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19

  先汗叫石主子独领汉军厢红旗,足见荣宠。
  事实上,满人在汉军旗中任职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侍奉这些真满洲主子陈顺才反而觉得舒坦。
  毕竟他已经习惯了被真满洲主子使唤,到了军中也改不了了。
  和其余汉军旗人一样,陈顺才用心听着石廷柱说的每一句话。直到弄明白石主子是要带着他们收取山东后,陈顺才方是长松了一口气。
  吹响海螺号无疑是要打仗,而眼下大清的心腹之患自然是西边的伪顺政权。虽说顺军打不过八旗勇士,但毕竟也算是个劲敌。跟这样的对手交战,死伤是难免的。陈顺才好不容易才抬旗混到了今天的地步,可不希望死在胜利前夕。
  所以若是石主子要他们去山西打顺军,那绝不算是个好消息。
  但山东就完全不同了。
  据说现在山东是被一群支持明朝的官绅控制,兵力十分空虚。
  这时候石主子挥师南下,简直就是如入无人之境。
  山东的富饶让陈顺才记忆深刻。
  早年间跟着大汗抢西边,就数在山东收获最为丰盛。
  比起畿辅来,山东的府县富得流油,尤其是运河沿线,粮食银子抢都抢不完。
  陈顺才还记得在临清时,跟着哈勒泰主子抢了一家豪商,光是银子就装了满满一麻袋,拖回口外的途中累死了三匹驮马。
  虽然连年战乱,山东已不比几年前,却也肯定是比京畿地区富庶的。
  摄政王既然派石主子率兵武力收取山东,肯定是对拥护明朝的官绅不满。按照满洲人的传统,势必会对这些府县实行屠城。
  只要一屠城,城中的财富不都是他们的了吗?
  纵然有觉罗巴哈纳主子统领的满洲正蓝旗同行,财富也足够分。
  想到这里,陈顺才便吞下一口吐沫。
  他已打定主意,这次前往山东不但要抢掠银子,还要抢个女人回来。现在他已经不是当年的包衣阿哈了,而是个高贵的旗人。
  旗人怎么可以没有自己的女人?
  偏偏京师的女子都被满八旗的未婚旗人盯上了,即便剩下一些,也是留给蒙八旗的,陈顺才要想抢一个来绝不容易。
  故而他才退而求其次,决定从山东抢一个回来。
  恩,要抢一个胸大屁股圆的,这样好生养。
  抢,抢他娘的!
  陈顺才双眼露出野兽般的贪婪目光,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便在这时,石廷柱宣布此次出兵山东,汉军厢红旗兵丁抢掠的银钱只用上交一半,其余皆可自留。
  一时间校场内众人皆振臂高呼:“大清万岁,大清万岁!”
  陈顺才眼角有热泪划过,心中暖洋洋的。
  石主子对我们可真好啊,有个这样的主子便是战死也值了!
  ……
  ……
  南京,乾清宫。
  东暖阁御案上摆着一份奏疏。
  奏疏是内阁首辅史可法上的,内容很简单——乞骸骨。
  或许是朱慈烺肃清朝堂的动静搞得太大,史可法有些看不下去了?
  朱慈烺知道东林党人一直都是以忠正自诩的,虽然往往他们达不到自我标榜的高度。
  对历史熟稔的朱慈烺当然知道史可法的个人气节毋庸置疑,但除此之外这位东林重臣似乎并没有太多值得称道之处。
  原本历史中,就是因为史可法的庸碌无为,导致弘光朝廷错失收复山东的大好机会,将齐鲁大地拱手让给满清。
  其督师期间,基本就是给四镇和稀泥擦屁股,完全起不到文臣节制的作用。
  这样一个臣子,在内阁当当吉祥物是可以的,却绝对不能委以重任。
  这也是朱慈烺拜史可法为首辅却一直不予问策的原因。
  若继续保持这样的关系史可法别扭,朱慈烺也别扭。
  何况此次谋逆大案牵扯到的东林党成员着实不少,作为东林党领袖的史可法压力可想而知。
  在这个节骨眼上史可法上书请辞,其实就是在表明他并非贪恋权位,也没有替东林党争权夺利的意思。
  朱慈烺没有拒绝的理由。
  若是他拒绝了,等于是把史可法架在火上烤。
  一般来说重臣辞官,天子都会象征性的挽留。
  整套流程下来,就是三辞三留。
  但朱慈烺没兴趣走完一整套流程,他决定一次性通过史可法的辞官奏请。
  作为上位者,有责任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而显然史可法不适合再做这个大明首辅了。
  ……
  ……
  注1:天聪八年,皇太极改额真为章京,除了固山额真保留外,其余皆叫章京。所以此处应该是牛录章京。之前一章是回忆,所以用的牛录额真。
第四十三章
征召文安之
  史可法致仕,内阁首辅的位置便空了出来。
  内阁不像司礼监,司礼监可以空着一个掌印太监的位置,内阁却不能一日没有首辅。
  遍数朝中诸公,较得朱慈烺青睐的是吏部尚书张慎言,礼部尚书刘宗周,兵部尚书路振飞。
  可惜张慎言在前不久突然病重,朱慈烺虽然派太医前去诊治,但并没有太好的效果。
  原本历史中张慎言就是在崇祯十七年病逝的,照这个节奏看似乎命不久矣。
  剩下的两人,二选一的话朱慈烺倾向于选择刘宗周。
  一来刘宗周是礼部尚书,且加了东阁大学士的头衔,接任首辅名正言顺。
  二来刘宗周比路振飞更有资历。
  刘宗周是万历二十九年的进士,经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历任礼部主事、右通政、工部侍郎、左都御史,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
  崇祯十七年的时候刘宗周已经六十六岁,资历足够。由刘宗周接任首辅,朝中诸臣不会有什么异议。
  路振飞就不同了,在任兵部尚书前他做到的最高官职是漕运总督兼淮安巡抚,虽也算是封疆大吏,但和刘宗周比起来却是小巫见大巫了。
  当然,朱慈烺这么安排还有一层考量。那就是他需要路振飞这个鹰派执掌兵部,这样他就可以更好的贯彻自己的新军方略而不会被掣肘。
  若是由路振飞入阁接任首辅,兵部尚书的位置势必会空出来。眼下王铎自杀,史可法致仕,张慎言病重,能够接替兵部尚书的人几乎没有。若朱慈烺强行进行内部调动,只能调礼部尚书刘宗周去兵部,可刘宗周是个坚决反对发展火器的人。他曾经向崇祯进言“臣闻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其次桓文之节制,下此非所论矣。”“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国威所以愈顿也。”“火器终无益于成败之数。”
  这和朱慈烺的战略构想实在相去甚远。
  再说若不发展火器,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岂不是浪费了?
  所以,朱慈烺绝不会让刘宗周染指兵部。如此看来,路振飞留任兵部,刘宗周接任首辅是个最好的选择。
  反正内阁首辅在朱慈烺的人事架构中只是个吉祥物,并不会对大政方针产生太大的影响。
  但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必须是绝对忠于大明忠于皇室的。
  在这一点上,刘宗周和史可法倒是一致。
  与他的政治天赋相比,刘宗周的儒学天赋显然更强,他上承阳明心学,下开蕺山学派,是为一代大儒。大名鼎鼎的黄宗羲等人都是他的弟子。
  刘宗周也的确是有风骨的。
  在原本历史中清兵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当时已经乞骸骨在杭州寓居的刘宗周在城破后效法伯夷叔齐绝食而死。
  如此之人,绝对是忠义之臣,作为内阁首辅表率天下再合适不过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