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3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7/519

  张可望还是感到很好奇的。
  待他拆开信纸来看的一瞬间,精神为之一振。
  这是张定国的亲笔信!
  张可望与张定国这么多年来朝夕相处绝不会认错。
  张可望十分激动,连忙看了下去。
  信的内容很简单,说了两点,一是张定国正和清军激战于魏城。二是请求成都方面严加防备,清军随时可能杀往成都。
  只是通篇没有提到张可望。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张定国既然已经到了魏城肯定已经见到了保宁的惨状。这种情况下认为张可望已经死了也很正常。
  张定国不可能意识到张可望死里逃生,更不可能意识到张可望已经逃往成都。
  张定国写这封信只是单纯的向成都方面示警,让他们为即将到来的激战做好准备。
  换言之,成都的守将是谁,主事人是谁根本不重要,张定国只是在尽自己的义务。
  张可望感慨万千。
  危难之际张定国这支兵马尤其显得关键。
  张可望当然要争取。
  当然他不是以张定国义兄的身份,而是以大西皇帝的身份。
  他觉得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告知张定国他已经登基称帝,并要求张定国对他效忠。
  如今张献忠,张文秀皆死。大西军中唯一有实力威望和他分庭抗礼的就只有张定国了。
  张能奇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止差了一星半点。
  只要张定国愿意俯首称臣,张可望便能整合大西军阵营全部的资源,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主。
  所以他急不可耐的写了回信,回信之中便以皇帝的口吻命令张定国停止与清军缠斗,速速率部回援拱卫成都。
  写好信之后张可望将其封好命人火速送往魏城。
  如今的形势实在是太混乱了,但也正因如此,让张可望觉得十分刺激。这场春秋大赌他一定要下注且一定要赌赢。
  ……
  ……
  文安之静静看罢圣旨,喟然长叹一声:“多事之秋,多事之秋啊!”
  想不到东虏已经越过大巴山进犯四川,并且大败西军于保宁。
  张献忠也在这次战斗中意外战死。
  文安之当然不会怀疑圣旨的真实性。
  据说陛下设立的内厂军情司在各地都有探子。
  这些探子平日里看来与寻常百姓无异,故而不会引人怀疑。但在关键时刻他们却能得到极为重要的情报。
  正是靠着这些情报,内厂军情司成为了天子最信任的机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
  想必这一次东虏进攻四川的情报也是内厂首先爆出的吧。
  东虏憋了小半年终于有大动作了。
  还在南京的时候文安之就觉得东虏不会安于现状。
  他们的目标是夺取天下,把天下人变成自己的奴才。
  山东大战受挫只会让他们的计划稍稍推后,却不会让他们的野心消失。
  只是文安之没有想到东虏会选四川做突破口。
  四川的重要性当然很高,但与山东,湖广是没法比的。
  东虏这么做难道是想以四川为跳板进攻湖广?
  不然只是单纯的经营巴蜀没有任何意义啊。
  四川再是天府之国也不可能养得起北地几十万大军。
  文安之背负双手在屋内来回踱步,最终还是决定召集诸将商议对策。
  如今曾英、沈复等将还在云南。
  文安之麾下基本都是当初归降的顺军余部。
  不过经过这些时日的磨合相处,文安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田见秀、袁宗弟等人。
  这些旧顺军将领发现文安之和他们接触过的其他明廷官员都不一样,是真正认真做事的。
  如果当初陕地的官员也像文安之一样,他们或许根本不会造反。
  哎,说白了还不是被官府逼得活不下去才举起反旗。
  不然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拼命。
  既然现在已经归降大明,他们自然想要用心做事,不论文安之交代他们什么事情都尽心尽力的做好。
  对此文安之自然也看在眼里。
  他希望用自己以身作则,让老川军和神策军、旧顺军消除门户之见,拧成一股绳。
  这次文安之突然召见袁宗弟、田见秀、刘芳亮等人就是要向这些人表示自己是充分信任他们的。
  袁宗弟等人也十分感动,第一时间赶到巡抚衙门。
  “诸位,本抚召你们来是有一件要紧的事。东虏已经入寇四川了!”
  ……
  ……
第三百七十一章
明军西进
  “什么!”
  在场众人几乎同时惊呼出声。
  田见秀稍稍平复了下心情道:“抚台大人,此事当真?”
  在旧顺军诸将中田见秀的资历最老,可以算是老大哥。
  由他来问这个问题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文安之微微颔首道:“当然当真,实不相瞒,本抚也是接到陛下的圣旨才知道东虏已经入寇四川的。”
  说罢文安之冲南京的方向拱了拱手。
  诸将闻言皆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他们本身就在四川都不知道东虏已经入寇了。陛下远在南京却能够料事如神,这真是天纵圣明,深不可测啊。
  文安之接着说道:“陛下的圣意本不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该忖度的。但本抚以为陛下不会满意于我们仅仅守好川东。说到底,四川也是陛下的四川。四川的百姓亦是陛下的赤子啊。”
  听到这番话诸将皆是面上一红。
  崇祯末年天下板荡流民四起。
  眼瞅着国将不国,崇祯皇帝却说出了一句“贼亦朕赤子”的话。
  最终就是他口中的“赤子”发兵打到了京师逼死了崇祯。
  在场诸将中除了袁宗第基本都经历过当初攻打京师的事情,听文安之这么说本能的联想到自己。
  其实文安之是没有任何隐喻的意思的,只是单纯的想要表达一下当今天子胸怀天下,心系万民。
  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文安之这么说多多少少让诸将觉得在讽刺自己。
  “咳咳,抚台大人您就明说吧,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一定责无旁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7/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