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2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8/519

  桐棠抿了抿嘴道。
  “哦?朕看着倒像是一对鸭子。”
  朱慈烺半开玩笑的说道。
  他已经不记得自己多久没有开过玩笑了。
  作为大明的皇帝,天下臣民的君父,在人前他必须表现的威严无比,就像天神一般。
  在宫中他也没有什么亲人,更是无处排遣寂寞。
  直到他有了皇后。
  桐棠是一个标准的温婉贤淑的大家闺秀,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朱慈烺便能暂时放下令人心烦的政务,像普通人那样唠唠家常。
  看来以后还是应该多往皇后这边走动走动。
  “噗!”
  桐棠一时忍不住笑出了声。
  “陛下的说法倒是有意思。臣妾的绣工这么不堪的吗?”
  朱慈烺唔了一声道:“朕随口说的,你别往心里去。对了,你突然绣鸳鸯做什么。”
  “臣妾只是觉得整日待在这深宫之中有些闲得无聊,便随便绣些纹样。觉得这鸳鸯吉利便绣了。”
  朱慈烺笑道:“也好,不过皇后得注意身子,千万别累着了。朕还盼着皇儿出世呢。”
  说着朱慈烺将耳朵贴在皇后肚子上听了半天。
  “咦,怎么没有听到皇儿的心跳声。”
  皇后面色一红道:“臣妾这才刚有身孕,哪有那么快的……”
  “咳咳……”朱慈烺尴尬的笑了两声,摆了摆手道:“是朕太着急了。”
  他看到皇后在绣东西突然想到他的母后周皇后在生前也会在宫中织布,而且是动员所有宫女一起,一时生出不少感慨。
  “朕的母后当年在宫中带着宫女们织布,朕的父皇一件龙袍破了几处都舍不得扔,打了补子继续穿。他们如此节俭,想不到却是那种结局。”
  皇后见朱慈烺突然说起了伤心事,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便安慰道:“陛下,您是明君,一定能够带领大明中兴的。”
  朱慈烺叹了一声道:“能力越大责任便越大,这天下的重担都压在朕的肩上,有时真的觉得喘不过气来。不过皇后你说的对,朕一定会带领大明中兴的。为了你,为了尚未出世的皇儿,为了这天下的黎民百姓!”
第三百三十三章
种土豆,不纳粮!
  青州府,昌乐县。
  芫化村的村民何老汉总觉得今天过得晕晕乎乎的。
  打一清早,村里的里长就把全村人叫到村口,说是官府将会推行新的赋税征收方式,要给大伙儿宣贯。
  这倒也没啥,别管是谁当皇帝,这赋税肯定是少不了的。
  谁要是敢逃缴皇粮,肯定被官府派人拿去衙门狠狠打一顿板子,打的皮开肉绽屁股开花。
  李闯王当初倒是宣称不纳粮,只抢地主官绅的银子,可到头来也是一场空,连自己都丢掉了性命。
  所以啊老百姓也不要想那些虚头巴脑不着边际的事情了。该纳粮就纳粮,该缴赋税就缴赋税。
  但凡是有一口吃的,这日子就能过得下去。
  大明朝最早是收粮交税,万历一条鞭法之后改成交银子。唯一的区别就是要把粮食先卖掉换成银子再缴纳,就是有时候会被奸商加价贱卖粮食,吃了哑巴亏。
  里长卖力的宣贯,何老汉和其他村民一样十分耐心的听着。
  这改来改去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官府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呗。
  谁曾想里长说了一大段之后语出惊人。
  官府竟然允许芫化村免交赋税三年。
  当然,这是有条件的,芫化村的村民必须种植一种叫做土豆的东西。
  尽管里长给村民们展示了土豆的实物,可一众村民们还是窃窃私语,觉得这事情不太靠谱。
  这土豆看起来脏兮兮的,就跟个石头似的真的能吃吗?
  而且为什么从前从没有听说过?
  麦子,小米,高粱,都是芫化村村民们经常种的,可这土豆便是村里最有见识的老人也没见过。
  里长苦口婆心的说了一通见众人态度冷淡,遂咬了咬牙命人取来一口大锅,在村口架锅生火亲自做起菜来。
  他把土豆切成了丝,又准备好了油、醋、蒜,一股脑儿倒进锅中,最后又把土豆丝倒了进去翻炒起来。
  一众村民皆是瞪圆了眼睛,紧紧盯着里长的一举一动。
  这玩意竟然能炒着吃?
  里长翻炒了一通后将土豆丝出锅装盘,端着盘子从村民中挨个走过去。
  每个人都得到机会夹了几根土豆丝尝了尝,结果几乎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这味道太特别了。
  土豆和米面的口感都不一样,给人一种充实的感觉。
  里长在所有人都尝过后又苦口婆心的说,官府同意在第一年的时候让芫化村保留部分土地继续种植麦子、高粱,如果他们对土豆种植结果满意,便可以从第二年起改为将所有土地都种植土豆。这样三年算下来,还都是免缴赋税的。
  如果村民们对土豆不满意,也可以放弃种植土豆,继续种植麦子、高粱。只是这样一来第二年起就得正常缴纳赋税。
  这个条件显然更吸引人,芫化村的村民可以说是稳赚不赔。
  如果种植土豆比种植麦子、高粱合适,他们自然愿意多种植些甚至全部种植土豆。如果种植土豆很坑,他们自然会改回种植麦子,高粱。
  只是官府为啥愿意吃这个亏?
  当然,里长也没有让村民们立即做出决定。
  毕竟这不是一个小事情,需要全村人一起做出决定。
  里长给了全村人三天的时间。
  三天后再次在村口集合,决定是否改种土豆。
  何老汉回到家中叫来婆娘和儿子,一家人一起念叨起来。
  “孩儿他娘,你说说看,这种土豆真的能比种麦子、高粱好吗?”
  何老汉的妻子何刘氏小心翼翼的说道:“俺看倒是未必。那土豆丝俺也尝了几根,面的很。观音土吃多了也能吃饱,可是拉不出来啊。俺看啊这土豆多半和观音土一样。”
  何老汉又转向儿子何大牛,抬了抬下巴:“你也说道说道。”
  何大牛生的五大三粗身材十分魁梧,可是却不是个有主意的人。
  他挠了挠头道:“爹,这土豆味道确实不错,可里长就让俺们一人吃几根,想必十分娇贵。如今动不动就是大旱,俺怕种不活它啊。”
  何老汉陷入了沉默。
  听自家婆娘和儿子的意思,是都不咋看好这个土豆。
  可何老汉本人是想尝试一番的。
  这倒不完全是因为他看好土豆,而是看上了第一年种植土豆免缴赋税的政策。
  这里面其实是有不少的漏洞的。
  官府说第一年允许芫化村的村民进行混种,只要种植了土豆就不用缴纳赋税。
  从第二年起必须全部种植土豆才能继续免税。
  但其中并没有说第一年混种中土豆种植的比重啊。
  如果只用一成地来种植土豆,其余的都种高粱或者麦子,岂不是占了大便宜。
  要知道哪怕是这一成地种出来的土豆都不能吃,光是那九成地免缴的赋税都赚回来了。
  何况万一那土豆真的像里长说的那么好呢?
  那不就是大赚特赚了吗?
  那可是连续三年免缴赋税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8/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