,只需要他提供一些造船的工匠即可。
  这些人就算多尔衮向郑芝龙买的。
  博洛这次给多尔衮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比那个无用自大的勒克德浑要强多了。
  多尔衮甚至感到有些后悔,如果当初是派博洛统兵攻打临清,结果会不会就不一样了?
  当然现在再想这些没有任何的意义,多尔衮只能在今后的作战中多培养博洛这样的年轻人。
  毕竟多铎、阿济格这一辈后还需要爱新觉罗家有新人顶上啊。
  ……
  ……
  朱慈烺这几日可算是忙的焦头烂额。
  他从未想过结婚也能把人耗的心神俱疲。
  光是一整套的仪式走下来整个人就像脱了一层皮似的。
  好在皇后也算知礼,所有场合都很配合,并没有出什么岔子。
  至于大婚后必行的敦伦之礼嘛倒也没有太多可说的。
  姿势、动作都被规定好了,一丝一毫都不能偏差。屋子里还有记录起居注的,怎么也兴致高不起来。
  朱慈烺更多的是完成一个帝王、丈夫的义务,为皇明开枝散叶。
  倒是皇后桐棠有些害羞。
  毕竟是女儿家的第一次,整个过程眼睛都是闭着的,任由朱慈烺播撒雨露。
  不过第二日后情况就好了许多。
  皇后甚至主动为朱慈烺更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