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3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0/519

  “臣妾都听陛下的。”
  桐棠十分懂事的说道。
  “对了,朕给皇儿想了几个名字,和垣、和坤、和垚,你觉得哪个好听?”
  朱慈烺满是浓情的望着桐棠,柔声说道。
  “这种事情陛下做主就好,臣妾怎好置喙。”
  桐棠垂下头去。
  “不,朕就要听你的意见。”
第四百零二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陛下……”
  桐棠眼眸微微转动,仿佛能够淌出一池春水似的。
  “臣妾觉得和垣更好听些。”
  朱慈烺闻言一喜。
  “不愧是朕的皇后,跟朕的想法一模一样,朕也是更喜欢和垣这个名字。”
  他当即拍板道:“既如此皇儿的名字便取为和垣了。朱和垣,朱和垣,哈哈……”
  和所有初为人父的人一样,朱慈烺现在陷入到一股甜蜜的幸福之中。
  “你呢这些日子好好将养身子,不可太劳累了,知道了吗?”
  朱慈烺满是温情的替桐棠拢了拢鬓角散落的发丝,柔声说道。
  “恩,臣妾都听陛下的。”
  桐棠真不愧为贤后,朱慈烺说什么她便认定什么。
  “陛下,你不用一直在臣妾这里的,快去处理政务吧。”
  “不,今日朕就要在这儿陪着你,宠着你。”
  朱慈烺顺势将桐棠搂入怀中,一字一顿的说道。
  ……
  ……
  陕西,西安。
  得知四川大败,阿济格直是暴跳如雷。
  数万大军啊,竟然只有零星几个残兵逃了回来,真是太惨了。
  博洛、洪承畴竟然一个都没回来,清军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不堪一击了?
  据那些逃回来的残兵说,清军的主力是被明军击溃的,随后又被西军余部绞杀,可谓惨矣。
  这么说来明军的战斗力竟然在清军之上了?
  据阿济格所知,如今川东的明军基本都是整编的原顺军余部。
  清军与顺军交手无数,知道其实力强大,但清军明显是更胜一筹的啊。
  不然阿济格和多铎怎么会夺下陕西,又对李自成一路穷追猛打,把他逼死在九宫山?
  而现在看来那只残败之师竟然有脱胎换骨的意思。
  这不得不说很奇怪啊。
  而且据逃回的士兵禀报,西军统帅李定国杀掉了绝大多数清军将领,惟独放走了洪承畴。
  可是洪承畴却没有返回陕西,难道说他又选择叛逃了?
  阿济格认为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一来洪承畴的品格并不算高,有过此方面的黑历史。
  二来他如果不选择叛逃,李定国为何不杀他?难道他和李定国之间有着不可描述的关系?
  这当然不可能。所以阿济格认为洪承畴被李定国收用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至于他投降明军嘛,阿济格认为几乎没有这种可能。
  以洪承畴做下的那些事,如果现在降明不被千刀万剐就算不错了。
  可恨,可恨啊。
  不过细细想来这件事也不是没有弥补的可能。
  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传回洪承畴投降李定国的消息。
  这就说明李定国不想把此事高调公开化处理。
  那么阿济格就可以把事情暂且压下,甚至对外公布洪承畴已经返回陕西。
  与此同时他会向京师上一道奏表,禀告多尔衮四川发生的一系列事。
  发生这么一场惨败,想压是不可能压得下去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计就计,把责任推到洪承畴的身上。
  相信京师八旗子弟得知惨败后,会把怒火都撒向洪承畴。
  凭什么所有人死了,惟独洪承畴没死。
  如果他们的注意力被引导,一致要求处死洪承畴,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了。
  反正阿济格手头没人,随便拉个俘虏死囚处死了就是,到时禀报多尔衮就说洪承畴已经被他就地处决,想必多尔衮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怪罪阿济格。
  阿济格和多尔衮不同,他不大喜欢启用洪承畴这些汉人。
  包括之前在皇太极朝很受重用的范文程,阿济格是打心眼里对他们鄙视的。
  汉人说到底也是汉人,不是高贵的满洲勇士。
  汉人自己不是也有句话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汉人只能用重不能重用,若是对他们委以重任,难保不会做出什么让人吃惊的事。
  就比如洪承畴。
  想到这里阿济格还是有些恨得牙根发痒。
  他招来幕僚,当即便给多尔衮写起奏疏。
  如今陕西的兵力总体还算够用,但要想大举对外用兵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毕竟陕西也是要派兵把守的,总不可能学诸葛亮唱空城计吧。
  洪承畴这厮真是把大清对四川、湖广的全盘计划都给毁了。
  写完奏疏,阿济格决定到西安城外跑马散散心情。
  当即招了一众亲兵打马而去。
  ……
  ……
  “父老乡亲们,都来瞧一瞧看一看啊,凡是种植这种叫做土豆的粮食,都可以免交三年赋税,三年赋税啊。”
  成都桃源村中,一个县吏正卖力的解释贴在村头的告示。
  “土豆耐旱耐寒,对土地没有过多的要求,便是零碎的山间田地也可种植。最关键的是它亩产高啊,种上两三亩,一年全家不愁吃喝。”
  县吏唾沫星子横飞,说的津津乐道。
  而一众桃源村的村民都一脸木然的看着他,就像看傻子一样。
  良久,终于有一位老汉按捺不住主动问道:“差爷,若真像你说的那样,为啥之前的人不种土豆?”
  那县吏深吸了一口气解释道:“这位老乡问的好啊。土豆是近来才被推广种植的。是圣天子最先发现,力主在山东试种,大获成功后才在全国推广的。这不成都刚刚收复,巡抚大人就秉承圣意要在成都周边推广种植土豆了吗?诸位乡亲们你们便是信不过巡抚大人,难道还信不过皇帝陛下吗?”
  所谓扯虎皮做大旗,这县吏深谙此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0/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