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3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519

  张定国一骑当先,率领亲兵沿着原路返回。
  见不少大西军士兵仍在埋头捡铜钱,张定国直是气的咬牙。
  这些人是没见过钱吗,为了点钱连军纪都不顾了。
  难怪他们追击明军的过程中,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原来都只顾着捡钱去了。
  当然这不是发脾气的时候,张定国命令亲兵将这些散落各处捡钱的士兵收拢整编,然后调转过头折杀回去。
  他手中的兵马也有小一万,还是有信心将张文秀从明军包围中解救出来的。
  可当他率部杀回时却发现战斗早已经结束,明军士兵们将大西军将士的首级斩下挑在竹竿子上示众。
  隔得距离有些远,张定国看不清楚这其中有没有张文秀的首级,却已是怒目圆睁。
  他此刻恨不得一声令下和明军拼了。
  但理智告诉他还是得忍一忍啊。
  明军人数毕竟有优势,如果是为了救张文秀尚且可以一搏。
  但如今张文秀生死未知,他这么带着弟兄们冲阵,便有些不值当了。
  毕竟这些都是大西军的精锐啊,如果就这么都折在了这里,他怎么向张献忠交待?
  张定国紧紧攥着马缰,犹豫了片刻还是拨转马头朝楚雄府的方向而去。
  如今昆明显然是不能再逗留了,还是先退回楚雄府再做计较的好。
  ……
  ……
  滇北土司一直很关注昆明方面的动静。
  这真是多事之秋啊。
  先是元谋土司叛乱,再接着是沙定洲之乱。
  紧跟着就连西贼也杀入滇境想要分一杯羹。
  整个云南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似乎现在已经不是黔国公和沙定洲之间的争端,已经演变成了朝廷和张献忠之间的对决。
  朝廷和张献忠都想借着这个机会获得对云南的实际控制权。
  不论是谁最终胜出,云南怕是都要有大变了。
  张献忠胜出自不必说,他们肯定会加强对云南的控制,甚至逐渐的将兵力从四川转移到云南来。
  如果是朝廷胜出,自然也会插手云南的具体事务。
  要知道此前这些事务都是以黔国公为首的一众土司处理的。
  但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乱子,朝廷完全有理由插手其中。
  道理嘛很简单,你管不好我来替你管。
  滇北的土司们一开始曾经公开表示支持沐天波。
  但很快他们发现沐天波并没有实力平定这场叛乱,自己都成为了丧家之犬,需要寄人篱下。
  所以他们现在需要寻找一个新的方向下注。
  代表朝廷的秦良玉,或者是张文秀、张定国。
  这注下的越早便越有利,若是下的晚了怕是连别人喝剩下的汤汤水水都捞不到了。
第三百四十八章
真香!
  终于到了土豆收获的时节。
  芫化村的村民们纷纷赶到田间地头挖土豆。
  当他们把连带着黑乎乎泥土的土豆一个个挖出来后直是感到惊讶极了。
  这土豆竟然能收获如此之多。
  细细算一算应该比种高粱、麦子收成高不少吧?
  而且土豆的种植周期明显更短,往地里一种基本就不用怎么管了。
  土豆耐寒耐旱,相较于其他娇气的农作物真是叫人感到难以相信。
  何老汉显然是最高兴的人。
  他之前力排众议,要求改种一部分土豆。
  当时自家婆娘和儿子都不咋看好,现在何老汉可得好好得瑟一番。
  他把从地里挖出的土豆依次装进了麻袋里,和自家小子一人一袋的扛回了家。
  这土豆的做法嘛有很多种。除了之前里长介绍的醋溜土豆丝,最常用的便是蒸土豆泥。
  据说蒸出来的土豆泥味道十分可口,完全可以当做主食来食用。
  何老汉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尝一尝了。
  他叫自家婆娘拿出几个土豆出来,将其洗好然后削了皮。
  蒸土豆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按照里长的说法蒸出的土豆泥绵软无比,入口即化。
  对此何老汉还是很期待的。
  他尝过土豆丝的味道,很脆。
  他十分期待不同的口感。
  他叫自家婆娘把土豆放到锅里去蒸,自己则围着灶房转悠,不时停下来朝锅的地方望上一眼。
  “我说孩子他爹,这土豆真能蒸成泥?”
  见黄脸婆这么问,何老汉梗着个脖子道:“那可不是?里长可是说了,这蒸出来的土豆泥口感十分绵软,便是没牙的老太太都能吃。”
  “啊?还能这么邪乎?”
  “哼,一会不就知道了?”
  何老汉呼出一口气道:“若是真的好吃,咱家以后一天至少得吃一顿土豆。”
  何老汉心想自家吃土豆,把米面都省下来去卖,这样便能攒下不少钱,将来就能给儿子娶个婆娘回来。
  他这辈子没有太多的追求,就是想亲眼看着儿子娶媳妇,再给他生个大胖孙子出来。
  老何家啊三代单传,到他这一代也只有何大牛这么一个独苗。
  他可不希望出现什么意外,这样将来便是到了地底下也不好给祖宗们交代。
  最好啊儿子多生几个,这样老何家人丁兴旺,以后就不用担心断了香火的问题。
  在以前他是不敢叫儿子多生的。这年头养孩子不容易啊。多个孩子便是多张嘴,一个孩子尚且活的紧紧巴巴的,要是多来几个一家人不得去喝西北风?
  可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事实已经证明土豆确实很高产,这玩意吃完也很顶饱,最重要的是不会像观音土那样吃完拉不出来。
  何老汉觉得只要拿出一多半的地种土豆便足够养活一大家子。
  富有富的活法,穷有穷的活法。
  像他这样的人家只要能够吃饱饭不饿死,就是最大的喜事了。
  至于识字读书这种事情,何老汉是不敢奢求的。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
  如果后辈们真的有出息了,他作为长辈自然会感到很高兴,面上也会跟着有光。
  但他却不会刻意的去要求什么,毕竟他也知道他们这样的人家活着就很不容易了,要想出头实在是太难了。
  “当家的,这大概要蒸多久啊?”
  自家婆娘的声音把何老汉拉了回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