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519

  ……
  ……
  战斗终于分出了胜负。
  清军虽然消灭了城头上所有的西军士兵,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不过西军的第一股攻势算是暂时被压了下去。
  洪承畴的老脸有些挂不住了,在博洛询问的时候频频用咳嗽掩饰。
  “洪先生,这些西贼是什么来头,怎么比我们打保宁时遇到的还要勇猛?”
  博洛却显然不打算给洪承畴面子,一路刨根问底。
  “额,这个,奴才也不知啊。这张定国的号召力不应该比献贼强啊。”
  张定国的统兵能力再怎么出色,在张献忠面前也是毫无疑问的小字辈。
  何况清军攻打保宁的时候西军是背水一战,输了就小命不保,理当爆发出更强的斗志才是。
  可是事实却是,攻打魏城的西军更有战斗的欲望。
  难道是保宁一战激发了这支西军的斗志?
  “你口中的这张定国就是献贼的义子之一吧?”
  博洛和声问道。
  “贝勒爷英明。”
  洪承畴赶忙送上一记马屁缓解尴尬。
  “这张定国在群贼中地位很高,仅次于张献忠和张可望。奴才寻思着他这次肯定是来寻仇的。”
  “寻仇?”
  博洛更感兴趣了。
  据他所知汉人农民军都喜欢认义子。
  这大概是因为农民军不断进行转移,很难有机会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想要把亲生子抚养成人是比较困难的,当然是成年义子更为实用。
  可义子再亲也不是亲生的啊,张定国真的愿意为了替张献忠报仇孤注一掷?
  博洛自问自己是作不出这样的事的。
  “这张定国竟然如此忠孝吗?”
  当然,这并不影响博洛对张定国的欣赏。
  卑鄙小人肯定是被唾弃的,这一点在满清内部也是一样。
  “洪先生,你觉得我大清收编张定国的可能性有多大?”
  博洛这个想法虽说是突然生出的,但却是体现了他的心态。
  此次出征他虽然是主帅但只是名义上的,实际的统帅是洪承畴。
  博洛即便做出一些大的决策也是靠着贝勒的身份,并不是说他本身有多大的威望。
  归根到底是因为博洛没有打过什么大仗。
  可是打仗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需要有硬实力。
  博洛麾下并没有太多可用之人,这就决定了他只能借助洪承畴之手。
  这一来一绕他的个人威望就低了不少。
  当然,如果博洛愿意,刘进忠这样的人肯定会蜂拥而至。
  可是博洛是不大看得上刘进忠的。
  一来是因为刘进忠是背主投降的叛徒,二来是因为此人的统兵能力也很一般。
  可张定国就不同了。
  此人忠孝无双不说,统兵的才能更是一等一的。
  若能够把他收入麾下,那对于博洛的实力自然是个极好的补充。
  如今清廷内部的格局越来越明显。
  多尔衮三兄弟把持着朝政军权,博洛要想获得更多的机会就必须主动出击培植党羽实力。
  这次征伐四川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
  ……
第三百六十八章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不说别的,博洛至少也得成为除了多尔衮三兄弟外的第一巨头啊。
  如今豪格势微,毫无存在感,正是博洛大展宏图的时机。
  他动了招揽张定国的心思,却下意识的问了洪承畴一句,弄得洪承畴十分尴尬。
  要知道洪承畴当初被俘虏,一开始是打死也不肯降清的。
  为此洪承畴不惜绝食,用这种近乎决绝的方式来向清廷表明态度。
  后来皇太极亲自前来游说劝说,也不知给洪承畴灌了什么迷魂汤,洪承畴竟然答应降清了,从俘虏摇身一变成了清廷的臣子。
  虽然皇太极主政时洪承畴没有得到太多发挥的空间,可还是狠狠恶心了大明朝一回。
  崇祯皇帝原本都以为洪承畴殉国了,谁曾想人家好吃好喝的被供了起来。
  这还真应了那句话,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也就是说洪承畴的个人品性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最多算是个能臣。
  博洛问招降张定国可能性,简直就是在狠狠抽洪承畴耳光子。
  洪承畴满面通红,憋了良久憋出一句话来:“贝勒爷不妨试试,不过奴才觉得张定国归降的可能性不大。”
  “哦?这是为何?”
  博洛感到有些好奇:“本贝勒可以许他荣华富贵,将来他若是立的功劳多了封王也不是不可能。他有什么理由拒绝?如今西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即便他能够和张可望汇合又能怎么样呢?不过是图做挣扎罢了。”
  洪承畴听博洛一番话顿时觉得很有道理的样子。
  可有道理归有道理,有些人有些事偏偏不给你讲道理啊。
  降清的决定不是那么好做的。便是洪承畴自己,当初也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才最终决定归降清廷。
  这么做的代价是巨大的,首先他在大明朝的名声彻底臭了。其次他的母亲都不认他这个儿子了。
  洪承畴曾经差人去福建想要把老母接到北京颐养天年,他的母亲却把洪承畴派去的人劈头盖脸骂了一顿。
  这明面上是骂洪承畴派去的人,实则就是在骂洪承畴啊。
  经过这个打击洪承畴曾经萎靡了好一阵子,好不容易才缓过来。
  洪承畴现在唯一的梦想就是帮助大清拿下天下。这样他就是有着从龙之功的重臣。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大清得了天下,史官在着笔时肯定不会对他太过苛刻。
  洪承畴不寄希望于史官把他的形象描绘的多么伟岸,只希望不要写的太过阴暗了。
  自己亲身经历过这一切后洪承畴很清楚这个决定很难做。
  他虽然并没有和张定国接触过,却觉得此人能够毅然率部来给张献忠报仇,肯定不是贪慕荣华之人。
  何况清廷还有个外族的身份在,这方面就更吃亏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迈过心里的那道坎,张定国十有八九是迈不过的。
  “贝勒爷,每个人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奴才认为张定国并非贪慕荣华之人。”
  洪承畴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很难得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